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时限时训练 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根据材料“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项正确;根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知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2(2017黄山质检)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C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出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故B项错误;从题干给材料看,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都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就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C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统治的信息,故D项错误。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C“勤王不成”一事,不能说明周天子权力削弱的开始,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血缘问题,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有随从作战的义务,而材料中说“勤王不成”,故C项正确;宗法制也以血缘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4“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B分封制的核心是规定了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级森严的局面,故选B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尚未形成高度集权的局面,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5“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B材料中没有提及分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说明祖宗不忘的原因是宗法制的因素,故B项正确;“维系亲情延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家族内部等级的观念,故D项错误。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其中“天定”的是()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是在论述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大意是如果这件事情是由天定的,于是都很服气,不易产生纷争;如果这件事是人定的,就会起纷争。这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B项正确。7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A根据材料“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和“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可知都体现出了“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封建特权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故D项错误。8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B先秦时期并未体现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故A项错误;“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说明了“家天下”观念在各个时期都存在,故B项正确;先秦以后的朝代并不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到族权与君主权力的关系,故D项错误。9钱穆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C实行郡县制D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C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即三公,属于中央官制,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与周代以来的“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中“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相符,故C项正确;“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即皇帝制度,与材料中“统一性”不符,故D项错误。10“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主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B材料中“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11宗正是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九卿之一。清朝宗人府,主要负责皇族的户口,维系皇族血脉的纯正,管理皇族的事情,服务对象是皇室家族。这反映出()A宗正不属于法定中央机构B宗人府取代了礼部的职能C皇权至高无上D“家天下”的政治色彩D根据“秦九卿之一”可知宗正是法定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宗人府主要负责皇族事务,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皇权至上的内容,故C项错误;宗正和宗人府作为法定中央机构,只负责皇族的事务,可知体现了专制制度下天下为皇帝一家的现象,故D项正确。1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 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BCDA皇帝信玺可印证秦朝创立皇帝制度,故正确;第二幅和第三幅图可印证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故正确;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错误;印玺都是用小篆刻成的,说明秦朝统一了文字,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形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8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6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7分)(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封”的金文字形,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是封疆建国,割据一方。根据材料一中“郡”字字形为君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郡县制是为君主管理地方。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和材料三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得出吸取历史教训;根据材料二中“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和材料三中“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第(4)问,根据材料二中“廷尉斯曰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得出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答案】(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吸收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矛盾。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4)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字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一、二的比较中提取中西方姓氏的差异,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一我们发现中国的姓氏注重排字论辈,可以从中国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来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先名后姓,且存在隔辈重名现象,而中国很显然是先姓后名,可以从宗法制的影响和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来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西方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