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道小题,共计60分)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2.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汉朝时中国农业开始使用牛耕技术B曲辕犁在东汉已经出现C二牛一人犁耕法在当时已经较普遍D当时非常重视农业灌溉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4.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5.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6.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D经济重心的南移7.贞观年间南方人口一度超过北方,成为自汉代以来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开疆拓土移民戍边B经济重心移至江南C隋唐之际北方战乱D安史之乱北人南迁8.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9.近期电视剧大唐荣耀热播,假如让你担任这部电视剧的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 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性赚了上万两白银B. 长安城内大街小巷街市遍布C. 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粉彩瓷器D. 长安城里有很多来自大食和大秦的商人。10.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11.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1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活习俗改变 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 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13.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4.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1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统治者长期推行抑商政策 C古代中国对外不开放 D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16.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 B.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C.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 18.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教会势力日益衰落 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19.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20.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21.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22.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该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C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 D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2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24.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25.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26.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 报道重大时事 B宣传政治主张 C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27.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28.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 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29.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30.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二、材料题(共2小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合计40分)31.(22分)农业、商业、手工业是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乎到一个民族的命运。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未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材料三 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宋太祖赵匡胤说) “ 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七材料四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经济政策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如何评价这种政策?(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官府是如何管理城市商业活动的?宋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4) 材料四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28、(18分)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二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2)材料二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高一历史(平行班)试题答案1、 选择题110:ACDCA,DCDDC;1120:DBBAB,BADBD;2130:CBACB,DDAAA2、 非选择题31.(1)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重农抑商。(2分)(2)为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2分)答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3)唐朝长安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居民区(或“坊”)分开。唐朝城市在规定的时间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4分) 宋朝开封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大街小巷都有店铺。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4分)(4)答案: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资料。(2分)资本主义萌芽。(2分)32.(1)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4分)(2)重要因素:确立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2分)原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圈地运动,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确立;手工工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