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束城镇深入贯彻全市扫黑除恶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三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6石家庄)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C)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解析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表明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胜利了的”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战时共产主义”在战后依然适用,不可能推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故D项错误。2(2016湖北联考)1921年7月,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对该条例的说法正确的是(A)A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企业B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私人C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D发生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故A项正确;租让和租借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发生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3(2016江淮十校)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B)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解析材料不能体现要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的意图是先发展重工业,最后均衡发展农轻重,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集体化,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D项错误。4(2016益阳)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大事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7年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年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B)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解析题干的表格中并未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制裁,故A项错误;题干表格中“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开始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而新经济政策是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出现了经济所有制性质的冲突,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个人崇拜,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恢复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故D项错误。5(2016淮南)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C)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解析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危机,据表格信息,在这段时期内苏联的贸易形势是好的,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材料中19301932年贸易额很大不符,而且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需要对外贸易,不可能采用经济封锁的,故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纯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6(2016汕头)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D)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7(2016南平)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梅隆(D)A反对自行调节B主张干预经济C抨击经济改革D相信自由经济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选择D项符合题意。8(2016岳阳)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A)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即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政府作用上看似相互矛盾,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故A项正确;自由主义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不一致,故B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适用于凯恩斯主义,不适用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两种思想都没有始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9(2016无锡)1933年3月,上任不到二十天的罗斯福就向国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计划准备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在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成立。“7月1日,距罗斯福做出这个古怪的决定还不到4个月,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这一古怪计划所起到的最直接的结果是(A)A扩大就业机会B缓和社会矛盾C恢复发展生产D保护资源环境解析材料中“他设定的25万招聘人数的目标就已达成”表明扩大了就业,故A项正确;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材料中“25万招聘人数”与社会矛盾完全不成比例,故B项错误;恢复发展生产,与材料中“民间资源保护队”不符,故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民间资源保护队”是保护资源环境,但与材料中“这个古怪的决定”不符,故D项错误。10(2016韶关)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6年,支持国会通过赫本法案,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对养畜和肉类加工进行稽查和实施强制卫生标准。这反映当时美国(A)A整顿社会经济秩序B放弃自由经济政策C市场经济功能失效D探索出经济发展新模式解析根据材料“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推动国会通过肉类产品监督法案”可知,政府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试图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故A项正确;据材料时间“1906年”,结合所学,美国依旧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1906年美国在受自由竞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经济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1933年罗斯福新政才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者不是同一人,故D项错误。11(2016南通)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A)A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D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经济的发展。依据题干中时间,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当时处于经济滞胀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再一次发生了微调和改变,面对着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撒切尔夫人减少国家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让更多的私人资本家经营,是在减少国家干预,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A项符合题意,故选。12(2016长沙)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为此,当时苏联可能采取的新措施是(C)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B取消部门管理体制C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D开垦荒地种植玉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根据材料中时间“1971年”得知苏联当时处于勃涅日涅夫执政时期,据材料“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并结合所学得知当时苏联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本题答案为C项;A、B、D三项均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采取的措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共计52分)13(25分)(2016合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美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绝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5分)答案 (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6分)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4分)(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4分)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6分)(3)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5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根据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列入免税之列”可以归纳为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经济实力的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主导权等角度归纳。(2)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归纳为提高关税,根据材料二“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归纳为实行货币贬值;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恶化经济危机、激化国际矛盾、启示战后经济发展等角度归纳。(3)根据材料三“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可归纳为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根据材料三“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可归纳为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结合所学,还可以从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的双刃剑作用等角度归纳。14(12分)(2016淮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1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美国日本欧共体196619703.011.04.9197119752.24.32.9197619803.45.03.0(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材料二表2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美国日本英法德等国194856.41.619197038.79.525.6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答案示例:(任答两条信息,并加以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仅供参考。)信息1:美国经济增长慢于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美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分)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4分)信息2:二战后,日本、英、法、德等国占世界工业的比重加大,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缩小。(2分)说明: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分)解析观点:根据材料一:在三个时间段中,美国的增长速度比日本与欧共体速度慢,然后联系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处境给予说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根据材料二:1948年与1970年的对比,说明:日本、英德法等国在这段时期内与美国差距的减少,其原因是:西欧国家走上联合,并摆脱了美国控制;二战后,西欧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和美国的大力扶植;日本和西欧国家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西奥多罗斯福设立了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此后,反托拉斯的行动被正式纳入到美国政府制度化的长久政策之中。在解决垄断问题的同时,西奥多罗斯福也在着手解决劳资矛盾。他甚至把劳资双方请到了白宫来商议,在美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同时,一些州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明确了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的劳动时间。有的州政府,还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