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压强课件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压强课件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压强课件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压强课件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九章 压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压强 考纲内容 第1课时 压强 液体的压强 考情分析 考点梳理 剖析重点实验 重难点突破 课堂精炼 考纲内容 考点1 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运用压强公式进 行简单的计算. 考点2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把压强知 识应用于实际. 考点3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 考点4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考情分析 近年来广东省试题主要考查压强的概念,增 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公式与液体压强规律 及公式,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计算题,综合能力题,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 考点梳理 (1)定义: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方向: 于被压物体的表面,并 不一定竖直向下. (3)压力与重力: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 水平面的压力大小 物体重力的大 小.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 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4)作用效果:跟压力的 和 有关. 一、压力、压强 垂直作用 等于 垂直 大小 受力面积 2.压强: (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 的大 小与 之比.计算公式:p= .单 位: ,简称帕,这个公式适用于 固体、液体和气体.符号:Pa;1 Pa= N/m2. (3)推导出公式:F= ,S= . 1 m2102dm2104cm2. 压力 受力面积 F/S 帕斯卡 1 pSF/p (4)增大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 受 力面积;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 在减小 的同时增大 . (5)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 积;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 压力的同时 受力 面积. 减小 增大 受力面积压力 减小增大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液体由于受到 的 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有压强. (2)液体具有 性,因此对阻碍它流 动的 也有压强. 2.特点:(1)方向:液体内部朝 都 有压强. (2)等大: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 向的压强 . (3)深度:深度越深,压强越 . 重力 二、液体的压强 流动 容器壁 各个方向 相等 大 (4)密度: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 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其中 ,p表示 ,单位是 , 表示 ,h表示 .此 公式表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深度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体积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推 导出公式:h= . 大 gh 压强 帕 液体密度 液体深度 密度 p/g 4.连通器:(1)定义:上端 、下端 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 的液体,当 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3)应用:洗手池下水道的U形“反水弯”、水塔 、 、 等. 开口 连通 相同 相平 水壶 船闸 例1 在茫茫雪原上,步行者常会陷入雪中,脚 踩滑雪板者却不会陷下去(如图1),针对此现象 (1)你能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2)如图2是小萌利用海绵、两个相同的铁块来 探究这一问题的实验装置. 剖析重点实验 实验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中小萌是通过比较 来反映 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 分析比较图乙、图丙的实验现象,图丙中把铁 块竖放在海绵上的目的是 ,由现 象可得结论是 . (3)分析比较 两个图的实验现象, 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 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海绵的形变程度 转换法 减小受力面积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乙、丁 控制变量法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2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 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5)小邹将海绵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 戊图所示,发现无论是大块海绵还是小块海绵, 对海绵的作用效果都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得到 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 为小邹的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 ”)的,理由是: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6)小邹同学又将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分别 平放与竖放在桌面上,观察到桌面都不发生形变 ,他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邹的方法是 (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7)实验时,如果旁边没有海绵,还可以选择 . 桌面的形变不明显,不能判断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错误 沙子 例2 在做“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实 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 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 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实验二:液体压强的特点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来判断的,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 .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 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 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填“漏 气”或“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 管内水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进行 调节. 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转换法 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不漏气 (3)比较图(a)和图 两次实验数 据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比较图(a)和图(b)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 出: . (5)小明通过图(c)和图(d)两次的实验认为 图(d)烧杯中盛的是浓盐水,他的结论是不可靠 的,因为 . 在同种液体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c) 没有控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例1 分别判断下图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 大小关系. 重难点突破 一、压力和重力 F=GFG 无关 F=F-G F=F+G 【点拨1】 物体只有在水平面上,水平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才 等于重力.压力不是重力,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 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当把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 时,压力的大小和重力的大小毫无关系.还有外力 F的力,先受力分析再得出压力的大小. 一个重为500 N的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 压力为 N,他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 为 N.当他坐在斜面上时,对斜面 的压力 (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重力. 变式拓展1 500 500 小于 例2 如图5所示,一封闭容器中盛满了某种液体 ,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和p1(图中甲) ,若把容器倒置后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 和p2(图中乙),则F1与F2、p1与p2的大小关系是 (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D 二、液体压力、压强问题 【点拨2】 (1)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对桌面的 压力、压强问题: 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 水平面受到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 般常用公式p=F/S). (2)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首先确定压强p=gh;其次确定压力F=pS,同 时,要注意容器的形状,只有容器为柱状时,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 (3)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力有关,但液体对容器底 所产生的压力F却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G. 【点拨2】 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为p=gh,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pS=ghS.液体的重力为G=mg=gV.所以,比较 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F与液体重力G的 大小,只需要比较Sh(容器的底面积和高的乘积 ,即图6中两竖直虚线间所包围的体积)与V(液 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即可. 【点拨2】 图甲为口大底小的容器,ShV,所以容器底受到 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即FG; 图乙为柱状容器,Sh=V,所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 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 图丙为口小底大的容器,ShV,所以容器底部受 到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即FG. (2016潍坊)如图7所示,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 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甲、 乙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 B 变式拓展2 例3 (2016南宁)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 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8所示. 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 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B 三、对于实心柱体的固体压力和压强的计算 【点拨3】 放在水平面上的实心、柱体的固体对水平面的压 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计算固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F/S=G/S=mg/S=vg/S=gh,所以可以用公 式P=gh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比较 如图9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铝圆柱体和铁圆 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铝 铁)( ) A.铝的大 B.铁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B 变式拓展3 如图10甲、乙中,A的重力为G1、底面积为S1,B的 重力为G2,底面积为S2. (1)图甲中A对B的压强为 ,B对 地面的压强为 ; (2)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 ,A对 地面的压强为 . G1/S2 四、正确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 (G1+ G2)/S2 G2/S2 (G1+ G2)/S1 【点拨4】 所谓的受力面积就是指两个受力面中的接触面积. 有一个平底茶壶(壶壁厚度不计),质量为0.2kg ,底面积为210-3m2,(茶壶内外的底面积相同) ,内装0.6kg的水后,测得茶壶中水深15cm,求: (1)若将该茶壶放在面积2m2的水平桌面中央, 则茶壶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多少Pa?及水对容 器底的压力多少N?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少Pa?(g=10N/kg) 变式拓展4 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B.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小 C.压强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D.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压 强越小 D 课堂精炼 考点一:压力、压强 2.(2015广东)如图11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 果的因素”实验,甲图所示,将小桌放在海绵上 ;乙图所示,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所示, 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 码,比较 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 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 乙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 压 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 探究方法是 . 甲、乙 受力面积越小 控制变量法和转移法 3(2013广东)如题图12所示,水平桌面上有 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 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 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C 4. (2016贵州遵义)伴随道安高速的通车,遵义 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步入“高速时代” 正安至贵阳相距280km,一辆质量为400kg的8轮汽 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00cm2的轿 车,从正安到贵阳用时2小时48分,求: (1)轿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2)该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Pa? (g取10N/kg) 100 5104 答案 5.(2016舟山)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 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 是( )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 压强,有利于摄食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有利于撕咬食物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 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 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C 考点二: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考点三:液体压强及连通器 A 7. (2016攀枝花)如图14所示,2012年6月24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落入7km级的深 海中,敲开了这一神秘“龙宫”的大门,蛟龙号下潜 到700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此时, 海水对蛟龙号外表面0.01m2,面积上产生的压力是 N(海水=1.03103kg/m3,g=10N/kg) 8. 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拦河大坝之 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 , 三峡大坝的船闸是 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 ,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7.21106 7.21104 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连通器 考纲内容 考情分析 考点梳理 剖析重点实验 重难点突破 课堂精炼 第2课时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考纲内容 考点1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及应用;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考点2 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有 关现象. 考情分析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例及解释,知道托里拆 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知道流体压强与流 速关系的常见现象及解释.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 空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 考点梳理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压强.由于气体且有流动性,它向 都有压强. 2.产生原因:气体具有 ,受 作 用.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 4.第一个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实验. 一、大气压强 大气 流动性 重力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各个方向 5.1个标准大气压 mm水银柱 Pa. 如果换成水柱,水柱的高度约为 m.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 外水银之间的 高度. 7.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在海拔3 000 m以内,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8.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液 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 ,随气压减 小而 . 760 1.013105 10 竖直 小 升高 降低 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 的液体 和 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 . 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动性 气 小 大 大气压的测量 例1 如图所示,小玮想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 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 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 ,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 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 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根据p= F/S,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剖析重点实验 (1)小玮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 正确的顺序是 .实验中小玮将蘸水 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 . (2)吸盘拉脱前,吸盘除受到重力作用外,还受 到 力的作用.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如 果实验中小玮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 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是10 cm2,她 ( 填“能”或“不能”)测出大气压的大小(当时 大气压约为1.0105Pa).在不更换弹簧测力计的 情况下,为了完成实验,改进措施是 . BCA 排开吸盘内空气 大气压 不能 选用面积小的吸盘 (3)改进后,小玮发现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 与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可能是 . (4)实验时小玮同学将吸盘四周蘸上水,这样做 的目的是 ;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 空气没有排尽 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气压计(托里拆利实验) (5)实验结束,小玮将带有吸盘的塑料挂钩静置 在墙壁上,将一个笔袋挂在挂钩上,挂钩仍处于 静止状态.下列关于挂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受到的大气压力减小 B.它受到的重力增加 C.它对墙壁的压力增大 D.它与墙壁间的摩擦 力增大 (6)小玮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 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这说明大气压的方向是 . D 向各个方向的 例1 关于大气压的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 A.在同一地点大气压强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C.在不同的地点大气压强的值一定不同 D.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重难点突破 B 一、大气压 点拨1 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这是大气有压强的 原因,并且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 一地区大气压也是变化的. 变式拓展1 一位小朋友的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 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是关于气球升到高 空破裂的原因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 例2 (2015滨州)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 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 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 度差将不变 A 二、大气压的测量 点拨2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 差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水银柱的高度 差是指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倾斜 时水银柱的长度.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 银面高度差就不变,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 、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 变式拓展2 如图,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 B 例3 (2014赤峰)在跑车的尾部安装有“气流 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呈弧形凸起 ,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 的气体流速比“气流偏导器”下方的气体流速小 ,于是上方气流对气流偏导器的压强 下 方气流对气流偏导器的压强,从而使车轮“抓紧 地面”. 大于 三、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原理应用 点拨3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分析出哪个位置的 流速大,哪个位置的流速小;然后利用“流速大 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原理 来解答. 变式拓展3 (2014常州)航模小组制作了一款新型带侧翼的 浮沉艇.浮沉艇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螺旋桨快 速转动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