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重点专题突破 专题六 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6年4考,2015年3考 ,2014年2考,2013张家界26) 例(2016益阳)化学课上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 液。 下课后,同学们发现静置后的试管底部是蓝色沉淀,上层是 无色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对无色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溶质是Na2SO4; 猜想(2)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3)溶质是Na2SO4和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不成立 ,理由是_。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选择的试 剂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原 理 第 一 组组 酚酞 溶液 溶液 变红 由第一、二 组探究实验可 得:猜想 _成 立; NaOH (3)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选择的试 剂 实验操 作 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或原理 第 二 组 CuSO4溶液 生成 蓝色 沉淀 第二组探究实验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 _ _ _ _ 第 三 组 X溶液 2NaOH CuSO4 Na2SO4 Cu(OH)2 【反思与拓展】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滴加其他试剂到上层无色 溶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你认为第三组滴加的X溶液可以是_(写一种 即可)。 紫色石蕊溶液 【方法指导】 【猜想假设】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存在两种情况:只有 生成物;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注:因为两种反应 物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共存)。按照下列步骤提出合理的 猜想: 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 C+D 第二步:进行猜想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B 【讨论交流】不合理猜想的判断方法:猜想的物质是否 含有有色物质;猜想的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猜想的物质是否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 【实验探究】 第一步: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 生成物C和D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反应物的检验 注: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需先除去 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A B 现象 现象 第二步: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掌握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 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 现象 结论(有无该物质)。 解答方法 第一种: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 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第二种: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反映决定 这种存在两种情况: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根 据实验操作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可以根据第一种 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解析】(1)【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 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 为硫酸钠溶液,也可能存在其中一种过量,如果是氢氧化 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如果是硫 酸铜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讨论交 流】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而实验中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 可以排除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即猜想(2)不成立 。【实验探究】第一组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 酚酞溶液变红色,通过滴加酚酞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存 在氢氧化钠;第二组是利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 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氢 氧化钠,通过两组的实验证明了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存在, 即猜想(3)成立。【反思与拓展】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氢 氧化钠,还可利用氢氧化钠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或 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或与氯化铁溶 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等进行检验。 【变式练习】 1. (2012衡阳)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 (Na2O2)是一种黄色粉末,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 氧气,常用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该小组同学将过氧化 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发现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一种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猜想a:碳酸钠 猜想b:碳酸氢钠 小周同学认为猜想b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_ 元素。 氢 【实验】取少量生成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 产生气泡,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 浊。 【结论】猜想a成立。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表格见下一页) 【交流与反思】由于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所以保存过氧化钠一定要_。 稀盐酸 2Na2O22CO2 2Na2CO3O2 密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过氧化钠 粉末于试管中,加 入蒸馏水,再用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中 产生气泡 , _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 应生成氧气 向上述反应后的 试管中滴加酚酞试 液 _ 所得溶液呈碱性, 推断过氧化钠与水 反应生成_ (填 化学式) NaOH 木条复燃 溶液变红 【继续探究】过氧化钠能否与水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2. (2016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 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 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 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 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_ (填序号)。 CO2 H2 Cl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 的化学式是_ 。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_不成立,理由是_ _。 Mg(OH)2 四 MgCl2和NaOH会 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 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 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 酞,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 _ _ 猜想三 不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 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 色沉淀 猜想_ 成立 二 不变色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 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2NaMgCl2 Mg2NaCl 【探究流程】 【解析】【分析与思考】(1)根据【查阅资料】的内容 分析,钠放入氯化镁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 氢气,因此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确。(2)钠放入氯化 镁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 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推测 固体A是Mg(OH)2,结合“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 解,无气泡产生”,确定A是Mg(OH)2。【猜想】氯化镁 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二者不能 共存,猜想四不成立。【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结论“猜想 三不成立”,结合猜想三的内容为“溶质的成分是NaCl、 NaOH”以及实验操作的内容分析,滤液中不含氢氧化钠, 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不变色;根据实验操作的内容以及实 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该沉淀是 氢氧化镁,滤液中含有氯化镁,猜想二成立。 【拓展】根据题干信息,确定钠与氯化镁在隔绝空气和加 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化钠。 类型二 物质变质的探究(2016衡阳33,2015年2考,2014年2 考,2013年2考) 例 (2016衡阳)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 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 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 只有碳酸钠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 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猜想_不正 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 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_猜想二正确, 猜想三不正确 一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 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_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 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 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因为Ca(OH)2是 _。 微溶于水的物质 2NaOHCO2 Na2CO3H2O 密封 白色沉淀 【方法指导】 【猜想假设】针对物质变质问题提出猜想时,在了解变 质本质的前提下可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 个方面入手。如针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的探 究。 (1)首先确定变质本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分别为:2NaOH+CO2 Na2CO3+H2O、Ca(OH)2+CO2 CaCO3+H2O。 (2)确定成分 没有变质原样品,即NaOH或Ca(OH)2 部分变质原样品和变质生成的物质,即NaOH 和Na2CO3 或Ca(OH)2和CaCO3 全部变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即Na2CO3(或CaCO3) 【实验探究】验证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方法详 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解析】【猜想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其中只有碳 酸钠;【实验探究】(1)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 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固体样品中含 有碳酸钠,猜想一不正确;(2)向(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中滴加 酚酞试液,结合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说明溶液中含 有氢氧化钠,则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实验结论】氢氧化 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思交流】(1)氢 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需密封保存;(2)氯化钙溶液 中的钙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微溶 于水的氢氧化钙,也会出现白色沉淀。 【变式练习】 1. (2016丹东)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完全变质的生石灰干 燥剂产生了好奇,为确定其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已完全变质的干燥剂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Ca(OH)2 猜想:Ca(OH)2和CaCO3 猜想:CaCO3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 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于是小莉认为没有CaCO3,小晶却 不同意小莉的结论,理由是_ _。 (或加入的少量稀盐酸只与氢氧化钙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量不足 (2)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完成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 适量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加 几滴酚酞溶液 _ _ 猜想 成立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水溶解,加入_ _ _ 溶液由无色变为 红色 过量的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实验反思】(1)步骤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2)生石灰变质过程可简述为:生石灰吸收_变成 熟石灰,熟石灰吸收_变成碳酸钙。 H2O 2HClCa(OH)2 CaCl22H2O CaCO32HCl CaCl2H2OCO2 CO2 【解析】成分分析: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吸收 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完全变质的生石灰干燥剂,说明其 成分中没有氧化钙,其成分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 一种或两种。【实验探究】(1)当氢氧化钙与碳酸钙共存时 ,因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钙 反应,故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后与碳酸钙反应,当滴 加盐酸的量过少时,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需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其水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碳酸钙难溶于 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反思】 (1)猜想成立,滴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有两个,氢氧 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生石灰变质的过程是氧化 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2. (2014衡阳)“侯氏制碱法”首先得到的是碳酸氢钠,然 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3 Na2CO3CO2H2O。碳酸钠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 H2O 2NaHCO3。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 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完全变质;假设:没有变质 ;假设:_。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 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 部分变质 _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_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_成立,样品的成分是_。 【交流反思】欲除去Na2CO3变质后产生的杂质,最合适的方 法是_。 将样品在空气中加热 Ca2CO32NaCl Na2CO3CaCl2 Na2CO3和NaHCO3 【解析】【提出假设】碳酸钠完全变质,样品成分为 NaHCO3;没有变质,样品成分为Na2CO3;部分变质,样 品成分为Na2CO3和NaHCO3;【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加 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样品中含Na2CO3, 所以假设不成立;加热样品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样品中 含NaHCO3,所以假设不成立;【实验结论】综上所述, 可知假设成立,样品的成分是Na2CO3和NaHCO3;【交 流反思】因为碳酸氢钠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成碳酸钠、水、 二氧化碳,所以,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加热样品即可 。 类型三 标签受损类成分的探究(2015郴州28,2014年2考) 例 (2014邵阳)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 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老师告诉大家, 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 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 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_和_。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 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探究活动。 CuSO4溶液 H2O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该液体适量于 试管中,向其中滴 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颜色 无变化 该液体不是 _ 另取该液体适量 于试管中,向其中 加入锌粒 _ _ 该液体是稀H2SO4 ,不是NaNO3溶液 【实验探究】 NaOH溶液 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 (3)实验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4)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 的一面要_。 向着手心 ZnSO4H2 ZnH2SO4 【方法指导】 1标签包含的信息: (1)固体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名称;质量分数。 (2)液体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 。 2. 借助破损标签上的名称、质量分数、化学式等排除不符 合标签的物质。 (1)名称:排除不符合命名的药品。如借助“酸钠”可排除氯 化钠。 (2)化学式:排除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下标不符合的物 质。如借助“Na2”可排除NaCl、NaNO3等。 (3)质量分数或溶质质量分数:排除与质量分数不符合的 物质,如5%的纯净物、10%的氢氧化钙溶液。 【解析】(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而已知该液体是无色的 ,且该液体的质量分数为10%,而水是纯净物,故该无色液 体一定不是硫酸铜溶液和水。(2)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无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 性,故不是氢氧化钠溶液;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锌粒,依据结论是稀硫酸,故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ZnH2SO4 ZnSO4H2。(4)为防止标签受损, 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 【变式练习】 1. (2015郴州)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 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他们提出可能是Na2SO4、 NaHCO3、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 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 溶液Na2SO4NaHCO3Na2CO3 pHpH7pH7pH7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_,理由是 _。化学式中Na的右下角没有2 NaHCO3 (2)标签破损的原因_。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 于试管中,滴 加过量的 BaCl2溶液, 振荡 _ _ 则该溶液是 Na2CO3溶液 过滤,向滤渣 滴加稀盐酸 _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4)小芳认为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_ _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 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 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解析】(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NaHCO3,理由是NaHCO3 中钠原子个数是1个,Na的右下角没有个数2。(2)标签破损的原因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3)根据结论可知该溶液是Na2CO3 溶液,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稀盐 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填表如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 沉淀 则该溶液是 Na2CO3溶液 过滤,向滤渣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4)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可以设计实验 方案: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 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 (2014张家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学校实验室 时,发现了一瓶标签中化学式已破损(如图所示)但未变质 的溶液,他们对这瓶无色溶液产生了兴趣。经过询问实验 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的溶质应该是碳酸钠、氯化钠、 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请你与他们一起对这瓶溶液 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溶质成分是什 么? 【提出假设】碳酸钠(Na2CO3) 硫酸钠 (Na2SO4) 氯化钠(NaCl) 氢氧化钠(NaOH) 【查阅资料】硫酸钠、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碳酸钠、 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讨论交流】为了确定该瓶溶液溶质的成分,首先他们 根据标签上物质元素组成的特点,认为该瓶溶液不可能是 _溶液和_溶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溶液于试管 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NaOHNaCl 【实验结论】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分析,你认为假设 _ (填序号)成立。写出该实验操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反思拓展】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后,排除了四种假 设物质中的两种。请你根据查阅资料所获取的知识,再举 一例判定剩下两种假设物质的实验方法_ _ _ _。 Na2CO3 2HCl 2NaCl CO2 H2O 取少量样品溶 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若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是碳酸钠溶液;若溶液不变色 ,则证明是硫酸钠溶液 【解析】【讨论交流】氯化钠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可能是 氯化钠;NaOH中氢氧根为1价,不会出现“Na2”的情况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探究】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 生大量气泡,证明样品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产生大量气泡可得猜想 成立。【反思拓展】碳酸钠、硫酸钠溶液中碳酸钠溶液显 碱性,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可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根据溶液是否变红判定剩下两种假设物质。 类型四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2016年2考,2015年2考,2014年 4考,2013常德31) 例(2013 常德)某无色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氢氧 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小组对该溶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 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内容: 【提出猜想】溶质可能是 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 猜想四: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六:_; 【进行实验】(1)取少许无色溶液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 呈红色,则猜想_ (填数字)不成立;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一 (2)另取少许无色溶液后滴加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原 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讨论交流】(1)同学们根据上述两个实验推断;无色溶液 的溶质仍有_ (填数字)种可能的情况; (2)大家讨论认为:要进一步确定无色溶液的溶质应先除去 溶液中的某种物质; 【继续实验】(1)另取少许无色的溶液加入足量的_ _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氯化钡(或 碳酸钠 三 硝酸钡) 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或Ba(NO3)2 Na2CO3 BaCO32NaNO3 (2)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猜想_(填数字)成立; 【实验反思】(1)若“【进行实验】(1)”中加入酚酞试液后 溶液呈无色,则溶液含有的阴离子是_ (写离子符号)。 (2)若“【继续实验】(2)”中,加入酚酞溶液呈无色,则得 出的实验结论是_。 五 Cl 猜想二或猜想四成立 【方法指导】 【提出猜想】根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 分是所提示的物质的一部分还是全部,确定混合物可能含有 的物质,然后对题干所给定物质自由组合,若由三种物质( )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可能的组合有:、 。 注:必须排除组内直接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的组合。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1)掌握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 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现象 结论(有无该物质 )。 反映决定 (2)解答方法 第一种: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 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第二种: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分两种情况: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根据实验操 作中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可以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 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补充:混合物成分探究常用的实验方法 (1)针对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若盐或碱固体,可通过溶 解固体粉末,检验组成该碱或盐的阴、阳离子的特殊性质 ,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若针对金属混合物,利用金属能 否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或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是否有 固体析出或溶液颜色变化情况,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2)针对液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可以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 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物质的成分。 (3)针对气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常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 溶液变红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溶液变浑浊;水蒸气可 以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等;或将某些气体转化为能与其他物 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探究,如CO通过灼热的 氧化铜,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解析】三种物质中含有一种或其中两种,包括六种情况,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猜想六为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取样 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可能含有氢 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以不可能仅含氯化钠,如 果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溶液中不 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任何一种;能使酚酞试液变 红,滴加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 钠,溶液的溶质可能只有碳酸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 钠或碳酸钠和氯化钠,故溶质的组成有三种可能;取样加入 试剂有沉淀产生,说明该步是将碳酸根离子全部转化 为难溶性的物质,再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因此 选择的试剂最好是可溶性钡盐,不能是碱,以免产生干扰 ,将碳酸钠全部转化为沉淀后,再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仍 然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即溶质为氢氧化 钠和碳酸钠,如果再滴入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 中不含氢氧化钠,溶质可能只含碳酸钠,也可能含有碳酸 钠和氯化钠。 【解题思路】本题的分析思路如下: 【变式练习】 1. (2014益阳)益阳市生产的松花皮蛋全国闻名。将水、生石 灰、纯碱、食盐按10011.25.33.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料浆, 将鲜鸭蛋粘上料浆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得到松花皮蛋。某化学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料浆澄清液(“料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 【提出问题】 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充分讨论,作出了如下猜想: 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Ca(OH)2 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Na2CO3 【对猜想的解释】 (1)料液中一定没有CaO的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料液中一定存在NaOH的原因是_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 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料液显 红色。 . 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 CaOH2O Ca(OH)2 CaCO32NaOH Ca(OH)2Na2CO3 出现白色沉淀。 . 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没有现 象发生。 【实验结论】 (3)该料液中含有的物质除NaOH与NaCl外,还一定含有 _ (填化学式)。 【交流与拓展】 (4)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 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 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皮蛋涩味的原因 _。 Ca(OH)2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5)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 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不如益阳产松花皮蛋。烧碱一定要 密封保存,其理由是_ (选序号填空)。 A. 烧碱易吸水潮解 B. 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C. 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D. 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AB 【解析】(1)料液中有水,而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 钙,所以料液中不可能有CaO。(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 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因为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 的CaCO3生成,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这两种物 质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一定有NaOH。(3)碳酸钠溶液和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取适 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钙。(4)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具 有酸的通性,因此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去除涩味。(5)氢氧 化钠固体易吸水发生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而 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保存时必须密封,故选AB。 2. (2014郴州)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保质,主要成 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 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 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 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 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_ 。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 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Fe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探究实验1的残留固 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试管外壁不 发烫 固体中一定没 有_ 【实验探究3】 CaO 【实验结论】 步骤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 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步骤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的“双吸剂” 中含有_ 和_。 CaCO32NaOH Ca(OH)2 CaCO3Fe2O3 Ca(OH)2Na2CO3 【解析】【实验探究1】磁铁能吸引铁粉,所以“双吸剂”中 一定含Fe。【实验探究2】CaOH2O Ca(OH)2放出大 量的热。残留固体加水不放热,说明没有CaO。【实验结 论】“双吸剂”中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 Ca(OH)2,Ca(OH)2Na2CO3 CaCO32NaOH。步骤 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CaCO3;溶液变黄色,说明有Fe3 ,即含有Fe2O3。 类型五 金属性质的相关探究 2016年2考,2015常德32(三) ,2014怀化30,2013娄底26 1. (2016岳阳)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 调:“金属K、Ca、Na必须除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 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97.81 ,沸 点882.9 ,密度为0.97 g/cm3; (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 化钠和氢气。 【做出猜想】猜想: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10 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 溶液,倒入50 mL的烧杯里 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 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 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 “嘶嘶”的声响,析出蓝 色沉淀 【现象分析】 (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_。 (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_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 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 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 量的稀硫酸 沉淀全部溶 解,溶液变 蓝色 _ _ _ _ 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 Na2SO4 2NaOHCuSO4 Cu(OH)2+ 反应中没有铜 生成,只生成 了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必须 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 、Ca、Na必须除外是因为_ _ _ 。 K、Ca、Na都是很活泼的金属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解析】【现象分析】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 钠熔化成小球,说明该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具体反应 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发生氢氧化钠 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继 续探究】为了探究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实验 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烧杯中没有铜 ,由此得出结论,钠没有置换出金属铜。【实验结论】经 过实验分析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K、Ca、Na都 是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不能 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2. (2014怀化)通过学习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性质后,我 们知道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铜 能否与浓硫酸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片,再加入少量的浓 硫酸,放置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 实验:对实验的试管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 气味气体产生,待试管冷却后将其中的物质小心地倒入盛 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得到蓝色溶液。 【查阅资料】 (1)反应生成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为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 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结论】 (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_ (填“能”或“不能”)发生 反应。 (2)实验最后得到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了_, 已知该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而稀硫酸 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 不能 硫酸铜 Cu 2H2SO4(浓) CuSO4 2H2O SO2 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_ 有关(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 溶液的质量 (4)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兴趣小组可用_吸收生 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氢氧化钠溶液 A 【解析】(1)根据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片,再加入 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说明在常温下 ,铜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2)实验最后得到蓝色溶液, 说明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再根据题目所给其他信息可以得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 2H2O SO2。(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而稀硫 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 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4)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其性质和二氧化 碳相似,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和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类型六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2016湘潭29,2014长沙47, 2013年2考) 1. (2013岳阳)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小亮和小丽分别做了如 图所示实验: 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最后观察到废 液中仍有白色沉淀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小亮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2)通过分析讨论可知,烧杯中的废液一定不显_性。 (3)两同学马上对废液的酸碱性进行检验,请帮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 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_,振荡 溶液呈红 色 废液显_性 CaCO32NaCl CaCl2Na2CO3 碱 酸 无色酚酞溶液 【解析】(1)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 氯化钠。(2)废液混合物,仍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 没有盐酸,因为稀盐酸能与CaCO3反应。(3)实验现象为红 色,废液一定不显酸性,故加入的为无色酚酞溶液,过量 的碳酸钠使溶液呈碱性。 2. (2016湘潭)为了探究酸碱等溶液的性质,学习小组进行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试验乙醇、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的 导电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组实验灯泡不会发光,该组实 验烧杯中装的药品是_。 乙醇 (2)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_和_等带电的 粒子,所以可以导电。 (3)取少量B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_ 色。硫酸、盐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 们都能解离出_。 (4)往装有H2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 Ba(OH)2溶液至过量,滴加过程中 测得烧杯中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得出中和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 热”),图中b点除了表示温度最高、放出的热量最多,还 钠离子氢氧根离子 H 红 放热 可以表示_。滴加过程中可 以观察到灯泡发光的情况为_(填字母序号)。 A. 亮度保持不变 B. 逐渐变暗至熄灭 C. 逐渐变亮 D. 由亮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E. 由暗变亮再变暗至熄灭 D 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1)乙醇不能解离出离子,所以乙醇不导电。(2)氢氧化 钠在溶液中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3)硫酸是一种酸, 可使石蕊变红色,硫酸和盐酸等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 都是氢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往硫酸中滴加氢 氧化钡溶液时,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达b点时, 温度达最高值,说明温度最高,放热最多,且硫酸和氢氧化钡 恰好完全反应,由于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小,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 应时,液体为水,不导电,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离子浓度 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所以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再逐 渐变亮。 类型七 教材实验拓展类探究 (2015衡阳33,2013年2考) 1. (2015衡阳)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 【猜想】 .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是_ _; . 能够用排水法收集。你认为其理由可能是_ _ 。 【实验】 实验一: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 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 水且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能溶于 二氧化碳在 CaCO32HCl CaCl2H2OCO2 分别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并分别标注 为和。 实验二:将两瓶气体分别倒立于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玻 璃水槽中,一段时间后,号集气瓶中的溶液的体积约为集气 瓶容积的2/3,号集气瓶中的溶液几乎全充满。该实验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 【结论】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正确;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_ 。 Na2CO3H2O 用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更纯净 2NaOHCO2 【解析】【猜想】.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 实验室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 解度不大,且溶解速率较慢,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实验 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 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进入瓶中,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结论】号集气 瓶中的溶液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容积的2/3,号集气瓶中的溶液几 乎全充满。说明号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号集气瓶中二 氧化碳含量少,进一步说明用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比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的更纯净,故猜想正确。 2. (2013株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 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 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 (2)甲同学从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 锥形瓶 2H2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居用品佣金合同
- 餐厅合作入股合同范本
- 餐饮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酒水回收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窗帘加盟合同范本
- 道路绿化保养合同
- 焊接水管合同范本
- 管道拆装维修合同范本
- 光缆熔接施工合同范本
- 工业围挡租赁合同范本
- 急救护理学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准教程(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及计量办法
- 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和诊疗
-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题库及答案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金X绅士无双攻略
-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 高一数学 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GB/T 27518-2011西尼罗病毒病检测方法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T 14202-1993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容积密度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