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_第1页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_第2页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_第3页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_第4页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 谈到污染,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工业领域,但近些年来,从瘦肉精到有毒菜,从食品污染到土壤退化,一系列的事件使农业污染逐步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最近,我国学者通过研究,首次提出了“农业立体污染”这一观点及防治对策。专家说,被称为海陆空交叉穿梭式的“农业立体污染”,比平面单一的“农业污染”更具综合性,它所构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立体污染”,已经造成我国近两千万公顷的耕地面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众所周知,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而在前几天的一档央视节 目中,我们看到,长春郊区的有机土层仅剩下10 厘米, 10 厘米以下都是毫无养分的沙砾层。眼看着大片土地地力在下降,我们不仅质疑,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毁灭性结果?答案是 地面土壤污染。 困扰了英国人民 10 余年的疯牛病,是典型的人畜交叉感染疾病,人与牛的大脑内形成变异海绵体,导致死亡。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病毒有可能通过处理成饲料的肉骨粉传给其他动物,也可能通过以牛粪为肥料的蔬菜传给人类。这是生物链污染。 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在这些案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关2 / 6 键是,人类在这种关系中起到的是积极的联系作用还是消极的联 系作用。 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循环经济”,就是一个针对工业立体污染提出的方法论。同样道理,在农业领域,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不合理所构成的水体、土地、生物、大气的“立体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不合理施用农药 农业污染带来巨大损失 “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污染。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立体污染”日益突出,它不仅会影响到农 业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还会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影响我国的环境外交和国际贸易。 “农业立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每年因不合理施肥使得超过 1000 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 300 亿元。农药浪费造成的损失达到 150 多亿元以上。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也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3 / 6 专家说,造成“农业立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不合理地耕作管理,以及随意地堆放畜禽粪便。 一般来说,合理利用化肥不会产生污染,但是在局部地区有些农民大量 盲目地施用化肥,这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 还有,在畜牧业规模养殖迅速崛起的同时,牲畜粪便造成的农业污染也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污染。还有很多没有经过发酵的粪便直接进入田地,粪便中的有害细菌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 环境污染开始转型 农业污染日益突出 应该说,我国的“农业立体污染”处在一个较为严峻的时刻 。 目前,我国的农业污染已逐渐形成了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污染,并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 2003 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7 大水系 400 多个重点4 / 6 监测断面中, 32的断面水域属 V 类水质,近 30的断面属劣 V 类水质,不可以用于农业,更不可能供人畜饮用。 而我国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000 万公顷;畜禽养殖、水稻种植、肥料施用以及农业秸秆燃烧等活动还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据估算, 2000 年农业源排放甲烷占我国甲烷排放总量的 80,排放的氧化亚氮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的 90 以上。 面对这些严峻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业污染。特别是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对农业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部门在污染防治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组织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 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等涉及农业污染防治的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而农业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们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的单方面研究已经远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必须要采取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系统可靠的农业立体污染基础数据信息,尚未对立体污染进行针对性的监测,也无标5 / 6 准监测方法,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缺乏系统的农业污染防治理论、技术和评价方法,缺乏适合不同区域的成功的防治技术模式;缺乏水体土壤生物大气一体化 防治污染的意识等等。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说,防治农业污染首先要由“点”扩展到“面”,同时应从政策、环境立法和技术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海陆空”交叉穿梭 农业治污须阻断“循环链” 现在,在农村流行的沼气池,解决的是粪便回收利用节约农业能源问题;现在流行的绿色生态农业,解决的是无化肥污染的有机化问题。 然而这些都是在“点”上做文章。实际上,现在的污染,比如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大气中的酸雨等,这些各形各色的污染,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事实上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个整体。 如土壤中过量施用氮肥,大量流失的废氮会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池塘、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挥发,以 体形式逸失到空气里。过量的氮肥形成了 “ 从地下到空中 ” 的立体污染。 这些污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以前我们所做的研究6 / 6 都很单一,只研究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有人专门负责研究温室气体,有人专门负责研究酸雨污染,这就割断了各种污染之间的联系。 因此,治理农业污染,不应该是哪个地方出问题,就去治理哪儿,那只是治表,应该考虑到,污染存在于一个 大循环体中,这个大循环体牵涉到许多种污染物质的交换、转变和迁移。 如单纯治理大气,大气里的物质会返回到土壤中,污染了土壤,又不得不去治理土壤。只有通过控制整个“立体污染”的循环链,阻隔污染渠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污染。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农业立体污染”概念的提出,提醒我们治理农业污染,需要从整体上加以考虑。从“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角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