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通关练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通关练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通关练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通关练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生物的变异通关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7宁夏银川二模,4)下图中,a、b、c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B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C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D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2(2017湖南长沙长郡中学5月模拟,2)吖啶类物质可插入DNA分子相邻的碱基对之间。当这样的DNA分子发生交叉互换时,会导致不等交换,即某个DNA碱基对增加数个,而另一个DNA分子碱基对减少数个。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的DNA分子之间B把某个细胞置于含吖啶类物质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会导致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大C由吖啶类物质导致的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D由吖啶类物质引发的基因突变往往可由吖啶类物质诱发回复突变3(2017江西上饶中学月考,15)图甲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乙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B若图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C若图甲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D图乙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甲中的b点时4(2017河南诊断卷A,4)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B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C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D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5(2017江苏五市八校二联,3)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图乙中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6(2017湖南衡阳一模,3)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杂交亲本实验结果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A.该单体可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B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D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7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种子,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到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B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和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由到过程称为花药离体培养8(2017江西南昌三模,2)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A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B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C人工诱变育种可定向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间的转移,迅速培育出前所未有的生物新品种9(2017北京四中5月高考保温,3)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10(2017广东湛江二模,3)假设甲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乙果蝇种群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相同B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不同C若两种群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25%D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11(2017山东烟台适应性练习二,6)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对这三个地区喷洒等剂量的这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家蝇种群B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8.5%C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3分)12(12分)(2017湖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44)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_(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理由是这种变异_。(2)由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正常。但是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_;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_变异。(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_(填“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与可育配子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_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13(11分)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养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1)以矮秆易感病(aabb)和高秆抗病(AABB)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为止。(2)若利用过程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此育种方法的名称是_,其中环节常用方法的名称是_,此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3)图中利用过程得到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的名称是_,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4)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选择的技术手段是_,此技术优点是_。【答案与解析】1C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可能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也可能控制生物的一种或两种性状,A错误;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所以,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有可能不变,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转录,但翻译过程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完成,D错误。2A交叉互换是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同的DNA分子之间,A错误;把某个细胞置于含吖啶类物质的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吖啶类物质插入DNA分子相邻的碱基对之间,会导致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大,B正确;吖啶类物质插入DNA分子后,交叉互换时某个DNA分子碱基对增加数个,而另一个DNA分子碱基对减少数个,所以由吖啶类物质导致的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C正确;因为吖啶类引起基因突变是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以由增加一个碱基对引起的突变型可由邻近一个碱基对的缺失而使遗传密码又回复原来读法,出现回复突变,这种回复突变可以由吖啶类物质诱发,D正确。3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从间期染色体复制之后到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这段时间内染色单体为92条,着丝点分裂之后染色单体为0,A错误;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这段时间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为2,着丝点分裂之后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为1,则n1,B正确;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到子细胞形成前,即后期和末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最多,为4个,其余时期为2个,则n2,C错误;图乙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与图甲中的a点相对应,D错误。4B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应是雌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1:1,雄配子只有含a的正常发育,说明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A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5C根据图乙中Y染色体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含有1个染色体组;由于这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个体(2n4),图甲中2、6为Y染色体,3、7为X染色体,1、4(或5、8)为同源染色体,图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乙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图乙中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可能来自基因突变,也可能来自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6A该单体植株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仍属于二倍体,A错误;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正确;在杂交亲本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正确;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正确。7D由到表示诱变育种过程,其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2倍,而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C正确;由到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D错误。8C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正确;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的自由组合,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只能利用基因的重组,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提高突变率,但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C错误;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D正确。9B由图可知,持续选择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从停止人工选择的曲线可知,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正确。10D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基因频率分别为1/4、3/4,A错误;混合前甲、乙种群的Aa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1/2,B错误;由题意无法求出两种群果蝇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两种群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C错误;若甲、乙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A基因频率1/41/21/250%,D正确。11D根据题意,只有抗性家蝇才能抵抗杀虫剂,而图中三个地区不同基因型的家蝇所占比例中,只有乙地区家蝇中抗性比例最高,A正确;根据丙地区三种表现型的家蝇的基因型频率,敏感性纯合子占84%,抗性杂合子占15%,抗性纯合子占1%,可计算抗性基因频率1/215%1%8.5%,B正确;甲、乙、丙三地区的基因频率不同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抗药性家蝇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所以产生了抗药性家蝇并未增加生态系统综合物种的多样性,只是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12(1)可遗传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增加(1A)(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结构(或缺失、易位)(3)能有丝分裂中【解析】(1)正常六倍体小麦有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图中可育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其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则1A染色体将随机分配在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即一般配子中含有1A染色体。但是另有一部分不含1A染色体的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或缺失、易位)。(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研究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