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第4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第4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诗词五首(第4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课 题诗词五首总课时55课时主备人 备课人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 学 过 程环 节师 生 活 动反馈调整 导入新课背诵上一首古诗,引入新课新课学习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背景简介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赤壁【整体感知】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文本探究】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深入研读,探究方法】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历史往事,想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灭亡,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发人深省,韵味深长。当堂训练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总结巩固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