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doc_第1页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doc_第2页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doc_第3页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doc_第4页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 州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题 目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究 以泉州市地区中学为例教务处 制中学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以泉州市地区中学为例 【摘 要】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与社会所高度关注的焦点,学校也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对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多元文化的冲击,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给学校的德育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本文通过对泉州地区中学德育的实效性调查,来分析泉州地区中学德育现状,形成原因,并针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实效性问题提出对策,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关键词】中学德育;德育实效性;德育现状;策略1、 基本概念 (一)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 (二)德育实效性 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是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效果和最大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德育的实效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2。 二、探析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如果没有全民良好的道德水平,也就无所谓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强大。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整体的提升,都离不开德育工作的顺利进展。教育是国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此外,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道德危机,我们也逐渐认识到,片面的强调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远远不足以支撑起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完善与发展。要实现社会和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从德育入手。 (一)探析德育实效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意义的新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的全局性问题。青少年是国家必须重点培养的潜在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力量,只有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拥有很好的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保障。因此,探析并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科教兴国的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成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探析德育实效性是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目前学校之所以出现德育效果差,素质教育有名无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对传统美德的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德育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司马光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就是说,才,是德的资本;德,是才的统筹,可见德比才更重要。还有大学中所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刻的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伟大的人生理想。传统的美德教育素材极为丰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过程正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弘扬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抓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其他各育的基础,使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三)探析德育实效性是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党和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也是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其中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3。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4。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探析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探析德育实效性有助于解决好中学生道德问题 当前我国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他们崇尚于追求物质利益、淡化了人格精神的需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社会竞争的种种不正当手段,不诚信问题以及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出现道德滑坡、文明素质下降,甚至无视校纪校规、出现违法犯罪等现象。我们要知道,青少年担负着祖国未来的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体现着中国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担负着艰巨的使命,对学生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德育状况,决定着学生的道德水平,探究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挖掘德育道路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解决好学生的道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五)探析德育实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德育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创造自我控制的力量,形成人格”。德育在塑造人格、教人求善求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提到:“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各种品性当中,德性是第一的,最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德性,我觉得他在今生今世都得不到幸福”5。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首位,德育已是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德育的重要性己成为世界的共识。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都极力倡导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当中,德育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即使是有丰富的知识文化、强健的体魄,那么,对社会的发展也不一定会起着积极作用,要知道“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性是更加可怕的。古往今来,种种的事例表明,大凡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健全的心理素质的人。因此,道德素质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探析德育实效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从德育入手,确实将德育落实到基础教育之中,良好的贯彻执行。 三、学校德育现状及原因分析2013年笔者对泉州市四所中学的德育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查主要以这四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主要涉及: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德育方式的认同,对所在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看法,对其班主任、课任老师以及家长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学校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价值、人生态度等方面。问卷共发放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75份,收回率为969。现将调查情况作以下分析:(一)学校德育现状1.学生思想品德表现情况 (1)举行升国旗仪式时的表现表现人数所占比例要面对国旗肃立,行注目礼20226%不必太严肃,行注目礼就行了37148%无所谓,这种事不必太认真20226% 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升国旗的时候有26%的学生认为要面对国旗肃立,行注目礼;有48%的学生认为不必太严肃,行注目礼就行了;还有26%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这种事不必太认真。升国旗虽然只是一种仪式性的东西,但从中却能够表现出当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上面的数据分析表明,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不是特别强烈的。 (2)对学生染发、爱打扮、穿奇装异服的看法看法人数所占比例学生的自由,学校不应管 20226%不适合,不符合学生身份32542%无所谓24832% 表2 调查表明:有26%的学生认为对于“学生染发、爱打扮、穿奇装异服”这是学生的自由,学校不应管;有42%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不适合,不符合学生身份;还有32%的学生是觉得这无所谓的。 (3)考试时,你看见有人作弊的态度 态度人数所占比例保持平静心态,继续答题 43456%抓住机会作弊13217%注意老师动向,替他人做掩护466%向监考老师报告16321% 表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考试时,看见有人作弊的情况,有56%的学生可以保持平静心态,继续答题;17%的人会抓住机会作弊;6%的学生是注意老师动向,替他人做掩护;只有21%的学生是向监考老师报告。2.学生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总体评价实效性人数所占比例 很好729% 较好15620% 一般25533% 较差19425% 很差9813%表4由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只是一般,占了总人数的33%。其次,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较差,还有13%的学生觉得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很差。认为德育实效性很好的学生只是占了极少的份额。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当前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并不太满意,德育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太理想。 3.学校的德育内窖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符合的程度 符合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非常符合8611%比较符合23530%说不清楚20727%不太符合19626%根本不符合516%表5从表5中反映出认为学校的德育内容与社会现实比较符合的所占比例最高,将近三分之一;认为说不清楚和不太符合的人数分别为27%和26%,比例相当;认为非常符合的只占了11%;还有少数觉得学校的德育内容与社会现实根本不符合。因此,认清提高学生德育的切入点,提高学校德育内容与当前现实社会的符合程度是学校德育需要认真研究的工作。 4.学校德育过程所存在的的主要问题 内容人数所占比例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14319%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26334%教育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8711%学校领导没有足够重视587%校内教育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够22429%表6 通过调查表明: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这个问题最突出,有34%的学生认为这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次所占比例较高的是“校内教育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够”;有11%的学生觉得“教育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是主要问题;认为学校领导没有足够重视的只占了极少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于德育问题是足够重视的,但主要问题是学校德育的方法太过于落后、陈旧,这必须作为我们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点工作来对待。5.影响学生品德形成主要因素因素人数所占比例学校教育27936%家庭教育22729%社会影响18924%其它8011%表7调查显示:认为影响自身品德形成的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是学校教育的占了大多数,达到了36%;其次是家庭教育,占了29%;社会影响占了24%。可见,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学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老师的道德素质、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德育环境都对学生自身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诸多方面应积极配合,共同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6.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德育重视情况(1)老师最重视的问题 问题人数所占比例道德素养13918%学习成绩59076%身体健康233%心理健康233%表8表8表明:老师长对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是学习成绩,所占比例达到了76%;其次是道德素养,占了18%;选身体健康的仅占了3%;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占了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不是很高,其数据也是远远的排在了学习成绩的后面。(2)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问题人数所占比例道德素养15520%学习成绩34945%身体健康23330%心理健康385%表9调查表明:老师在以上四个方面中家长最为关注的也是学习成绩,所占比例达到了45%;其次是身体健康,占了30%;选道德素养的占了20%;认为是心理健康的占了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学习成绩的关注度虽然没有老师的高,但也是占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最为关注的是身体健康。 (二)学校德育现状形成原因分析通过对部分中学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大部分学校都能够把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对待,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实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值得肯定。但是,学校最为重视的依然是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使得部分学生的思想素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其的期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在升国旗时不必太严肃,行注目礼就行了的学生占了48%,甚至还有26%的学生认为这种事情无所谓,不必太认真。对于学生染发、爱打扮、穿奇装异服也有32%的学生觉得这种事情无所谓。这些意识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不能认可的,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严重不符。在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上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一般的占了33,认为较差和很差的比率分别占了25与13。这些都说明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泉州地区中学德育实效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各育中所占的份额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认为老师最为关注的是学习成绩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6%,认为家长最为关注的是学习成绩的比例也到达了45%。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成绩相比可谓相形见绌,这必然将使老师教学以应试为任务,以成绩提高为目标,学生只追求与成绩,疏忽于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近几年来,所谓的素质教育被捧的“轰轰烈烈”,但是在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最为关注的重点。这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的现象从未改变,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是看学生的升学率。所以国家虽一直强调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也有将其贯彻执行,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重心难免是放在智育和考试成绩上,使得德育空有其表,而难取得较高的实际成效。2.德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通过调查发现:有32的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内容与当前社会现实不符合,还有27%觉得说不清楚,在访谈中学生觉得学校德育内容生活化、实质性的东西少;政治化、形式化突出;德育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德育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同时,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学校对于“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的上网管理,但却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几乎所有受调查的学生都认为计算机及网络在今后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是通向未来社会的重要工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7%的学生都有经常上网的习惯,74的学生表示自己对网络很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上网的学生中,有37的学生是经常玩游戏的,80以上的学生经常与网友聊天,还有26的学生主动访问过一些色情暴力的网站,只有少数学生上网是为了查找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东西。所以在德育中贯穿与网络道德有关的知识是极其有必要的。 3.德育目标定位过高,脱离生活现实 德育目标过高是指教育者没有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出高不可攀的政治和道德标准。如我国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的总目标是:“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6。” 调查中仅2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德育目标切合自身实际实际,40的认为部分切合自身实际,认为根本不符合的占了35%。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过于“高、大、远、空”。教育者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不切合实际的政治和道德标准。比如对学生提出“热爱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要求,把“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德育的教育目标就过空洞化了。何谓“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它是什么样的一个标准?这确实是很难以衡量。把这种抽象的东西作为教育的目标,学生们不能够理解,从而不能过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那么,只能是形同虚设。因此,要想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需求来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定位学生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评价机制僵化,德育缺乏科学性 据了解,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更多的是教育者把书本上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讲授给学生听,再按照这些所谓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通过量化的手段去考评学生。这种片面的刚性做法,大大降低了德育的质量层次,难以作为衡量学生的真实德行标准。要知道,“书面考试只能够反映一个学生关于这种情况的认知,但是在精神层面的作为,并不一定与之成正比。此外,有的管理部门或领导常常以开展活动的多少、形式的新旧来简单地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显然,这种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必然会使学校德育工作肤浅化、表面化,造成教育的“知”“行”脱节。再者,目前的德育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即只有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同学、学生家长基本不参与。而且,评价方式片面,就只是以班主任写一段评语了事,评价内容也是语言老套、陈旧,很多根本就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纯属应付了事。 可以看出,由于片面地用既定的标准去衡量受教育者,当受教育者的品德言行不符合既定的品德标准时,就给他们的思想品德打上“不及格”,这必然会导致对德育对象的失真估计,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失衡甚至是对立,从而也严重影响了德育得时效性。 四、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对策与方法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就必须兼顾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遵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要改变德育工作显存的缺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思路: (一)让德育回归生活 1.在德育工作内容上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德育内容必须始终围绕“主旋律”教育,即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这些是最基本的,也是不能动摇的。“主旋律”教育既是道德素质的教育,又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的教育。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知识只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加强对他们基本素养的熏陶才是最主要任务。所以,学校德育的内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德育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自觉的将自己的努力与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相结合,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同时,学校德育还应该帮助学生将学习目标层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制定能够达到既定目标的步骤,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思想性格和道德素质上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些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出现了不善交往、不敢交往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长过分的纵容和溺爱,出现诸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对此,学校德育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自身发展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最后,学校德育应该向学生传授文明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体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良好公民。 2.在德育教学方法上德育活动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不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局限于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把部分内容变成生活实践课去进行,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再针对学生的这些感受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这样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道德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些道德原则内化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认识。只有将道德内化为人们的真实情感,并对其产生认同、敬侵,才谈得上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真实有效性。此外,还必须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应就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上存在的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并纠正错误的道德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道德观发展,使之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总之,道德教育只有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回归生活,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 (二)建设一支立德树人、以身立教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教育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只有拥有一支能够立德树人、以身立教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指路明灯,也是他们直接效仿的对象,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旦教师本身所具备的道德素质不高,无法在学生心中树立高大的形象,那么其所进行的德育就无法深入受教育者的心田。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7。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导向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新课程把“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理念,明确了中学教育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育应当由知识教育为主走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结合,也应当由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走向学生主动体验,由教师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对话共享。教师应当本着以身立教、以德树人的态度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作为教书育人这一重担的承担者,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拥有基本的学科素质之外,还应在思想到额、教育能力、学科知识、自身心理健康、科研能力、文化素养、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成为一个人格高尚、思想先进的合格的教育者 (三)确立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作为德育预先设定的结果终极追求,具有评价性、导向性、规范性、调控性的作用,决定着德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运用和选择。德育目标体现了对学生未来思想道德情况的期待,反映当前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既要有理想性、超前性、价值性,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现实性和层次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现行中学注意到了德育应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是,学校的德育教育基本上仍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而没有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个体个性的发展来给予不同的施教,这种框架式的教育最终把一个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小老虎”变成了一只只温顺的“小绵羊”,束缚了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使青少年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创新与批判在格式化的教育过程中逐渐被磨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个性需求就应该提出不同的具体的目标。这种目标必须以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不能脱离现实的轨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品德的形成规律,确立有差异的德育工作目标,重视生活中最普遍、最根本的道德要求,不应人为地拔高,制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校德育目标”方案。如:对初一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认真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初二年级的学生应逐渐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初三年级则以理想前途、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国际意识等教育为核心。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既是学生的一个有力导向,也是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德育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优化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但使德育目标的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定之后,可以对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为给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这样,教育者便可根据这些信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出解决策略,从而真的的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效果。 同时德育评价系统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论更加明确化、系统化。教育过程有了参照物,教育活动操作起来就更为便利。由于行为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对人的品德评价必须以道德行为标准。这就要求在进行品德评价时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依赖于书本理论,评价方式也不仅仅是考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对学生的品德作出公正的评价。为了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我们还可以采取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做到明确定位,统筹规划,健全机制,摒弃那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称的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形成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从而努力达到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五)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人思想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教育模式、教育氛围、校园文化等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系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1.完善学校内部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场所,学校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学会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因此,学校应将德育放在首位,根据学校德育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享有权威性和震慑力,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极强的诱导性和感染作用。教师既要注重言传,更要身教。因此,教师必须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德育于教,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严厉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损害。此外,还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以及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倡导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气氛。在物质文化方面,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成为教育的阵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秩序意识。 2.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功能 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不仅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有着他们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受教育者起初总是以其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榜样,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和品德信念,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家长要言传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教育观,创造民主融洽的家庭气氛。同时,家长还应该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积极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今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良好公民。 3.建立长效的社会协调机制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们出生开始便是一个社会人,人的各种思想与行为也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校中的校园暴力事件,往往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充满邪恶的社会环境里生活,那么他本能就会对这种邪恶的社会环境产生认可,导致他内心的良知,道德等逐渐丧失,从而对社会和他人构成威胁。五、结语学校是德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如何在学校里把育人工作做好,是每个德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泉州地区德育实效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相关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当前中学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归根底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根深蒂固、德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德育目标定位过高,脱离生活现实评价机制僵化,德育缺乏科学性。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适时的调整学校德育的内容、途径、目标和评价方式,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品的形成的客观规律和学校德育的工作要求,贴近实际,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德育大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自己的人生课题及其相应道德问题,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个体道德的自主建构,以达到德育的实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只有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做教育,才能使中学德育真正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发展要求,才能培养好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良好思想道德的新型人才8。 参考文献1 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2009,(1)2 邹俊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地区农村普高为例东北师范大学D,2008,(2)3 杜宇成.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2)4 何荣杰.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再认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6-67.5 高莉莉.呼和浩特市高中德育特点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D,2009,(4)6 安恒华.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刍.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2004,(5):269-270.7 张慧雨.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8 陈桂生.精神品格的陶冶J.上海教育科研,2003,(5)9 赵旭琴.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09,(5)10 邓春梅.切实提高新世纪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2 ,(6)11 张建庚.浅谈初中德育教育J.学周刊B版,2010,(6)12 文定轩.转变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实效J.当代教育论坛,2005,(6)13 景志明.论中学德育与高校德育之衔接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初中德育实效性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的道德状况,更好的进行分析与研究,请你配合完成以下调查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填写,将答案填入括号里,衷心感谢您的参与与合作!一、你的基本情况1、你是:A、男生 B、女生2、你所在的年级( ):A、初一 B、初二 C、初三二、请在你所选择的答案序号上打“”。每题限选一个答案。3你是否经常通过新闻媒体关注时事新闻:A、几乎每天都看 B、有重大新闻时看看 C、偶尔看看 D、从来不看4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你认为:A、要面对国旗肃立,行注目礼 B、不必太严肃,行注目礼就行了C、无所谓,这种事不必太认真5你对保家卫国,参军的态度:A、主动报名参军 B、不主动报名,被征召就去参军C、尽量避免参军 D、坚决不会参军6你对将来的生活:A、乐观、有目标 B、乐观但比较迷茫 C、无具体目标,走一步算一步 D、没信心7你对学生染发、爱打扮、穿奇装异服怎么看:A、学生的自由,学校不应管 B、不适合,不符合学生身份 C、无所谓8考试时,老师因故离开考场,你看见有人作弊,这时候你会:A、保持平静心态,继续答题 B、抓住机会作弊C、注意老师动向,替他人做掩护 D、向监考老师报告9我国传统道德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你认为在现代生活中必要吗?A、很有必要 B、没有太大必要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己过时,没有必要10在校园罩看到有纸片、果皮、饮料袋等垃圾,你会:A、立即上前阻止 B、碍于面子,只是与别人议论C、事不关己,就当没看见 D、建议组织学生劳动进行清理11看见有人在公共场所打架斗殴或歹徒持刀杀人时,你最有可能采取的态度是:A、围观看热闹 B、事不关己,绕道避开 C、以最快的速度报警 D、率先阻止或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