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会计经济数学基础讲义.doc_第1页
中央电大会计经济数学基础讲义.doc_第2页
中央电大会计经济数学基础讲义.doc_第3页
中央电大会计经济数学基础讲义.doc_第4页
中央电大会计经济数学基础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秋会计、工商管理专科经济数学基础集中面授教学进度计划函数与极限 10月23日导数与微分 10月31日积分与定积分 11月7日 导数微分与积分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11月27日矩阵 12月5日线性方程组 12月25日经济数学基础学习策略一、利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可以把任意矩阵变换成“阶梯形矩阵”“行简化阶梯形矩阵”,这个运算方法很简单的,只要数字方面的计算细心,期末考试中至少可得三十分。二、导数计算题(显函数或隐函数求导)其实没有难度,关键是导数的几个公式、法则;尤其是复合函数求导法要掌握,期末考试至少可以得十分。三、经济分析函数应用题,该题期末考试占卷面二十分,而实际上只有三种题型,也就是大家作业册上的几道应用题,如果能把解题方法记牢了,拿下这二十分也相当容易,因这其解题方法非常的死板。(需要说明的是:平时作业分如果分,期末考试卷面达分,则经济数学基础课程及格)。经济数学微积分部分讲义第一章 函数第一节 函数基本知识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运算法则,函数相等例1、 (0907)求函数的定义域例2、 (1001)设函数,求例3、 (0901)若函数,则 例4、(0807) 例5、(0707)下列各函数对中,(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A B C D 3、 函数的基本属性:1) 单调性例5、(0807)2) 奇偶性例6、(0801)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A、 B、 C、 D、例5、(0807)函数的图像关于 对称。3) 有界性4) 周期性第二节 初等函数的图像及其基本性质1. 常数函数:2. 幂函数:3. 指数函数:4. 对数函数:5. 多项式函数:6. 三角函数:第三节 函数的初等运算1、 四则运算例1、 将下列函数分解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 2、复合运算例2、 将下列函数分解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 第四节 经济分析中的常见函数 一、基础知识:qOp1. 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图像与基本性质:单调减函数需求量随价格上涨而减少2. 供给函数qOp线性供给函数:图像与基本性质:单调增函数供给量随价格上涨而增加3. 成本函数与平均成本成本函数: :固定成本,:随产量变化的变动成本常见成本函数:线性:二次: 4. 收入函数与平均收入 收入函数: 平均收入函数:5. 利润函数与平均利润 利润函数: 平均利润函数:6. 市场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与市场均衡点的概念若存在使得,则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给量或需求量称为市场均衡数量7. 盈亏平衡的条件与盈亏平衡点若存在使得,即则称为该商品的盈亏平衡点(又称为保本点)。 二、知识运用与巩固:例1、 市场中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试求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例2、 某商品的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分别为:,试求:该商品的盈亏平衡点;该商品销量为5和10时的盈利情况;说明该商品的盈亏情况。第二章 极限第一节 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定义 一、基础知识:1.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2. 数列的收敛、发散与数列的极限定义:给定一个数列,若,A为固定常数,则称数列收敛,否则称其发散。3、函数的极限 时的情形定义1:对函数,若,A为固定常数,则称函数以A为极限。记作 : 注意:的意义有三种可能时的情形定义2:设函数在点的邻域内(点可要除外)有定义,若(但)时,函数(固定常数),则称当时,函数为极限。 记作 :4、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二、知识运用与巩固例1、 下列数列是否收敛?若收敛,求其极限:1) 2)3)第二节 极限的运算一、基础知识:1. 四则运算法则: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变量与变量分别以A,B为极限,则有:, , 2. 乘幂与开方运算: , , 例1、 求极限:1)2)3)4)3. 分式函数的极限.1) 时的情形例2、 求极限:1)2)3)4)小 结:2) 时的情形例3、求极限:1)2)3) (因式分解)4) (因式分解)5) (分子有理化)6) (分母有理化)7) (先求倒数的极限后再求原函数的极限)小 结: 在处有定义,直接代入 1、因式分解 化简后在处有定义,直接代入。化简 在处无定义 2、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不能化简,先求倒数的极限后再求原函数的极限第三节 两个重要极限一、基础知识:1. 注 意:重要极限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类型为“”型未定式;(2)分子中sin后面的函数与分母相同2. , ,注 意:重要极限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类型为“1”型未定式;(2)底数是两项之和,第一项为1,第二项与指数互为倒数;(3)令,则当时,于是此极限又可写成 二、知识运用与巩固:例3、求极限:1)解:令 5x = u,当 x 0 时 u 0,因此有也可以按如下格式进行:2)解:3) 解:4)解:5) 解: 因为,可设,当时,所以=6)7)8)例4、解:,则当 x 0 时,u e,所以原式 = 1,即:例 5、解令 u = ex - 1 ,则 x = ln(1 + u),当 x 0 时 u 0. 所以:,即: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第一节 导数的概念及其定义求法1. 导数概念的引入 2. 导数的概念定义:设函数在的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在点处取得该变量时,函数在的极限存在,则称在点处可导,并称此极限为函数在的导数即:注意: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平均变化率: 瞬时变化率:3. 导数的定义求法:求求 求极限4 导数的几何意义: 即:函数在的导数即函数在该点处的切线之斜率5. 微分的定义:设在点处可导,自变量在点处取得该变量时,则称为函数在点处的微分。记作: 或6. 微分的几何意义: 第二节 导数与微分的求法一、基础知识:1. 几个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2. 复合函数的导数法则1) 四则运算的导数法则 2) 复合函数的导数法则 重点内容 3.微分的求法 : 先求导数再求微分 二、例题选讲: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与微分:1)2)3)4)5)6) ()7)8)9)10)11)12)13)14)15)第三节 函数的变化率1、平均变化率:2、瞬时变化率(边际成本):3、相对变化率(函数的弹性): 第四章 导数的应用(一)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定理3.1 设函数在区间上连续,在区间内可导。 如果时,则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如果时,则函数在区间上单调减少;例1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 )答案:DAsinx Be x Cx 2 D3-x例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解:函数定义域为,令得:,以点为分点,将函数定义域分成三个子区间:当,函数在该区间上为增函数;当,函数在该区间上为减函数;当,函数在该区间上为增函数;(二) 求函数的极值 极值点的定义:设函数在的领域内有定义。如果对该领域内的任意一点恒有,则称为函数的极值点。 极值点的性质定理3.2:若点为函数的极值点,且存在,则。(反之不一定成立) 驻点的定义:若存在点,使得,则称点为函数的驻点。 极值点判定定理3.3:设函数在的领域内连续且可导(可以不存在)。则:1) 如果在点的左领域内,右领域内,那么点为函数的极大值点,且是的极大值。2) 如果在点的左领域内,右领域内,那么点为函数的极小值点,且是的极小值。3) 如果在点的领域内不变号,那么点不是的极值点。注意: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情况:点是的极值点(1) 函数在的领域内连续且可导, 存在且。(2) 函数在的领域内连续且可导, 不存在,但仍然是极值点。 第二种情况:点不是的极值点。在点的领域内保号,不管是否存在点都不是的极值点。函数极值点可能存在于以下几种情况:i. 驻点ii. 导数不存在的点 求函数极值点及极值的步骤:1)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求其导数;2) 解方程,求出在其定义域内的所有驻点;3) 找出连续但导数不存在的所有点;4) 讨论在驻点和不可导点的左右两侧附近符号变化的情况,确定函数的极值点;5) 求出极值点所对应的函数值(极大值或极小值)。例3、 求下列函数的驻点及导数不存在的点:1)2)3)4)5)例4、 求下列函数的极值:1)解:函数的定义域为,且,令得驻点,该函数没有导数不存在的点。驻点将定义域分成三个子区间,其函数值分析如下表:0(0,1)1+0-0-2极大值非极大值由表可知,是函数的极大值点,的极大值是2)解:函数的定义域为,且,令得驻点,又在点处不存在。这两点将函数定义域分为三个子区间,其函数值分析如下表:0(0,8)8-不存在+0-0极小值4极大值由表可知,是函数的极小值点,的极小值是;是函数的极大值点,的极大值是。(三) 求函数的最值1、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差别与联系:极值是函数在极值点的某个领域内而言的局部概念,它必须在区间的内点取得;而最值是函数在整个区间上而言的全局性概念,它可以在区间的内点取得(则它必是极值点),也可以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 2、函数最值的求法:主要是在以下三点中求得i. 驻点ii. 导数不存在的点iii. 区间端点例5、 求下列函数指定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 ,(四) 导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1) 需求价格弹性:经济含义: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其需求量将增加(或减少),亦即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的性质:a) 时称为单位弹性 ,经济含义: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b) 时称为富有弹性 ,经济含义: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基本相等。采取措施:适当降价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收入。c) 时称为缺乏弹性 ,经济含义: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基本相等。 采取措施:适当涨价不会使需求量较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收入。例题选讲:设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1) 求需求弹性。2) 讨论价格为多少时,弹性分别为单位弹性、缺乏弹性、富有弹性? 2) 边际与边际分析: 边际成本MC: 边际收入MR: 边际利润ML:3) 经济分析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重点内容例1设生产某种产品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万元),求:(1)当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2)当产量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解(1)因为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 , 所以,, , (2)令 ,得(舍去) 因为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20时,平均成本最小. 例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C(q) = 20+4q+0.01q2(元),单位销售价格为p = 14-0.01q(元/件),求:1) 该产品的边际收入、边际利润函数。2) 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解 1)由已知,利润函数 则边际收入,边际利润,2)令,解出唯一驻点.因为利润函数存在着最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件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且最大利润为: (元) 例 3某厂每天生产某种产品件的成本函数为(元).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多少?此时,每件产品平均成本为多少? 解: 因为 = (), = 令=0,即=0,得=140,= -140(舍去).=140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 所以=140是平均成本函数的最小值点,即为使平均成本最低,每天产量应为140件. 此时的平均成本为 =176 (元/件) 例4某厂生产一批产品,其固定成本为2000元,每生产一吨产品的成本为60元,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规律为(为需求量,为价格)试求: (1)成本函数,收入函数; (2)产量为多少吨时利润最大?解 :(1)成本函数= 60+2000 因为,即, 所以 收入函数=()= (2)因为利润函数=- =-(60+2000) = 40-2000 且 =(40-2000=40- 0.2令= 0,即40- 0.2= 0,得= 200,它是在其定义域内的唯一驻点 所以,= 200是利润函数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200吨时利润最大第五章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定义(一) 基本知识:1. 原函数的概念:若,则称为的原函数2. 不定积分的定义:若在区间D上存在原函数,则称为可积函数,并将的全体原函数记为,称它是的不定积分,且: (c称为积分常数,x为积分变量。) 注意: 求不定积分的最后结果一定要加上积分常数。3. 经济分析中的基本应用:由边际函数求成本函数、收入函数、利润函数(二) 知识运用:例1、 求下列函数的全体原函数:1)2)3)4)5)例2、 经过调查发现,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可由函数给出,其中q是产量数,已知生产的固定成本为2,求生产成本函数。 解:设所求生产成本函数为,由题设,由不定积分的定义知:又依题意,固定成本为2,即当产量时,因此,生产成本函数为:第二节 积分基本公式与积分的基本方法(一) 基本知识:1、 求导运算与求不定积分运算之间的关系:互逆运算求导数求不定积分 求导公式积分公式例1、1 。 答案:2。 答案: 3. 若,则.答案:2、 基本公式:, 4. 积分的加减与数乘运算性质: (二) 积分的三种基本方法1、直接积分法:主要是利用积分性质和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的方法例1、求下列不定积分1)2)3)4)2、凑微分法(第一换元法):(1) 换元,使函数变量与积分变量一致(2) 还原,得出原函数的积分结果例2、求下列不定积分1)解:2)解:3)4)解:5)解: 注:6)解: 注:7) 注:解:=8) 注:解:9)解:= 注:= 3、分部积分法:由于,两边积分得: 注意:分部积分法的关键是: 1、)f(x)可以写成u(x)v(x)的特殊乘积形式; 2、)容易计算出来例3、求下列不定积分:1)解:2)解:又由1)知: 于是:3)解:4)解:5)即:移项得:4、分部积分的列表法求导列 积分列(+) (-) (+) . . 第三节 定积分的概念与求法1、定积分的概念2、牛顿莱布尼兹公式:3、定积分的性质:1)2)3)4)5)3、定积分的求法1) 直接积分法。例1、 求下列定积分:1)2)3) (分段积分)解:4) 于是2) 换元积分法。定积分的换元公式(课本P271)注意:换元过程中有可能要变换积分上下限,计算积分值时可以无需还原积分变量,直接计算即可。例2、 求下列定积分:1)2)3)4)5)3) 分部积分法。例3、 求下列定积分:1)解: 2)解:=例4、 求下列定积分:(先换元后分部)1)于是2)第六章 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一) 由边际函数求原函数(为固定成本)1、已知边际成本求总成本的公式:2、已知边际收入求总收入的公式:3、已知边际利润求总利润的公式:例1、(2003中央电大)已知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C(q)=4q(万元/百合),边际收入为R(q)=50-2q(万元/百合),如果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0万元,求:(1) 产量为多少时总利润L(q)最大?(2) 从最大利润产量的基础上再增产200台,总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二) 求成本、利润、收入增量及最优化问题:1、成本增量公式: 2、利润增量公式: 3、收入增量公式: 例2、(仿2009中央电大)投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6(万元),且边际成本为=2x + 40(万元/百台). 试求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及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解: 当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为 = 100(万元) 又 = = 令 , 解得. x = 6是惟一的驻点,而该问题确实存在使平均成本达到最小的值. 所以产量为6百台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小例3、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x)=8x(万元/百台),边际收入为(x)=100-2x(万元/百台),其中x为产量,问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有什么变化?解:已知(x)=8x(万元/百台),(x)=100-2x,则令,解出唯一驻点,由该题实际意义可知,x = 10为利润函数L(x)的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 因此,当产量为10百台时利润最大. 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的改变量为:(万元),即利润将减少20万元.例4、(仿2008中央电大)设生产某产品的总成本函数为 (万元),其中x为产量,单位:百吨销售x百吨时的边际收入为(万元/百吨),求: (1) 利润最大时的产量;(2) 在利润最大时的产量的基础上再生产1百吨,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1)因为边际成本为 ,边际利润 = 14-2x 令,得x = 7,由该题实际意义可知,x = 7为利润函数L(x)的极大值点,也是最大值点. 因此,当产量为7百吨时利润最大. (2)当产量由7百吨增加至8百吨时,利润改变量为: =112-64-98 + 49 = - 1 (万元)即利润将减少1万元. 例5、(2008中央电大真题)设生产某产品的总成本函数为C(x)5+x(万元),其中x为产量,单位:百吨销售x百吨时的边际收入为R(x)112x(万元百吨),求:(1)利润最大时的产量;(2)在利润最大时的产量的基础上再生产l百吨,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解题方法同上题,略例6、(200907中央电大真题)例7 (200901中央电大真题)线性代数部分讲义第一章:矩阵第一节:矩阵的有关概念1、矩阵的概念:由个数排成m行n列,并括以方括弧的数表称为m行n列矩阵,通常以英文大写黑体字母A,B,C等表示矩阵。其中每个数都成为矩阵的一个元素。m行n列矩阵简记为。2、行矩阵、列矩阵与n阶矩阵: 当时,矩阵形式为,此时称之为行矩阵。 当时,矩阵形式为,此时称之为列矩阵。 当时,矩阵形式为,此时称之为n阶矩阵或n阶方阵。简记为 3、矩阵的对角线:在n阶矩阵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称为主对角线,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对角线称为次对角线。 4、零矩阵、负矩阵与单位矩阵:零矩阵:所有元素都为0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或0负矩阵:在矩阵的每个元素前面都添加一个负号得到的矩阵称为的负矩阵,记作-A。单位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其余元素都是0的n阶方阵称为单位矩阵,记为或I。第二节:矩阵的运算1、 矩阵的相等:若两个矩阵满足:1) 行、列数分别相等,即;2) 对应元素相等,即则称两个矩阵相等,记为2、 矩阵的加法:设都是矩阵,且,则注意:只有同型矩阵才能做加法运算。3、 矩阵的数量乘法:设矩阵为任意实数,且,则称矩阵为数与矩阵A的数量乘积,记为。例1、 设例2、 求矩阵X,使得4、 矩阵的乘法:设矩阵,则称矩阵为与的乘积,其中注意:1)只有左边矩阵的列数=右边矩阵的行数时,两个矩阵才能做矩阵乘法运算;2) 矩阵乘积仍是矩阵,乘积矩阵的行数是左边矩阵的行数列数是右边矩阵的列数。3) 矩阵的乘积运算法则也简称为行乘列法则。(0807)答案:A,B为同阶矩阵例1、某班级同学三次竞赛参赛人数分别为:第一次:3第二次:4第三次:3三次考试各门平均成绩分别为:语文:90 85 80数学:100 80 90英语:70 75 70计算各次考试三门课的总分情况。解:例2、已知,求解:例3、已知解:小结:由上例可以看出:1) ,因此矩阵乘法运算不满足交换律;2) 尽管,我们仍然不能肯定,另外,尽管,我们也不能肯定,因此矩阵乘法运算不满足消去律。5、 矩阵的乘法运算性质:1) 结合律 (AB)C=A(BC)2) 数乘结合律:3) 分配律:(左分配律) (右分配律)4) 单位运算:对于单位矩阵I,有5) 乘幂运算:规定, ,注意:矩阵的乘法运算不满足交换律,消去律。6、 矩阵的转置:把一个矩阵A的行与列依次互换位置,得到的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记为。7、 矩阵的转置运算律:1)2) 3) ,重点内容4)例1、设解:(0407)(0701)(0707、1001)(0601)答案:第三节:几类特殊矩阵1、 对角矩阵的定义与简单性质:定义: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全为0的方阵称为对角矩阵简单性质: 两个同阶对角阵的和仍为对角阵。 数与对角阵的乘积仍是对角矩阵。 两个同阶对角阵的积仍为对角阵,而且它们的乘积是可交换的。 A为对角阵,则2、 三角矩阵的定义与简单性质: 上三角矩阵:主对角线下方的元素都是0的方阵称为上三角矩阵。 下三角矩阵:主对角线上方的元素都是0的方阵称为下三角矩阵。简单性质: 两个同阶上(下)三角阵的和、数乘、乘积仍为上(下)三角阵。 上三角阵的转置是下三角阵,下三角阵的转置是上三角阵。3、 对称矩阵的定义与简单性质:定义:若矩阵A满足 ,则称A为对称矩阵。简单性质: 对称矩阵一定为方阵, 对称矩阵的所有元素关于主对角线对称,即满足 对角阵是对称阵。(0801)(0607)第四节:矩阵的初等行变化和矩阵的秩1、矩阵初等行变换是指:(1)对换变换:互换矩阵某两行的位置。 (2)倍数变换:用非零常数遍乘矩阵某一行。 (3)倍加变换:将矩阵的某一行遍乘一个常数K加到另一行上。 2、矩阵A经过初等行变换化为B,记作AB 注意:在A、B之间,不能用“”因为AB,只能用“” 3、阶梯矩阵:定义:满足下列条件的矩阵称为阶梯形矩阵: (1)各行(元素不全为O的行)的第一个非O元素之前的0元素随行的序数增加而增加。 (2)如果矩阵有O行(元素全为O的行)在矩阵最下方。性质:通过初等行变换,矩阵A可化为阶梯形矩阵。 具体求法是:在矩阵A中,从上到下,逐行把每行中第一个非零元下的元素化为零,便得A的阶梯形矩阵。4、矩阵的秩1) 定义:矩阵A的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行数称为矩阵A的秩,记作秩(A)或r(A)。2) 满秩矩阵: 设A是n阶矩阵,若秩(A)n,则称A为满秩矩阵,或非奇异或非退化的矩阵。 3)矩阵秩的简单性质定理: 任何矩阵经过初等变换后,其秩不变。 任何满秩矩阵都能经过初等变换化成单位矩阵5、 规定零矩阵O的秩为O,即r(0)O(0507) (0701) (0801)第五节:可逆矩阵与逆矩阵 1、 可逆矩阵与逆矩阵的定义:对于n阶方阵A,如果有n阶方阵B使得,则称矩阵A可逆,称B为A的逆矩阵,记为。2、 可逆矩阵与逆矩阵的基本性质:重点内容1) 若A可逆,则2) 若n阶方阵A、B都可逆,则3) 若A可逆,则也可逆,且3、 逆矩阵的求法:推论:任何满秩矩阵均能经过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即:若为满秩矩阵,则总存在初等矩阵使得:。于是由逆矩阵的性质知: 上述求法图示为: 通常采取形式表示求A的逆矩阵运算。(0501) 答案:(0507) 答案:(0707)(0901)(0801)(0901)答案:4、 矩阵方程的解法: (1)AXB解法:若A可逆,A-1存在A-1AI A-1AXA-1B 则XA-1B (2)XAB解法:若A可逆 A-1存在A A-1I XAA-1BA-1 则XBA-1(0501)(0807)(0907)答案:(1001)答案:X=本章知识综合考查真题(0501)(0607)答案:(0707)(0601、0607、0807三次真题)(0901)(1001)第二章:线性方程组第一节:n元线性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及其高斯消元法一、n元线性方程组的有关概念:1、n元线性方程组:由n个未知数,m个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2、齐次线性方程组:时,方程组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3、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方程组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4、线性方程组的有关矩阵: 系数矩阵:由方程组的系数组成的矩阵记为A: 未知量阵:由方程组的未知量组成的矩阵记为X: 常数矩阵:有方程组的常数组成的矩阵记为b: 增广矩阵:由系数阵雨常数阵组成的矩阵:5、方程组的简记:二、n元线性方程组的解: 1、方程组的解:由n个数 组成一个有序数组,若将它们依次代入,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