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oc_第1页
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oc_第2页
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oc_第3页
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oc_第4页
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地理分布特征研究(作者:_单位: _邮码: _) 内容摘要:老工业基地的产研合作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调查发现,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项目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现象,即在同处一个城市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不合作的现象。这一现象直接表明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最为关键的不是资金、技术、项目或优惠政策等,而是思想的解放。关键词:产研合作 老工业基地 空心化 国内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文献很多。搜索中国期刊网,查阅到题名中含有“产学研”的文献297篇,其中202篇是站在高校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教育问题,占68.0%;47篇文献主要研究了产学研对于区域、国家的重要性,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占16.2%。而从某城市或区域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角度研究产学研问题的文献,则没有查询到。在本文中,产学研合作仅指产业(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 提高国家竞争力与产学研结合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最新发表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在总体经济表现方面,人口超过两千万的国家与地区中,美国第一,中国第二;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我国在第一组3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与前一年持平。该报告还预测,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区之一。但中国科技部科技统计分析中心在2004年洛桑报告的基础上,选取了2001年以前的有关“科技要素”全部评价指标,并适当增加2004年洛桑报告中“科学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中的部分指标,形成一套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后认为:中国科技竞争力部分要素在世界上已具有一定优势,但总体水平仍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2004年,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在51个国家中排名第32位,在2000万人口以上的27个国家中排名第13位。我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企业科技竞争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国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决定着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而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此,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与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已成为我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属于技术创新后进国,且多数企业规模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属偏小型。由研发机构、大学与产业构成的创新群体(Innovation Community),在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NIS)中的运作极端重要。我国企业想要在技术上进一步深化发展,除本身须加强研发投入外,还必须建立合作研发模式。产学研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以产学研的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老工业基地的科技资源分布与产研结合 老工业基地是一个特殊的研究对象,它们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及成立初期形成的,是对区域经济或全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工业集群区域或城市。同全国其它城市相比,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比重大,集中度高,生产规模大,科技力量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密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柱。因此,国家十分重视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洛阳市为例,通过分析老工业基地的科技资源分布,研究产研结合对于老工业基地的企业竞争力的维持和提高的地位和作用。 老工业基地科技资源分布 从科技人才资源的分布来看,2002年洛阳市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共18025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9566人,占53.07%;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工业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分别是31.7%、15.6%、43.2%。从科技活动经费的分布来看,洛阳市2002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7.85亿元;其中科研机构3.67亿元,占46.75%;各类工业企业3.71亿元,占47.26%;高校0.26亿元,仅占3.31%。产学研比例约为1:0.99:0.07,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几乎持平。由此可知,老工业基地的科研机构的实力非常强。从研究与发展资源的分布来看,洛阳市2002年总的RD经费支出5.49亿元,科研机构共支出3.42亿,占62.30%;大中型工业支出1.88亿,占34.24%,仅占科研机构的55.00%;高校支出0.60亿元,仅占10.93%。从RD人员的分布来看,科研机构为4269人/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为3735人/年,后者是前者的87.50%;高校仅为877人/年,仅占全市从事RD活动人员总数的9.34%。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分布中,科研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几乎持平,前者为2603人/年,后者为2682人/年。 老工业基地产研结合的特殊地位 从老工业基地科技资源的分布可以看出,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特别是RD人员和经费大量分布于科研机构。这些科技资源如能与企业共享,实现产研合作创新,可极大地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相比较产学结合,产研结合对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这一结论可由以下两点佐证: 科技资源分布向科研机构倾斜与全国的科技资源分布形成差异 近年来,全国RD活动的主体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企业支出的RD经费(不含企业委托其它单位进行RD活动所支付的经费)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年超过研究与开发机构居首位。但即使2002年,洛阳市科研机构的RD经费仍占全市的62.30%。 企业研发人力与资金投入相对于国外竞争者明显不足 如行业标杆企业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0.8,每年RD投入1800万元,与国外著名企业相比差距较大。2000年英国Pilkington公司RD投入约为3300万英镑(约4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27;美国PPG公司RD投入为3.01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3.49。 提高企业规模是解决研发投入不足的根本出路。但提高规模是靠企业的竞争实力。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是我国企业提高RD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对于老工业基地的企业而言,科技资源分布倾斜于科研机构,产研合作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老工业基地产研合作的实证 为了解老工业基地产研结合的现状,分析产研结合中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课题组于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开展了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分为产研合作普查和内部合作项目专项调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洛阳市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共计回收了36家企业的调查问卷;二是有重点地对大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听取企业对开展产(学)研结合具体情况的介绍。在调查样本企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他企业10家,全部都有独立的研发机构。 洛阳市产研合作创新的特点 通过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本文总结出洛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五个特点: 普遍重视研究与开发工作 企业均认识到借助产(学)研结合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95.7%的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项产(学)研项目;每年超过两项的占41.4%;超过10项以上的占8.6%。 产(学)研合作的地域范围广泛 目前,洛阳市已有80多家企业与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合作的地域特点表现为中西部少,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发达地区集中的现象。 合作项目的来源呈现多样化 样本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来源分布总共260项,其中来自高等院校140项,科研机构72项,其他48项;来自国外1项,省外94项,省内165项。 合作模式多变 在合作模式方面,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进行权变多样的创新。在260项合作项目中,合作研发72项,交流39项,共建29项;合办26项,转化61项,培训33项。 提高研究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2000年以前,洛阳市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不足10%。在洛阳市强力推进科研院所直接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有的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心,有的转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中,现有的12家原部属科研院都并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变成企业的科研院所,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后,2003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3.4%。 洛阳市产研合作项目的地理分布特征 在对洛阳市产研合作进行普查后,本文还对洛阳市范围内的内部合作项目进行了专项调查。目的是了解在零距离、近区域范围内洛阳市的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的合作状况,以最终评估丰富的科技资源的利用及其作用和地位。专项调查的对象是科研院所,本文选择3个具有国内先进研究实力的研究所;而且在各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洛阳市都有全国领先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 通过绘制产研合作项目的地理分布图,不难发现洛阳市产研合作项目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现象,即在同处一个城市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不合作”的现象。三个研究所在洛阳市的合作项目近3年来分别只有3项、1项和2项。而且几乎都是由当地政府牵头的宏观项目。这种产研合作中的同城互斥现象在我国老工业基地和非老工业基地普遍存在。通过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三个原因: 机构重置 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和研究所都是成对出现的。在洛阳表现最为明显,如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洛阳耐火厂,拖拉机研究所洛阳一拖等等。这些大型企业内部也设置了实力雄厚的研发机构。如洛阳一拖公司设有拖研所有博士后流动站,具有博士和博士后学位的研发人才有40多人,每年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70余人等。 低水平竞争 科研院所面临向企业改制、自筹经费的强大压力下,积极地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自办企业。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以前机制不合等多种因素导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科研院所在不能够为同城的国有企业服务时,转而向私人和民营企业服务。在企业看来,正是这些科研院所扶持了大批私人、民营小厂,这些小厂的产品刚好对企业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构成了强大的冲击,间接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消极竞争 这种现象表现为:同处一城一定是竞争关系,而不同处一城才有可能是合作关系。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的区域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强调竞合策略和战略联盟的现代,这一消极竞争现象显得更加格格不入。大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同城群聚本应产生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但我国老工业基地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并进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机制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高我国某一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提高国家竞争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