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沙扬娜拉.ppt_第1页
徐志摩·沙扬娜拉.ppt_第2页
徐志摩·沙扬娜拉.ppt_第3页
徐志摩·沙扬娜拉.ppt_第4页
徐志摩·沙扬娜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徐志摩的生平 118971931年,浙江海宁县峡石镇,父徐申 如为当地地产会会长。 21910年,由沈钧儒介绍,入杭州府一中学习, 与郁达夫同学。 31915年夏,中学毕业,考入北大预科,10月29 日,与张君劢之妹张幼仪结婚,婚后转入上海浸 信会学院(上海沪江大学前身)。张君劢:哲学 家,后任民社党主席;张嘉璈,后任中国银行总 裁,金融界、政界名流。 41916年春,肄业于上海浸信会学院,秋,转入 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 一、徐志摩的生平 51917年,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大,徐随之 转入北大。 61918年7月,离开北大,8月赴美留学与汪精卫 同船,9月,入克拉克大学历史系。 71919年6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9月,入哥大经 济系,修硕士学位。 81920年9月以论中国的妇女地位得哥大经济 学硕士学位。9月24日离美赴英,想进入剑桥从 师罗素,不料他来英时,罗被剑桥辞退。10月入 伦敦大学政治学院,从师拉斯基教授(Harold Laski),拟攻博士学位。 秋,与林长民父女相识。冬,张幼仪来英 一、徐志摩的生平 91921年初,经林长民介绍与英学者迪更生( G.L.Dickson)相识。春,经迪更生介绍,入剑 桥大学皇家学院当特别生,可随时选课听讲。夏 ,与林徽因相恋。10月29日,经英国语言学家欧 根敦介绍与罗素相识。是年开始新诗创作(大部 分散佚)。 101922年3月在柏林提出与张离婚,上半年由特 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8月10日做康桥再会吧 ,为追林而告别剑桥回国。 一、徐志摩的生平 111923年1月,遭梁斥责,与泰戈尔联系上。3月徐、胡 、张君劢、丁文江、林长民等组织“新月社”,讽刺郭 沫若诗句“泪浪滔滔”与创结怨(成仿吾指斥)( “ 白发三千丈”) 121924年4月12日,泰访上海,徐代表北方学界前往欢 迎,泰访华时,徐为翻译。对的希望破灭,心情极苦。 秋,任北大教授讲英美文学,与陆小曼认识,热恋。12 月1日,在语丝上发表波特莱尔的译诗死尸, 并作序,谈音乐,鲁迅、刘半农批驳。 131925年,与陆恋而引起非议,辞北大教职。经苏漫游 欧洲。7月经迪更生介绍给哈代。8月志摩的诗。 一、徐志摩的生平 141926年4月,与闻、蹇先艾商量的晨报复刊.诗镌 问世。10月3日(孔子生日阴历8月27 日) 与陆在北海公园结婚,由胡适主持,梁证婚并致词。 “徐,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作不好学问;徐,你用 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你要认真做人,你要 尽妇道之责,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的事业”。 151927年春,与胡适、劭洵美、潘光旦、闻一多、余上 沅等在上海筹建新月书店。 161928年6月中旬,因不满陆的生活而出国旅游,历时 半年。 17.1931年8月,猛虎集;11月19日,飞机失事。 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原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题解 (1)“沙扬娜拉”是日语中“再见”一词的汉语音译。 (2)沙扬娜拉原为一组组诗的标题,这一组组诗 共18首,写于1924年56月,即诗人随泰戈尔访日期间 ;后收入中华书局于1925年9月出版的诗集志摩的诗 中;再版时,诗人删掉了前面17首,只剩下最后一首 ,即这首副标题为“赠日本女郎”的诗。 2、分析 (1)诗歌共五句: 第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描写了一位日本女郎 的柔情蜜意以及诗人对她的由衷赞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 向,苦情重诉” 第二句:“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凉风吹拂 下颤动的水莲花比喻日本女郎,表面上是写那女郎的体 态弱不禁风,但实际上则是在突出其柔媚的风致和娴静 、纯美的性情以及她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之下难以忍受的 内心痛楚。 2、分析 第三句:“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两个重复的短句 组合在一起,真切地描摹出了那日本女郎与朋友的道别 ,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 第四句:“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从内容上来说 ,是对第三句的说明,是描写的深入;从音调上来说, 则是第三句的延伸和深化,是整首诗歌乐曲的高潮。 第五句:“沙扬娜拉”是那日本女郎对诗人道别语言的直 接记录。 3、主旨 “爱情诗” 脱离开语言的感觉而直取思想、直取感情 日本女郎还是诗人本人,都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什么,都 没有想到自己爱还是不爱对方。 一点感觉,一点一闪而过、一瞬即逝的感觉,一点似有 实无、似无实有、谁也无法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的刹 那的感觉 它把人们用理性语言很难传达的情感和很难述说的情景 表达出来。 “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蜜甜 的忧愁”,都在可见而不可见之间传达出了日本女郎内 心的那点情感悸动,但在这娇羞中又有一点凉意,在这 忧愁中又有点甜蜜。 3、主旨 娇羞透露出她对送别中的诗人的一点无意识的爱意、一点 刹那浮现的情感,这种情感在送别之前未曾发生,在送 别之后也不会继续发展。 凉意则传达着她不会、不能也不想留住对方,留住自已这 点情感的无意识中的失落感觉。 爱意感觉本身是令人甜蜜的,但这种感觉发生在送别时则 不能不令人感到一点忧愁。 一刹那的感受和回忆。没有过程,也没有发展;没有消失 ,也没有加强。 一点莫名的爱意 “蜜甜”和“忧愁”,既是日本女郎的语气中所有,也是诗人 自己的内心感觉。 彼此的沟通,发生了无言中的交流。 4、艺术特色 (1)语言富有表现力。 在我们的感受里却又是异常清晰明确的。 娇小而丰满的; 而是白皙光洁的; 她穿的衣服; 她的衣服的颜色; 她不华贵,但也不粗俗; 不矜持,但也不放荡。 它小而美,构成的也正是那个日本女郎娇小而又美丽的身 体的形象。 4、艺术特色 语言的“温柔” 全诗没有一个像铁、石这样一些给人带来沉重感、冷硬感 的词语,也没有像辉煌、昂扬这样响亮的词语,只有“ 珍重”的“重”字可以给人带来沉重感,但它在“珍重”一词 里处在轻音的位置上,读出来的“珍重”这个词给人的却 是关切的、温暖的感觉。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种反复的致意,并且是从 一个美丽的日本少女的口里徐徐地吐露出来,给人的感 觉就更加温暖和温馨。 “凉风”在词义上是“凉”的,但读起来却并不感到凉意,倒 像是更加衬托出了全诗给人的温暖。 4、艺术特色 押的是“ou”韵,而“ou”韵则既不是太响亮的,也不是太沉 闷的,它本身就给人一种舒服的、温柔的感觉。 我们感受着这首诗的语言,同时也是在感受着那个日本女 郎的身体形象,它托住了我们的温柔的、温馨的感觉, 同时也托住了那个日本女郎的温柔的、温馨的形象。 在这首诗的语流中,“最”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把 作者对那个日本女郎“一低头”的神态的心灵感触突出了 出来,而且在全诗中是唯个短促的收口音,在某种 程度上也有力度感。 “无”中生“有” 。 4、艺术特色 “最”字以后的所有字词,几乎都是有尾音的音,这种尾音 把前一个音与后一个音很自然地联结在一起,整首诗除 了在一个句子结束时有一个轻轻的停顿之外,其他语词 都呈现着一种连绵不断的变化状态。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闻一多:死水) “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冷冷清清 )。 它时时变化着,但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转折性的变化,从 一个音向另一个音的过渡非常自然,往往是上一个音的 结束正好易于下一个音的发音,不用重新调整发音的部 位。 整首诗的语言,都使我们感到一种轻柔的曲线美,一种轻 盈感,一种飘逸感。 心理基础。 相对宽松但却有着轻盈感、飘逸感的日本和服。 4、艺术特色 两种色彩:白和红。白是水莲花那种滋润、致密、光洁的“ 白”,红是在水莲花整体滋润、致密、光洁的白色的底 色上透露出的微微的、淡淡的、浅浅的红色。 “像一朵水莲花”是用水莲花比喻那个日本女郎,不胜凉风 的“娇羞”则又是用那个日本女郎的颜面比喻水莲花,这 就把水莲花和那个日本女郎的形象同时表现出来。 无色之色。清淡和纯净。浑浊、芜杂。 面容。整体形象。 光洁照人,在素洁中透露着内在的美艳,在幽静中传达出 内心的情意。她的衣服的颜色不是鲜艳夺目的大红和大 绿,不是给人阴沉感的黑色,不是毫无光彩的灰色,也 不是带有圣洁感的蓝色,而是在素的、淡的、光洁的底 色上很自然地点缀着其他艳丽的色彩。 纯洁。圣洁的。世俗的美。低俗和庸俗。纯净的心灵。敏 感的心灵和活跃着的感情。 4、艺术特色 (2)结构紧凑。 五句。语言的描写。动作的描写。缠绵情意的抒写。 (3)具有“音乐美”。 从整首诗来看,一、三、五句是短句,二、四句是长句 。第三句两个短句重复,不同于第一句的旋律,第五句 收束时音乐短而余音回荡。 从音乐节奏上看,人们简直无法增减一个字,无法改动 一个标点。 “最是”。不自然。呆滞。有平有仄。平声。 从整个旋律来说,诗歌是温柔的、多情的、清丽的。腻 烦之感。 4、艺术特色 (4)具有“绘画美”。 甜美的辞藻。搭配组合。 状形摹声。 无一不见工巧。 三、徐志摩诗歌的特色 徐志摩的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主要收在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等诗集中,它们或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与自由 的思想,如婴儿、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有一个恋爱等;或反映现实社会,如太平 景象、人变兽、先生!先生!等;或 描写对爱情的体验,如起造一座墙、望月 、决断、翡冷翠的一夜等;或歌咏大 自然,如再别康桥、康桥再会吧等 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三、徐志摩诗歌的特色 后期诗歌主要收在猛虎集和云游等诗集中 ,它们或表现了诗人浓重的消极悲观情绪,如 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或表现了诗人对革 命的恐惧和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