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doc_第1页
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doc_第2页
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doc_第3页
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doc_第4页
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Pro/E的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姓 名:郑乔丽学 号:1127135班 级:11工业设计班指导老师:丘永亮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06基于PRO/E转页式电风扇的建模过程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转页式电风扇各零件的建模过程以及电风扇整体的装配方法,最后在附件中给出电风扇后罩的工程图。该转页式电风扇主要由前罩、前架、电动机、扇叶、后罩以及支撑底座、调速开关旋钮等几部分组成。下面将开始介绍各零件的建模过程。一、电风扇支撑底座 1、拉伸基本主体 (1)新建文件名为“dianfengshan-zhichengdizuo”的零件文件。(2)单击基准工具栏中的【草绘】按钮,打开草绘对话框,选择FRONT基准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3)单击草绘器工具工具栏中的【线】按钮,画一个梯形截面并修改尺寸,如图2-1所示。图 2-1(4)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5)单击基础特征工具栏中的【拉伸】按钮,打开拉伸操控面板,输入拉伸宽度为70,选择对称拉伸方式,单击【完成】按钮,完成主体的拉伸操作,结果如图2-2所示。 图 2-2 (6)单击【倒圆角】按钮,输入圆角半径,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倒圆角操作。2、创建壳特征(1)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壳】按钮,打开壳操控面板。(2)打开下拉参照,选择底面作为要移除的曲面,并在控制面板中输入厚度值为2;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底座壳特征的创建,结果如图2-3所示。 图 2-3 图 2-44、顶部圆孔的创建(1)单击基准工具栏中的【平面】按钮,打开基准平面操控面板;选择TOP平面作为参照,选择偏移选项,并输入偏移值为18,单击【确定】按钮,创建DTM1基准平面。(2)单击基准工具栏中的【轴】按钮,打开基准轴操控面板,按住Ctrl键依次选取刚刚创建的DTM1平面和RIGHT平面,创建基准轴A-2.(3)单击【草绘】按钮,选择DTM1基准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4)单击【圆】按钮,画两个同心圆,并修改尺寸,如图2-4所示。(5)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6)单击【拉伸】按钮,打开拉伸操控面板,选择下拉菜单中的盲孔选项,并输入拉伸宽度为12,改变拉伸方向,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拉伸操作,结果如图2-5所示。 图 2-5 图 2-6(7)再次打开【拉伸】按钮,打开拉伸操控面板,选择【放置】|【定义】,打开草绘对话框,选择DTM1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8)单击【选取】按钮,打开【类】对话框,选择【环】选项,在图上选取较小的圆,如图2-1所示。 图 2-7 图 2-8(9)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在拉伸对话框中选择拉伸至下一平面,改变拉伸方向,并选择去除材料选项,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2-7所示。(10)单击【倒圆角】按钮,打开倒圆角操控面板,输入圆角半径为1,选取如图2-13所示要倒圆角的地方,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倒圆角操作。结果如图2-8所示。(11)隐藏多余的线条,完成电风扇底座的建模,结果如图2-9所示。 图 2-9至此,完成电风扇底座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至工作目录下。二、电风扇前罩1、圆环的创建(1)新建文件名为“dianfengshan-qianzhao”的零件文件(2)单击【拉伸】按钮,打开拉伸操控面板,选择【参照】|【定义】,打开草绘操控面板,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3)单击【圆心和点】按钮,画了个同心圆,并修改尺寸,如图3-1所示。 图 3-1 图 3-2(4)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选择拉伸至盲孔,输入拉伸深度为10,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拉伸操作,结果如图3-2所示。2、纵条的创建(1)选择菜单栏的【插入】|【混合】|【伸出项】命令,弹出混合选项菜单管理器。(2)依次选择【平行】|【规则截面】|【草绘截面】命令,单击【完成】按钮,弹出属性菜单管理器。(3)选择【直】,单击【完成】按钮,弹出设置草绘平面菜单栏(4)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确定】、【缺省】按钮,进入草绘环境。(5)单击【线】按钮,绘制纵条截面,如图3-3所示。 图 3-3 图 3-4(6)选择【草绘】|【特征工具】|【切换截面】命令,绘制另一个纵条截面,如图3-4所示。(7)删除多余的线条,单击【确认】按钮,选择【盲孔】命令,输入深度值为6,单击【确认】按钮,完成一个纵条的创建,结果如图3-5所示。 图 3-5 (8)选择刚刚绘制的纵条,单击【阵列】按钮,进入阵列操控面板,选择方向阵列方式,选择FRONT平面,输入阵列成员数6,成员间距离55,单击【确认】按钮,完成阵列操作。3、横条的创建(1)单击【拉伸】按钮,选择【放置】、【定义】命令,打开草绘操控面板。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进入草绘环境。(2)单击【矩形】按钮,绘制一个矩形,如图3-6所示 图 3-6(3)单击【确认】按钮,输入拉伸深度为6,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3-7所示。 图 3-7 图 3-8(4)选择刚刚拉伸的对象,单击【阵列】按钮,选择方向阵列方式,选择RIGHT平面,输入阵列成员数31,成员间距离10,;单击【完成】按钮,完成阵列操作,结果如图3-8所示。4、去除多余横、纵条(1)单击【拉伸】按钮,选择【放置】、【定义】选项,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进行草绘。(2)单击【圆心和点】按钮,画一个圆,修改直径为115,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草绘环境。(3)选择至下一个平面选项,选择去除材料选项,并修改箭头方向向外,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3-10所示。 图 3-9 图 3-105、对上下曲面进行剪切(1)单击【旋转】按钮,选择【放置】、【定义】命令,选择FRONT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2)单击【中心线】按钮,画一条中心线;单击【弧】按钮,画如图3-10所示的旋转截面。(3)输入旋转角度为360度,选中去除材料选项,并改变箭头方向向外,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3-11所示。 图 3-11 图 3-126、中间圆盘的创建(1)单击【拉伸】按钮,选择【放置】、【定义】命令,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进入草绘环境。(2)单击【圆心和点】按钮,画一个圆如图3-12;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草绘环境。(3)选择盲孔选项,输入拉伸深度为10,单击【完成】按钮,结果如图3-13所示。 图 3-13 图 3-14(4)再次单击【拉伸】按钮,在同样的地方拉伸,拉伸深度为8,选中去除材料选项,结果如图3-15所示。(5)单击【倒圆角】按钮,输入圆角半径为4,选中要倒圆角的两个圆,结果如图3-15所示。, 图 3-15 (6)单击【拉伸】按钮,绘制同心圆,得到图3-16的结果。图3-16(7)颜色统一改为深蓝色,最终效果如图3-17所示。图3-17至此,完成电风扇前罩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三、电风扇扇叶1、中间壳体的创建(1)新建文件名为“shanye”的零件文件。单击【旋转】按钮,打开旋转操控面板,选择【放置】、【定义】命令,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绘制如图3-1所示的截面 图3-1 图3-2(2)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草绘环境;选取中心线作为旋转轴,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旋转操作,结果如图3-2所示。(3)单击【倒圆角】按钮,输入圆角半径为6,选取要倒圆角的两个圆,单击【确认】按钮,完成倒圆角操作,结果如图3-3所示。图3-32、内侧加强筋的创建(1)单击【轮廓筋】按钮,依次选择【放置】、【定义】命令,选择TOP平面作为草绘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2)绘制一条的水平线,并修改尺寸,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草绘环境。(3)输入宽度值为1,更改箭头方向向下,单击【完成】按钮。 图 3-4 (4)选取刚刚创建的轮廓筋,单击【阵列】按钮,选择轴阵列方式,选取中心线作为基准轴,输入阵列成员数为6,阵列角度范围360度,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4所示。3、叶片的创建(1)单击【平面】按钮,选取TOP平面作为参照,输入偏移距离46,单击【确定】按钮,创建DTM1基准平面。(2)选取DTM1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入草绘环境。(3)单击【样条曲线】按钮,绘制一条曲线,并修改尺寸如图3-5所示,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 图3-5 (4)选择【编辑】|【投影】命令,打开投影操控面板,打开参照下拉对话框;选取刚刚草绘的曲线作为投影链,选择外侧表面作为要投影的曲面,选择TOP平面作为方向参照,并修改箭头方向;单击【完成】按钮,完成投影操作.(5)选取DTM1平面,单击【平面】按钮,输入偏移距离72,单击【确定】按钮,创建DTM2基准平面;在该平面上绘制如图3-6所示曲线。单击【完成】按钮,退出草绘环境。 图 3-6 (5)单击【边界混合】按钮,按住Ctrl选取刚刚绘制的两条曲线,请看图4-11;单击【确认】按钮,完成边界混合操作,如图3-7所示。 图3-7 (6)选取刚刚创建的混合曲面,选择【编辑】|【加厚】命令,单击【确认】按钮,完成加厚操作,结果请看图3-8所示。图3-8 (7)对叶片边缘倒圆角,如图3-9和3-10所示。 图3-9 图 3-10 (8)将模型树中的“边界混合1”、“加厚1”、“倒圆角2”和“倒圆角”特征合并为组。(9)选取刚刚建立的组进行阵列,阵列成员数为5,最终生成如图3-11,所示扇叶。 图 3-11至此,完成电风扇扇叶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四、电风扇电动机(1)新建文件名为“diandongji”的零件文件。拉伸中间方形,边长70,厚度14,如图4-1所示。 图 4-1(2)绘制圆形拉伸,直径75,厚度22,如图4-2所示。 图 4-2(3)。镜像后倒圆角如图4-3所示 图 4-3 图4-4(4)拉伸转轴,直径6,长度28,如图4-4所示。至此,完成电风扇电动机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五、电风扇前架(1)新建文件名为“qianjia”的零件文件。单击【草绘】按钮,在TOP平面上草绘,如图5-1所示。 图 5-1 图 5-2(2)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草绘环境;单击【拉伸】按钮,结果如图5-2所示。(3)单击【倒圆角】按钮,圆角半径为5,请看图5-3所示。图 5-3(4)在TOP平面上草绘如图5-4所示,绘制完了拉伸减材料,完成后见图5-5所示。 图 5-4 图 5-5(5)进行抽壳,厚度为1,结果请看图5-6所示.图5-6(6)草绘中间的旋转截面如图5-7,旋转后请看图5-8所示。 图 5-7 图 5-8(5)草绘如图5-9所示的轮廓筋轨迹,厚度为3,完成后如图5-10所示;再进行阵列,阵列成员数为12,结果如图5-11所示。 图5-9 图5-10至此,完成电风扇前架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 图 6-22六、电风扇后罩(1)利用对称关系,同时也为了减少工作量以及节省时间,该零件的建模建立在上一个零件基础之上:复制电风扇前架的最后文件,修改文件名为“houzhao.prt.4”,删除部分特征如图6-1所示。 图 7-1 图 6-2(2)新建基准面DTM1,偏移TOP平面60,在盖平面上草绘如图6-2所示,拉伸厚度为5,拉伸后如图6-3所示。 图 6-3 图 6-4(3)利用扫描画后罩的长条,扫描轨迹如图6-4所示,扫描截面如图6-5所示,完成扫描,如图6-6所示,最后阵列,阵列成员数为90,完成如图6-7所示。 图 7-5 图 6-6 图 6-7至此,完成电风扇后罩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七、电风扇螺丝(1)在TOP面拉伸一个圆,拉伸厚度为1,结果如图7-1所示。 图7-1(2)在TOP面草绘一个十字图形,拉伸厚度为0.8,并减材料,结果如图7-2所示。 图7-2(3)在FRONT平面上草绘如图7-3所示的旋转截面,再旋转360度减材料,结果如图7-4所示。 图7-3 图7-4(4)在FRONT平面上草绘如图7-5所示的旋转截面,再旋转360度,结果如图7-6所示。 图7-5 图7-6(4)在FRONT平面上插入【螺旋扫描】,画好扫描轨迹,截面,节距为1,结果如图7-7所示。图7-7至此,完成螺丝的建模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八、电风扇旋钮(1)新建文件名为“xuanniu”的零件文件,草绘如图8-1所示的圆截面,拉伸深度为1.5。 图 8-1 图 8-2(2)再拉伸一个矩形,如图8-3. 图 8-3 图 8-4(3)再拉伸一个圆,如图8-4.(4)进行抽壳,厚度为1.5,结果请看图8-5所示. 图8-5至此,完成旋钮的创建过程。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零件文件。到此为止,所以零件都画完毕,下面开始装配过程。九、电风扇的装配(1)新建文件名为“dianfengshan”的组件,单击【装配】按钮将“qianjia”添加到组件中,约束类型选择【缺省】,单击【完成】按钮。(2)将“diandongji”添加到组件中,选择【刚性】约束,并选取两对对齐约束特征,如图9-1所示。 图 9-1 图 9-2(3)将“shanye”添加到组件中,选择【销钉】约束,选择两条中心轴和两个平面,结果请看图9-2所示。(4)将“houzhao”添加到组件中,选择【销钉】约束,选择两条中心轴和两个平面,结果请看图9-3所示。(5)将“qianzhao”添加到组件中,选择【销钉】约束,选择两条中心轴和两个平面,并偏移1,结果请看图9-4所示。(6)分两次将“zhichengdiduo”添加到组件中,选择两条中心轴对齐,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结果请看图9-5所示。(7)分两次将“xuanniu”添加到组件中,选择两条中心轴对齐和两个平面,结果请看图9-6所示。(8)将“luosi”添加到组件中,孔中心轴对齐和两个平面匹配,结果请看图9-7所示。 图 9-3 图 9-4 图 9-5 图 9-6图 9-7 图 9-8至此,完成整个电风扇的装配过程。结果如图 9-8所示。单击【文件】|【保存】按钮,单击确定保存该装配文件。 附件: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一)题目;(二)目录;(三)论文主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四)附录。具体分述如下: (一)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小节来编排。(三) 论文主体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以200-300个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其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2、正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1)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题的意义等。(2)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离题;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3)结论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中应对本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切,实事求是。4、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四)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它内容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一)书写规范1、 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符号用斜体。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如不得把“大学”简写成“衡阳师院”或“衡师院”。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8”。 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 插图应用Word文档绘制,或用CAD绘制后插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除外)。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堃.中国大学党报论文文献(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徐超.氧化锌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研究 学位论文硕士 2010:22-23贺敏强 表面分子印迹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博士论文2012张邦文, 谢长生,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6(11): 2131-2134注: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N报刊;D学位论文;S标准;P专利;EB/OL电子文档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序列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学加圆圈标注(如、)。(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2、页面设置:版心为297210mm;上下页边距均为3cm,左页边距为2.5cm,右页边距为2cm,装订边0.5cm;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3、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4、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系 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5、摘要(上空二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中文摘要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摘要(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6、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7、目录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目 录(黑体四号字)(自然空二行)1. (1)(黑体小四号字)1.1 (2) (宋体五号字) 1.1.1 (6) (宋体五号字) 2. (40) (黑体小四号字) 8、正文字体要求每章题目左顶边、黑体四号字;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每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9、行间距要求正文行距设置:设固定值22磅。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前1行、段后1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后0.5 行。10、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编写为:1. ,2., 3.,。节,编写为:1.1、1.2,2.1、2.2。小节,编写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 。正文字体、行间距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1 (黑体四号字,段前1行、段后1行)1.1 (黑体小四号字,段后0.5行)-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 1.2 (黑体小四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1 (黑体小四号字)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2.1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11、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顺序依次为:论文题目 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文后注(可省项)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格式见附件1,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见附件3,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格式见附件4,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中第11项的所有内容);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封底。2、 附件另行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目录;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封底。3、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四、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说明(一)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后下达给学生。(二)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是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选题要恰当,任务要明确,难度要适中,份量要合理,使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和研究内容。(三)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四)填写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1)工程设计类课题: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求、该学生的侧重点、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2)软件开发类课题: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课题:明确课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该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计算机应用及工作量要求(如论文、开题报告、译文等)应填写具体、明确。(4)文科类毕业论文:明确课题的任务、方向、研究范围和目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要求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文献评述、译文等)。2、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3、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在确定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明确了基本要求后,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收集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4、教研室意见一栏,各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指导小组组长签名等。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填写说明(一)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综合评定。(二)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主要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同时考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含设计思想、知识运用、工作能力、创造精神、工作作风等),全面衡量,实事求是。最终成绩的优秀与良好率之和应控制在50%以内,优秀率控制在10%以内。(三)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而全面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文本质量和工作态度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四)论文评阅人评语论文评阅人着重审阅论文文本,考查其工作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外语能力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的规范性等,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五)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着重审查论文质量,考查学生答辩时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及回答提问的情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并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评阅意见及答辩小组意见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六、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附件材料一览表附件1: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附件3;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附件4: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二)、(三)附件5;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附件封面附件6: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压缩文稿格式附件7: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登记表附件8: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性评分标准附件9:大学外聘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申报表附件10: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表附件11: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表附件1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报告附件13: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一览表附件1: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所 在 系: 专 业: 学 号: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起止时间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二、论文进度安排: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附件3: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五、主要参考资料:六、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开 题 报 告 会 纪 要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会议记录摘要:会议主持人:记 录 人:年 月 日教研室(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