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doc_第1页
教学论文: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doc_第2页
教学论文: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doc_第3页
教学论文: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doc_第4页
教学论文: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新课改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如何通过教育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词:创新 探究 教学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需要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必然催生着探究式教学的出现。在地理新课改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呢?1.教师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使他们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习多学科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教学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学习水资源和水污染一节时, 教师以“河里的鱼为什么死了?”为问题展开探究。提出问题 通过设置情境,如“展示死鱼”或“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或“阅读报刊”等,提出问题“河里的鱼为什么死了?” 决定探究方向 选取关心的焦点,提炼出主要问题,确定探究的方向,并形成假说或预测可能是河水被污染了。 组织探究 制定研究计划,考虑分组、明确任务、制定时间表等。 搜集并整理资料 走访该河段附近的居民,对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取水样化验、对死鱼进行解剖、图书馆查阅资料等等。对获得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价其有效性。 得出结论 解释数据及信息,形成一般结论(如调查结果是由于附近的一家化工厂排出的有毒污水导致河里的鱼死亡),验证假说或预测。并将结论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如撰写一篇新闻、完成一份报告、创作一个故事等等。 采取社会行动 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学生考虑并确定现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联络政府部门及社区,实施社会行动。如敦促政府部门对化工厂进行处罚,协助化工厂提出整改或转产意见,组织一次社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等。这种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2.探究氛围的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自主学习的沃土,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多加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转变,牢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兼配角。课堂上要尽量使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不断质疑、不断求证。其次教师在方法上要转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做到“三让”:一般的问题让学生讲,较难的问题让小组讨论,特难的问题先让“无声语言讲”(创设情景),然后教师做到点到为止。教师要从中心位置上让出来,让学生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第三、“评价学生”是一门艺术,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要体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准确的认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伙伴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心目中。平等才有交流,教师已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只是在适时、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与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让学生学会自己寻找解决方法。3.适宜探究的地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那么,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内容适合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呢?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考察,可以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在哪里”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和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天体系统的层次,恒星、行星、卫星的定义”等等内容。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探究内容是否恰当,一看探究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梯度性;二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三看通过探究活动能否带出技能和方法,通过技能和方法掌握知识点;四看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否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能否具有时代性并引起学生的关注。4.探究方式的选择.“问题式”探究 问题式探究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知识技能,能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特殊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学生通过讨论,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如:“大气环境”一节的教学,我先在投影仪上投影出地球外部圈层动画图,让学生回顾已经具备的地球圈层结构知识,接着引入“大气环境”的探讨。再通过投影展示飞机在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的平流层中飞行,下面却是浓云密布,机场附近细雨蒙蒙的图幅,同时提问:为什么不同高度的大气层会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呢?进而引入“大气的垂直分层”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这种非常直观的图片展示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觉学的也非常轻松愉快。.“现象式”探究 现象式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例举的一些自然现象,进行分析探究。掌握产生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例:以沙尘暴为例,我展示了一段沙尘暴天气的录像,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和特点,其根源有两个:尘源、风源。首先我们分析尘源产生的原因,我展示了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学生容易答出西北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然后,我又通过分析北京、呼和浩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学生很快答出,春旱严重,冬春降水少了。展示两段动画片(1)、一个老先生滥砍滥伐;(2)、牛羊成群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草场破坏,导致土地沙化,概括尘源原因;(3)、提问“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来源,学生很快答出风的作用。演示西北风的成因,北京处于高气压东部,吹西北风,然后演示冷锋过境时天气情况即暖气团干燥,多沙尘,最后教师用下述知识结构图小结:(风源)沙尘暴冬季风动 力滥垦乱挖、过度放牧人为原因(尘源)物 质气候特点、地面状况自然原因 通过这样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出独到见解,解决实际问题。.规律式探究规律式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中获得的众多个信息中总结出地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中国气候一节时,教师指导学生在一月气温分布图上,找出漠河附近的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的等温线,广州或海口的等温线。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几条等温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分布规律。又如指导学生在我国降水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再找出50毫米等降水量线,然后让学生讨论我国降水分布有何规律?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个案式探究个案式探究是以学生自主分析个案,小组讨论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概括和拓展的探究方式。以灾害性天气“寒潮”为例,可采用了解个案分析个案总结个案的教学程序。第一步设疑:“什么是寒潮”?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寒潮的概念。第二步提出问题:“寒潮是从哪里侵入我国的”?指导学生阅读寒潮路线图,熟悉寒潮路线。第三步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央气象台的寒潮预报,引导学生讨论寒潮带来哪些灾害,怎样预防和减轻寒潮灾害?提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第四步进行拓展,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探究“台风”,一组探究“泥石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为主,教师给予指导、评价。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节时,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在两个圆盘中分别放置一堆土,用盖子上扎有小孔的矿泉水瓶做水源,分别模拟不同流量时、土壤颗粒粗细不同时、地表有无覆盖物时、地面坡度陡缓不同时的土壤侵蚀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影响地表水土流失的因素。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给予指导评价和总结,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讨论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实验式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和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调查、考察探究社会调查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能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发现新知。如调查当地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土壤的类型以及土壤肥力;工业企业及工业布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通过走访环卫所,了解当地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走进气象局认识一些气象观测仪器及其工作原理等。野外考察对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增长学生才干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考察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了解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河流水文水质及水污染情况等等。.文献类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的选择教材的部分讨论题、实践活动题要求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就某一专题写出小论文,并在学习小组或班级中交流和评比。如学完大气环境的保护后让学生写出“防止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什么”,针对世界人口与环境现状谈“我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学习旅游地理后写出“本地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