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5 趣味茶艺课教案 第一篇 茶艺知识 一、“茶艺”的由来 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 二、“茶艺”的定义 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三、茶艺的分类 1、从时间上分 古代茶艺、现代茶艺 . 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 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一沸时,放盐调成咸味,二 沸时,取一瓢水,将茶粉从中心撒入锅内稍煮,三沸时,将水注入,停止沸腾,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 宋点 点茶 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水冲泡茶粉、饮用。 茶粉 入茶碗 加沸水 茶筅用力击打 茶水交融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5 茶泡沫 饮用 2、从形式上分 表演茶艺、生活茶艺 3、从地域上分 各民俗茶艺 藏族酥油茶 因气候高寒干旱,少蔬果,常年以奶、肉、糍粑为主食,“其腥肉之 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白族三道茶 一道 苦茶,将土陶罐烤热,放入茶叶,再烤至焦黄,冲入开 水略煮,香气浓郁,入口略苦。 二道 甜茶,放入红糖,核桃仁。 三道 品味茶,蜂蜜、花椒、冲入开水。 苗族虫茶 功效:具有清热、去暑、解毒、健胃、助消化等功效,对腹泻、 牙龈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较好疗效。 4、从社会阶层分 宫廷茶艺、民间茶艺等 第二篇 茶叶知识 一、茶叶的发展史 1、采食鲜叶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解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5 神农本草 2、生煮羹饮 3、晒干磨碎 4、蒸青制饼 唐代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5、龙团凤饼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矣。 6、蒸青散茶 团茶:失真味、做工精细、耗费较高、价格昂贵,蒸青绿茶应运而生。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 时并存。 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 1391 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 7、炒青散茶 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成分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却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特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 8、现代多种茶类 二、制茶的基本工艺 1、茶青:从茶树上摘下的嫩叶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5 2、萎凋:使茶青消失一部分水分。 室外萎凋:减少雨露,降低水分 室内萎凋:造就高亢的香气 3、发酵:茶青和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作用,不用触酶,而是经过萎凋后的茶青本身所含的成分和空气中的氧产生变化作用而来。 发酵对茶性的影响 经发酵的茶叶是绿色的,发酵后会往红色变,发酵愈多颜色愈红,叶子本身与泡出的茶汤颜色都是一样。 经发酵的茶,是属菜香型,让其轻微发酵,就变成花香型,中度发酵是坚果香型,全发酵是糖香型。 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风味,发酵愈多,离自然植物的风味愈远。 4、杀青:当茶青发酵到人们需要的程度, 用高温把茶青炒熟或煮、蒸熟,以便停止茶青继续发酵。 5、揉捻:把叶细胞揉破,使茶叶所含的成分在冲泡时容易融入茶汤中,同时揉出所需的茶形。 6、干燥:将茶叶的形状固定,有利于保存 7、焙火:影响干茶的颜色,茶汤的颜色和口感。 三、茶的分类 绿茶: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5 基本工艺 杀青、揉捻、干燥、焙火 绿茶的分类 1、炒青绿茶 西湖龙井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故有“狮、龙、云、虎、梅”五 品之称。其中以狮峰龙井的品质最佳。 特点: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大特点。 等级:龙井茶现在分为 11 级,即特级和 1 10 级,全年中以春茶品质最好。特级和 1 级多为春茶期采制。 碧螺春 产地:江苏省苏州太湖的洞庭山。 品种:炒青绿茶 品质特点:白毫明显,色泽翠碧,卷曲成螺,“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采制:摘的早、采的嫩、捡的净。 信阳毛尖 产地:河南省信阳市车云山一带。 品种:炒青绿茶 品质特点: 形状细、圆、紧、直,多白毫,茶质清香、味浓、汤色绿,素以“色翠、味鲜、香高”著称。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5 2、烘青绿茶 教育目标:茶 艺 一、初步认识茶具及其作用。 二、充分掌握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饮的步骤。 三、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品味 ”“敬”“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泡茶的基本流程; 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具,热水,茶巾。 进教室之前强调安全,纪律,卫生,将人数平均分成 4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门口的牌子上面写着什么呢?回答:茶艺坊。很好。那茶艺坊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在这里学习茶艺,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茶艺”。 二、新授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5 茶,起源于哪个国家? 据说在 4000 多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最初是把茶当做食物来利用的,在长期食用的过程中,人类认识了茶的药用功能。 从秦汉之际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古代典 籍描述了茶的药性。当时人们认为茶的药物作用主要有悦志、益思、少眠、轻身、有力、明目、醒酒、助消化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最强烈的功能就是使人兴奋,这正是茶从食物经过药物阶段转变成饮料的决定性因素,大约是在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饮品被推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饮茶风气的盛行,形成了体系的茶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我们先前提过的陆羽的茶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 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 市民茶文化。历史上著名的“龙凤茶饼”就始承于此。 明朝紫砂茶壶盛行,出现了如今最常用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制壶被后人称为供春壶,有“供春之壶,胜如白玉”之说。龚春也被称为紫砂壶真正意义上的鼻祖,第一位制壶大师。 到明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家”,后又出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5 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壶中妙手”。 清代后期,由于市场上有六大茶类出售,人们已不再单饮一种茶类,而是根据各地风俗习惯选用不同茶类,如江浙一带人,大都饮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不同 地区、民族的茶习俗也因此形成。 三、六大茶系 绿茶是不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的特点。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 黑茶是一种发酵茶,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云南的普洱茶也是黑茶的一种,是在已经制好的绿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具有降脂、减肥、降血压的功效。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介于 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醇茶。其药用价值在于分解脂肪、减肥键美等方面,在六大茶系中其减肥效果最好。 黄茶是由于在炒青、绿茶过过程,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再经过闷堆工序而形成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5 凋、干燥两道工序,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四,茶具的介绍 茶壶。茶壶的质地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紫砂陶或瓷器茶壶。 茶盏。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瓷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茶杯。茶杯作为盛茶用具,茶杯 多由瓷器或紫砂陶制作,也有玻璃制作的。 茶托。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垫底用具。 公道杯。公道杯又称茶海。它是为了使茶汤浓度均匀而设置的过渡性用具,当然也是为了使茶汤不因浸泡时间过长而太浓。 闻香杯。它是供品茶者嗅闻留在杯中余香的一种用具。 茶池。又称“茶船”,它主要用来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 茶巾。用棉、麻等纤维制作,主要用来擦抹泡茶时溢溅出的茶水。 茶荷。又称赏茶碟,常用无味的竹、木或陶瓷制作而成。 茶斗。又称茶篓,置于壶口,便于茶能顺畅地进 入茶壶。 茶则。取干茶时的用具,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 茶针。用于由壶嘴伸入壶中阻止茶叶堵塞。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5 茶桶。它是储存茶的容器。 五,冲泡的基本程序 1、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逆时针方向冲入空壶,谓之“温壶”。 2、洗杯 将温壶之水分别倒入茶杯中,清洗茶杯。 3、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海。 5、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6、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8、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9、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10、品茶 品饮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观色,二是闻香,三是品味。 观色。观色主要是观 察茶汤的颜色和茶叶的形态。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5 闻香。观色之后,就要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 品味。嗅闻茶汤的香气之后,就可品尝茶汤的滋味了。啜饮,遐饮,饮用。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才能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讲解过后,按之前的分组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做完整个泡茶流程的时间最短,过程最完整。然后进行表扬。 课后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茶具有了具体的了解,学会了泡茶的基本程序,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勤俭有德,和睦共处,与老师同 学友好相处,互相尊敬。 第一讲华夏茶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5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二、新授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 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5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讲 茶叶的分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 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古代茶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二、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 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5 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三、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专业笔试常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冲突解决制度
- 人寿保险总结
- 区域医疗信息集成与共享架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与实践探索
- 包膜丁酸钠:开启母猪与后代仔猪高效生产的新钥匙
- 剖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多维度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 初生中子星准正则模演化的多维度探究
- 炎症反应与脂质信号传导-洞察及研究
- 原料价格波动预测模型-洞察及研究
- 智能化海关监管系统评估-洞察及研究
- 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2框《在和谐共处中实现人生发展》-【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计量安全防护
- DB35T 2054-2022 智慧消防 信息平台通用技术要求
- 食品生物技术原理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
- 北京印刷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情况管理类附有答案
- 初中团员培训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课件
-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案例报告(数据图表论文)74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