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优质教案_第1页
书愤优质教案_第2页
书愤优质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8 书愤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 2难点:鉴赏列锦的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南宋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去,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所以,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 因为一旦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里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陆游,号放翁。南宋时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8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 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设计题目: 文章题目为 “书愤”,这一“愤”这具体包含了哪些感情? 义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写诗人由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追述 25 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情壮志,有民族大义。 悲愤。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阻挠,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8 的抒情显得异常的沉痛、哀伤。 激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借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宏 大志向。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诗人并没有绝望,其中还蕴含着渴望为国效力的激动之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词语组合有什么特点?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 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诗篇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把杨柳岸、晓 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情寓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 列锦。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全句以名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8 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通过列锦手法,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五、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书愤的主旨以及 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8 感情,理解陆游等爱 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离骚,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 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使得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 9300 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以爱国诗居多,这些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此作是诗人陆游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 时年六十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8 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于是一腔愤情从胸中喷薄而出。 二、诗歌分析。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教师指导朗读。 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 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2解题: 书,动词,记录,记下,书写。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提问: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愤”情呢? 3解释诗歌大意。 研读诗歌。 1思考与讨论: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8 金救国、收复 失地的事业。举同时 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却被被汉奸秦桧等人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朝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报国欲死无战场”。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 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 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启发学生:北宋都城在 汴京,南宋都城在杭州,在地图简单标识出来,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8 可以看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东南。出师表中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愤无路请缨、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小结:诗名书愤,四联 56 字,虽无一“愤”字,却句 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摧入人五内。全诗以“愤”为基调,妙在不曾说破,味之自然生愤。 2阅读思考: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如病起抒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游诸葛武侯书台“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感秋“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 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8 3赏析第二联: 全用名词构成诗句,将时间、地点、场面、事件组合在一起,纯属白描,构成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扩大想象空间。有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有远近的组合还有情与景的结合。 类似手法举例 4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出来。一是诗人早 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岁、今日落差巨大,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早年的豪壮衬托了晚年的悲凉。二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三是古人和今人的对比。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借古讽今 生活,不谙世事,空怀报国热情, 然而只能是“空自许”,现实已经是“鬓先斑”的 凄凉,进而发出感慨,无人与诸葛亮相比。 三、拓展阅读: 陆游词诉衷情投影背景,学生谈感受,再次感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8 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对陆游的高度评价,其诗歌名句有: 五、研究讨论: 比较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作品风 格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相同点: 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不同点: 蜀相着重写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 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书愤用典、白描、对比 。 甫 沉郁顿挫陆游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8 沉郁豪雄 六、板书设计: 书愤 陆游 早岁:气壮如山 今日:年华空老 理想:塞上长城 对比衬托 现实:世事艰难 古人:奋力北伐 今人:偏安东南、无人领军 “愤”:愤无路请缨、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七、教后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设计了让学生找诗眼、赏 析关键字词、归纳艺术手法、引用名人对陆游的评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品读陆游的一首词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 设计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 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发展。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8 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上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以诗眼“愤”为切入点,以读带动思考,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 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较为清晰。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有效利用 40 分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多数学生能当堂背诵全诗。 不足之处:本节课容量大,学生需要接受的信息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以更深刻体会诗歌内涵,而不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为了按时下课就省去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讨论活动进行得不充分,不深入。课外延伸的应该除了让学生齐声朗读,更需要学生动笔记下了,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不够明确。另外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上面呈现的内 容应该尽量精简,提取关键信息,以方便学生掌握,而不是大量知识的堆积,信息量过多则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时间不够,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解就换到下一张 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理不出头绪和分不出轻重。粉笔字和普通话应该更规范优美,课堂口语更具文学性。 书愤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8 一、 导入语: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 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再次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二、作者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 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壮志,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今存 9300 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六十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多抒发他的爱国思想和感情,这首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8 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三、背景和题解: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 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悲愤。 四、诵读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感情基调:前四句 昂扬的情绪;后四句深沉的忧愤 五、分析诗歌:学生结合具体诗歌讨论:前两联叙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后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8 如山。 “世事艰”指什么?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 “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北望中原气如山”,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造 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概括了两次什么样的战斗?通过写这两次战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上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曾一度占领了瓜州,准备由此渡江,宋将虞允文等率部和当地人民共同抗击,完颜亮溃败,后被部下所杀。 下句:作者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并在大散关一带与金兵激战的经历。 这两句通过追诉早年 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总结:前两联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横戈跃马、浩气如山的奇男子形象。 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诗人用典。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陆游以此自许。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18 可以看出他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一个“空”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壮 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空自许”,“鬓先斑”,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 空。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这联作者也是用典: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