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题题 目目 基基 于于 Pro/EPro/E 的连杆机及运动仿真分析的连杆机及运动仿真分析 专专 业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姓 名名 王鑫军王鑫军 班班 级级 机制机制 08120812 学学 号号 20105160152010516015 指导指导 老师老师 李梅李梅 副教授副教授 基于基于 PRO/EPRO/E 的连杆机构设计及远动仿真分析的连杆机构设计及远动仿真分析 摘要摘要 连杆机构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要工作机构。曲 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远动零件。虚拟装配 与远动仿真是根据产品的形状特征.精度特性,利用计算计图形学和仿真技术, 在计算机上模仿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仿真模拟机器的远动过程。通过对曲柄连 杆机构进行有关运动学和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分析,利用 PRO/E 软件的装配 功能,将曲柄连杆机构的各组成零件装配成活塞组件.连杆组件和曲柄组件,从 而完成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虚拟装配与运动仿真。在内燃机的开发设计阶段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样机实验次数,快速的对市 场做出反应,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关键词:曲柄连杆机构:虚拟装配:运动仿真;装配功能 Based on Pro/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and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virtual Abstract The crank is a common machinery, reciprocating internal engine is the main working body. Crank the engine duty to achieve of the main moving parts of energy. Virtual and mo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tee shape of product precision features the use of computer graphics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product on the computer to imitate the actual assembly process the movement of the machine Crank through the relevant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use of Pro/E, assembly features, the crank assembly of the constituent parts into a piston, connecting rod assemblies and crankshaft components, to complete the internet combustion engine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and motion simulation of the virtual.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sign using this method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and reduce prototype test times, respond quickly to market, lower product costs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crank Vrtual assembly; Motion simulation;assembly features 目录目录 1 绪论绪论5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 2 设计的方案设计的方案9 2.1 研究的基本内容 9 2.1.1 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9 1手压抽水机 的结构特点9 2手压抽水机 的设计9 3 连杆机构的装连杆机构的装 配配.13 3.1 手压抽水机的装配. .13 3.2 伺服电动机定 义22 3.3 运动分析定义.23 4 本文总结本文总结 24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5 6 6 致致 谢谢26 1 1 绪论绪论 1.1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虚拟现实的产品虚拟拆装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的维护以及操作培 训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交互式虚拟装配环境中,用户使用各类交互设备 (数据手套/位置跟踪器、鼠标/键盘、力反馈操作设备等)象在真实环境中一 样对产品的零部件进行各类装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系统提供实时的碰撞检测、 装配约束处理、装配路径与序列处理等功能,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对产品的可装 配性进行分析、对产品零部件装配序列进行验证和规划、对装配操作人员进行 培训等。在装配(或拆卸)结束以后,系统能够记录装配过程的所有信息,并 生成评审报告、视频录像等供随后的分析使用。 虚拟装配,可以验证装配设计和操作的正确与否,以便及早的发现装配中 的问题,对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可视化显示装配过程。虚拟装配系统允许设 计人员考虑可行的装配序列,自动生成装配规划,它包括数值计算、装配工艺 规划、工作面布局、装配操作所模拟等。现在产品的制造正在向着自动化、数 字化的反向发展,虚拟装配是产品数字化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是虚拟制造技术的一个关键部分,但相对于虚拟制 造的其它部分而言,它又是最薄弱的环节。虚拟装配技术发展滞后,使得虚拟 制造技术的应用性大大减弱,因此对虚拟装配技术的发展也就成为目前虚拟制 造技术领域内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虚拟制造技术形成一个完 善的理论体系,使生产真正在高效、高质量、短时间、低成本的环境下完成, 同时又具备了良好的服务。虚拟装配从模型重新定位、分析方面来讲,它是一 种零件模型按约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有效的分析产品设计合理性的 一种手段;从产品装配过程来讲,它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形状特性、精度特性,真 实的模拟产品三维装配过程,并允许用户以交互方式控制产品的三维真实模拟 装配过程,以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 作为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虚拟装配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 界的广泛关注,并对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实施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建立产品数字化装配模型,虚拟装配技术在计算机上创建近乎实际的虚拟 环境,可以用虚拟产品代替传统设计中的物理样机,能够方便的对产品的装配 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预估产品的装配性能,及早发现潜在的装配冲与缺陷, 并将这些装配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运用该技术不但有利于并行工程的开展, 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 1.2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虚拟装配技术已成为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研究和应用的典范,针对 复杂产品利用该技术可优化产品设计,避免或减少物理模型的制作,缩短开发 周期,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并行开发,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改善产品 的售后服务。 虚拟装配是近十几年兴起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从产品 装配的视角出发,以提高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设计的质量为目标, 综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信息 技术等,建立一个具有较强真实感的虚拟环境,设计者可在虚拟环境中交互式 地进行产品设计、装配操作和规划、检验和评价产品的装配性能,并制定合理 的装配方案。 虚拟装配技术已成为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研究和应用的典范,针对复 杂产品利用该技术可优化产品设计,避免或减少物理模型的制作,缩短开发周 期,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并行开发,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改善产品的 售后服务。虚拟装配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复杂产品设 计及其装配工艺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虚拟装配技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涉及的各项技术仍处在不断的 发展之中,将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开放性的系统框架。虚拟装配系统的开发涉及到支撑技术、数据库、虚 拟现实、用户界面等多方面的技术,需要构架虚拟装配系统的结构框架,规划 支持技术群、统一的模型信息结构、功能实现和系统集成接口等,从而通过信 息和技术共享、系统集成,较快地开发出工程应用系统。 (2)网络的虚拟装配。随着产品复杂性增加,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和交互成 为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装配作为产品功能的最终体现的环节,其工艺设计、 分析、规划、验证更需要若干团队人员的协同参与,基于网络的虚拟装配必将 为产品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换接口。建立 C A D 与虚拟装配系统模型交换的标准接口,制定 C A D 模型的数据提取和表达、信息的存储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为虚 拟装配系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几何信息、特征信息和约束。 (4)分析。目前,在产品设计、虚拟装配中,通常以理想的零件模型为基础, 没有考虑实际的加工和装配环境对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际 生产出来的零件装配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在虚拟装配中,可以设定零件的形状 和尺寸、定位误差等,预测装配精度,也可以通过分析装配过程零件变形的影 响,评价装配工艺,从而更全面地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支持。 (5)装配的管路、线缆布局。在复杂产品中(如飞机、船舶、火箭发动机 等),由于空间和结构的限制,各种刚性管路和柔性线缆等交错缠杂在一起, 给设计和装配操作带来很大困难,虚拟装配技术可以为管路、线缆布局设计提 供有效的支持。 2 2 设计的方案设计的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基本内容;( (注注: :这里我们以曲柄摇杆机构做为研究对象这里我们以曲柄摇杆机构做为研究对象) .1.1.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 1.1.曲柄摇杆机构的结构特点曲柄摇杆机构的结构特点 (1)定义: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两连架杆之一为曲柄,另一个是摇杆,此 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 (2)曲柄摇杆杆机构的特点:a 能够进行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b 构件之间 连接处是面接触,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较小,磨损较慢,可以承受较大载荷;c 两构件接触表面是圆柱面或平面,制造容易;d 连接处的间隙造成的积累误差 较大;e 连杆机构运动时产生惯性力,不适用于高速场合。 (3)应用: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为主动件时,可将曲柄的连续回转运 动转换成摇杆的往复摆动。如雷达天线俯仰角调整机构。当摇杆为主动件时, 可将摇杆的往复摆动转换成曲柄的连续回转运动,如缝纫机踏板机构。 (4)工作原理:手压式抽水机又叫“吸取式抽水机”。机体下部的进水管插入 水中,抽水机是一个圆筒,筒内装一个可以上下滑动而且跟筒壁紧密配合的活 塞,筒底和活塞上各有一个只能向上开的活门 v1 和 v2。使用时,若活塞向上 移动,活门 v2 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关闭,因此活塞下面空气稀薄,气压小于外 界的大气压。于是,低处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推开活门 v1 进入筒内。当压下 活塞时,筒底活门 v1 被水的压迫而关闭,水被阻不能向下流动,于是冲开活门 v2 向上,水进入筒的上部。再提起活塞时,活塞上面的水将活门 v2 关闭,水 即从侧管流出,与此同时,井里的水又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活门 v1 而进入圆 筒中。这样,活塞不停地上下移动,水就从管口连续不断的流出。这种抽水机 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出水量小,提水的高度只能达到八米左右,效率也 较低。 2.2.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 (1)选择机构的设计材料 a.介质的腐蚀性:各种材质的抗腐蚀性能均不相同,且每种材质的耐腐都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耐酸钢 1Cr18Ni9 可耐中低浓度的硝酸或有机酸的腐蚀, 但是不能耐稀硫酸的腐蚀。 b.电化学腐蚀:不同的材料的电位不同,在流体中容易形成原电池,形成 电化学腐蚀效应,因此在水泵的过流部件部分最好采用相同的金属材质。 c.介质的温度: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材料的脆性将会增大,在高温的时候却 会产生蠕变,同时介质的化学性质也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腐蚀性会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等。因此在选用水泵用材质时应考虑到温度的变化,选用合 适的材料。 d.水泵材质选用的经济考虑: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使用技术要求和经济性, 避免高材低用或低材高用的情况发生。如把不耐腐蚀的材料当耐腐蚀材料用, 则容易将泵腐蚀,减短使用寿命。 e.固体颗粒对水泵的磨损性:当所输送的介质中含有磨料性固体颗粒如沙 粒、晶体,则相关的零部件应采用耐磨材料。 f.材料间的咬合性;对于安装或运行时有相对运动的零件,如轴与轴套、 螺栓与螺母、叶轮密封环与泵体密封环、平衡盘与平衡板等,在选择材料或加 工工艺时应使两零件材料的硬度有些差别,以避免在装卸或运转中出现互相咬 住或擦伤的现象。 g.温差变化:同意位置的零件在工作时温度相差很大时,例如热油泵体填 料函冷却水套与泵体详解的地方,与介质接触的泵体温度高,膨胀大;与冷却 水接触的冷却套外周温度低,膨胀小,这种工作条件的零件宜采用可塑性强的 材料,以免工作中由于膨胀程度的不同而产生裂纹。 h.高速液流通过的地方:高扬程泵的叶轮叶片、导叶叶片进口边、单级扬 程和高的密封套、高扬程泵平衡套、平衡盘和平衡板等处应采用耐冲刷的材料, 可选用铬不锈钢或铬镍耐酸钢等。 i.焊接性能:在铸造、加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补焊的零件应用焊接性好的 材料如:低碳钢的焊接性能比高碳钢的焊接性好。 (2)建立参数方程 给定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转角及对应的摇杆摆角 1,2, 3,4 与 1,2,3,4,设计曲柄摇杆机构,设计 原数据如 表 所 示。设曲杆 AB 长度为 a,连杆 BC 长 度为 b,摇杆 CD 长 度为 c, 固定杆长度为 d,如图所示。 首先列出投影方程: acosbcosdcos (在轴投影) asinbsincsin (在轴投影) 消出 得位置参数方程: A2b2c2d22cdcos2adcos2accos()0。 很显然,由参数方程列出线性方程组,需经繁琐的数学运算,才能解出 a,b,c,d 的值,确定各构件的尺寸,由于 Pro/E 的一大特点就是参数驱动, 因此很有必要采用它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 2-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图 (sd12) 30.000 75.000 135.000 150.000 (rsd13) 116.154 113.604 126.960 131.005 简图表原数据 (3)用 Pro/E 求出各构件的尺寸 打开 Pro/E 中文版,选择“文件新建”命令,点选“草绘” ,在名称栏 中输入 s1d0001sec,画出机构示意图(2),其中构件尺寸任选;选择“信 息切换尺寸”命令,下列尺寸标识中相对应有: sdoa,sd1b,sd2c,sd3d 选择“工具关系”命令,在“关系”编辑框中输入: solve sd0120 sd1360 sd2445 sd3420 sd02sd22sd12sd322sd2sd3cos(116.154) 2sd0sd3cos(30) 2sd0sd2cos(30116.154)0 Sd02sd22sd12sd322sd2sd3cos(113.604) 2sd0sd3cos(75) 2sd0sd2cos(75113.604)0 Sd02sd22sd12sd322sd2sd3cos(126.960) 2sd0sd3cos(135) 2sd0sd2cos(135126.960)0 Sd02sd22sd12sd322sd2sd3cos(131.055) 2sd0sd3cos(150) 2sd0sd2cos(150131.055)0 For: Sd0,sd1,sd2,sd3 然后,按“确定” ,图中 3 尺寸由上述关系即位置参数方程(3)确定,即 sd00.00001788417,sd10.00005365406,sd20.00006633221。sd30.00 006259631。尺寸图发生变化后,相应的图形亦确定下来,如图所示。因为, 方程组有无数组解,上面是其中一组,若己知 d420,其他尺寸按比例放大即 得 a120,b360,c445(原数据如表所示) 。 图 2-2 曲柄摇杆机构尺寸 (4)Pro 设计出连杆机构的实体图 a.打开 Pro/E 中文版,选取特征工具条上的拉伸命令,以 TOP 基准平面为 草绘平面,进入草绘环境。 b.选择双向拉伸命令,输入拉伸量 10mm,单击【确定】按键,创建如图 3 所示的连杆毛胚。 c.创建销钉过孔。以连杆底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两个对称的直径为 5 的圆; 通过拉伸获得过孔。创建完成的连杆: d.两端进行“完全倒圆角” 。选取特征工具条上的“倒圆角”命令按钮,打 开倒圆角操控板上的设置,分别选取连杆的两端面为参照曲面,然后选取连杆 的一个侧面为驱动曲面, “设置”栏中的“完全倒圆角”被激活,单击【确定】 按钮,即可创建完全倒圆角。这样就可以获得如图(2-3)的连杆 1 图 图 2-3 连杆 1 e.依照上面的做法依次绘出一下三个连杆的实体图 图 2-4 连杆 2 图 2-5 连杆 3 图 2-6 连杆 4 3.3.杆机构的装配杆机构的装配 3.13.1 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 装配的具体步骤如下: (1)作路径 文件/设置工作目录 (2)创建新的装配文件 文件/新建/组件 (3)加入第一个连杆 在装配窗口中点击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连杆零件 4,点击打 开按钮 在弹出的工具版面上自动列表框设定约束类型为缺省,如图(3-1)所示。 图 3-1 约束设定为缺省 点击工具版面右侧按钮,完成连杆零件 4 的装配,如图(3-2)所示 图 3-2 第一个零件的装配 (4)加入第二个连杆 在装配窗口中点击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连杆零件 3,点击“打开”按钮 在弹出的工具版面上拉开用户定义列表框,设定约束类型为“销钉” 按提示选择零件 1 的轴线面和零件 2 的轴线面对齐,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 鼠标左键,将两连杆零件拖开一定距离,如图(3-3)所示: 图 3-3 两连杆对齐 再将零件 4 的前侧面与零件 3 的后侧面重合。 工具版面右侧的按钮,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鼠标左键 将两连杆旋转到合适位置,完成第二个零件的装配,如图(3-4)所示: 图 3-4 零件 2 的装配 (5)加入第三个连杆 在装配窗口中点击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连杆零件 1.点击“打开”按钮 在弹出的工具版面上拉开用户定义列表框,设定约束为“销钉” 按提示选择零件 3 的轴线面与零件 1 的轴线面对齐,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鼠标左键,将两连杆零件拖开一定距离,如图(3-5)所示: 图 3-5 零件 3 与零件 2 对齐 再将零件 3 的前侧面与零件 1 的后侧面重合: 点击工具版面右侧的按钮,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鼠标左键,将 连杆 3 旋转到合适位置,完成第三个零件的装配,如图(3-6)所示: 图 3-6 第三个零件的装配 (6)加入第四个连杆 在装配窗口中点击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连杆零件 2.点击“打开”按钮 在弹出的工具版面上拉开用户定义列表框,设点击工具版面右侧的按钮, 并定约束为“销钉。” 按提示选择零件 3 的轴线面与零件 2 的轴线面对齐,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鼠标左键,将两连杆零件拖开一定距离 再将零件 3 的前侧面与零件 2 的后侧面重合,如图(3-7)所示: 图 3-7 零件 3 与零件 2 重合 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加集,如图(3-8)所示,在连杆 3 上再添 加一个销钉约束。 图 3-8 添加集 选择零件 4 的轴线面与零件 3 的轴对齐: 将零件 3 的前侧面与零件 2 的后侧面重合,如图(3-9)所示: 图 3-9 零件 4 与零件 3 重合 点击工具版面右侧的按钮,并按住键盘 Ctrl+Alt 键及鼠标左键,将零件 旋转到合适位置,完成第四个零件的装配,如图(3-10)所示: 图 3-10 第四个零件的装配 (7)加入销钉 在装配窗口中点击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销钉零件.点击“打开”按钮 在弹出的工具版面上拉开自动列表框,设定约束类型为“插入” 按提示选择零件 2 的轴线 A-4 与销钉的轴线 A-2 对齐: 点击工具版面上的“放置”按钮,点击“新建约束”添加一个插入约束,如 图(3-11)所示: 图 3-11 插入约束 选择销钉的前端面与连杆 3 侧面对齐。 点击工具版面右侧按钮: (8)加入其他销钉 同上面的一样,看将其他三个销钉零件分别装入连杆 1 与连杆 4,连杆 4 与 连杆 3 及连杆 3 与连杆 2 的孔里 3.23.2 伺服电动机定义伺服电动机定义 选下拉式菜单中“应用程序/机构”进入机构仿真窗口,点击伺服电动机定 义按钮,确定运动反向。如图(3-12)所示: 图 3-12 运转方向 确定定义速度为 360 度每秒,初始角为默认值,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电动机 定义。如图(3-13)所示: 图 3-13 电机定义 3.33.3 运动分析定义运动分析定义 点击分析定义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运动学,在图形显示中设定开 始时间,终止时间及显示帧速,如图(3-14)所示:点击运动按钮,图形窗口 将显示曲柄摇杆机构按预定的转速运动的情况,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分析定 义。 图 3-14 运动分析 4 4 本文总结本文总结 本文从最初的背景介绍,课题分析拓展出基于 Pro/E 的连杆机构的总体 轮廓。 在文中,详细介绍了连杆机构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性,参阅各种结构设 计的方法,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设计方法以达到学习目的。除了设计方法运用, 还运用了 CAD 画出各部分的三视图,以便对各部分的结构情况都有更直观的 了解。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性能 越来越先进,基于 Pro/E 的连杆机构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大量应用于机械生产、 房屋建筑、桥梁设计等生产生活中。其使用场合和数量密度也越来越高,对连 杆的正确设计关系机械寿命、工程质量等问题。因此,在设计连杆机构时要考 虑机构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智能性,以便在较复杂的工作条件下也能使其正常 的工作。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和清芳,徐 征.PRO/ENGINEER Wildfire 产品设计与机构动力学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彭国希.精通 Pro/ENGINEER 中文野火版家电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 出版社,2006. 4仁喜.实战 Pro/ENGINEER Wildfire4.0 工业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林清安. Pro/ENGINEER Wildfire 零件设计基础篇M.北京:中国铁道 出版社,2004. 6胡如夫. 机械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开发技术J. 机床与液压 2003.NO.3. 7和青芳,王立波,周四新. Pro/ENGINEER Wildfire4.0 精选 50 例详解. 8咏梅,康显丽,王瑞萍. Pro/ENGINEER Wildfire5.0 中文版零件设计实践 教程. 9韩玉龙. Pro/ENGINEER Wildfire4.0 零件设计高级教程. 10栋,刘艳龙,谢龙汉. Pro/ENGINEER Wildfire4.0 中文版三维造型视频精 讲. 6 6 致致 谢谢 本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导师李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 次写论文期间,除了参考传统的书本,杂志,还在网络上搜索了不少专业成果, 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也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也开阔了眼界, 让我对机械行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他人的关心和自己的努力得以今天论文的完 成,在此对所有人表示衷心感谢! 其实,论文的结束,也标志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除了感谢导师,还要感 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其他老师,他们在大学期间或多或少为我服务过,感 谢大学期间,有你们的每一天。 感谢师兄弟(姐妹)以及同学,与他们一起交流学习经验,论文写作期间进 行有益的讨论,使我开阔了视野、激起了灵感。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 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 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 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 批评和指正! 附件: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题目; (二)目录; (三)论文主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 (四)附录。 具体分述如下: (一)题目 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 目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二)目录 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 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 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小节来编排。 (三) 论文主体 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 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以 200-300 个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 35 个。其中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 2、正文 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 (1)引言 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 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 题的意义等。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 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 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 要求是一致的。即: 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离题; 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 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 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 (3)结论 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中应对本 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 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 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 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 切,实事求是。 4、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 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 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 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四)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 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 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 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它内容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书写规范(一)书写规范 1、 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 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 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 符号用斜体。 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如不得把“大学”简写成“衡阳师院”或 “衡师院”。 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 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 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 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 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 “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 8”。 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 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 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 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 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 插图应用 Word 文档绘制,或用 CAD 绘制后插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 除外)。 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 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 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采用宋体 5 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 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 2。 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 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 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 b. 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 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 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 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2 万锦堃.中国大学党报论文文献(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徐超.氧化锌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研究 学位论文硕士 2010:22-23 贺敏强 表面分子印迹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博士论文2012 张邦文, 谢长生,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 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6(11): 2131-2134 注:注: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N报刊;D学位论文;S标准;P 专利;EB/OL电子文档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 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序列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 注释用数学加圆圈标注(如、) 。 (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 A4 型复印纸。 2、页面设置:版心为 297210mm;上下页边距均为 3cm,左页边距为 2.5cm,右页边距为 2cm,装订边 0.5cm;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3、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 4、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 ,依次排印在论文题 目下(上空二行,居中) 。 系系 专业专业 (学号)(学号) (姓名)(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5、摘要(上空二行,缩进 2 个汉字字符) 中文摘要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 值 22 磅。 摘摘 要(要(宋体,五号字,加粗) ( (宋体五号字) ) 6、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 固定值 22 磅。 关键词(关键词(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 7、目录 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 连,如下所示: 目 录(黑体四号字) (自然空二行) 1. (1) (黑体小四号字) 1.1 (2) (宋体五号字) 1.1.1 (6) (宋体五号字) 2. (40) (黑体小四号字) 8、正文字体要求 每章题目左顶边、黑体四号字;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每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 小四号字。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 缩进 2 个汉字字符。 9、行间距要求 正文行距设置:设固定值 22 磅。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前 1 行、段后 1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后 0.5 行。 10、正文章节序号编制 章,编写为:1. ,2., 3.,。 节,编写为:1.1、1.2,2.1、2.2。 小节,编写为:1.1.1, 1.1.2。 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 , (2);再以圈圈为序,如, 。 正文字体、行间距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 1 (黑体四号字,段前 1 行、段后 1 行) 1.1 (黑体小四号字,段后 0.5 行)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 2 个汉字字符) 1.2 (黑体小四号字,段前 0.5 行、段后 0.5 行)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1.2.1 (黑体小四号字)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1.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 2.1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1、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顺序依次为:论文题目 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 教师姓名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文后注(可省项)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系、 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 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 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 封面 (格式见附件 1,可从大学网页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件 2,可从大学网页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见附件 3,可从大学网页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格式见附件 4,可从大学网页下载);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中第 11 项的所有内容); 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 封底。 2、 附件另行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 或开题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 装订成册: 封面 ; 目录; 调研报告、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 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 封底。 3、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 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四、毕业论文四、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任务书填写说明任务书填写说明 (一)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下达给学生 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任务书由指 导教师负责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后下达给学生。 (二)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是 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选题要恰当,任务要明确,难度要适中,份量要合理,使每个学生在 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和研究内容。 (三)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 (四)填写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 (1)工程设计类课题: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 求、该学生的侧重点、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 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 (2)软件开发类课题: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 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 (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 (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课题:明确课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 评述;该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计算机应用及工作量要求 (如论文、开题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里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2025 年小升初成都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江苏省徐州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社区网格长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通信施工合同范本
- 工厂职工聘用合同范本
- 焊工应聘合同范本模板
- 酒吧酒水供货合同范本
- 香蕉购销合同范本简单
- 2025至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医院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基于SERVQUAL模型的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研究
- 2025年N1叉车司机模拟考试1000题及答案
- 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洞察及研究
- 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无内容+二次备课版)
- 【艾青诗选】批注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