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学派的争论解体与合并.ppt_第1页
李嘉图学派的争论解体与合并.ppt_第2页
李嘉图学派的争论解体与合并.ppt_第3页
李嘉图学派的争论解体与合并.ppt_第4页
李嘉图学派的争论解体与合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李嘉图学派 1 马尔萨斯 2 让萨伊 3 西尼尔 4 巴师夏 5 约翰穆勒 1 马尔萨斯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 1834)。1798年匿名发表人 口原理,1803年用真名出版 人口原理第2 版。1820年出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 人口原理:或其对过去和现在 人类幸福的影响的看法:简论我 们将来祛除和减轻它所引起的弊 害的展望 “马克思对他大肆嬉笑怒骂 。凯恩斯对他赞扬备至。” -熊彼特:经济分析 史,二,P158-159 马克思: 马尔萨斯的特点,是思想极端卑鄙,- -只有牧师才可能这样卑鄙,他把人间 的贫困看作对罪恶的惩罚,而且在他 看来,非有一个悲惨的尘世不行, 但是同时,他考虑到他所领取的牧师 俸禄,借助于关于命运的教义,认为 使统治阶级在这个悲惨的尘世上愉快 起来,对他是极为有利的。 凯恩斯: 在18世纪至今的人类科学史上,马 尔萨斯属于伟人的行列,他的人 口论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 举足轻重的位置。 如果引导19世纪经济学发展进程的 是马尔萨斯而不是李嘉图,今天世 界上将是何等的聪慧和富庶。 “有人说他是人类的恩人。又有 人说他是恶魔。有人说他是深刻 的思想家。又有人说他是笨伯。 一个人的著作激动了人们的 心灵,以致引起如此带有感情色 彩的评价,这个人实际上就不是 庸碌之辈。一个人认识到某些经 济问题类似于微积分中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问题,这个人就不是什 么笨伯。”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 ,二,P160 作为一个穷人,为富人,为大土地 所有者利益辩护; 作为一个穷人,他不同情甚至憎恶 穷人。坚决反对济贫法; 作为一个牧师,为了结婚丢弃教职 ; 作为一个牧师,他对穷人的受穷幸 灾乐祸;穷人之受穷是咎由自取; 主张穷人没有结婚生子的权力,可 他结婚并同样生育子女; 主张富人不应该周济穷人,最后还 是接受了李嘉图临终的馈赠。 李嘉图与马尔萨斯:论敌和朋友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是两位在出身、经历、个 性和思想观点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反差的思想 家。 马尔萨斯,上层社会;李嘉图,犹太移民。 马尔萨斯少年时代博览群书,剑桥大学;李 嘉图未接受系统正规教育。 马尔萨斯,职业学者;李嘉图证券经纪人。 马尔萨斯从来没有富裕过;李嘉图个人财产 160万镑。 马尔萨斯 “一位地地道道的伦理学家”,口 齿不清;李嘉图则被称为“花花公子”。 马尔萨斯平淡无奇的教书生涯;李嘉图一帆 风顺,议员。 马尔萨斯一辈子过的是学院生涯,却关心现 实;而李嘉图虽然经商,但成了理论家。 由于人口原理,不幸的马尔萨斯“是个 在其生活的时代被批评得坏透了的人。此人 对天花、奴隶制及溺婴加以辩护,对施舍衣 食、早婚和教区补助则加以谴责。他指出家 庭的流弊之后,自己却实行结婚”;“马尔 萨斯从开始起就没有被人饶放。在三十年间 ,对他的责难之词没有断过”。 李嘉图却极受崇敬,一举一动都被大众欢迎 。他在议会中发表讲演时,尽管声音“尖锐 刺耳”,但其他人则说“虽然他把嗓子提得 极高,而听起来很悦耳”。 马尔萨斯38岁结婚,3个子女,没有孙辈;李 嘉图21岁结婚,8个子女,25个孙辈。 在李嘉图与马尔萨斯的关系中,与终身 论敌相伴是另一层关系终身朋友。 在1811年6月马尔萨斯向李嘉图“冒昧地 引见自己”之后,他们不仅十几年间持 续通信交流思想,还经常相互拜访。李 嘉图不仅通过自己的证券经营帮助过马 尔萨斯赚取投资收益,临终前还留赠了 马尔萨斯一笔生活费用。同他们作为论 敌的持久争论具有持久的影响一样,他 们持久的友谊也是思想史上的一段佳话 。马尔萨斯在李嘉图故去后,深情地说 道:“除了自己的家属外,我从来没有 这样爱戴过任何人。” 人口原理的一个系统阐述者; 普遍过剩危机学说的最早阐述者之一 ; 供给、需求、成本共同决定价值 新古典均衡价格理论; 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 需求管理思想现代宏观经济政策 。 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概 括起来,有两个公理、两个 级数和三个法则。 两个公理是: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 乎会保持现状。由此,他推论出人口 有超过生活资料许可范围而增长的这 一恒常的趋势。 “随便假定世界有多少人口,比方 假定有10亿吧,人类将以一,二 ,四,八,一六,三二,六四, 一二八,二五六,五一二的增加 率增加;生活资料却将以一,二 ,四,五,六,七,八,九、十 那样的增加率增加。225年内,人 口对生活资料即将成五一二对十 之比。”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 务印书馆,1961年版,P53-54 后果: “通过动物界和植物界,大自然用 他的最大方和最慷慨的手法散布了 生命的种子;可是它为抚养它们所 必需的空间和滋养料方面却比较吝 啬。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胚种,假使 能自由发育的话,则在几千年里就 能填满几百万个这样大的地球。”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P55 三个法则是: 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 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 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 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 的优势力量并使具结果与生活资 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 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 困。 两种抑制 预防抑制即道德的节制-降低人口出生率。要求克 制结婚,没有抚养子女能力的人不要结婚 积极的抑制-提高人口死亡率。包括各种不卫生的 职业、剧烈运动、严寒酷暑、极度贫困、儿童的 恶劣的保育条件、疾病传染、战争、饥荒等。 我们应该促进大自然在制造死亡率方面的作用,而不应 该愚蠢徒劳地致力于阻碍其作用。我们不应该建议穷 人保持清洁卫生,而是应该鼓励相反的习惯。在我们的城 镇里,我们应该使街道变得更窄,让房子里住进更多的人 ,从而招致瘟疫的发生。在农村,我们应该将村子建在死 水塘附近,并且鼓励定居在沼泽地及其他不卫生的地方。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谴责对破坏性疾病进行的任何治 疗措施,以及谴责那些认为他们通过采取措施消灭各种疾 病而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人们,他们虽然是善意的却犯下 了极大的错误。 -转引自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P68-69 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不平衡平衡 “在人口的增长已经达到食物的最大限度时,一切 预防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自然而然会以加强的力 量发生其作用。直到人口降低到食物水平以 下。这时比较丰足的状态又回来了,于是再度导 致人口的增加。不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的进 一步的发展又会由同样的原因而受到抑制。”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 馆,1961,P13 马寅初 政策含义:反对济贫法 贫穷和罪恶是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结 果。社会下层阶级除了承受他自身由于人口增 长太快而带来的贫困和罪恶的惩罚外,别无出 路。如果它们不实行道德的抑制而陷于贫困, 完全是咎由自取。 否认穷人有获得救济和生存的权利。如果贫困 得到救济,无异于奖励人们任意结婚,这会扩 大贫困的范围,扩大社会罪恶的范围。 马尔萨斯拒不承认所有的人都有 生存的权利 一人出生在早已被人占有的世界之上,如果他不能 够从他享有正当要求的父母那里获得生活资料,而 且假使这个社会不需要他的劳动的话,那他就没有 要求最小一份食物的权利。在大自然的伟大宴会上 ,也就没有为他而设的席位。大自然告诉他必须滚 开,而且要马上执行她自己的命令,如果她不顾某 些客人的同情心的话。假使这些客人起身给他席位 ,那么其他的闯入者也立即出来要求同样的照顾。 来者不拒的话,将使大厅上挤满了无数的申请者, 宴会的秩序和和谐将会被破坏,以往盛行的丰裕将 会变得稀少,而宾客的幸福将遭下列情景的残毁: 即在大厅的每个角落笼罩着不幸的惨状,以及那些 指望获得食物而无法达到目的的正在发怒的喧哗之 徒。 1834年,英国政府根据马尔萨斯的主张,撤消了 从1601年以来实施的旧济贫法,实施新济贫法, 取消对穷人一切金钱和食物的救济,将他们收容 到贫民习艺所。该法案通过后4个月马尔萨斯去世 。 评价及案例 阿马蒂亚森: “饥饿现象基本上是人类关于食物所 有权的反应。因此,要说明饥饿现象 ,就必须深入研究所有权结构。” “只关注食物相对于人口的比例是十 分幼稚的,这一幼稚的方法在过去几 个世纪中一直起着混淆是非的作用, 并且扭曲了以往的反饥荒政策。” -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 印书馆,2001年版,P5、P1415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是指供需一致时的需求 。在有效需求条件下,供需平衡、市场均衡 。这一理论是以他的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 点和让渡利润论为基础的。对于保证有效需 求的措施,马尔萨斯认为,必须维持一个非 生产的消费者阶级的消费。 9.2 让萨伊:效用价值论与萨伊定律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 Baptiste Say,17671832)。 1803 年,出版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概论。此外,还著有: 政治经济学问答(1817) 和六卷本的政治经济学教程 (18281830)。 经济思想史的吝啬- 【英】埃德蒙.惠特克:经济思想流派,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页 【美】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3。2页(边沁,5页) 【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 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页(马 尔萨斯,17页;约翰.穆勒,25页) 【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经济理论和 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0页 。 【美】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托马斯.孟 、洛克、休谟、边沁,但没有萨伊。 把萨伊仅仅看作是斯密学说的一个普 及者,那是不公允的。萨伊非常谦虚 ,从未企图隐瞒从这位大师那里得到 的一切,几乎在每行文字里都提到这 位大师的名字,但他从不满足于仅仅 重复斯密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萨伊清理了这位大师的思想 ,或者说给他的学说涂上了适当和谐 的色调。 -法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 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P120 从来也没有一个作家曾经象萨伊那样 ,所具有的真材实料那样少,而在学 术上的威胁势力却那样大。 这个人并没有广泛的历史知识,对于 国家政策或行政并没有深刻的观察力 ,也没有政治与哲学的眼光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 务印书馆,1961,P208 表述上的浅薄和思想上的浅薄两者之 间是有着根本区别的。萨伊使读者首 先感到的,实际上就是浅薄。他 有时确实看到了重要的和植根深处的 真理;但当他看到它们以后,他 从来没有用心对它们加以锤炼,以便 使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出它们的分量 这样,他就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 重视 。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 1996,P174175 萨伊的效用价值论和分配论。 在经济学说史中,萨伊是第一位使用物 质不可增加的论点来动摇重农主义学说 的经济学家。在涉及物品价值大小如何 决定时,萨伊指出:“价格是测量物品 的价值的尺度,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 物品的效用的尺度。” 萨伊的分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产性 服务”和“企业家”的概念。萨伊不同 意李嘉图给予地租以特殊的地位。他认 为,所有要素的价格都取决于它们的产 品的价格,从而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需 求。 萨伊定律的基本内容。 三个原理: (1)产品是以产品来购买的,货币只不过是交换 的媒介; (2)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3)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生普遍性生 产过剩。 四个结论: (1)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 化,产品销售就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 生产者挣得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 和需求一起增长; (2)每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利害相关 。一个企业成功,可帮助其他企业获取成 功; (3)进口外国货物不会损害本国产业,外 贸自由十分必要; (4)单纯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 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提供消费 的手段。因此,刺激生产是英明决策,鼓 励消费则是拙劣之举。 3 西尼尔:节欲论与最后一小时定理 纳索威廉西尼尔( Nassau William Senior ,1790-1864),其代表 作是政治经济学大纲 ,先以论文的形式发 表于伦敦百科全书 (1836), 1850 年出 版单行本。 关于西尼尔的不朽功绩有以下几点:第一 ,他试图根据假设法的要求去统一和表述经济 理论,这虽然远远不是完善的,却的确使 得他成为那个时期第一个“纯粹”理论家。 -熊彼特,二,P164 西尼尔当之无愧地享有这样的殊荣:他第一个 试图自觉而明确地阐述四条公理作为纯粹 理论方面的大胆尝试,他的成绩显然在李嘉图 之上。 -熊彼特,二,P304-305 政治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 牺牲取得尽可能多的财富。 (2)人们在既定习惯对财富可能 不足的忧虑会抑制人口增长。 (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 他手段的力量。 (4)农业不同于制造业。假定农 业技术不变,尽管在某一土地上 投入的劳动增加,总报酬总会增 加,但是不随劳动力的增加而按 比例增加。 2.主观价值论 西尼尔认为,财富是一切可交换的或 有价值的事物。作为一项财富必须具 有三个要素:(1)效用;(2)供给 有限;(3)可交换性。 西尼尔以生产成本说明价值。他认为 ,构成财富即价值的三个要素中供给 有限是最重要的,因为商品效用的大 小是同供给数量密切相关的。物品的 供应越充足,增量效应的效用就越小 。反之,物品越稀少,需要越强烈, 物品的效用就越大。 3.节欲论 西尼尔用享乐主义的精神或负 效用解释生产成本,他认为供 给本身受三种生产手段的制约 ,即人类劳动、节制和自发的 自然要素。劳动、资本都是一 个牺牲。所谓资本,不过是节 制我们力所能及的享乐,或者 不追求目前成果而追求将来成 果的人类意志的最痛苦的一种 努力。 劳动痛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节制则是构成生产成本之另 一部分,工资是牺牲安逸的补 偿,利润是牺牲目前享受的补 偿。生产成本则是生产所必要 的劳动与节制的总和,这种生 产成本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最后一小时理论 工人年产品价值:115000:固定资本 80000,流动资本20000,折旧5000,利 润10000。 日工作11.5小时,分为23份。 前20份,100000,补偿固定资本和流动 资本 第21份,5000,补偿折旧 最后一小时,即第22、23份,10000, 利润 工作日缩短为10小时,利润消失。 工人每一小时的劳动都转移旧价值和创 造新价值。剩余价值并非在最后一 小 时创造,而是在每一小时都创造。 4 巴师夏:自由贸易和阶级和谐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Frdri Bastiat,1801 1850)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 倡导者和贸易主义的旗帜。 主要著作有经济诡辩论 (1847)和和谐经济论 (1850)。前者推崇自由贸 易;后者是宣扬经济和谐, 论证乐观主义的劳资利益一 致性。 巴斯夏的经济和谐论。 (1)服务价值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的建立以交换 为基础。这种交换的内容就是相互提 供服务。服务价值理论以自由主义为 基础。价值存在于相互服务的比较评 价之中,它反映服务提供者所作出的 努力和服务接受者所节省的努力。巴 斯夏从交换的角度,将价值看作获得 某种服务所能节省的辛劳。 (2)服务报酬论 巴斯夏将服务价值论应用于对社会 各阶级所获收入的解释。服务的交 换包含了和谐,产品分配进一步证 实了它。他企图通过相互提供服务 ,说明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水平在 日趋接近,他们之间的利益是一致 的,因而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然和谐 的。 5约翰穆勒古典经济学的大综合 1 生平和著作 2 功利主义学说和折中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1 生平和著作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其代 表作是1848年出版的政治 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 的若干应用。 时代、生平和著作 时代背景: 1.经济和政治背景: 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 1837年,严重经济危机,在业工人工资下降55%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7-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法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1.早期教育 “他是其父按照边沁的教育法培养出来的。” 1806年5月20日出生 3岁,学习希腊文。伊索寓言、色诺芬远征记。 8岁,学习拉丁文。希罗多德历史、柏拉图苏格拉底对话 集、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8-12岁。恺撒史论。伊利亚特、奥德塞、亚里斯 多德修辞学、休谟英国史、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一千零一夜、唐吉柯德。尝试写作。 几何、代数、微积分 12岁。逻辑学。亚里斯多德工具论 13岁。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 税原理,讲解-笔录-改写-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要义 “我几乎没有儿童玩具,儿童读物也一样。” -约翰穆勒自传,商务印书馆,1998 P14 工头般的严厉监督。“我几乎没有任何玩具”,“在缺 少爱和恐惧中长大”。对父亲的怨恨和崇拜。 -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P320 对母亲的怨恨。“正由于她的缺点才把他弃之于父亲 的极端严格管教之下。”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3,P501 2.法国之行 1820年5月-1821年7月,应塞缪尔边沁爵士(哲学家边沁之 弟)邀请访问法国。 在巴黎期间,住在萨伊家,见过圣西门一次。 “我从这些人那里得来的主要收获是对欧洲大陆自由主义发 生强烈而经久的兴趣,从此我对它永远象对英国政治一样 随时加以注意。” -约翰穆勒自传,P43 关于萨伊: 他“是最优秀法兰西共和党人中的典范,是不受拿破仑笼络 、不向他屈膝的人物之一,是一位正直、勇敢的有识之士 。他过着恬静勤学的生活,因受到公众和朋友们的热烈敬 爱而感到欣慰。” -约翰穆勒自传,P43 穆勒与哈丽特泰勒 1830年23岁的穆勒认识23岁哈丽特哈迪(泰勒夫人), 1850年结婚。1857年哈迪去世于法国阿维尼翁并葬于此 。此后穆勒长期生活在阿维尼翁直到去世。 “就在我达到心智发展的这一时期,我得到一位女士的友 谊,它是我一生的荣誉和主要幸福,也是我为人类进步 所奋斗或希望今后实现的大部分事业的力量源泉。” -自传P111 “可以说在我的全部作品中她的贡献和我一样多,除 了她的思想对我产生一般性影响外,这些共同著作中最 有价值的思想和特色-最有效果和为作品带来重大成功和 声誉的-出于她的首创,发自她的心灵。” -自传P141142 评价 自从穆勒去世后过去的五十年中,还没有出现一 位学者,对同代人的思想的影响有象他那样深远 。对于变革,除了达尔文外,他比任何其他 思想家发挥了更大的影响。 没有人能怀疑,穆勒提高了与他同时一代人的精 神境界,这是同代人中没有其他人能做到的。 很少有人对他们自己的要求比他更严格,没 有人在追求正义中比他更热情。 -约翰穆勒自传P8,哈罗德J斯拉基 序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财富的性质及生产 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财富依存于 自然知识方面的原因,而是与精神 、心理、制度、社会关系和人类天 性等方面的原因。 将精神、心理、人类天性等因素纳 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史 学派和边际学派) 2 功利主义学说和折中主义的经 济学体系 1.功利主义学说 (1)穆勒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快乐 的数量,而且也应包括其质量,某 些类型的快乐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理 想和有价值。他不仅对快乐进行区 别估价,而且对于享受快乐的当事 人也加以区别。 (2)穆勒提出了明确的利他主义思 想。他将那种在无外力胁迫下为了 最大多数的幸福自愿作出的牺牲称 为人类最高的美德。 2.折衷主义的经济学体系 (1)穆勒建立了一个折衷主义的经 济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斯密 等人的理论学说,并调和了这些思 想。 (2)穆勒去掉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 悲观主义色彩,将经济学拯救出“ 暗淡的科学”。他认为,社会的弊 病完全是由于社会分配制度造成的 ,与社会的生产方式无关。由此, 提出他的改良主义学说。 (2)穆勒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 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 自然价值(或经常的价值)则决定于 生产费用。他进而把商品划分为三类 来说明。 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 ,价值决定于供求关系; 供给数量无限增加,但不需要增加单 位生产费用的商品,价值由一般生产 费用决定,市场价值由供求决定 供给数量无限增加,但是单位生产费 用也随之增加的商品,价值由最不利 条件下的生产费用决定。 (3)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 定市场价值的同时,也分析了 供求均衡的问题。他把“兼备 购买力的占有欲”,称为有效 需求,而价格就是决定于有效 需求和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 量依据价值的大小变动。 2.国际贸易理论 穆勒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 律的观点。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两 国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 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 ,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 生产费用来决定。由于国际价值规 律要受国际供求均衡规律的支配, 在两个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中,商 品价值经过自行调整,使供需相等 。 3.分配理论。 (1)穆勒赞同工资基金理论,认为 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 。但他后来又提出,劳动的价格不 是由工资基金的数量决定,而是劳 动的价格决定工资基金的数量。 (2)在利润问题上,穆勒借鉴和扩 充了西尼尔的节制论。他把总利润 划分为三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 理工资。 (3)在地租的问题上,穆勒基本上 沿袭了古典学派的地租理论。 4.货币和信用理论 (1)穆勒的货币理论主要是探讨“使 用所谓交换媒介对各种商品相互 交换的原理产生的影响。” (2)货币数量论是穆勒的一个重要贡 献。货币的价值在长期中决定于生产 费用,而在短期中则决定于货币的供 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