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的分类与牌号.ppt_第1页
机油的分类与牌号.ppt_第2页
机油的分类与牌号.ppt_第3页
机油的分类与牌号.ppt_第4页
机油的分类与牌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机油的分类与牌号 n汽车发动机机油按发动机的类型分为汽油机机油和 柴油机机油两种,同时又按照机油的品质标准和粘 度标准分为若干级别。 n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机油品质分类标准是美国石油学 会的API标准,粘度标准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 SAE标准。 n我国的国家标准也是参照美国标准制定的,符合国 家标准的油品也就符合了国际标准。这两项指标在 规范的机油油桶上都标注得很清楚。 n(1) API分类标准(机油品质分类标准) nAPI分类实际上就是我们习惯的机油品质分级 、分等。API将机油分为S(汽油机机油)和C (柴油机机油)两个系列。 n以汽油机机油S系列为例,它从低到高分为A、 B、C、D、E、F、G、H、J、L等几个档次。 n目前SD级以下的机油在我国已基本淘汰; nSE级机油适用于20世纪70年代水平的发动机, 如夏利、昌河、拉达、大发; nSF、SG级机油适用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 的发动机,如切诺基、标致、桑塔纳等 ; nSH、SJ、SL级机油则适合20世纪90年代 以后开发的发动机,如丰田、奔驰、桑 塔纳2000型、红旗、富康等车型。 (2)SAE分类标准(机油粘度分类标准 ) nSAE规定机油按粘度分为单级机油和多级机油两类 。 n单级机油包含0W、5W、10W、15W、20W、25W 、20、30、40、50、60等若干粘度等级。 n其中字母“W表示冬季,即该种机油适合于寒冷天 气下使用(亦称冬季机油); n不含“W字母的类别则适合于高温下使用(亦称夏 季机油,数字小的机油比较稀薄,数字较大的机油表 示较稠厚。 n有一点需特别注意,SAE20W与SAE20是不同种类 的机油,虽然数字大小相同,但油品的粘度并不一 定相同,含“W”字母的类别需通过低温试验,不含 “W字母的类别则需通过高温试验。 n如果某种机油通过低温试验,同时也通过高温测试 ,表示该机油为多级机油。多级机油也分为若干等 级。 n目前多级机油的使用比较广泛,因为多级机油在低 温度下粘度足够低,使发动机起动更为容易,而且 在高温时粘度亦能保持稳定,能有效的保护发动机 ,避免磨损的发生,因此多级机油通常被称为“全 天候”的机油。 n最常用的多级机油是10W30和10W40两种。此 外多级机油所以有优良的粘度特性,是由于机油中 加有化学添加剂(粘度系数改进剂),当油温增高 时,此种添加剂可以减轻机油粘度的降低。 n不论是单级还是多级机油,当温度升高时,粘度都 会降低,但多级机油粘度的改变不如单级机油明显 。 n例如SAE10W40机油在低温时相当于SAE10W机 油,而在高温下相当于SAE40机油,因而此种机油 既有冬季使用的10W级又有属于夏季使用的40级, 二者结合就是所谓的SAE10W40。 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的检修 n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 n1机油压力过低 n(1)故障现象 n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低; n冷机起动时机油压力正常,发动机达到正常 温度后机油压力又降低。 n(2)可能原因 n缺机油,机油牌号不对,集滤器堵塞; n机油滤清器旁通阀关闭不严; n油管接头漏油; n发动机温度过高导致机油粘度下降; n曲轴轴瓦和连杆轴瓦磨损,配合间隙过 大,造成机油泄漏。 (3)检修方法 n1)用机油尺检查机油油面高度是否正确,检查机油 中是否混入汽油或水,必要时,添加或更换机油。 n2)在发动机运转时,检查各部位是否发生泄漏,必 要时进行修理。 n3)将机油压力感应塞引线接地,若机油压力表指针 从零摆动全量程,表明机油压力表正常;若指针不 动,表明机油压力表损坏。 n4)用万用表测量机油压力感应塞的电阻,应 有一定的电阻。 n5)必要时,拆卸油底壳,清洗集滤器和机油 滤清器。 n6)检查和调整曲轴轴瓦和连杆轴瓦的间隙。 2机油压力过高 n(1)故障现象 n机油压力表指示压力高; n机油滤清器垫经常冲坏; n机油软管破裂。 n(2)可能原因 n主油道阻塞; n机油滤清器旁通阀打不开; n限压阀调整不当; n机油粘度过高曲轴轴瓦或连杆轴瓦间隙过小。 n(3)检修方法 n1)拔出机油尺,检查机油油面是否过脏。 n2)拆下机油滤清器,检查滤清器是否阻塞 ,旁通阀弹簧是否过硬。 n3)检查限压阀弹簧是否过硬或阀卡住。 n4)摇转发动机,检查轴瓦间隙是否过小。 3气缸窜油 (1)故障现象 n排气管冒蓝烟; n机油消耗过多; n火花塞积碳或机油湿润,影响个别气缸点火。 n(2)可能原因 n活塞、活塞环、气缸壁磨损,间隙过大; n活塞环卡死在环槽内,活塞环失去弹性; n活塞环开口叠到一起; n气门杆和气门导管间隙过大及气门杆油封失效。 n(3)检修方法 n1)拆下火花塞,检查各缸的工作情况,积碳过多或 机油湿润的气缸可能窜油。 n2)用气缸压力表测试各缸压力,窜油气缸的压力低 于不窜油气缸的压力。 n3)必要时拆下气缸盖,检查气缸活塞顶部是否有机 油。沿径向方向推动活塞,检查其间隙是否过大。 n4)必要时,拆下活塞和连杆,测量活塞与气缸的磨 损程度,根据情况更换活塞环、活塞或进行销缸。 4曲轴箱内机油增多 n(1)故障现象 n机油油面比原来高; n曲轴转动时搅动机油。 n(2)可能原因 n气缸体有裂纹,损坏部位与冷却水套相通使 水漏入曲轴箱。 n汽油泵膜片破裂,汽油漏入曲轴箱。 n(3)检修方法 n1)拉出机油尺,检查机油油面是否升高 ,机油是否变稀。将机油涂在白色草纸上 ,观察是否有水珠。如果草纸吸收机油迅 速,则机油中含有水。 n2)解体汽油泵,检查膜片是否损坏。如 果膜片损坏,修理或更换。 n3)如果气缸有裂纹,可以先经水压试验 查出裂纹位置,然后进行修理。 5发动机过热故障的修理 n(1)冷却液泄漏 n发生冷却液泄漏时要更换冷却系软管, 建议在软管接头处涂上液体密封胶。 n将软管套到软管接口上,确保软管与接 口紧密套合。 n装上新的软管卡箍并拧紧,不能拧得过 紧,否则会使软管破裂或损坏。 n(2)节温器卡在关闭位置 n冷却液泄漏并不是导致发动机过热的推一原因,节 温器出现故障也能引起发动机过热。 n检查节温器的工作状况,可在发动机升温后通过触 摸散热器的上部软管来进行,若软管摸上去不热, 表示节温器被卡在常开位置或节温器安装错误或节 温器已被取下。 n若节温器被卡在常闭位置,发动机会迅速过热,加 热器也不会产生热。 n另一种检查方法是从发动机上拆下节温器, 浸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热水温度 要高于节温器阀门的开启温度。 n若不久后节温器阀门即开启,则降低水温, 查看阀门是否关闭。 n若阀门不能在规定的温度开启或关闭,更换 节温器。 n(3)冷却系统通道堵塞 n如果冷却系统堵塞或循环不畅,也会导致发动机过 热,用强力水流冲洗冷却系统即可消除这种故障。 n常用的冲洗方法是断开散热器软管入口,插入冲洗 三通,用卡箍卡紧三通。把进水软管插到三通上, 拆下散热器盖,把喷水管接到散热器的进水口上。 n放水冲洗冷却系直至从出水口中流出的水变清为止 ,关闭水管。 n把三通紧固到软管附件上,再将适量的冷却液注入 冷却系。 n(4)风扇传动带断裂打滑 n如果传动带松动、打滑和发动机怠速时风扇 转速太低,则水泵带不能以固定的扭矩带动 水泵匀速转动,那么适量的冷却液也就不能 在冷却系内循环流动,同样会导致发动机过 热。除上述情况外,还要检查传动带有无异 常磨损,如果有,则更换传动带。 n(5)冷却风扇离合器故障 n大部分后轮驱动汽车上都配有冷却风扇离合器,在 发动机达到高转速时可控制风扇转动。 n冷却风扇离合器是一台液力耦合器,内装硅油,能 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温度控制风扇转速。 n当发动机温度很高或转速很低时,冷却风扇离合器 和风扇成为一体。 n当转速增加或温度下降时,冷却风扇离合器就使风 扇在它的轴上打滑。 n若冷却风扇离合器背面出现黑色的油污,说明冷却 风扇离合器漏油,应予以更换。 6)冷却风扇电动机故障。 n前轮驱动汽车配备电动冷却风扇。当发动机达到预定温度的 时候,冷却液温度开关就开启风扇进行散热。发动机处于急 速,即低转速运行或空调系统开启时,发动机的其他传感器 或控制装置也会使风扇启动散热。 n如果空调或温度开关不能启动风扇,发动机就会过热。可在 开关上接跨接线来辨别故障。若开关被旁通后风扇转动,更 换开关。 n若更换开关后风扇仍不转动,则检查风扇电机及其电路,检 查电机轴隙是否过大,电机是否有过热迹象或其他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