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公民的 政治生活 为人民服 务的政府 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当代 国际社会 小大 近远 具体抽象 层层递进 框架设计思路 课课程 整合 公民的政治 生活 为为人民服务务 的政府 发发展社会主义义 民主政治 当代国际际 社会 生活 主题题 权权利与义务义务管理与服务务制度与政策中国与世界 生活 内容 公民意识识服务务意识识法制意识识开放意识识 学科 知识识 有序参与树树立权权威锻锻造文明和平发发展 参与 主体 公民政府人大、政党 民族、宗教 国家 国际组织际组织 民主 高考考点 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整理: 一、关于我国国体的知识 (我国的国家性质或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主义国家。主义国家。” ”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P5+p6):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最大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 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 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权利, 而且表现在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权利有制度、法 律和物质的保障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7 (1 1)坚持人民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坚持人民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之一立国之本之一 (2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 保证保证 (3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 赋予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新的时代内容 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P6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 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在这 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二、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的含义:指在民主的含义: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内,按照,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管理国家事务的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 民主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辩证统一关系关系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民主只适用于 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民主是专政的 基础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保障。 三、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三、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P8P8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 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 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规定公民履行应尽的政治性义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规定公民履行应尽的政治性义 务。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通 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2、内容:内容: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内容有内容有: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监监 督权督权 2)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有: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基本原则: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内容: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内容: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具体表现:具体表现: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2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 民爱国的表现。民爱国的表现。 4、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最根本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 (4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5 5、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1 1、(不定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不定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 确的是确的是 A A、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经济基础决定的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经济基础决定的 B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 C、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D D、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 实行专政实行专政 2 2、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国家是阶国家是阶 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统治的 工具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 A、 B B、 C C、 D D、 学习测评 3、 简答题: “国家问题是一个最复杂最困难的问 题 ,可以说 ,也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 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 ( 列宁选集第 4 卷 , 第 41 页 ) (1) 什么是国家 ? (2) 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和哲学家为什么要把国 家 问题弄混乱 ? 2001年春季高考试题 (1)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 治的政治权力机关。(4分) (2)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和根本问题, 是最重 要最强有力的阶级斗争工具。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 的手里,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在政治上掌握并 保持住国家政权, 才能巩固经济上的统治地位 , 才 能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6分) 资产阶级学者把国家问题弄混乱的目的是 掩盖资 产阶级国家的阶级实质。其弄乱的方法总 是歪曲国家的阶级性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学习测评 4、辨析题: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 利的。 1995年高考试题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政治 权力机关,是利用立法、行政、司法及暴力组织等强制力 量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4分) (2)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是对立的。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国家不可能为全社会谋福利 。(4分)国家也有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从 根本上说,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分) (3)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资产阶级 谋利益;(1分)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为 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1分) 参考答案 学习测评 5、辨析题:有学者认为,民主只是一种决策机制, 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多数 人的民主,剥夺了少数人的民主权利。 辨题:民主是以牺牲少数人利益为代价的决策机 制。 2006年广东省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上述说法忽视了民主的本质属性。因为民主 并不仅仅是一种决策机制,而是一种国家制度,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 就民主的决策功能而言,民主应当坚持少数 服从多数,少数人的利益应服从多数人的利益。 就民主的国家制度属性而言,民主具有平等 原则。虽然少数服从多数,但多数应当保护少数, 不能牺牲少数人的合法利益。 考点二:政治考点二:政治权权权权利和利和义务义务义务义务 判断:判断:1 1、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 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 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我国拥有选举权的主体空前广泛, 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下列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未满但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属下列情况的公民没有选举权:未满1818 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精神病患者。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精神病患者。 判断:判断:2 2、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领导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的权利。(的权利。( ) 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 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治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 责,受它监督。责,受它监督。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 群众组织。我国村民、居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群众组织。我国村民、居民通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 实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居民自治,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养成民主习惯、学会民主管理 ,提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但这种选举区别于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提高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但这种选举区别于作为公民基本政治 权利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权利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 判断:判断: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国家制定的法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受限制。 考点二:政治考点二:政治权权权权利和利和义务义务义务义务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随着依法治国的发展,国家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随着依法治国的发展,国家制 定的法律越来越多,国家法制越完善,依法治国才能贯彻执行。定的法律越来越多,国家法制越完善,依法治国才能贯彻执行。 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 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 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制定的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国家制定的法 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有保障。律越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越有保障。 4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考点二:政治考点二:政治权权权权利和利和义务义务义务义务 注意:注意:第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第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实施 上的平等上的平等,并非立法上的平等并非立法上的平等; 第二,平等第二,平等并不是指平均主义并不是指平均主义; 第三,一律平等第三,一律平等 人人平等、人人权利一致;人人平等、人人权利一致; 第四,是在第四,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现实生活 中仍然存在中仍然存在不平等不平等。 辨析题:辨析题: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 民权利越多。民权利越多。 (1999(1999年全国高考)年全国高考) (1 1)我国法律现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法律现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 利的多少;(利的多少;(6 6分分 (2 2)在实际主活中,在实际主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 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因此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提高公民的受教 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5 5分)分) 判断:判断: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 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 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体民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体 现和保证的。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不现和保证的。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不 能只认为享受权利才是当家作主的体现。能只认为享受权利才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考点二:政治考点二:政治权权权权利和利和义务义务义务义务 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几个认识误区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误区之一: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例:例:(19941994年全国高考题)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年全国高考题)在我国,公民在法律上 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休。这意味着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休。这意味着 A 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B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C C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D D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 应存在应存在 ADAD 误区之二: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误区之二: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例:例:(20032003年广东高考大综合题)每个公民都有年广东高考大综合题)每个公民都有 依法纳税的义务,也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意依法纳税的义务,也依法获得相应的权利。这意 味着味着 A A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在法律上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 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 C C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 D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C C 误区之三: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例:(2001年上海高考题)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 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这一规定表 明 A公民的权利等同于义务 B公民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C公民有选择义务的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D D 误区之四: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例:(2000年京皖春招题)继承权是我国公民的 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甲、乙为同胞兄弟,其父母 去世后留下的遗产被甲独占,乙状告到法院。法 院判决甲、乙各得一半。这表明我国公民: A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B权利和义务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C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对的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A A 误区之五: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误区之五: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例:(例:(2000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在现实生活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题)在现实生活 中,有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这说明权利和中,有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这说明权利和 义务是可以分离的。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评析:此题考查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现实生活中 的确有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人,但由此得出权利和义 务是可以分离的,则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的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不可分的,显然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 务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从理论到实际两个方面说明,既要 辩证分析,又要简明扼要。 参考答案: (1)在我国法律关系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统一的,二者相对应而存在。行使权利必须履 行义务,履行义务即可行使权利。不存在无义 务的权利和无权利的义务。 (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 义务的行为是错误的。 注:若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对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且言之 有理,可酌情给分。 辨析题:在我国,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 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就意 味着国家利益得到了实现。(1999年广东高考)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个人利益的实现与 国家利益的实现根本上是一致的。 (2)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毕竟还是有所差异的 两种利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二者之间还会产 生一定的矛盾。 (3)公民实现了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就 得到了实现。公民只有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同时, 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才能有利 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1 1、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义务。这主要告诉我们公民参与政治律规定的义务。这主要告诉我们公民参与政治 生活要坚持生活要坚持_原则原则 A A、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B B、权利与义务都不能放弃权利与义务都不能放弃 C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2 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 的政治权利的有(不定)的政治权利的有(不定) A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B、通信自由通信自由 C C、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D D、出版自由出版自由 辨析题: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辨析题: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 、绝对的。(、绝对的。(2005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年广东政治试卷) ) (1 1)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 由权利,在我国这些权利和自由有制度、法律和物质来保障,这是由权利,在我国这些权利和自由有制度、法律和物质来保障,这是 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 (2 2)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权利的 绝对性。绝对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这种状况在绝对性。绝对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这种状况在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存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 使自由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滴滴车个人租车协议合同
- 管道安装施工补偿协议书
- 流动维修设备出售协议书
- 维修行业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教育读书心得
- 田地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电气柜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电气安装施工工合同范本
- 领养宠物丢失协议书模板
- 电商发展资金支持协议书
- 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 SB/T 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
- GB/T 16412-2009输送带丙烷单燃烧器可燃性试验方法
- GB/T 11766-2008小米
- 氧化铝溶出机组热试方案
-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件
- 焊条烘干规定
- J-STD-020D(中英文对照版)
- 人身保险公司保单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 教学设备采购合同参考
- 连续波多普勒无线电引信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