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ppt_第1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_第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_第3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_第4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讲教师:李若兰 2010年9月 课程定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各 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工具,计算机应 用基础已经成为中职或高职教育各专业必修 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 的课程,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计算机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便使计算机 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职业能力 岗位 需求 专任 教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共同开发 计算机应 用基础 教材选取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常用 软件的应用。 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网络工 具的使用,能进行信息检索与传输,能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图片进行编辑 处理,能制作日常的演示文稿等。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培养学生树立严谨、 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操作系统 第三章 因特网 第四章 文字信息处理 第五章 数据信息处理 第六章 多煤体信息处理 第七章 演示文搞制作 内容组织 课程的难点 本课程总学时68个学时,理论34时+实训学时34时 课程的难点是:计算机组装和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 和处理,文字信息的处理,数据信息的处理,多媒 信息处理。 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要以动手能力、学生技能培 养为主线,重点放在专业实训上,遵循循序渐进的 原则,由单项技能到综合实践技能,采用由浅入深 、深入浅出的培养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 点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发 分组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因特网学习内容 知识拓展的学习内容 应用软件学习内容 “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 反复循环,逐步提高” 多媒体讲授与演示多媒体讲授与演示 1 学生上机实训学生上机实训 2 网络教学网络教学 3 教学手段 考核的标准 学习效果的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上机操作 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态度和职业能力。 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 40 %。其中,理论成绩占40 %,实 训成60%。 期中考试占 20 %。 期末考试占 40 %。(理论上机) 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听课、课堂作业、上 机任务、课外作业等情况及测验成绩综 合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 不及格”四个等级。 怎样学好这门课 注重课堂理论学习 重视上机课的训练及课后练习实践 有效地利用网络手段 几点要求: 1、理论知识:理解。 2、实践能力:会用(在此基础上逐渐 达到熟练)。 3、最高境界: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生 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第1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重点: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常用设备,数 制及数制转换 难点:数制及数制转换,BIOS 学习目标及要求: 本章作为计算机的基础部分,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多媒体 等基础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键盘、鼠标的操作,汉字的 输入等基本的操作。 本章实训使学生对键盘、鼠标、存储器以及汉字输入有一 个最基本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1.1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 1.1.1 计算机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计算机发展史 从最初的计算工具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经历了数千年 的时间: 1、最初的计算工具-人手; 2、石子、木棒、结绳记事; 3、春秋战国时期已使用了竹子做的算筹完成记数; 4、唐代的时候出现了早期的算盘; 5、1642年法国数学家泊斯卡发明了手动的齿轮计算机; 6、英国数学家巴贝奇(被称为计算机之父)设计了分 析机的思想; 7、1936年美国的数学家艾肯根据巴贝奇的思想发明了 分析机; 8、第二次 世界大战 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 ,取名ENIAC(埃尼阿克),由美国陆军阿伯丁实验室 出资,宾州大学莫尔学院的莫奇莱(John W Mauchly)教 授和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博士等人设计制造。 ENIAC是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重约30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耗电140KW 耗资40多万美元 5000次加法/秒 在ENIAC诞生以后的这半个世纪里,计算机的发 展速度非常迅速,早期计算机大约每隔810年速度提 高10倍,成本、体积缩小10倍,近年来,大约每隔3年 ,计算机性能提高近4倍,成本下降50%。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但计算机的理论模 型早在1936年就由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来了。 计算机孕育于英国,诞生于美国,成长于全世 界。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按照计算机主机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划分: (1)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时间:1946-1958年 标志: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内存:水银延迟线,容量几KB。 外存:穿孔卡片、纸带等存储数据 速度:每秒几千到几万次基本运算 系统:机器语言 / 汇编语言(低级语言)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 / 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 代表机型:ENIAC 应用领域:仅限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时间:1958-1964年 标志: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 内存:磁芯存储器,容量几十KB 外存:磁带等 速度: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 系统:FORTRAN / BASIC语言(高级语言) 特点(与第一代相比):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功能 强 /使用方便 代表机型:UNIVACII / 贝尔TRADIC / IBM7090/ IBM7094 / IBM7044等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第一支晶体管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时间:1965-1970年 标志:基本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磁芯 / 半导体存储器,容量为几MB 外存:磁盘、磁带等 速度: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基本运算 系统:高级语言C语言等 特点:体积缩小 / 价格降低 / 功能增强 / 应用广泛 代表机型:IBM360系列 / HONEYWELL6000系列 / 富士通F230系列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第一个集成电路 (4)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时间:1971-至今 标志:基本电子元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内存:高集成度半导体存储器,容量为几百MB 外存:磁盘、光盘等 速度: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的基本运算 系统:高级语言 特点:体积小 / 耗电少 / 成本低 / 功能强 / 使用 方便 代表机型:IBM4300系列 / IBM3080系列 / IBM3090 系列 / 最新的IBM9000系列/INTEL微处理器系列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家庭 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表 计算机 发展阶段 速度(次每 妙) 起止 年份 代表机型 硬 件 软件 应用范围 电子元件主存储器 第一代 几千至几万1946 1958 ENIAC/ EDVAC 电子管水银延迟 线 机器语 言、汇 编程序 军事和科 学研究 第二代 几十万 1959 1964 IBM7090/ UNIVACII / TRADIC 晶体管磁芯高级程 序设计 语言 科学计算 /数据处 理/工业 控制/事 务处 理 第三代 几十万 至几百万 1965 1970 IBM360/ HONEY WELL600 0/F230 中小规模 集成电路 磁芯/半导 体存储器 操作系 统/多种 高级程 序语言 广泛应用 于众多科 学领域 第四代 几百万 甚至上 忆 1971 IBM4300/ IBM9000 等 大规模集 成电路 半导体 存储器 操作系 统语 言 的完善/ 应用软 件已形 成产业 计算机应 用已已经 深入到社 会生活各 方面 又称个人计算机,它虽然问世较晚,但却是目前最为普及 的机种,多数初学者接触和学习计算机都是从微型机开始的 。 微型机的主要特点是其性能价格比高,一般家庭和个人都 买得起,它轻、小、廉(价)、易(用)的特点使它备受广 大用户的青睐。微型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兼容性。20世纪 80年代初,IBM在数年中连续推出了IBM PC,PC/XT,PC/AT等 机型,形成了微型机的主流系列。许多厂家纷纷向IBM靠拢, 先后推出了一些与IBM PC相兼容的微型机,从而巩固和造就 了IBM蓝色巨人的光辉形象。微型机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的各个 领域,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第五代 微型计算机 * 巨型化 主要指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功能而言 * 微型化 主要指从台式向便携机、掌上机、膝上机发展 * 网络化 信息时代离不开网络,共享资源 * 智能化 越来越具有人的智能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诞生, 速度:2000次/S 同年,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9年,研制成功104机,速度每秒10,000次以上 1965年,研制成功320机,速度达到8万次/S 1971年,研制成功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TQ-16,速度十几万次 1977年,研制成功第一批微型机DJS-050系列,0520系列 1983年,“银河”巨型机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速度1亿次/S 1992年,“银河II”巨型机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速度10亿次/S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 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 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预报的计算等,过去人工 计算需要几年、几十年,而现在用计算机只需几天甚至几分钟就可 完成。 计算精度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 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 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 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 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随着计算机存储容量的不断增大,可存储记忆的信息越来越多。计 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而且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 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以供用户随时调用;还可以对各种信息( 如语言、文字、图形、图像、音乐等)通过编码技术进行算术运算 和逻辑运算,甚至进行推理和证明。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操作是根据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控制进行的。用 户根据解题需要,事先设计好运行步骤与程序,计算机十分严格地 按程序规定的步骤操作,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干预。 三、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 大型机 小型机 微型机 (一般指的就 是此类, 386/486/奔 腾等) 按规模分类 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按用途分类 三、计算机的用途 数值计算 信息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工程 人工智能 计算机进入家庭 本节课小结本节课小结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 1.计算机发展阶段 2. 计算机的特点 3. 计算机的用途 4. 计算机的分类 要要 求:求: 1.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四 个阶段 2.掌握计算机的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用途 4.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 ) 2. 电子计算机的用途是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数值计算。( ) 3. 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很快但计算精度不高。( ) 4. 计算机不但有记忆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