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h9电子商务支付技术.ppt_第1页
NEWch9电子商务支付技术.ppt_第2页
NEWch9电子商务支付技术.ppt_第3页
NEWch9电子商务支付技术.ppt_第4页
NEWch9电子商务支付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子商务概论 管理学院:彭岚 第九章 电子商务支付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支付体系(重点) 三、支付产业发展与热点 2 推荐资源 3 中国支付体系报告,人行支付结算司 中国支付网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4 p以物易物 p特殊商品 p贵金属 p纸币 p票据 pATM p银行卡 p网上支付 p独立第三方支付 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北宋益州“交子“ 支付活动发展场景 一、基本概念 1、支付(payment) : 付款人向收款人转移可以接收 的货币债权的过程。 5 资金流独立 安全、信用和快捷是对支付的要求 捐赠是一种特殊的支付行为 完整的支付逻辑 身份,谁发出支付指令? 发出指令的终端或载体是什么? 指令通过什么通道传递? 谁处理支付指令? 资金从哪流出? 将流向哪里? 6 7 支付的三个标准化过程: l 交易过程:支付的产生,特别是对交易各方身份的确认、 支付工具的确认和支付能力的确认。(欺诈) l 清算过程:在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支付工具以及计算待结算 的债权。支付工具的交换包括交易撮合、交易清分、数据 处理等。(时延) l 结算过程:完成债权最终转移的过程,包括收集待结算的 债权并进行完整性检验、保证结算资金具有可用性、结清 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并通知交易各方。(流动性)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清算所” (“ShangHai Clearing House”) 8 二、支付体系(payment systems) 支付体系是保障支付交易 、清算、结算的效率和安全 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 苏宁指出,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金融运行 的基础。 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效率的提高 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社 会进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 生活质量。支付体系与百姓生活息息 相关。 苏宁:前央行副行长 ,现中国银联董事长 9 二、支付体系组成 l支付工具 (三票一卡、银行卡产业) l支付系统 (CNAPS、超级网银) l支付组织 (VISA、银联、第三方) l政策与监管 (牌照、备付金、电子货币、反洗钱) 10 2.1 支付工具 (Payment Instrument) “payment instrument” means any personalised device(s) and/or set of procedures agreed between the payment service user and the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 and used by the payment service user in order to initiate a payment order. “payment order” means any instruction by a payer or payee to his payment service provider requesting the execution of a payment transaction. -Directive 2007/64/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支付工具:用于发出、传递支付指令的各种工具和手段 注意:对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支付工具分类 票据类支付工具(三票) 卡基类支付工具(银行卡、预付卡) 11 12 追溯银行卡 l 1910年美国商店和餐馆开始发行记帐卡; l 1952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具有现代信用卡特征银行卡 ; l 1985年法国CB集团发行银行IC卡; 13 我国银行发卡历史 l 1978年开始受理国外银行发行的银行卡 l 1985年中国银行在珠海发行“中银卡” l 1987、1990和1991年工、建和农行发卡 l 1994年中国银行在海南发行IC卡 14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p起步阶段:1978-1993 l1978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标 志着信用卡正式进入中国大陆; l1985年,珠海中行发行大陆第一张银行卡; l国有五大商行先后发卡并加入两大信用卡组织; p大规模发卡阶段:1994-1996 l国有商行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 l股份制商行加入发卡行列; l“金卡工程”开始实施; 金卡工程: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 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 15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p联网通用整合阶段:1997-2001 l1997年,首批12个金卡工程试点省市的信息交换中心 投入运营,后扩至18个; l1998年底,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建成,银行卡 业务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 l各商行大力推进行内银行卡系统的建设与整合; p高速发展阶段:2002至今 l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银行卡基本实现联网通用 ; l2003年,联网通用继续深入进行,中国信用卡步入快 速发展阶段 2011年银行卡产业 l 累计发卡29.49 亿张,同比增长22.1%。借记卡26.64 亿张,信 用卡2.85 亿张; l 银行卡受理环境日趋成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318.01 万户,POS 机具482.65 万台,ATM33.38 万台。 l 银行卡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全国共发生银行卡 业务317.8亿笔,同比增长23.4%;金额323.83万亿元,同比增 长31.2%。 l 银行卡卡均消费额和笔均消费额分别为5529元和2373元。银行卡 跨行消费业务45.78亿笔,金额12.33万亿元,分别占银行卡消费 业务量的71.4%和81.1%。 资料来源:2011年全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央行网站 17 银行卡分类 按载体划分: l塑料卡 l磁条卡(磁卡) l集成电路卡(IC卡) 按业务划分: l借记卡(储蓄卡) l贷记卡(信用卡) l准贷记卡(复合卡) 18 借记卡VS 贷记卡 l 借记卡(Debit Card)可在POS消费或通过 ATM转账和提款,不能透支,卡内的金额按 活期存款计付利息(按季)。 l 贷记卡(Credit Card)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 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 费,后还款。 19 借记卡VS信用卡 l信用卡取现费用远高于借记卡 信用卡提取现金(无论是透支提现还是提取自由存款)都会 产生手续费,且费用远远高于借记卡。信用卡透支提现还会 产生循环利息,按月计收复利。 l信用卡内存款无利息 信用卡上的现金不是储户的存款,而是作为备用金滞留在 卡上,信用卡中的存款(备用金)不支付利息 。 20 借记卡VS信用卡 l借记卡一般为储蓄卡,主要作用是储蓄存款, ATM提现、转账、各类缴费等。 l 信用卡主要作用是小额透支贷款,主要功能 是消费。 21 银行卡产业链 持卡人特约商户 发卡机构卡组织收单机构 各类中间供应商(软、硬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政府及行业管理者 消费方 供给方 中间商 宏观管理者 银行卡收单:通过销售终端(如POS )为银行卡特约商 户代收货币资金的服务。 22 银行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 发卡市场 收单市场 清算转接组织 双边市场:两组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 交易,一组参与者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 另一组参与者的数量(Armstrong, 2004)。 银行卡交易流程 持 卡 人 发卡机构 1. 申 请 发 卡 2.持卡人持卡消费 特 约 商 户 清算转接组织 收单机构 4. 请 款 3.授权3.授权 5.请款 6.请款 7. .拨款7. .拨款 8. 付 款 3. 授 权 9. 对 账 单 10. 缴 款 24 银行卡产业热点“罢刷”现象 2003年11月15日,成都国美电器撤 掉商场内的数十台POS机,不再受理 银行卡结算。 2003年12月23日(周二),上海永 乐家电25家连锁店拒绝顾客刷卡消费 。“永乐”宣称,每逢周二罢刷银行 卡。 2004年6月2日和3日,深圳46家大商 户因银行卡手续费而拒绝消费者刷卡 。 目前,成都数码广场部分商家要求客 户支付刷卡手续费。 25 l扣率:商户交易手续费。 l交换费:在开放式银行卡支付平台交易下 ,由收单机构支付给发卡机构的费用。对 交换费的研究入手可以深入对扣率的研究 。 “罢刷”现象商户扣率之争 26 交换费 为平衡各方利益,同时解决银行卡市场发卡机 构和收单机构定价互相独立的问题,1973年安达 信为VISA首先设计了交换费制度。 在银行卡支付平台中,交换费不能简单看成 弥补交易成本的定价,更重要的是平衡市场各主 体之间价格结构的工具。 我国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发展经历了三 个阶段。 l 第一阶段(1993年以前):各家银行采取“谁发 卡,谁收单”的分散收单经营模式,银行卡手续费 即是商户结算手续费。由发卡行和商户协商进行自 主定价。 27 l 第二阶段(19932004):1999年人行公布银 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对商户扣率采用“8:1:1”的 分配模式 。发卡银行、收单银行和信息交换中心按 8:1:1的标准分配, 其中的“8” 就是交换费在商户 扣率中的占比。当时的扣率一般分为交易额的1%和 2%两大类。 28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应当按下列标准向商户收取结算手 续费: (一)宾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 (二)其他行业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 第二十五条 跨行交易执行下列分润比例: (一)未建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从商户所得结算手续费,按发卡 行90,收单行10的比例进行分配;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协商 ,实行机具分摊、相互代理、互不收费的方式进行跨行交易。 (二)已建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从商户所得结算手续费,按发卡 行80,收单行10,信息交换中心10的比例进行分配。 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人行,1999年3月1日 29 l 第三阶段(2004年以后):人行2004年出台126号 文(中国银联人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 法)规定采用固定发卡行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方 式。发卡机构、转接机构(银联)和收单机构的分配 比例为7:1:X ,发卡行和银联从交易额中提取的交换 费与转接费之比为7:1 ,收单机构的收益由其和商家 以谈判的方式来确定。 126号文 点 评 l 对收单机构给予较大的自主权; l 通过交换费对发卡机构风险(如违约风险、市场风 险和信用卡套现风险)进行补偿; l 对不同卡种(借记卡、信用卡)和服务(签名、密 码)采取同种收费标准; l 将商户按照利润情况分为三大类五小类,并结合国 内情况规定了不同发卡行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 30 主要问题 对贷记卡和借记卡不加区分,不能准确反映贷记卡和借 记卡的经营成本。 简单根据不同商户的“经营状况和特点”及“利润”将 商户进行分类,并据此对不同类别商户收取不同的商户 扣率,没有反映支付的实际成本。 对各类商户不能完全准确涵盖,新增的行业类型日益多 元化,原有的行业也不断细分。已有的简化分类在实际 操作中经常出现不在类别范围内的商户。 31 国际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整体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西欧和澳大利亚下降明显。美联储关于借记卡交换费率调 整的裁决已于2011年10月1日生效。 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是大势所趋。成本定价有助于定价标准 透明化和推进交换费整体水平下降。同时有助于减少反垄 断监管和商户的质疑。 32 万事达借记卡平均交易费率变化 33 总 结 l 基本矛盾是兼顾集合定价和反垄断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还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来制 定最优交换费? l 表面矛盾是商户扣率,焦点是交换费 l 交换费改革具体措施 实施借记卡和贷记卡差别定价; 引入成本核算定价机制; 34 银行卡产业热点自主品牌保护 35 “三国演义” 36 数据来源:AC尼尔森,2010 15.9亿的大蛋糕 2011年我国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额15.9万亿元,同比 增长超40%。 2011年全国使用银联卡的商户、POS和ATM数量分 别同比增长41.4%、40.2%和34.8%。 2011年末中国银联净利润突破10亿元,而在2007 年其净利润为0.98亿元,四年时间净利润增长9倍。 37 博 弈 VISA以银行卡支付业务为依托,掌握了全球绝大部 分国家和地区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要成为VISA会 员,第一年需向VISA支付固定费用约63000美元。 银联采取免收货币转换费等价格策略,吸引“银联 VISA”双标识卡持卡人选择“走银联路由”,放弃 “走VISA路由” 。 信用卡货币转换费:使用双币信用卡或单一外币信用卡在国 际结算线路上消费外币时,国际卡组织和发卡银行收取的费 用。 目前我国发卡银行收取的货币转换费在1%2%之间,比 较常见的是1.5%。 38 的扩张: VISA主动示好,积极将当地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会员; VISA满足当地商银跨境支付需求,并帮助发行VISA卡,渐进 控制发卡市场的主导权; 提出“谁的品牌谁转接”,VISA获转接清算主动权; VISA凭借网络优势控制当地发卡、收单、转接整个银行卡市 场; 反客为主,让区域卡品牌变成为单一的受理品牌,为VISA业 务做辅助业务服务。英国的Switch、西班牙的ServiRed、台 湾的梅花卡等都成为VISA蚕食的牺牲品。 39 银行卡清算转接市场本质是品牌和国家主权之争 40 反 击 l 2003年,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的银行卡组织联合 组建支付公司Sinsys。 l 2004年,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创建东南 亚区域性支付联盟ASEANPay。 l 2007年,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 建立了欧元支付组织联盟EAPS。 l 2006年印度银行卡POS交易总额约133亿美元,向 跨国银行卡公司支付费用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印 度正准备成立本土银行卡组织India Pay,以期夺回 印度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 41 42 支付工具预付卡 类型: l 有银行参与发行的预付卡 l 无银行参与发行的预付卡 多用途预付卡:由专营发卡机构发行, 可跨法人使用的预付卡。 单用途预付卡:由商业企业发行,只能 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企业使用。 43 和信通是四川商通发行的本地多用途预付卡,是四 川地区首家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和信通已与近4000商 户门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发展了近400家“和信通专属 优惠联盟”商户。 44 预付卡产业发展态势 (1)政策监管日趋明朗,预付卡进入监管时代 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七部委关于规范商 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商业预付卡的地位、 作用和分类,明确了分类监管的思路,该文件标志着中国 商业预付卡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45 “意见”主要内容 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 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由发卡人进 行实名登记。 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 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通过银行 转账方式购买(现接受支票或刷卡方式),不得 使用现金。 记名卡的面值不超过5000元,不记名卡的面值不 超过1000元。 46 (2)预付卡市场规模迅速壮大 商务部2011年初对部分地区300多家商业企业 的调研数据测算,商业预付卡销售规模为14203.33 亿元(不含校园卡、游戏点卡、加油卡和通讯充值 卡),预付卡消费规模为10399.58亿元。 (3)消费场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