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 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 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 哲学思想。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 质的排列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 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排列和运动变化 。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五行的特性 (二)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 乘侮、母子相及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 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 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 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1.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 v五行学说是按五行的特性来 对事物进行归类的,具体的归 类方法有:取象比类法,推演 络绎法。 (1)取象比类法: v“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 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 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 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的 归属。 v如事物属性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 于木。 (2)推演络绎法: v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推演归纳其它相关的事物,从而 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v例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 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 、爪、目皆属于木。 五行特性的归纳五行特性的归纳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 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炎热、升升 腾腾、光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 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 济,沉降、肃杀、收 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 行、寒凉、闭藏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 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 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子关系,因 此五行相生关系又称为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 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 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 行的克制和制约。行的克制和制约。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 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v“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 胜”。 v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 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 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3、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包括生中寓克,克中寓生。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 ,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 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 有克,事物就会过份亢盛而为害,就不能维 持事物间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必须有克有 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平衡 协调和发展变化。故类经图翼运气上 说: “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4、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 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 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 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 五行之间“相乘”的概念,首见于内经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未至而至( 指应时之运气荒时而至),此谓太过,则薄 所不胜而乘所胜也。”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太过所致的相乘, v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 一行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引起其 所胜一行的虚弱,从而导敌五行之间生 克制化的异常。“木乘土”。 不及所致的相乘, v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 以抵御其所不胜一行的正常限度 的克制,使其本身更显虚弱。“土 虚木乘”。 5、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 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五行相侮的次序是: 木金火水土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 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 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 素问五运行大论 引起五行之间相侮的原因,有“ 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v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 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 行不仅不能来克制它,反而受到它 的反向克制。(“木侮金”) v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 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 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卢行的“ 反克”。(“土侮木”) (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 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 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以五行归类五脏并说明其 生理功能或特性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u 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 心行血; 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 肃降以助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 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以五行相克说说明五脏脏之间间的制约约关系: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 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 和克制而不致于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 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 气过亢,脾(土)可克之。 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 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v五行学说不仅可以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 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 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即本脏之病可以传 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 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脏腑间的传变 ,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 ()母病及子, v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属 水,肝属术,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 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临床常见 的“水不涵木”即属于母病及子。因肾水不足, 不能涵养肝术,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 亢的“水不涵木”证。 ()子病及母, v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 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 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临床上常 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皆属于子病及母 。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 而致心肝血虚;或先有心火旺盛,累及至肝 ,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之证。 小结: v五脏病变时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 及规律来阐释。 v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 及母病情较重,如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 ,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 相克,来势必甚”。 v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较探重,而相 侮传变病情较轻浅,如难经经释所说:“所不胜 ,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 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 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1确定五脏脏病变变部位 2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 后。 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为顺; 若反见浮脉,则属克色之脉,为逆; 若得沉脉,则属生色之脉,为顺。 ()根据色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 情的轻重,判断疾病的预后。 v对疾病病情的推断,还须将色诊和脉诊结合起来, 色脉合参,以五行之间的生克规律进行分析,才能 从客观上反映出疾病的状况。 v若“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 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而“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 。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 (四)指导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则治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 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 母,实则泻其子”。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 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 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 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 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 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 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 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 ,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 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 脾土。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补益肺 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 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证,若肺气虚 衰,兼见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肾之阴的治 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 亏虚,不能滋养肾肾阴,或肾肾阴亏虚, 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肾阴虚证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 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 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 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 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 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具体 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 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 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 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 ,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 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 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若属 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 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 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 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适用于 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 证。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 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 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 2、控制疾病的传变 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故临 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 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 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 ,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 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 不得传于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 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 基本规律。 3、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 肝经以补肝之精血;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味苦色赤入心经 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以补益 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经 以清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 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 4、指导针灸取穴 井 荥 输 经 合 阳井金 金 水 木 火 土 阴井木 木 火 土 金 水 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情志相胜疗法 :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 ;喜胜悲;思胜恐。 五 输 穴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本 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唯物 论和辩证法,属自然哲学的范畴。 它们以思辩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宇 宙,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的根本观 点和方法,因而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范 畴。 中医学将此三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广泛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 变化、疾病的防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等重大问题。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特点 精气学说,帮助中医学构建了同源性思 维和类比性思维方法,构建了整体观念、 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乃至藏象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豚的拼音课件app
- 2025年北京市民间个人租赁无人机培训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智能家电研发生产三人股份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高品质不锈钢板材进出口贸易合同书
- 2025保姆家庭营养膳食及健康管理服务合同
- 2025版全株青贮玉米种植与收购农村电商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生物质燃料供应与购买框架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轻钢结构建筑安全检测与维护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采购与安装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语言文字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消防监控考试题初级及答案
- 2025年太阳能海水淡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报告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2031年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行业市场发展形势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 大货车货运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景区导览智能导览设备市场前景报告
- 职级职等管理办法
- 互联网金融(第二版)课件 第1章 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