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摘要跨国公司对华进行投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中国外贸竞争力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及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华进行投资的情况,运用计量经济学、跨国公司经营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指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是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具体对策措施。关键词:跨国公司 投资 外贸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ABSTRACTThe investmen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meanwhile they have also affected both the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realities of the investmen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The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investmen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by the methods of econometric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operation and statistics etc. It puts forward that to induce investmen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the key way to improve China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Finally,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hina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by applying investments effectively.Key word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Investment,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Comparative Advantage,Competitive Advantage目录1 引言11.1研究背景11.2研究方法12 外贸竞争力概述32.1 外贸竞争力的内涵32.2 外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42.2.1 外贸竞争力的数值比率指标52.2.2 外贸竞争力的结构层次指标62.2.3 外贸竞争力的价值指数指标72.3 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指标分析及评价82.3.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92.3.2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92.3.3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析132.3.4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分析132.3.5 中国外贸竞争力总体评价143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概况173.1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历程173.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统计193.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214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相关分析234.1 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总体外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234.1.1 跨国公司投资对东道国外贸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234.1.2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总体外贸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254.1.3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区域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分析324.2 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产品的外贸竞争力334.2.1 跨国公司投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334.2.2 跨国公司投资对产品本身的影响354.2.3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364.3 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产业的外贸竞争力384.3.1 跨国公司投资对产业外贸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分析384.3.2 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414.4 跨国公司投资与中国企业的外贸竞争力434.4.1 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企业外贸竞争力的直接影响434.4.2 跨国公司投资对企业外贸竞争力的间接影响465 促进跨国公司投资与增强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对策研究505.1建立健全各项吸引外资的措施505.2构建和完善外贸服务体系525.3 注重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54结论56参考文献59图表清单表2. 1 外贸竞争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4表2. 2 19802003中国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位次 单位:亿美元10表2. 3 19902003中国各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11表2. 4 中国主要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指数11表2. 5 中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12表2. 6 中国外贸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度 单位:%13表2. 7 19902003中国工业品、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增长率14表3. 1 历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企业数19表3. 2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区域分布20表4. 1 外资企业的出口与总出口比较 单位:亿美元27表4. 2 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出口倾向比较 单位:亿美元27表4. 3 外商投资与出口的相关系数28表4. 4 外商投资与中国出口的关系 单位:亿美元30表4. 5 中国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 单位:亿美元31表4. 6 江苏省贸易进出口额以及外商投资情况 单位:亿美元33表4. 7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Y2)与外商投资额(Y1)的GRANGER因果检验37表4. 8 中国各产业产值比重及外商投资情况 单位:%42表4. 9 中国工业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 单位:亿美元43表4. 10 外商投资额(Y1)与内资企业出口额(Y2)的GRANGER因果检验48图2. 1 19922002年中国机械电气及纺织品贸易竞争指数12图2. 2 19902003中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14图3. 1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行业分布20图4. 1 19802003年外商投资与中国出口总额散点图 单位:亿美元27图4. 2 1992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38621 引言1.1研究背景跨国公司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不但缩小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还带来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已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大国,但尚未成为贸易强国。与此相对应,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逐年增加,对中国外贸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的外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对中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外资、外贸政策,规划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外贸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入世以来,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他们主要从外贸竞争力的内涵方面就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之间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较为零散的状况,进行系统论证的不多,大多数都是在论述中一带而过,未能就跨国公司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进行较为全面分析。1.2研究方法本文试图从外贸竞争力这一概念入手,探讨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在总体结构上,全文由引言和正文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几个问题,正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外贸竞争力的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及中国外贸竞争力现状;第二部分则分析回顾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历程及其相应的特点;第三部分从外贸竞争力的含义出发,详尽地分析了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总体外贸竞争力、产品外贸竞争力、产业外贸竞争力和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则在第四部分就如何促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的互动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紧密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用的方法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积极影响;以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缩写为FDI)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收集了较为丰富的资料数据,运用了大量的图表与回归方程来阐述和说明问题,使定性分析尽可能建立在对可靠数据和实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了相应的结论。2 外贸竞争力概述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伴随着国家之间的相互往来而产生的,自从出现了国家之间的交往,也就开始了对国际竞争力的探索。现代意义上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风靡一时,一些机构和组织纷纷投入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对一国外贸竞争力这一问题的探索也逐渐浮出水面。正确理解外贸竞争力的含义以及各种外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状况进行对应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现阶段对外贸易的状况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高。2.1 外贸竞争力的内涵外贸竞争力的概念来源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即国家竞争力。目前,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以研究竞争力出名的波特教授(MEPorter)在其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书中认为,当从国家层面衡量时,国家竞争力的唯一意义就是国家的生产力,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在经济、社会结构、制度、不同的政策等多种综合因素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在不断上升,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竞争力。本文所提到的一国的外贸竞争力则是国家竞争力这一概念的扩展和细化。目前,国内学者对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尚处在探讨阶段。沙虎居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1997)一文中认为,一国的外贸竞争力就是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即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利润的能力;还有学者认为,一国的外贸竞争力指的是一国获取国际贸易顺差或者实现贸易平衡的能力;目前,被国内学者引用较多的一个定义是陈春宝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1998)一书中提出的:外贸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笔者认为,由于外贸竞争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将这一点突出出来,而且,一国的外贸竞争力不仅包括本国产品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与外国产品的竞争,还应包括在本国市场上和外国产品较量的能力。由此,本文将外贸竞争力定义为:外贸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与他国对应的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相比,所具有的占据市场和赢得利润的能力。由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一国的外贸竞争力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一国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产业的外贸竞争力和企业的外贸竞争力。产品的外贸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同类或相关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市场、并以此获取利润的能力。产业的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其组合在市场上与他国对应产业相比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企业的外贸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综合较量,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三个方面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国总体的外贸竞争力。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最基本的体现,所有的竞争力最终都依赖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上面,企业外贸竞争力和产业外贸竞争力的实现是通过其产品的出售而表现出来的;企业外贸竞争力又决定着产品外贸竞争力、产业外贸竞争力,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企业又是产业构成的基本要素,从而产品外贸竞争力和产业外贸竞争力均受制于企业的外贸竞争力;同时,一国的产业是否具有外贸竞争力,主要看该国在该产业内是否有足够数量和规模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以及这些企业能否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陈春宝.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表2. 1 外贸竞争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衡量内容影响因素一国总体的外贸竞争力产品外贸竞争力产品的价格、品质、品牌、结构、政府的出口产品政策等产业外贸竞争力产业结构、产业内企业的状况、政府的产业政策等企业外贸竞争力企业规模、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技术装备能力、外部环境、人力资源水平等2.2 外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外贸竞争力的定义以及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自身的含义,可以将测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指标分为数值比率指标、结构层次指标和价值指数指标这三大类。2.2.1 外贸竞争力的数值比率指标外贸竞争力的数值比率指标反应的是一国出口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的外贸出口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状况以及与别国对应的产品、产业相比所处的国际地位。(1)国际市场占有比重国际市场占有比重是反映一国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一个最简单、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指标。这一指标所包含的范畴比较广泛,如一国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又如,在某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市场上,从一国进口的某种产品占该进口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这类指标表明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权重。一般而言,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也越强。反之,竞争力就较弱。根据考察角度的不同,国际市场占有比重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00%100% 国际市场占有变化比例 100%上述三个指标中,国际市场占有比重用于评价一国或地区国际市场总体占有程度;某类商品国际市场占有比重用于评价某类商品国际市场占有情况;国际市场占有变化比例则用于反映国际市场占有比例的动态变化状况。 (2)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贸易竞争能力,根据考察角度的不同,贸易竞争指数又可以分为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和产业贸易竞争指数。产品贸易竞争指数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产品贸易竞争指数为正,表示该国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是此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外贸竞争力;若某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为负,则表明该国此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外贸竞争力较弱;如果指数为零,则说明该国这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所以,贸易竞争指数又称为“水平分工度指标”,表明各类产品的国际分工状况。产业贸易竞争指数则表明了一国某类产业的外贸竞争状况,如果一国某类产业的进口额很大,而出口额很小,则该产业属于进口主导型产业,此种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趋于1,表示其外贸竞争能力非常弱;如果一国某类产业的出口额与进口额基本持平,则属于贸易平衡型,其贸易竞争指数趋近于0,表示该产业的外贸竞争力处于临界状态;如果出口额相对于进口额而言,出口的规模很大,则属于出口主导型,此种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接近1,表明这种产业的外贸竞争力很强。(3)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简称RCA)显性比较优势由巴雷萨提出,是一种反应某类商品出口竞争力大小的指标,它通过对一国某类商品国际市场占有比重与该国市场总体占有比重的相对比较来判断某种商品竞争力的强弱。计算公式为:100%一般认为,当RCA2.50时,商品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25RCA2.50时,商品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0.80RCA1.25时,商品有平均国际竞争力;当RCA0.80时,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4)竞争优势变差指数常用于分析外贸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出口产品竞争力优势变差指数。它可以表达为:竞争优势变差指数(GiG0)100%式中,Gi为产品i的出口增长率;G0为总出口增长率。该指数的直接含义是,将某一种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一国总的出口增长率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获得一定时期内该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趋势。2.2.2 外贸竞争力的结构层次指标外贸竞争力的结构层次指标是对一国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的量度,它包括一国出口的国家分布,即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及一国出口商品的内部结构。(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趋向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一国出口货物的地理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的外贸竞争力,若一国的出口市场高度集中,那么该国的出口对某几个国家的依赖性就较大,容易受到这几个国家的政府政策、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外贸竞争力也就不高;反之,若一国的出口市场结构能够实现多元化,则该国的外贸竞争力相对来说就较强。(2)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是用来评价出口商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指标。该指标可以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本国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也可用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大小变化来表示,还可以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的时间长短来表示。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出口商品结构适时转换和升级是增强外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出口商品结构演变和转换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口商品潜在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的发展趋势。2.2.3 外贸竞争力的价值指数指标外贸竞争力的价值指数指标是从一国对外贸易商品所获得的价值层面来考察这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大小,主要包括:(1)出口产品品质指数出口产品品质指数的定义为:式中,Oi表示出口产品品质指数;Ei表示i产品出口额;Ni表示i产品出口件数;Ip表示出口产品价格指数。出口产品品质指数可以反映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变化,其隐含意义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变化。出口产品品质指数的提高,可以反映一国出口产品品质的高级化发展趋势,也是一国外贸竞争力增强的标志。(2)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时用来评价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出口一种商品需要多少本国货币才可以换取一个单位外币的比例数。其计算公式为: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可分为综合换汇成本和个别换汇成本两种。综合换汇成本是以全部出口商品或商品大类为计算对象的;个别换汇成本是以具体商品或同一商品不同规格、不同销售地区为计算对象的。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也是反映商品经济效益、评价出口经营活动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出口商品换汇成本越低,换取外汇也就越多。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低于市场外汇汇率,则表明该商品价值实现程度是好的,低于汇率越多,则获得的利润越多,创汇效益越好,从而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较强,外贸竞争力也就越强。反之,若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高于市场外汇汇率,则该商品出口将产生亏损,换汇成本高于汇率越多,亏损也就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外贸竞争力自然就较低。姜爱林.出口评价法:评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5)2.3 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指标分析及评价中国的开放型经济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长达十几年的“复关”、“入世”谈判进程的国内外背景下,中国对原来封闭型的外贸体制和外贸政策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革,在扩大外向型经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等诸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短暂的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外贸出口大国。从1980年到2003年的二十多年之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从181.2亿美元激增到2003年的4383.7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86%,超过同期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4%)9.4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规模的扩大推进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排名的提高,198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仅为0.9%,在世界出口排行榜上位列第26位,2003年,中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已经占到世界出口比重的5.9%,位居世界出口排行榜的第四位,而在纺织服装、棉花、皮鞋、玩具等多种产品的出口中已经连续多年雄居世界出口的首位。以上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了外贸出口大国的行列,当然,也仅仅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出口大国,而对中国是否已经处于贸易出口强国的行列则不能阐释,即以上指标对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与他国同种产品相比自身的竞争优势方面,不能做出说明,因此,为了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有必要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一些指标进行计算评估。结合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只有从中国所有产品、产业以及企业的进出口资料出发进行考虑,才能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出于结构上的安排以及分析的方便,本文将仅就中国外贸竞争力状况的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2.3.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竞争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一个指标。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自1980年以来总体上呈逐步增长的趋势:198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仅为181.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不过0.9%,世界排名第26位,而到了1995年商品出口总额为1487.7亿美元,出口额所占的比重则达到了3.0%,排名也上升到了第11位,1997年出口总额更是达到了1827.9亿美元,排名首次进入了前十位的行列,随后几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均呈上升势头,这说明中国的外贸竞争力总体上是不断增强的,中国正不断地向贸易强国的方向前进。但是,也应当看到,如果与发达国家的同期相比较,中国的差距依然很大。以2002年为例,从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来看,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5.1%,而同一年位于世界出口贸易额首位的美国的比重却高达10.8%,德国则为9.53%。2.3.2 贸易竞争指数分析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设的统计委员会编制公布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在10类产品中,前5类属于初级产品,后5类属于工业制成品。表2.3计算了各类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各类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的特点:(1)在初级产品中,第0类产品(食品及主供食用活动物)和第l类产品(饮料及烟草)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大于0,表明这两类产品(饮料,烟类等制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2类(非食用原料)、第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第4类产品(动植物油脂、腊)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以负数居多,而且其绝对值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说明此类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且劣势在不断地增大。 (2)在工业制成品中,只有第8类产品(杂项制品)每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大于0,并且其值始终在0.7以上,说明中国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第6类产品(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指数则在0值附近上下浮动,说明其竞争力处于临界状态。第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第7类(指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第9类(未分类产品)的指数均为负数。其中第9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平均值的在-0.6以上,反映了很强的竞争劣势,国际竞争力非常弱。而第7类产品指数的绝对值则几乎为0,与第6类产品相似,也处于竞争的临界状态。表2. 2 19802003中国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位次 单位:亿美元年份世界出口额中国出口额所占比重(%)()位次198019906181.20.926198119724220.11.119198218308223.21.217198318708222.21.217198419019261.41.418198519277273.51.417198621157309.41.516198724969394.41.616198828382475.21.716198930361525.41.714199034700620.91.815199135300718.42.013199237000849.42.311199336870917.62.5111994416831210.42.9111995502001487.73.0111996525401510.72.9111997545501827.93.3101998540501837.63.491999546001949.33.692000635802492.13.972001598402660.984.462002632793255.965.152003727404387.715.94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2003年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就一国对外贸易而言,一国工业制成品的外贸竞争力对该国整体的贸易竞争力影响很大,这一点可通过数理统计的相关分析来说明,利用spss软件进行测算,可知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相关系数为0.99,而其与初级产品的出口的相关系数则要小得多。通过对不同工业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进行测算,我们可以看出,就1992年和2002年这两个年度来看,中国工业品整体上的贸易竞争指数都有所上升,说明中国工业品的外贸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图2.1则显示了1992年至2002年这11年间,中国机械电气产品和传统的纺织工业品贸易竞争指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中国纺织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虽然在中间年份有所下降,近来则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就中国的机械电气产品而言,尽管其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负值,但是其发展趋势是不断接近于0的,说明这种表2. 3 19902003中国各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年份0类1类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9900.330.36-0.080.61-0.72-0.280.17-0.50.720.1319910.440.45-0.180.39-0.66-0.420.16-0.470.740.1019920.450.50-0.300.14-0.59-0.42-0.09-0.410.7219930.580.57-0.28-0.17-0.43-0.36-0.27-0.490.7119940.530.87-0.290.01-0.57-0.32-0.10-0.40.76-0.9719950.240.56-0.390.02-0.71-0.310.06-0.250.74-0.9719960.290.46-0.45-0.07-0.64-0.34-0.05-0.220.74-0.9719970.440.53-0.48-0.19-0.44-0.310.03-0.090.78-0.9819980.470.69-0.51-0.13-0.66-0.160.10-0.060.79-0.9719990.490.57-0.53-0.31-0.83-0.40-0.02-0.080.76-0.9920000.440.35-0.64-0.45-0.78-0.420.01-0.050.74-0.7720010.440.36-0.68-0.35-0.75-0.410.02-0.060.71-0.4820020.470.44-0.68-0.39-0.89-0.440.04-0.040.67-0.4120030.490.35-0.74-0.45-0.93-0.430.04-0.010.58-0.1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表2. 4 中国主要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指数种类19922002出口进口TC出口进口TC化学品及相关产品41.2371.76-0.27146.14243.02-0.25塑料、橡胶制品18.2953.09-0.49100.27198.46-0.33皮鞋、毛皮、旅游制品29.1313.940.3593.3335.380.45纺织品原料及制品246.30101.380.42578.49169.930.55鞋、帽、伞、人发制品51.445.060.82134.054.000.94贱金属及制品45.5178.44-0.27189.07262.81-0.16机械及电气设备115.42244.62-0.361159.211253.88-0.04车辆运输设备22.0361.62-0.47105.48115.19-0.04医疗设备、精密仪器23.2929.91-0.1295.23144.21-0.20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正在改善。李亚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2001)一文中认为199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指数已经首次突破0.8,达到0.83,说明中国这类产品的外贸竞争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平均水平。按要素密集程度划分,一国的出口产品可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等几种类型。为了分析简便,我们将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统一划分到劳动密集型这一类,同样,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一起归为资本密集型,一般认为,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工业制成品中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从表2.5中我们可以图2. 1 19922002年中国机械电气及纺织品贸易竞争指数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计算整理表2. 5中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年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进口额TC出口额进口额TC199093.20234.93-0.43527.71298.520.281991109.70288.78-0.45608.70349.130.271992175.70424.69-0.41673.70381.160.281993199.10547.27-0.47718.34492.320.191994281.60635.97-0.39928.46520.170.281995404.80699.41-0.271083.00621.430.271996441.90728.69-0.241068.58659.640.241997539.30720.71-0.141288.60702.990.291998605.50770.03-0.121231.60632.340.321999692.00934.83-0.151257.30722.160.272000947.001221.44-0.131545.001029.500.2020011082.701391.19-0.121578.281044.950.2020021423.011760.46-0.111832.951191.240.2120032074.742418.49-0.082308.971709.870.15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看出,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均为负值,贸易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是处于劣势的,但是,从1990年到2003年总的趋势上来讲,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是不断增大的,说明其竞争力正在逐步改善,而就中国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而言,其外贸竞争力虽然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贸易竞争指数变化的区间很小,说明中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外贸竞争力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3.3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分析从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市场来看,中国的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洲。以2001为例,亚洲、北美和欧洲在中国外贸出口市场构成中分别占52.96%、21.66%、18.5%。亚洲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从中国外贸出口主要市场比重来看,中国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在亚洲,中国香港地区、日本和韩国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2002年分别达到17.96%、14.88%、4.77%,合计为37.61%。同年,北美的美国在中国外贸出口市场构成中所占比重为21.48%。;欧洲诸国在中国出口市场中占据比例较高的有德国、英国和荷兰,分别为3.49%、2.48%、2.8%,合计为8.77%。上述7国和地区在中国外贸出口市场中所占比例竟高达67.86%,这表明尽管中国外贸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所进展,但出口贸易太过于依赖少数国家和地区,风险较大。表2. 6 中国外贸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度 单位:%年份洲别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亚洲59.653.452.653.153.052.350.8北美18.921.822.822.221.722.822.4欧洲15.818.218.218.318.518.220.1其他5.76.66.46.46.86.76.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3.4 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分析按照通常的分类方法,出口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是否合理。依据这个标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1980年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50.3%,至2003年已降至7.94%,下降了42.36个百分点,年均降低3.26个百分点。相反,工业制成品比重却由49.7%上升至92.06%。这种变化趋势与世界贸易总趋势是一致的,但中国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中国用5年左右的时间(19861990)实现了工业制成品比重从63.8%上升至74.4%,而同一过程世界贸易却经历了20多年。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显示了中国产品外贸竞争力的增强。但是,也应当看到,虽然中国的工业品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制成品中,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品出口仍然占约1/5的比例;其次,作为工业品的主要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000年,美国和日本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3659.9与3559.8亿美元,而中国仅为1053.1亿美元;此外,中国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所占的比重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表2. 7 19902003中国工业品、初级产品出口额及增长率 年份工业品出口额 (亿美元)工业品出口增长率(%)初级产品出口额 (亿美元)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率(%)1990461.8158.91991556.920.59161.51.641992679.422.001705.261993750.910.52166.7-1.9419941013.334.94197.118.2419951272.825.61214.99.0319961291.41.46219.32.0519971587.722.94239.39.1219981631.62.77206-13.92199917507.26199.3-3.2520002237.527.86254.627.7520012397.67.16263.383.4520022970.5623.90285.48.3620034035.635.85348.121.97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3.5 中国外贸竞争力总体评价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外贸竞争力总体表现出以下特征:(1)中国外贸竞争力有所提高首先,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分析中我们看到: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980年的0.9%,上升到2003年的5.9%,中国出口产品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中国出口产品外贸竞争力在增强。其次,从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指标分析图2. 2 19902003中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各年)计算整理中我们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80年,初级产品比重为50.3%;2003年,这一比值下降为7.94%,而同期制成品比重却由49.7%上升为92.06%,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结构转为以制成品为主,同时,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1990年开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由1990年的15%上升为2003年的47.33%)。出口结构发生变化,表明了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在增强。最后,从贸易竞争指数动态变化中我们看到: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增加,竞争力正在增强。(2)中国的外贸竞争力仍然很弱虽然中国出口产品规模在不断扩大,在世界排名中位次不断上升,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同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比较起来,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仍然较弱。首先,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外贸出口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仍较小;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看,近几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有了稳步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同期相比,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2001年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而同一年位于世界出口贸易额首位的美国的比重却高达16.68%,中国仅相当于其出口额的14左右,2002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占到了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5.1%,而美国这一指标则为10.8%,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不到美国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一半。其次,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仍然有待改善。从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指标看,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实现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制成品出口为主,制成品的优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向合理的方向转变。而且这种转变也仅仅说明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得到改善的一个趋势,但不能得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的结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改善的道路还很长。实际上,从中国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看,中国目前的出口结构仍然是比较低级的。中国目前出口的制成品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粗加工或初加工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仍然很少。具体表现为:纺织品出口比重过高,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在附加值高以及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方面的外贸竞争力仍处于劣势状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状况有很大影响。主要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GNP的15%以上,其出口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地吊车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合同条款中的格式条款和霸王条款
- 内科体液调节护理
- 皮疹的护理诊断
-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二模地理与生物试题
- 2025年风湿免疫理论知识试题
- 医学伦理与器官移植核心议题
- 小学生流感传染病防控教育
- 传染性肝炎防治与管理
- 小儿碘缺乏症的临床护理
- 2025年财务会计师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地理试题及答案
- 仓库定置目视化管理
- 2025年5月12日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海上风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工程经济课件
- 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4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活塞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5年5月统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健康理疗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