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1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2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3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4页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57 认知语言学教学启示发展研究论文(共 6篇) 相关热词搜索: 第 1 篇: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新时期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进行有效听说读写译的先决条件。 2007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所有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达到的一般要求词汇是 4795 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具有各种专业背景人才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而即 将颁布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必将对大学生要达到的一般要求词汇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教英语词汇时,仍然按照词典或者课本里的释义对单词的音,形,义做逐一解释,然后要求学生们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强化记忆。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通常不仅使得课堂气氛陷入僵局,而且由于脱离了词汇学习的具体语境,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常常半途而废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57 或是背过大量单词却不能进行简单口语会话,不能写出用词恰当的作文,学生英语水平很难提高。 他的规则、语法和词语一书中就曾提 出:教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学到的东西。教师往往只从自身角度考虑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以及怎样教,但是对学生是否学到所教的东西、是怎样学的,却缺乏足够的关心。 书中特别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它有 3 个具体环节:认知、建立系统和探索。因而,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心理学而形成的认知语言学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 传统的语言学注重形式,忽视语义,即使谈及意义,也认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只能在语言内部结构中寻找, 忽视了语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为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指代的物质世界对象间不存在任何的理据性,两者之间是一种纯粹的任意性关系。因而,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研究的中心是语法,是对句法规律的探索,词汇附属于语法,服务于语法。基于这样的语言学理论,二语教学主要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例如语法翻译法,而交际法和任务法就是间接的语法教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57 课堂词汇的讲解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认知语言,它不同于传统语言学,它从意义出发,以意义为研究的核心,强调可以使用体验、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式、认知模式、隐喻、转喻、识解、激活、关联等认知方式分析语言的各个层面,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作出统一解释。因而,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把语言同客观世界以及自身的身体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范畴理论建立词汇网络 人在研究范畴时发现 基本层次范畴,这一层次比其他层次更重要、更为经常使用。基本层次范畴提供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57 了有关事物最多的相关信息和最大的相关特征。基本层次范畴还是人们识别和辨认其类属最快的范畴层次。在基本层次上面的是上义层次,在基本层次下面的是下义层次,但它们缺乏基本层次的特点或者特点不明显。 根据基本层次范畴所具有的特征,教师应该要把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作为教学的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词汇 4795 个中就有约 2000 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这些积极词汇大部分就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词汇。因而,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这些单词的基础知识外,例如它们的读音,拼写,常用意义,也要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用法。这样才能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听说读写译的实践中。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联想的方法建立起词汇内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从已知的基本范畴词汇出发,找出它的上义词、下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等。例如,利用“ 找到上义词“ “ 利用“ 找到下义词“ “ “ “ 等;利用“ 找 到近义词“ 利用“ 找到反义词“ 等。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网络从而把孤立的单词置于同一主题语境中。这样不仅有益于学生增大词汇量,同时也有益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57 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隐喻理论扩展词汇深度学习 传统的隐喻研究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直到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因而隐喻才明确地被认为是通过具体事物来理解抽象事物以及通过人们熟悉的事物来理解不熟悉的事物,因 而隐喻的本质是人类思维的认知工具。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它既存在于人类的语言表达中,也存在人类的思维中。人类的思维是具有隐喻性的。没有隐喻,人类可能就无法认识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许多学者又通过进一步观察大量的语料后发现日常语言中大多数的词语表达都体现着隐喻思维过程,可以说隐喻思维直接参与语义的构建与理解。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运用隐喻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词汇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隐喻能力。 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利用隐 喻理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57 词汇看似孤立的不同义项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比如,在教 个词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个词的基本义,就是“拥抱”,它是物理意义上的身体碰触,是它的具体意义。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隐喻义对这个词进行深层挖掘。比如,再让学生猜猜 个词和其他词如词搭配时的意义。因此,学生很快就会从 基本义猜出它的另一个语义“接受”,这是它的抽象意义。又比如,学生都知道 海”的意思。 可是在这些搭配中,如指“茫茫人海”以及 指“很多的麻烦”。这里的 a/形容事物數量之多,是它的抽象意义。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帮助学生找出这些单词具体意义与抽象意义的相似点,从而使得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语义间建立起联系。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隐喻建立起词汇内部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词汇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之间的关系。词汇被赋予了生动有趣的内涵意义,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作为老师,可以通过隐喻理论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具体语境中文章的隐喻意义。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 标题“ “ 间就形成一种隐喻表述,再细读全文就会发现其实标题也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57 对全文主题思想的一种隐喻表达。课文标题翻译成“善心可依”其实就是指课文中父亲给儿子树立的榜样,父亲留给儿子的精神支持。同样,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题中的“ 词也具有隐喻意义,它不仅指课文中 一双优雅的手,更在于指她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再次,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隐喻现象向学生传授隐喻知识之外,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词语,句子以及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学生隐喻思维和思辨能力。 利用象似性理论加强词汇理据学习 0 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任意性的符号系统,即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指代的物质世界对象间不存在任何的理据性,两者之 间是一种纯粹的任意性关系,并由此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语言学家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形式上,忽视语言结构的意义和功能。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功能语言学家以及认知语言学家的努力下,人们发现语言在各个层级方面的特征与外部客观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57 世界的特征,人类的概念结构以及经验方式等存在很多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具有理据性。此后,皮尔士提出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理论才开始备受关注。皮尔士认为语言符号和它们所描述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象似关系。但是,语言中的象似性并非语言符号对客观物质世界镜像般的映照。这种象似性也表现出语言符号对人类自身内心感 知到的世界的模仿,这个世界不再是纯粹的物质世界,它是已经被人类意识化的世界。 象似性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英语里的一些表音文字的理据性分析,主要有语音听觉象似,语音发音象似,语音联想象似等这几类表音文字。语音或者声音听觉象似性最典型的代表是象声词。例如,英语中的“ “ 别代表一种鸟和猫的叫声,又可以被看作名词词汇,分别指代杜鹃鸟和猫。语音学家还发现很多表音文字的语音中元音 /i/总是表达出体积或尺寸“微小”的语义倾向,例如, “ “ 而元音 /a/和 /? /则往往倾向表达较大的体积或尺寸,例如“ “ 这类词汇象似性只能从语音发声方式中去感受,即为语音发音象似。英语中还有些单词中某些字母组合似乎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57 含有某些特定的语义或语义元素。例如,以“ 头的单词“ “ “ “ 有发光这样一个共同意义;而以“ 尾的单词中,如,“ “ “ “ “ 等都含有激烈,暴力和速度的意义元素。此 外,词汇在形态上还存在结构象似,在语义上也存在隐喻象似。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发掘,总结这些语言符号象似现象。通过归纳语言象似性特点来教英语词汇不仅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词汇学习变得有趣,而且也能够通过类比与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词汇网络,从而扩大词汇量。 四、结语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无论是在教学环境,课堂模式还是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不管对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和教学内容做如何调整,词汇教学将仍是大 学英语的重要内容。因此,把认知语言学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来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从而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有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57 效。 作者:钟健星 第 2 篇:认知语言学视阈下“情”字的多重隐喻研究 一、引言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从本质而言是隐喻的。隐喻是概念系统中的一种跨域映射现象;始源域的结构、关系特征 和知识被投射到目标域上。“情”字因其复杂多变的含义,成为古今文人墨客佳作里的高频字眼,但“情”无色无味,无形无像。因此对“情”的表达往往需要运用隐喻的手法,将事物特征投射到“情”这一难以捉摸的抽象概念上,使其更加具体化、明晰化。 现今有关情感隐喻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对特定情感隐喻的研究;第二,对特定情感隐喻的跨语言横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57 向对比研究;第三,对特定情感隐喻的历时纵向对比研究。然而,不同情感隐喻之间的对比研究相对少见,同一字词所指代的多种情感的隐喻对比研究更不多见。基于此, 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从 900 卷全唐诗中系统选取含“情”字的诗句作为语料,以期回答下列问题:“情”字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这四种情感时的隐喻模式有何异同?这些异同体现了古人对上述四种情感的何种认识? 二、研究设计与语料整理 本研究语料均来自全唐诗中的诗篇,全唐诗共计 900 卷,收录诗篇超过四万余首。笔者从互联网下载全唐诗电子版,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诗篇与纸质版全唐 诗进行比对,以确保语料的真实完整。同时,笔者运用“ 割合并器”对文本按实际卷数进行切割,生成含 900 份 件的自建语料库,该语料库的库容为3955880 字。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57 随后,笔者使用许家金教授等研发的语料库分析软件 行语料筛选。笔者选用 项对关键字“情”进行检索,这样能将“情”所处的上下文一并检索出来,将“情”字放置于特定语境中,以便更好地识别有可能存在的隐喻表达。考虑到唐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 主,因此笔者将与“情”字前后共现的字数设置为 7。初步检索发现,含“情”字的诗句共有4378 条,笔者选用 的随机抽样选项,得到 400条含“情”字的诗句。借鉴 喻批评分析法,逐条识读随机抽样语料,最终获得 101 条含隐喻表达的语料。随后,通过参考全唐诗鉴赏辞典以及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士的意见,发现 101条含隐喻表达的诗句中,“情”字主要指代“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等情感。 三、“情”字的四重情感隐喻分析 由表 1 可知,语料中“情”字指代频率较高的情感依次为“爱情”“友情”“別离之情”和“思乡之情”。下文结合具体诗句重点分析“情”字在代指这四种情感时所体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57 的隐喻模式。 爱情隐喻 爱情是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也是诗歌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语料中“情”指代“爱情”的频率最高,共有 39首诗体现该情感,约占总语料的 此外,爱情的隐喻模式也最为丰富,共有 8 类不同的源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源域是“容器里的液体”。 液体因其物理特性,握不住也抓不牢,但却可以放置于容器之中。爱情似液体,虽无法紧握,却可搁置心间,盛放液体的容器便是恋人的心,一个“含”字便可道出款款深情。例如: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57 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 容器中液体量的积累会导致液体深度的增加。同理,情感投入的越多,爱就会变得愈加浓烈与深沉。例如: 情深争掷果,宠罢怨残桃。 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爱可以是“容器里的液体”,亦可以是“江海之水”,更能突出爱意之深厚。例如: 云雨态,蕙兰心,此情江海深。 爱也可以是可衡量的物体,基于隐喻“爱是可衡量的物体”,人们可以对抽象的爱情进行计量,以更直观的角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57 度展现“爱”的多少,“多”与“少”这组计量词汇也就频繁出现在人们对爱的描写之中。例如: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 角天涯不是长。 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 空间上的长度单位也可用来衡量爱情这一概念。例如: 妾恨十年长独守,君情万里在渔阳。 相对“多”“少”而言,长度单位更具精准性,“万里”一词用于修饰爱情时,更能凸显情感之浓烈。 “歌声”是语料中爱情隐喻独有的源域,歌声可婉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57 转悠扬亦可高亢嘹亮。同样,爱情可平淡亦可热烈。歌声婉转动听,爱 情温柔缠绵。例如: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友情隐喻 相对爱情隐喻而言,语料中友情隐喻的源域类型相对较少,只有 3 类,即可衡量的物体、容器里的液体以及变化的物体。对友情的描述也可借用容器中液体的特征,如深度,亦可对其量化。例如: 谁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57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物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喜、怒、哀、乐的交替,说明人类情感并非呆滞不变。友情这一情感亦不例外,朋友之间的情义可愈发深厚,亦有可能逐渐淡薄。物体不断变化的属性投射到友情之上便有了“友情是变化的物体”这一隐喻。例如: 生死交情异,殷忧岁序阑。 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 别情隐喻 语料中别离之情的隐喻模式与爱情和友情的隐喻模式有一定的重 合之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相同源域的使用,如“可衡量的物体”“容器里的液体”等。当然,别情隐喻也拥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源域,如“线”和“苦的味道”。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57 “别情是线”,剪不断,理还乱,线的千丝万缕正好对应离别之人内心的百感交集。别情是串联彼此的一条线,但任凭万般不舍,却始终无法阻挡分别的脚步,线断之时也便是彼此分别之时。例如: 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 唯当御沟上,凄断送归情。 别离之情与众多情感一样,无色无味,无法品尝。然而“别情是苦的味道”这一隐喻却将五味中“苦”的特征投射到抽象的“别离之情”上,使其有了属于自己的“味道”。例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 缠绵的离别之情同样可以借助于源域“容器里的液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57 体”来表达。与例不同,例中源域“容器”对应的目标域不再是“人体”或人体的某个器官,而是“植物”。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思乡 隐喻 语料中思乡隐喻的源域有 4 类, 3 类为共享源域。同样,基于隐喻“思乡之情是可衡量的物体”,“高”“远”和“里”等量词常用于衡量抽象苦闷的思乡之情。 秋风摇远草,旧业起高情。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57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月的阴晴圆缺意味着人的悲欢离合,因此月也自然成为诗人们吐露乡思时常用的意象。例如: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天际倾泻而下的月光对应诗人心头涌动的思乡之情,冷色调的月光和苦闷的乡情都能给人以凄凉感,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正如乡情激荡于游子心间。隐喻“思乡之情是月光”在始源域“月光”和目标域“思乡之情”之间建立一系列联系,使二者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小结与分析 综上所述,语料中“情”字所指代的“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的隐喻模式兼具 相似性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57 差异性。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彼此共享特定的源域,差异性则体现为拥有独特的源域以及源域类型数量的不等。由表 2 可知,共有 7 类源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情感隐喻共享。其中,源域“容器里的液体”和“可衡量的物体”同时为 4 种情感隐喻所共享,且在 4 种情感隐喻中出现频数都较高。与此相反,源域“江海之水”和“歌声”由爱情隐喻所独享,源域“苦的味道”和“月光”分别为别情隐喻和思乡隐喻所独享语料中未发现友情隐喻所独享的源域。此外,从源域类型来看,爱情隐喻所拥有的源域类型最多,共 8 类,隐喻模式最为丰富;别情隐喻和思乡隐喻分别拥有 7 类和 4 类源域;源域类型最少的是友情隐喻,仅有 3 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概念隐喻根基于具身体验,文化亦对其起塑造作用,概念隐喻具有具身和文化二元属性。因此,上述四种情感隐喻模式的异同并存也可追溯于古人对这四种情感的感知方式以及相应的文化动因。从感知角度而言,爱情和友情常给人以温暖;相反,离别和思乡之情却往往令人苦闷不已。然而,爱情和友情有时也会令人神伤心碎,失落憔悴。由此可见,四种情感虽彼此区分,但仍具有一定的共性。此外,观察所 选语料可发现,唐诗中描写四种情感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2 / 57 悲情诗句并不少见,如妾薄命玉阶怨秋晨有感更漏子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等,这表明,古人有将四种情感视为负面情感的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四种情感之间共性的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系统梳理了“情”字指代多重情感时的隐喻模式。“情”字指代的“爱情”“友情”“别离之情”和“思乡之情”的隐喻模式兼具相似性和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这四种情感在认知和文化视域下的相 通与相异。本文为诗词分析提供了异于传统文学的研究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料库分析软件分析情感隐喻,有利于情感隐喻研究新路径的开辟。 作者:刘银 第 3 篇:认知语言学发展历程新探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3 / 57 一、引言 近二三十年来,语言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认知语言学,它是新一代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边缘学科。 其代表著作女人、火和危险事物 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的前言中提到:“我们正处在 思维研究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关键是要纠正我们两千年来关于思维的错误观念”。至今,国内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有十多年,许多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认为认知语言学将是未来语言研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二、认知语言学 由于认知语言学出现较晚,还在继续发展完善之中,再加上各学派对其理解不同,因此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由两个共识来定义,即概括型共识和认知共识; 用“认知语言学”这一描述 性术语概括当代语言学领域的一场广泛的运动,它包括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4 / 57 一系列不同的研究取向、方法和侧重点,它们通过一些共同的假设相互连接在一起。 以上是国外学者对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国内也有不少学者用汉语来定义认知语言学:王寅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研究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李福印认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 言学流派”。以上各种关于认知语言学定义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在阐述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有其自身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现实主义认知论,简称经验主义,也可以称为体验哲学,其研究摒弃了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不同于旧的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性。体验哲学反对英美分析哲学和乔氏的心智观,发展了 内部现实主义,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5 / 57 彻底改变了西方哲学的 观点,对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关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认知语言学集成和发展了经验联系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的一些成果,崇尚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但否定了大脑作为机器的观点,从人的生理基础出发,提出了“身在心中,心在身中”的观点。 三、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在美国萌芽; 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 90 年代中期以后步入稳步发展的阶段。这 是三阶段的划分,但现在来看,应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为 1975 1985 年,这期间出现了日后公认的四位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中的三位: 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 / 57 对英语中的空间关系作了一系列研究; 著作认知语法基础问世; 语言格式塔观点和 “图形 背景”论点相继在此期 间 提 出 ; 此 外 , 合 著 了书,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成为隐喻研究的经典开山之作。 确立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为 1986 1995 年,在此期间, 相继问世,为认知语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书;表了 文;版了 书; 表 了 文。这些著作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7 / 57 及论文初步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大致上确立 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1989 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 认 知 语 言 学 大 会 , 及 其 在 第 二 年 創 刊 的志着认知语言学学派国际地位的正式确立,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的地位在国际上最终得到确认。在此期间,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都得到较大发展。 成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大致为 1996 2006 年,在此期间,最 重 要 的 代 表 性 著 作 是 I,这两卷本的出版使认知语义学得以系统化。在这一阶段,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在全世界展开,各地都纷纷建立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在国外,最早从西班牙开始,随后,在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建立了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在中国,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首的 6 所国内知名高校于 2004 年开始举办“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8 / 57 此外,这一阶段的认知语言学还与相邻学科相结合,發展出新的研究学科,如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诗学和认知意识形态研究等。 继续发展完善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大致为 2007 年至今,代表著作有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9 / 57 。从这一阶段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前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上,出现了许多总述性和介绍性的著作;此外,认知语言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结合而成的新学科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系统,如认知社会语言学和认知意识形态研究等。 国内的认知语言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 如高远、李福印的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罗纳德兰艾克认知语法十讲和约翰泰勒应用知识语言学十讲;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等。国内的认知语言学引进了西方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汉语研究,在汉语自身的特点上不断补充完善汉语的认知语言学理解系统。由于国内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才引进认知语言学,距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在汉语研究方面目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研究系统,但在汉语的研究上已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0 / 57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及存在的缺陷 研究领域 关于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划分,语言学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其划分为两大领域: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 为可将其划分为四个方面: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隐喻研究以及心理空间及概念整合理论;其划分为五大领域: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基于现象学的研究、认知语篇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 从广义上讲,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认知语用学、神经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音学和认知功能语法等分支;从狭义上讲,认知语言学仅包括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和认知功能语法。 体验哲学中主要围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词汇、语言能力和普遍性、先天性等方面对认知语言学中最基本的观点进行了论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1 / 57 述。 目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等领域。 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它否定传统形式语言学的语音、句法及语用模式,将语义学视为有意义结构的认知表 示法。认知语义学研究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义的,其中心是概念内容,认为存在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层次将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这一研究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 认知语义学的主要创始人, 要研究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隐喻,其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一书的出版奠定了隐喻研究的基础; 要研究一般认知能力与语言之间的具体联系。 知语法一直是认知语言学中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一组体系和描写概念等,对语言成分和结构进行描写。认 知语法是 创的语言学理论,代表作是认知语法基础。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2 / 57 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些挑战,而认知语法多年来却仍根基稳固。国内关于认知语法的研究较多,不仅仅是对英语的研究,关于汉语的研究也成果颇丰。 十几年来,关于构式理论的研究开始兴起,构式理论将语义和句法相结合,发展出一种新的研究模块:“句法 语义”界面研究。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专注于“句法 语义”界面的研究。构式理论内部有不同的派别,在理 论框架和研究目标上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传统的构式理论和新构式理论两种。前者以 代表,认为有一些意义属于构式意义,不能归于动词的投射作用,动词只是被纳入到构式中,并不能决定句法形式;后者以 代表,认为构式的意义是通过句法结构按原则组合得到的,更着力于构建句法特征和构式意义的关系。在国内,从事汉语构式理论研究的也大有人在,如沈家煊、陆俭明等,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3 / 57 研究缺陷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但目前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不完善之处,如对一些理论的研究层面涉及较浅,同时由于各个学派之间所持观点的差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内,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进时间较晚,再加上汉语与英语系统之间的差异性,将认知语言学加以改进以适用汉语研究任重而道远。 五、结语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确立阶段、成熟发展阶段以 及继续发展完善阶段,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同时,对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作了简要概括,对其中的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构式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这些不足并不会影响认知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4 / 57 语言学研究强劲的发展势头,反而会促进其发展完善。 作者:翟瑞梅 第 4 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姜夔词中的比喻与借代 引言 比 喻和借代并列为理想认知模式的两个结构原则,可见对比喻和借代认知功能的重视,而国内关于诗歌比喻和借代的研究一直囿于修辞学和文学赏析的范畴。以著名词人姜夔为例,传统词评家对其作品评论用语很玄妙,但其语言与日常语言真存在天差地别吗?所创造出的意象真超出常人想象吗?笔者将在下面的论述中试图解答这些问题。 姜夔词中的比喻和借代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5 / 57 笔者共分析了收录在词解姜夔中的 11 首词,分别是扬州慢、琵琶仙、小重山令、清波引、念奴娇、暗香 、疏影、庆宫春、水龙吟、玲珑四犯、满庭芳。 分代整体 部分代整体是我们在日常语言中运用频繁的借代原则,在姜夔的作品中,“部分代整体”的例子也频频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景点代城市 扬州慢中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竹西”指代繁华的扬州城。水龙吟中“况茂陵游倦,长干望 久,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6 / 57 芳心事,箫声里”的“茂陵”是汉武帝陵墓,在长安之西,汉代为豪富聚居之地,“长干”是古代金陵城南之里巷。姜夔借用“茂陵游倦”指自己厌倦羁旅天涯的漂泊生活,“长干望久”则指妻子盼望他归去相聚。 部分代整体 暗香中“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用红萼指称红梅,也是以梅萼喻佳人。水龙吟“青灯摇浪”中的“青灯”指船灯,此处指代桨声浪响的船只。 典型动作代整个事件 “ 胡马窥江”指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和孝宗隆兴二年金兵屡次南侵。 所属物代物主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7 / 57 小重山令“东风冷,香远茜裙归”中的“茜裙”即鲜红色衣裙,指代那位家住赤阑桥边的红衣女子。庆宫春中“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一句中的“明珰素袜”指代明珰素袜的佳人。 型代一般 在姜夔的词作中,也能见到用典型代非典型,比如琵琶仙“旧曲桃叶桃根”中的“桃叶桃根” 原指王献之的爱妾,此处指代一对琴艺高超的琵琶女。“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自比晋代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怀念故乡。 征代物体 姜词也运用了这一借代原则,如下是较典型的几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8 / 57 例:小重山令中的“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将梅花之红比作娥皇女英的相思血泪,浸透了绿梅枝,写出了一种浸透相思情的红梅意象。疏影中的“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蛾”状眉形细长,“绿”为青黛色,指代女子的眉毛。玲珑四犯中 的“扬州柳垂官路,有轻盈换马,端正窥户”中的“轻盈”和“端正”都是指貌美的歌女。 点代人 用人的居所、籍贯等与人相关的地点来代人也是一个使用频繁的借代原则。在姜词的扬州慢中就运用了这一借代原则:“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中的“青楼”指代青楼女子。清波引中有“江国,渺何处”,“江国”指心中所思之人所居之地。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9 / 57 在所分析的 11 首词中,一 共出现了 36 处比喻,是日常语言中常出现的一些比喻概念的拓展,具体可归为以下几条: 象概念是具体物体 这一比喻概念属于 定义的本体比喻,这一比喻概念在语言中几乎无处不在。在姜词中下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例:在清波引中有一句是“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