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63心血管活动调节.ppt_第1页
[理学]63心血管活动调节.ppt_第2页
[理学]63心血管活动调节.ppt_第3页
[理学]63心血管活动调节.ppt_第4页
[理学]63心血管活动调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Control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 心血管中枢 (三) 心血管反射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l心交感神经 l心迷走神经 l交感缩血管神经 l交感舒血管神经 l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nd Its Effects l节前神经元Preganglionic Neurons: T1T5脊髓外侧柱,递质ACh l节后神经元Postganglionic Neurons: 星状或颈交感神经节,递质NE l节后纤维分布:SA N,A-V N,His B ,AM,VM; l左右侧交感神经的支配差异:右侧,SA N,AM; 左侧:A-V N,His B,VM 作用及机制 l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 Receptors:-、- 型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为主,阻断剂 propranolol、心得平oxoprenolol) l作用 Effects: a. 正性变时作用 Positively Chronotropic Effect b. 正性变传导作用 Positively Dromotropic Effect c. 正性变力作用 Positively Inotropic Effect l机制 Mechanisms:第二信使 la. 加强自律细胞If,4期自动去极化加快 ,自律性增高 lb. 增加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动作 电位上升幅度和速率增加,房室交界传 导加快 lc.提高肌膜和肌浆网Ca2+通道开放概率 , 细胞内Ca2+浓度增高,等长调节机制 ld.加强心肌舒张:降低肌钙蛋白对Ca2+ 的亲和力,Ca2+ 释放速率增加;提高肌 浆网重摄取Ca2+的速度;刺激Na+-Ca2+交 换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Vagus Nerve and Its Effects l节前神经元 Preganglionic Neurons:延 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神经纤维 即迷走神经,递质ACh l节后神经元 Postganglionic Neurons: 位于心壁内,递质Ach l节后纤维分布:SA N,A-V N,His B, AM,VM; l左右侧迷走神经的支配差异:右侧,SA N;左侧, A-V N,AM 作用及机制 l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M-型胆碱能受体 (阻断剂atropine) l作用Effects: a. 负性变时作用 Negatively Chronotropic Effect b. 负性变传导作用 Negatively Dromotropic Effect c. 负性变力作用 Negatively Inotropic Effect l机制Mechanisms:Ach普遍提高K+通道的开 放概率,促进外向K+流(主要机制) la. 3期K+外流增加,MRP增大;4期K+ 外流 增加,Ik衰减减弱,自动去极化减慢; lb. 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慢反应细胞 0期 Ca2+内流,动作电位幅度和速度减 小,房室传 导减慢; lc. K+外流增加,复极加速,APD缩短 ,2期 Ca2+内流减少;直接抑制Ca2+通道,Ca2+内流 减少,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3、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Vasoconstrictor Fibers l节前神经元 :T1L3脊髓外侧柱,ACh l节后神经元 :椎旁和椎前神经节,NE l节后纤维分布:支配几乎所有血管;多 数血管只接受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 。 l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及效应:a- 、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a-型受体兴奋血管收缩 b-型受体兴奋血管舒张 lNE与 a -型受体的结合的能力较 b -型受 体强,故引起缩血管效应 l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 持续地发放低频冲动,称为交感缩 血管紧张Sympathetic Vasoconstrictor Tone 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血管舒张 4、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Sympathetic Vasodilator Fibers l存在于某些动物骨骼肌的微动脉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 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M-型胆碱能受体 效应:引起血管舒张。平时无紧张性发放 ,只在激动和防御反应时才发放冲动 5、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Parasympathetic Vasodilator Fibers l存在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 、胃肠道腺体和外生殖器。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Ach 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M-型胆碱能受 体 效应:引起血管舒张 6、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Dorsal Vasodilator Fibers l参与轴突反射Axonal Reflex 末梢释放的递质:不确定 组织胺、 ATP、P物质、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 (二) 心血管中枢 Cardiovascular Centers l与控制心血管活 动有关的神经元 集中的部位称为 心血管中枢。 1、延髓心血管中枢 Medullary Cardiovascular Centers l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包括以下四 个部位的神经元: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部 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 心抑制区:延髓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Higher Cardiovascular Centers l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 l下丘脑 l大脑 l小脑 (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es l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l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l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l4、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l 5、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Sino-aortic Baroreceptor Reflex l1)压力感受器 l2)传入神经 l3)反射路径 l4)生理意义 1)压力感受器Baroreceptor l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l特点: 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感受血压范围60180mmHg, 100mmHg处最敏感; 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高于主动脉弓 2)传入神经 Afferent Nerve l窦神经舌咽神经 l主动脉神经(减压神经)迷走神经 3)反射路径Reflex Pathway 动脉 血压 升高 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 延髓 孤束 核 窦N 主动脉N 缩血管 区抑制 心抑制 区兴奋 交感缩血管 紧张 血管舒张, 阻力 心交感紧张 心迷走紧张 心率, 心 输出量 动脉 血压 降低 4)生理意义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l在平时经常 起作用,使 动脉血压维 持在比较恒 定的水平。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 性反射Arterial Chemoreceptor Reflex l化学感受器 l传入神经和中枢 l反射效应 1)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s l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l适宜刺激:血液中缺O2、CO2分压 过高、H+浓度过高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Afferent Fiber and Central Relay l传入神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 l中枢联系:到达延髓孤束核后,使延 髓内呼吸神经元和心血管运动神经元活 动发生改变。 3)反射效应Reflex Effects la、呼吸加深加快,可反射性地引起 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 大,血压升高。 lb、如人为维持动物呼吸频率和深度 不变,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 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4) 特点 la、平时主要调节呼吸运动,对心血管 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lb、所产生的升压效应为单向升压,无 降压效应。 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Reflex 1)心肺感受器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l存在于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 受器。 l机械牵张感受器:低压力感受器Low包括 Pressure Receptor,感受压力改变或容量变 化,在心房中的感受器又称容量感受器 Volume Receptor l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感受化学物 质,如PG、缓激肽等的刺激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血压下降 2) 传入神经Afferent Fibers: 行走在迷走神经中,少量在交感神经中 3)效应Effects: 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 迷走紧张性增强,排尿量增加 抑制肾素和ADH的释放 排尿量增加 4、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es Elicited by Somatic Receptors l刺激躯体传入神经时可引起各种心血 管反射 5、其它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es Elicited by Visceral Receptors l扩张肺、胃、肠、膀胱等,挤压睾丸 ,常可引起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舒张效 应 6、眼心反射与高尔兹反射 l以手指压迫眼球,敲击或挤压腹部可 反 射性引起心率减慢 7、脑缺血反应 Cerebral Ischemic Response l脑血流量减少时,直接刺激心血管中 枢 神经元,引起交感缩血管紧张性显著 增 强,外周血管强烈收缩,动脉血压升 高 ,称为脑缺血反应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 血管升压素 (四)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五) 心房钠尿肽 (六) 阿片肽 (七)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八) 组织胺 (九) 前列腺素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肾素Renin: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 的一种酸性蛋白酶 近球小体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示意图 血管紧张素原肝脏 血管紧张素I (10肽) 肾素 血管紧张素II (8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主要在肺血管) 血管紧张素III (7肽) 血管紧张素酶A (氨基肽酶) 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ngiotensins lATI:对多数组织、细胞来说,不具有 活性 lATII:最重要 1)收缩血管: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 2)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 醛固酮。 3)直接促进肾小管对 Na+、水的重吸收 4)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通过接头前调制) 5)作用于脑的某些部位,使交感缩血管 中枢紧张性活动加强 6)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 血管紧张素III: 1)缩血管:效应仅为ATII的1020% 2)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 醛固酮效应强于ATII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l血液中的来源及作用: lE:肾上腺髓质 lNE:大部分来自肾上腺髓质,少量肾 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 (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l1、合成和储存Synthesis and Storage : 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 储存: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垂体后叶 贮存,必要时释放入血 2、作用Effects l1) 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 l2) 收缩血管 l3) 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 正常情况下,血管加压素在血压调节中 不起重要作用;VP并不是目前所知的 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Vasoactive Substances Derived from Vascular Endothelium l1、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 (PGI2) 内皮舒张因子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 (Nitric Oxide, NO) l2、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Vasoconstrictor Factor, EDCF (如内皮素 Endothelin) (五)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心钠素Cardionatrin l合成: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 肽 l释放刺激:心房壁受牵拉 作用 l1、抑制肾对钠的重吸收,有强大的排 钠利尿作用 l2、抑制肾素及醛固酮的分泌 l3、直接舒张血管 l4、降低心搏出量和心率 (六)阿片肽 Opioid Peptide 内啡肽 Endophirin 脑啡肽 Enkephrin b-内啡肽:通过中枢作用,使交感神 经活动减弱,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阿片肽: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和降 低 心肌收缩力 (七)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Kallikrein-Kinin System 血浆激肽释放酶 高分子量激肽原 缓激肽Bradykinin 氨基肽 酶 低分子量激肽原 赖氨酰缓激肽 (胰激肽或血管舒张素 ) 腺体激肽释放酶 血管舒张素和缓激肽的作用 l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l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八)组织胺 Histamine l由肥大细胞释放 l作用: 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 (九)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l在多数组织中,前列腺素能舒张血 管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l心脏泵血功能的自身调节 l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 (一)心脏泵血功能的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of Cardiac Pumping Function l异长自身调节 (二)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of Local Blood Flow l1、肌源学说 l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1、肌源学说 l许多血管平滑肌本身经常保持一定的 紧张性收缩。血管平滑肌具有受牵张时 其肌源性活动加强的特性。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第五节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 一、淋巴液的生成 Formation of Lymph (一)淋巴液的生成 Formation of Lymph l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 l正常成人安静时:100ml/hr淋巴液进入血液 循环(100ml通过胸导管,20ml通过右淋巴 导管) l每天生成24L淋巴液 (二)淋巴液的回流 Return of Lymph 淋巴管壁平滑肌瓣膜 = 淋巴管“泵” 1、促进淋巴回流的因素 l1)对淋巴管的外部压迫 l2)增加淋巴液生成 2、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ymphatic Return l1)回收蛋白质 l2)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l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 体平衡 l4)防御和免疫功能 第六节 儿童和青少年血液循 环 第七节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 l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 最重要,在各种代谢产物中,腺苷最重 要。 (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oronary Flow 2、神经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作用 l心迷走神经 直接作用:冠脉舒张 间接作用:能使心脏活动减弱和耗氧量降 低,继发性引起冠脉收缩 l心交感神经 直接作用:冠脉收缩 间接作用:心脏活动加强,代谢加速,代 谢产物引起继发性冠脉舒张 3、激素的调节 l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 l(一)脑循环的特点 1、脑血流量大、耗氧量多 2、脑的血流量变化小 3、许多物质不易进入脑组织 (血- 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三、脑循环 Cerebral Circulation l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 (平均动脉压 8.018.6kPa60140mmHg)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2、化学因素对脑血流的影响 l血液CO2分压升高或O2分压降低脑 血管舒张脑组织代谢活动加强代谢 产物如 H+、K+、腺苷和O2分压降低 脑血流增多 3、神经调节 l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较小 l1、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Barrier: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一 种特殊的屏障,可能是无孔的毛细血管 壁和脉络丛细胞中存在着运输各种物质 的特殊载体系统。 (三)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2、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l在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的特殊屏障 。其结构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终足(血管周足 )。 3、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 生理意义 l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 定 l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 肺的血液供应有两条途径: l体循环的支气管循环 l肺循环 附1:肺循环 Pulmonary Circulation l1、循环途径短、外周阻力小 l2、血压较低 (肺循环的血压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