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ppt_第1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ppt_第2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ppt_第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ppt_第4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体育测量与评价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马丽君 主要内容 测量 测验及其测量的要素 测量量表 测量的类型及其体育测验的类型 1 2 3 4 测量误差5 测量的客观性 6 教学目的及要求 u教学目的 掌握测量、测验、测量误差的概念以及测量量表的概念和分类,掌 握测量客观性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了解体育测验的种类以 及测量的类型。 u教学要求 n注意听讲 n认真记录 n积极思考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u测量 u测验 u测量的要素 u测量量表 u测量的类型 u测量误差 (一)测 量 u史蒂文斯(Stenens S S)曾说,广义而言,测 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也就是说, u 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 的过程即为测量。 u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 物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测验 1. 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 测验。 2. 与测量相比,测验具有完整性,强调的是系统性,一次 测量未必就完成了一次测验。 测量的要素 1. 1.待测属性:测量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值反映事物 2. 的属性或特征。测量某人百米跑的成绩,测量的就 3. 是时间。测量立定跳远,测的就是距离。 4. 2.法则:例如测量身高时,受试者必须按照测量身 5. 高的要求去做。 6. 3.数字符号:如某人身高152cm,俯卧撑成绩为8次。 7. 有时数字符号相同,但属性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四、测量量表 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这 个规则由量表中数据属性决定的(实数列的诸特征决 定,实数列有三个特征:顺序、距离、原点) 。把量 表分为:名称量表、顺序量表、区间量表、比例量表 。 测测量量表的种类类 测测量量表 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名 称 量 表 名称量表:无顺序、距离、原点三特征,量表中的数据只起标志符的 作用。 例如:全班38人,循环进行三轮篮球投篮测量,每轮每人连续投10次 ,记录投中率50%者的座号,得以下名称量表: 轮次 连续10次投篮,投中率50%者(座号) A 01、04、08、13、15、19、22、23、30、36 B 02、05、09、12、14、18、19、24、26、29、31 C 01、03、05、09、17、19、27、33、35 名称量表的特点: u数据只起标志符的作用,属定类数据; u数字间具独立性,任意置换后不会改变原量表性质; u一般只能做频数方面的统计,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北京奥运会男篮国家队名单 领 队:李元伟 副领队:胡加时、白喜林 主教练 尤纳斯 、埃 尔、郭士强、尼尔森 队员 4号 陈江华 5号 刘伟 6号 张庆鹏 7号 王仕鹏 8号 朱芳雨 9号 孙悦 10号 李楠 11号 易建联 12号 王磊 13号 姚明 14号 王治郅 15号 杜锋 主力 控球后卫 5号 刘 伟 得分后卫 7号 王仕鹏 小前锋 8号 朱芳雨 大前锋 11号 易建联 中锋 13号 姚明 有序量表 u 有顺序,无距离和原点量表中的数字可以反映出事物属 性上的差别,但不能反映差别程度。 量表的数据具有等级性或序列性,数据间的顺序不能随意置 换,距离不确定,属定序数据可做等级相关方面的统计。 名次国家及地区金牌银银牌铜铜牌总计总计 1中国512128100 2美国363836110 3俄罗斯23212872 4英国19131547 5德国16101541 等 距 量 表 u有顺序和距离,无绝对原点。如温度。 u例如,以解剖学标准姿势为相对原点,对6位学生肘关节活动度 进行测量,所得的区间量表: u量表中数据没有绝对原点,而有人为规定的相对原点属定距数据 ,可做多种统计处理,但不能做比例运算 。 活动 方式 受试者 123456 前屈138140141137139135 后伸12192561022 旋前909287888493 旋后878392898890 比 例 量 表 u 具有实数列顺序、距离和原点三特点。可以用所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对8位学生三大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所得的比例量表: u 量表中数据具有实数列顺序、距离、原点的全部特性属定比数据,可做各种 统计处理。 测量指标 受试者 12345678 身高(cm)172168177183166160177179 体重(kg)6862706957506465 胸围(cm)8279808386828891 测量的类型 u按测量方法分类: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 u按测量属性分类:物理测量 非物理测量 u按测量的组组织形式分类: 连续性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体育测验的类型 u 在体育领域内,由于运动现象的复杂性,体育测验 有其特殊性。有些测验需要多个测试者同时对某一个受 试者进行测量,有些测验需要对其受试者进行多次重复 测量。 u 按测试者人数分类:单个测试者的测验;多个测试 者的测验。 u 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 测验本身所安排的重复测量次数为测验的频数。 根据频数大小,测验可分为“频数等于1”和“频数大于1的 频数”的测验。 测 量 误 差 u体育测量中,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 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u 测量误差可用下式表示: u E=X-T uE表示误差;X代表测量结果;T表示真值。 u这里的真值是指:假定用理想的工具,在理想的 条件下所应测得的准确值。 u1、测测量过过程到底是什么样样的呢? u 第过程:测量值推测现象真值的过程。 测量值是对受试者个体某次测量表现出来的现象的数量表示,现象 真值是该受试者在该次测量中所表现出的真值。 由于测试者的原因,测量值与现象真值之间存在误差。 例:测量值为2.61m,现象真值是2.60m。 u 第过程:由现象真值推测指标真值的测量过程。 指标真值是某受试对象关于某个或某些指标的真值。 例:现象真值为2.60m,他的真实立定跳水平(指标真值)是2.65m。 u 第过程:由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的过程。 待测属性一般是不能直接得到的,需要人们借助某些测量指标对受试对象 待测属性进行推测。 如:立定跳(指标)成绩来推测下肢爆发力(属性)的过程。 即使立定跳真值是2.65m,也未必完全反映该受试着的下肢爆发力(属 性)。 测 量 误 差 测量误差的分解 u 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着误差、指标误差。测试者误差:在 第过程中,现象真值(T1)和测量值(X)之间产生的差异,很明显是 来源于测试者,所以也成测试者误差。 u 比如:测试者对测量的重视程度,对测量方法的理解程度、熟练程度、 测试条件控制等。 u 在第过程中,相对于现象真值T1来说,指标真值T2是确定的。两者 之间的误差最终是通过受试着表现出来的,也称受试者误差。 u 如:受试者本身临场发挥的好坏等。 u 第过程是通过指标真值推测属性的过程,其误差大小主要决定于指标 能否真实反映待测属性,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指标,又称指标误差。 u 如:12分钟跑、奎因台阶试验、功率自行车实验室试验的测验指标都 可用来反映最大摄氧量(属性)。功率自行车实验室试验的测量指标中 含有非待测属性的因素比12分钟跑少。故指标误差小。 u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测验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 学性就是控制测量误差。 u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到某一次测验,可能没有三个过程, 测量误差也可能不需要考虑三部分。 u如:标枪测验测试者误差一般很小,几乎可以不考率,受 试者误差是主要的。武术、体操比赛中,测试者误差是主 要的。 u出于对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和指标误差的间接度量, 导致了测量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产生。 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u客观性的概念 u测验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u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客观性的概念 u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 小的一种量度。所谓间接衡量,采取的方式是指不同测试 者对同一受试对象同时测量,通过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来 衡量测试者误差大小。直观上看,如果测试者误差小,那 么由不同的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实施测量时,会得出极为 接近的测量结果,即所有的测量值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反之,如果不同测试者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低,则说明测 试者的测量误差大。 u测量的客观性(objectivity): u 指不同测试者(或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测试结果 的一致性程度。客观性实际上是测量可靠性意义的延伸与 发展,所以也有人将它称为评价者的可靠性。 测验的客观性 u 客观性常见于一些主观评分类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滑冰等体育 比赛中。 1测验的总体 u 在体育测量中,我们称满足测验要求的所有测试者和测试对象构成的全体称 为测验的总体,记为(A,B),其中A代表测试者,B代表测试对象。 2测验的客观性统计学定义 u 设从测验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名测试者(或若干名测试者)和一个受试对象,测 验值为X,根据误差理论和测量过程的分解,测验的第1过程误差模型为: X=T1+e1 3.测验的客观性 4.客观性的检验误差 测验的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u 根据测验的分类,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其客观 性比单个测试者的测验高,两种类型测验的客观性 检验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按两类测验分别讨 论客观性检验方法。 u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 u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 单个测试者的测验 u 这种测验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测试者的测量值作 为受试者个体的测验值,检验客观性时,需要抽取若 干名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进行测量,以便对测试者的 误差做出估计。常用检验方法有两种: (1)一致性系数(W系数)法:如果测量值是受试者的成 绩等级(即名次),则检验客观性的方法可用w系数法 (非参数统计方法)。其公式如下 W= 其中W客观性系数;m-测试者人数;n受试者人 数,S受试者名次之和的离差平方和。 例根据体操比赛中10名裁判员对8名运动员评分所 得的名次顺序,计算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性 一致性系数(W系数)法 一致性系数(W系数)法 u第一步:求平均数 uX=22+32+34+78/8=45 u第二步:求受试者秩和的离差平方和 uS = =3186 所以, uW= 12S/m2(n3 n) = 123186/100(512-8) = 0.76 方差分析法 u适用于两次以上多次重复测量客观性的估价。 uMSB 组间(个体间)方差 uMSW 组内(个体内)方差 多个测试者的测验 (1)裂半相关法:这种方法是将整个测验看作是两个半测验 构成,先计算两个半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再根据斯皮尔 曼一布朗公式(Spearman、 Brawn,以下简称斯一 布公式),即可得到整个测验的客观性系数的估计量。 u具体过程如下: 将测试者进行编号,然后分成奇数组和偶数组,并分别计 算奇数组和偶数组所给得分或名次之和。 求奇、偶两组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斯一布公式,求出整v_个测验的客观性系数。 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6名裁判根据6个班级的表 现给出 等级数据(即名次),以6名裁判员所给名次的平 均数确定班级名次。原始 数据见表23,试对该测验的 客观性进行检验。 客观性系数计算表 代入公式,求出整个测验的客观性系数 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u测试者的水平 u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u测量指标特征 u测量的尺度 LOGO Company Logo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add text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2Part Concept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Your Text hereYour Text hereYour Text here Text in hereText in here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ext Text Text Text Your Text here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Title 测测量量表的种类类 测测量量表 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Company Logo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Your Text here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Add title text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Your Text Click to 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