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35025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7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9-01-19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含CAD图纸、说明书
宾馆
建筑
电气设计
cad
图纸
说明书
仿单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题目名称:某宾馆建筑电气设计学生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一、阶段性成果1、完成了降压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的方案设计。2、完成了宾馆楼的负荷选择和负荷计算。3、根据负荷计算完成了对变压器型号和容量的选择,并对变压器进行了无功补偿的确定。4、完成了电气设备及导线的选择,并对其进行了热校验等。二、存在问题1、对主接线设计方案的选择有些不确定。2、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存在公式不熟和忘记的问题。3、无功补偿的方式及补偿中电容的容量确定需要进一步掌握。4、导线截面的选择及热校验需要深入的学习。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1、对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整理,分析,确定合理的主接线方案。2、参考资料计算后,要对整个计算过程做进一步学习和熟悉,之后再对计算做一些合理的修改。3、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变压器选型和容量确定后,先选一个近似的无功补偿容量,再对其进行校验,最终确定补偿容量。4、对设计中所需的知识更深入的学习,不明白之处弄要努力弄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修改。5、积极学习掌握设计所需知识,经验等。四、指导教师对学生劳动纪律、设计(论文)进展等方面的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 务 书题 目某宾馆建筑电气设计系 别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生姓名发放日期 教务处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主要任务与目标:1、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着重综合应用所学的和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对自己的一次实战性的检验2、学会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选择、确定设计方案,并利用标准图集和手册,完成设计任务3、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绘图和使用计算机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解决一般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4、对建筑电气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了解 熟悉和学习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为:已知某宾馆工程图,结构为框架结构,长88.8米,宽25.7米,层高3米,共3层(屋顶局部为夹层),进行以下工作: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2)照明系统设计3)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4)设备选型5)绘制平面图6)绘制系统图7)编制设计说明书基本要求为:1图纸号,绘图比例等都要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并与土建图一致为宜。标题栏按老师给定绘制。2图面设计要周密考虑全部内容,布局要合理,首先要绘制出草图(铅笔绘制),做到心中有数,再画正式图(计算机绘图),防止返工,提高绘图效率。3要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图例中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达设计意图。图形符号的大小和线条粗细要分明得当。系统图要突出网络关系,平面图要图出电气设备和导线。4建筑几何尺寸的标注要注意它们的一致性,排列要美观,对同类设备布置尺寸相同时,可只标注一处或几处或写在设计说明中,而同一尺寸在不同图面上应适当重复标注。三、计划进度:第5周:熟悉题目、查阅资料、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第6周:查阅资料、熟悉宾馆电气系统的具体工作环境提出基本的设计思路完成开题报告 第7-8周:完成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 第9-10周: 完成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设备选型 第11-12周: 绘制平面图、系统图 第13-14周: 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1. 雍静供配电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0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审核意见: (建议就任务书的规范性;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明确具体性;任务书计划进度的合理性;提供的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同意下达任务书等方面进行审核。)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注: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后,由指导老师下达并交教研室主任审核后发给学生,最后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材料一起存档。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 某宾馆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某宾馆楼的建筑电气设计依据、原则、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该论文分为共包括强电和弱点两大部分。其中强电部分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其中有包括负荷计算和照度计算等。弱电部分主要有: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此次对某宾馆楼的建筑电气毕业设计,旨在运用所学的建筑电气及电工理论等知识联系实际,通过自身的设计实践,掌握建筑电气色合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并且能够学会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某些问题,且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低压配电,照度,防雷,有线电视,消防报警I 英文摘要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building a hotel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criterion, principle, method and design choice conclusion.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including &high and weaknesses. Which includes: specialized in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 lighting system, lightning proof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including including load calculation and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computation, etc. Elv parts mainly has: the telephone system, cable TV system, fire alarm system, etc.The building of a hotel building electric aimed at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 learned building electric and electrician theory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through own design practice, grasps the building electric look total general method, steps, and can learn how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learned to some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olved to engage in relevant work, in order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Keywords: low voltage distribution,illumination,lightning protection,cable,fire alarm46 目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绪论11.1低层建筑简述11.2本次设计目的与意义11.3工程概况11.31 低层民用建筑的特点21.32 建筑电气设计的组成22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32.1负荷分级及各级负荷的供电措施32.1.1负荷分级32.1.2各级负荷的供电措施32.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42.3 配电系统的一般原则52.4本设计的供配电系统52.5负荷计算62.5.1 负荷计算的方法62.5.2 本宾馆负荷计算72.6电气设备的选择82.6.1 导线的选择82.6.2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92.6.3 低压配电箱的选择132.6.4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选择162.6.5 低压配电柜的选择163 照明系统的设计193.1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193.1.1一般规定193.1.2对宾馆电气设计的要求193.1.3灯具及光源的选用原则203.1.4本设计灯具及光源的选用213.2照度计算213.3应急照明的设计243.3.1应急照明设计要求253.3.2本设计的应急照明设计254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264.1一般规定264.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274.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294.3.1 防直击雷的措施294.3.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294.3.3防侧击雷的措施304.4本设计的防雷接地措施3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325.1设计概况32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325.2.1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325.2.2火灾探测器设置345.2.3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365.2.4火灾消防广播的设计365.2.5消防专用电话的设计375.3消防设备导体的选择与布置386 弱电系统的设计406.1有线电视系统406.1.1 一般规定406.1.2 系统的模式和分配方式406.1.3本工程的设计方案416.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16.2.1一般规定416.2.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416.2.3摄像机的设置426.2.4本工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426.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436.3.1 一般规定436.3.2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436.3.3本工程设计方案43总 结45参考文献46致 谢47 1绪论1绪论1.1低层建筑简述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讲:多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米,小于24米(1多层建筑0米高度24米),且建筑层数大于3层,小于7层(3层层数7层)的建筑。但民间说法但人们通常将2层以上的建筑都笼统地概括为多层建筑。本设计采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定义,将本次设计宾馆定为低层建筑。1.2本次设计目的与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着重综合应用所学的和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对自己的一次实战性的检验。学会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选择、确定设计方案,并利用标准图集和手册,完成设计任务。进一步提高设计计算、绘图和使用计算机技能,综合运用已经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解决一般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并对建筑电气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了解 熟悉和学习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本次设计要掌握毕业设计的操作方法及论文撰写格式,通过具体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完成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培养综合利用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开发创新。做好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1.3工程概况本设计总建筑面积6846.8 m2,结构为框架结构,长88.8米,宽25.7米,层高3米,共3层(屋顶局部为夹层)建筑层数为3层,建筑高度9m,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等级为二级。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凡设备用房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 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采用乙级防火门。防火分区:一、二、三层一个防火分区,在本建筑中一层设有餐厅包间,卫生间,多功能厅,KTV包间,总服务台,厨房等;二层主楼为标准客房和自主餐厅间,多功能厅卫生间等;三层主楼为标准客房和存放库,以及理发美容室,休闲吧,公共卫生间等。1.31 低层民用建筑的特点1)在建设投资上,低层民用建筑不需要像中高层和高层住宅那样增加电梯、高压水泵、公共走道等,方面投资。2)在户型设计上,低层民用建筑设计空间比较大,居住舒适度较高。3)在结构施工上,低层民用建筑北方地区大多数采用砖混结构,因而低层民用建筑造价一般较低。1.32 建筑电气设计的组成建筑电气设计是现代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建筑电气设计大致分为强电部分和弱电部分。强电部分的设计包括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干线系统,配电箱系统和导线电缆的敷设。强电部分是建筑电气设计的基础和主干部分,建筑电气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取决于强电部分设计的好坏。而弱电部分包括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通信系统,广播扩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还有综合布线系统,目前设计中比较深化的是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两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弱电部分的系统增加很多,弱电系统占基建投资的比率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好弱电的各个子系统,对节约投资、提高智能化水平是有重要意义的。 2供配电系统的设计2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2.1负荷分级及各级负荷的供电措施 2.1.1负荷分级用电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 a.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或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时。例如:重要通信枢纽、重要交通枢纽、重要的经济信息中心、特级或甲级体育建筑、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 当中断供电后将影响实时处理重要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以及特别重要场所中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b.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时。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或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时。 c.不属于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用电负荷应为三级负荷。2.1.2各级负荷的供电措施a.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破坏。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能承担本用户的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10KV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路10KV或35KV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采用从电力系统或临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如一级负荷仅为电信或照明负荷时,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或EPS作为备用电源。一级负荷用户的变配电室内的高低压配电系统,均应采用单母线分段系统。分列运行互为备用。一级负荷设备应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自动切换。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b.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供电变压器也应有两台。在其中一回路或一台变压器发生常见故障时,二级负荷应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路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d.本工程除均属于三级负荷;电源由室外电缆埋深0.8米引入。2.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分为TN系统(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均接公共的保护线或公共的保护中性线)、TT系统(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而其中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均各自经PE线单独接地)和IT系统(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而TN系统又可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a. TN-C系统N线和PE线全部合为一根PEN线。PEN线中可有电流通过,因此对某接PEN线的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如果PEN线断线,可使接PEN线的外漏可导电部分带电而造成人身触电危险。该系统由于PE线和N线合为一根,因而节约了有色金属和投资,较为经济。TN-C系统在我国低压配电系统中应用最为普遍,但不适于对安全和抗电磁干扰要求高的场所。 b. TN-S系统其中的N线与PE线全部分开,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接PE线。由于PE线中无电流通过,因此设备之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PE线断线时,正常情况下不会使接PE线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该系统较之TN-C系统在有色金属消耗量和投资方面有所增加。TN-S系统主要用于对安全要求较高(如潮湿易触电的浴室和居民住宅等)的场所及对抗电磁干扰要求高的场所。c. TN-C-S系统该系统的前一部分全部为TN-C系统,而后面有一部分为TN-C系统,有一部分则为TN-S系统,其中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接PEN线或PE线。该系统综合了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因此比较灵活。d.本工程为TN-C-S系统。2.3 配电系统的一般原则配电系统设计应满足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要求。配电系统以三级保护为宜。系统结构不宜复杂,在操作安全、检修方便的前提下,应有一定的灵活性。配电线路或配电室及配电箱应设置在负荷中心,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导线截面,降低电能损耗。同一线路上的用电设备性质应相同或接近;不同性质的用电设备应由不同的分支线路供电。在供电线路中,如果安装有冲击负荷大的用电设备或设备容量较大(10KW以上),应由单独支路供电。在三相供电线路中,单相负荷应均衡分配到三相上,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15%时,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在配电系统中的配电屏、箱应留有适当的备用回路。选择导线截面也应适当留有余量。2.4本设计的供配电系统根据2.1、2.2、2.3的规定,在本宾馆楼的设计中,根据负荷等级的分类将本次设计中的低压配电系统归为三级负荷,但可以有选择性的归为二级负荷。配电室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制并互相联络,同时设置应急母线,应急母线与柴油发电机连接。三级负荷平均分配分别接在两路电源上。两段母线互相联络,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可用中间联络有选择的接通部分三级负荷。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低压进线采用TN-C系统,即三相四线入户,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 -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人三相配电箱。每个客房采用单独的单相配电箱,三线入户即一根相线、一根N线和一根PE线。本工程供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放射式供电,每个楼层设置若干配电箱,供各层照明,空调等用电,再根据深入负荷中心的要求设置分配电箱。其中客房层为每个客房一个终端箱,采用单相引入,在客房层的楼层配电箱平均分配使三相平衡,其它层终端箱三相引入,在终端箱三相平衡。2.5负荷计算2.5.1 负荷计算的方法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和二项式法。需要系数法就是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或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最为简便,应用最广。利用系数法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提出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但因利用系数实测与统计较难,在民用建筑电气中一般不用。二项式法的应用局限性较大,但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较大的分支干线的计算负荷时较为合理。另外负荷计算在设计初步时还会用到单位面积功率密度法,单位面积功率密度法就是查表确定建筑物单位面积上的用电负荷,各类建筑物的用电指标如表2-1所示:表2-1 各类建筑物的用电指标建筑类别用电指标( W/ )建筑类别用电指标( W/ )公寓3050医院4070旅馆4070高等学校2040办公4080中小学1220商业一般:4080展览馆5080大中型:70130体育4070演播室250500剧场5080汽车库815在本设计中,由于需要系数法的简便性和广泛性,因此在负荷计算的过程中采用需要系数法。需要系数法计算计算三相负荷公式如下:Pjs=KxPe 式中 Pjs 用电设备总的有功计算负荷;Pe 用电设备总的设备容量; Kx 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 Qjs 用电设备的无功计算负荷;tan 对应于设备的cos的正切值;cos 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Sjs 用电设备的视在计算负荷;Ijs 用电设备的计算电流;UN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如果设备为单相负荷,则等效三相设备容量Pe应按最大负荷相所接单相设备容量Pe的3倍计算。2.5.2 本宾馆负荷计算标准层照明负荷计算已知标准层每个终端配电箱均为单相负荷,其中每个标准客房设备容量2.4KW,布草间用房为2.32KW。标准层有22个标准客房,1个布草间用房,1个多功能厅等。取所有房间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为1,即房间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等于设备容量。由标准层的系统图可知最大单相负荷为L1相,为23.33KW,所以楼层等效三相负荷Pe=3Pemax=3x23.33KW=70KW楼层配电箱需要系数Kx取0.8,所以Pjs=KxPe=0.8x70KW=56KW 其它各层的负荷计算方法均与此相同。2.6电气设备的选择2.6.1 导线的选择A:导线型号的选择1)导体材料的选择从节能角度看,为了减少电能传输时在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则要减少导体的阻抗,所以使用铜比使用铝要好。2)导线绝缘及护套的选择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YJV)的电力电缆:允许温升高,载流量大,其制造工艺简单,没有敷设高差的限制。重量较轻,弯曲性能好,具有内铠装结构,使铠装不易腐蚀。能耐油和酸碱性的腐蚀,而且还具有不延燃的特性,可适用于有火灾发生的环境。同时,该电缆还具有不吸水的特性,适用用于潮湿、积水或水中敷设。导线塑料绝缘导线:其绝缘性能好,制造工艺简单,价格比较便宜。B:导线截面的选择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 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 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4)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电流通过导线时,要产生电能损耗,使导线发热。当裸导线的温度过高时,会使其接头处的氧化加剧,增大接触电阻,使之进一步氧化,如此恶性循环,甚至可发展到断线。若绝缘导线和电缆的温度过高时,可使绝缘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因此规定了不同材料和绝缘导线的允许载流量。在这个允许载流量范围内运行,导线的升温不会超过允许值。按发热条件选择三相系统中的相线截面时,应使其允许载流量Ial 不小于通过相线的计算电流Ijs。a.中性线截面的选择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要考虑不平衡电流和零序电流以及谐波电流的影响。1)一般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的一半。2)有三相四线制引出的两相三线制和单相线路,因中性线电流和相线电流相等,故中性线截面和相线截面相同。3)如果三相四线制线路的三次谐波电流相当突出,该谐波电流回流过中性线,此时中性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b.保护线截面的选择保护线截面要满足短路热稳定的要求,按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1)当相线截面小于16mm2时,保护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2)当相线截面不大于35mm2且大于16mm2时,保护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3)当相线截面大于35mm2时,保护线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的一半。C:本设计中导线的选择根据以上的规定,本设计中线路采用BV-500V导线穿钢管沿地坪暗敷;或穿PVC管沿墙。导线截面的选择按照允许载流量的原则选用且符合以上要求,当相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各保护线截面和相线截面相同;当相线截面大于35mm2时,各保护线截面至少为相线截面的一半。从楼层配电箱到标准客房选用4mm2的导线,其它各设备的导线截面选择详见低压配电系统图。2.6.2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选择低压断路器时满足下列条件:1.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压不小于保护线路的额定电压。2.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不小于它所安装的脱扣器的额定电流。3.过流脱扣器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线路的计算电流。同时,还应按照以下原则选择:1.断路器的额定短路通断能力不小于线路中最大短路电流。2.断路器欠电压脱扣器额定电压等于线路额定电压。3.选择配电断路器需考虑短延时,短路通断能力和延时梯级的配合。4.选择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需考虑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并使其在起动时间内不动作。笼型感应电动机的起动电流按815倍额定电流计算。5.直流快速断路器需考虑过电流脱扣器的动作方向(极性)、短路电流上升率di/dt。6.漏电保护断路器需选择合理的漏电动作电流和漏电不动作电流。注意能否断开短路电流,如不能断开短路电流则需和适当的熔断器配合使用。本设计根据以上选用要求及断路器的参数,终端配电箱中选用广州真善美公司的小型断路器,其中照明线路选用1P小型断路器,插座等回路选用带漏电保护的2P小型断路器。1P小型断路器的型号说明、适用范围及参数如下:带漏电保护的2P小型断路器的型号说明、应用及技术参数如下:宾馆楼2到3层楼层配电箱为单相出线,并且每路的负荷仅为2.4KW,所以2到3层的楼层配电箱中出线断路器也可选用小型断路器。本设计选择正泰公司的NB1-63系列小型断路器,应用范围、型号说明及技术参数如下:1 应用范围NB1-63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60Hz交流400V及以下,额定电流至63A线路的过载及短路保护之用,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操作转换之用。宾馆楼一层的配电箱均为三相出线,并且后面所接终端配电箱负荷较大,所以宾馆楼一层的楼层配电箱中出线断路器选用塑壳式断路器。本设计选择正泰公司的NM8系列塑壳式断路器,适用范围、规格及技术参数如下所示:型号及其含义:例:N B 1-63/H:N企业特征代号B小型断路器代号1设计序号63壳架等级额定电流H表示分断能力10000A适用范围: NM8系列主要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690V及以下,额定工作电流1250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接通,分断及承载额定工作电流,能在线路和用电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欠压的情况下对线路和用电设备 进行可靠的保护,并能用作电动机的不频繁启动,可横装也可竖装。壳架等级额定电代号。壳架等级额定电流(A)额定工作电流(A)A10016、20、25、32、40、50、63、80、100B250(包含160壳架等级)100、160、200、250C630(包含400壳架等级)250、315、350、400、500、630D1250*630*、800*、1000*、1250*低压断路器整定电流的选择以大于线路的计算电流小于线路的载流量为原则,在本设计中客房的整定值以稍大于计算电流选择,办公室和其他地方的整定电流按小于载流量选择,断路器的整定电流见低压配电箱系统图。2.6.3 低压配电箱的选择在本设计中,终端箱有两种:单相终端箱和三相终端箱。在客房使用单相终端箱,办公空间及其他的空间选用三相终端箱。根据各配电箱中的回路数、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并结合配电箱的特点,本设计中单相终端箱选用ABB公司的ACM系列单相配电箱,嵌墙式安装,产品特点、技术参数、型号说明及安装尺寸如下:三相终端箱及楼层配电箱选用ABB公司的SDB系列三相配电箱,产品特点、技术参数、型号说明及安装尺寸如下:产品特点:ABB 的SDB系列三相配电箱的设计特点在于具有宽阔的接线空间、易于识别的线路标记、箱可从箱侧、顶或底面做多方向的扩展,其设计概念在于为客户及设计人员提供可行之有效的方案。ABB的ACM、ACP及ACF系列终端配电箱的设计符合GB7251.3及GB17466标准。箱内配有中性端子排、接地端子排及DIN导轨,可配合ABBsystem proM终端保护装置。箱内备有6中标准格式,分别为8位、10位、13位、16位20位及23位,每一单极开关各占一位。ACM系列终端配电箱为金属外壳,表面采用RAL7035浅灰白色环氧数值静电喷涂,平盖式的设计及安装门盖螺丝,在不同的安装环境均能显得高雅大方。箱体的安装分有挂墙式安装(明箱)及嵌墙式安装(暗箱)两种。技术参数:SDB系列的设计符合GB7251.3-1997及GB17466-1988标准,可以装置不同的进线开关,如负荷开关、塑壳断路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及用于直接连接的组件等。再配合ABB System proM保护装置,无论是新建项目,或是替代传统的配电开关箱都一样很合适。SDB系列的安装分为挂墙式(明箱)和嵌墙式(暗箱)两种 ,并可以横排结构(最大100A)和直排结构(最大160)组合。直排结构:出现回路用电缆连接电源横排结构:出现回路从主母排直接连接电源安装尺寸:2.6.4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选择在本设计中,宾馆楼一层照明及消防配电箱等处负荷等级较高,供电采用双电源一备一用方式,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在此选用正泰公司的NZ1B系列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NZ1B系列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适用范围及型号说明如下:a.适用范围:NZ1B系列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适用于50/60Hz,额定电压690V及以下,额定电流从6A到800A的三相四线双回路供电电网中,检测电源的过电压、欠电压、断相状况,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接至另一个电源,以保证负荷电路的正常供电。产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建筑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2.6.5 低压配电柜的选择GGD型低压固定组合式开关柜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工作电压380V,额定工作电流至3150A的配电系统中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设备的电能转化、分配及控制之用。GGD型交流低压配电柜的柜体采用通用柜的形式,构架用8MF冷弯型钢局部焊接组装而成,构架零件及专用配套零件由型钢定点生产厂家配套供货,以保证柜体的精度和质量,通用柜的零部件按模块原理设计,并有20模的安装孔,通用系数高。GGD柜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柜体运行的散热问题,在柜体上下端均有散热槽孔,当柜内电器元件发热后,热量上升,通过上侧的槽孔排出,而冷风不断地由下端的槽孔补充进柜,使密封的柜体自下而上形成一个自然通风道,达到散热目的。柜门用转轴式活动铰链与构架相连,安装、拆卸方便,门的折边处均嵌有一根山型橡塑条,关门时与构架之间的嵌条有一定的压缩行程,能防止门与柜体直接碰撞,也提高了们的防护等级。装有电器元件的仪表门用多股软铜线与构架相连,整柜构成完整的接地保护电路。GGD型柜的进线方式有常用的上、下侧进线,同时也设计了由柜顶左、中、右三个位置上进线及柜后进线方式。柜体的顶盖在需要时可拆除,便于现场主母线的装配和调整,柜顶四角有吊环,用于起吊和装运。根据用户选用GGD型柜时配套的需要,产品包括了GGJ型无功补偿柜的设计方案,供设计选用,柜的外型尺寸基本与GGD柜相同。GGD型低压配电柜的技术参数如表2-2所示:表2-2 GGD型低压配电柜的技术参数型号额定电压(V)额定电流(A)额定短路开端电流(K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KA)GGD1380A1000151530B600(630)C400GGD2380A1500(1600)303063B1000CGGD3380A31505050105B2500C2000GGD型柜的尺寸图如下: 3照明系统的设计3 照明系统的设计3.1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3.1.1一般规定a.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通过对光源和灯具的选择和配置,使工作区或空间具备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b.在确定照明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照明的特殊要求,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采用高光效光源、灯具与追求照明效果的关系;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与采用高性能标准光源灯具等技术经济效益的关系。c.电气照明设计应考虑下列要素: 1)有利于对人的活动安全、舒适和正确识别周围环境,避免人与光环境之间失去协调性。 2)重视空间的视场清晰度,消除不必要的阴影,控制光热和紫外线辐射对人和物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创造适宜的亮度分布和照度水平,限制眩光对人的不舒适影响。 4)处理好光源色温与显色性的关系;一般显色指数与特殊显色指数的色差关系,避免产生视觉心理上的不和谐。 5)有效利用自然光,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控制照明区域,降低电能消耗。3.1.2对宾馆电气设计的要求国家规范标准对宾馆的电气设计要求如下:1. 旅馆照明宜选用显色性较好、光效较高的暖色光源,大多数场所的光源应能满足调光要求。 2. 大门厅照明应提高垂直照度,并宜随室内照度(受天然光影响)的变化而调节灯光或采用分路控制方式。门厅照明应满足客人阅读报刊所需要的照度要求。3. 大宴会厅照明应采用调光方式,设计照度需考虑满足彩色电视转播的要求。宜设置小型演出用的可自由升降的灯光吊杆。灯光控制应可在厅内和灯光控制室两地操作。4. 设有红外无线同声传译系统的多功能厅照明,当采用热辐射光源时,其照度不宜大于5001x。5. 屋顶旋转厅的照度,在观景时不宜低于0.51x。6. 客房床头照明宜采用调光方式,客房的通道上宜设有备用照明。7. 客房照明应防止不舒适眩光和光幕反射,设置在写字台上的灯具亮度不应大于510cd/m2。8. 客房穿衣镜和卫生间内化妆镜的照明,其灯具应安装在视野立体角60以外(即水平视线与镜面相交一点为中心,半径大于300mm),灯具亮度不宜大于2100cd/m2。当用照度计的光检测器贴靠在灯具上测量,其照度不宜大于65001x。邻近化妆镜的墙面反射系数不宜低于50%。卫生间照明的控制宜设在卫生间门外。 9. 卫生间内如需要设置红外或远红外供暖设施时,其功率不宜大于300W,并应配置030min定时开关。10. 客房的进门处宜设有切断除冰柜、通道灯以外的全部电源的节能控制器。11. 旅馆的公共大厅、门厅、休息厅、大楼梯厅、公共走道、客房层走道以及室外庭园等场所的照明,宜在服务台)处进行集中遥控,但客房层走道照明亦可就地控制。12. 旅馆的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应急照明,可与楼层标志灯结合设计。 13. 旅馆的休息厅、餐厅、茶室、咖啡厅、快餐厅等宜设有地面插座及灯光广告用插座。 14. 室外网球场或游泳池,宜设有正常照明,同时应设置杀虫灯(或杀虫器)。15.地下车库出入口处应设有适应区照明。3.1.3灯具及光源的选用原则1.室内照明光源的确定,应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地选择光源的光效、显色性、寿命、启动点燃和再点燃时间等光电特性指标,以及环境条件对光源光电参数的影响。 2.室内照明应优先采用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在有防止电磁波干扰或室内装修设计需要的场所,可选用卤钨灯或普通白炽灯光源。3. 有显色性要求的室内场所不宜选用汞灯、钠灯等作为主要照明光源。4.室内一般照明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光源。当有装饰性或功能性要求时,亦可采用不同种类的光源。5.在选择灯具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特点,合理地选定灯具的光强分布、效率、遮光角、类型、造型尺度以及灯的表观颜色等。6.对于功能性照明,宜采用直接照明和选用开敞式灯具。7.在高空安装的灯具,如楼梯大吊灯、室内花园高挂灯、多功能厅组合灯以及景观照明和障碍标志灯等不便检修和维护的场所,宜采用长寿命光源或采取延长光源寿命的措施。8.在选择灯具时,应考虑灯具的允许距高比。3.1.4本设计灯具及光源的选用因客房主要为局部照明,且照明主要是为营造气氛,所以客房内灯具选用具体如下:方格栅吸顶灯 2*25W 单管日光灯(高效节能) 1*36W双管日光灯 2*36W 防水防尘灯(高效节能) 1*40W普通吸顶灯 1*60W 疏散指示灯 1*16W安全出口灯 2*8W 吸顶筒灯 1*40W壁灯 1*40W 座灯 1*40W吸顶灯 1*40W其它灯具的选择见照明平面图。3.2照度计算照度计算,就是根据初步拟定的照明方案计算工作面上的照度,检验是否符合照度标准的要求。可以在初步确定灯具类型、功率和悬挂高度后,根据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来计算灯具数目、确定布灯方案。根据规范标准,本设计的照度计算标准如下:另外,多功能厅参考面0.8m,照度标准300lx;消防控制室、值班室、配电室、机房等照度标准为100lx。照度计算的方法有利用系数法、概算曲线法、比功率法和逐点计算法,由于利用系数法在实际工程中较普遍,所以在此用需要系数法进行照度计算。 计算公式: 式中: N灯具数量,套; Eav工作面平均照度,lx; A工作面面积,; s每个灯具中光源的额定总光通量,lm; U利用系数; K维护系数,见表3-1表3-1 维护系数环境污染特征工作房间或场所示例维护系数灯具擦洗次数(次/年)清洁办公室、阅览室、仪器、仪表装配车间0. 82一般商店营业厅、影剧院观众厅、机加工车间0.72污染严重铸工、铸工车间、厨房0.63室外道路和广场0.72以一层餐厅包间为例进行计算。对于一层餐厅包间,房间长7.8m,宽4.2m,高3m。该房间光源选用飞利浦T8三基色36W直管荧光灯(光通量为3350lm),单个灯具内安装两个光源,简易吊链安装,安装高度2.8m,该层房间内的各表面的反射比和室内空间的划分见下图:1) 求空间系数2) 求顶棚有效反射比3) 求地板空间有效反射比4) 根据RCR=4,W=0.5, CC=0.7,查相关资料可得 U=0.61 根据RCR=5,W=0.5, CC=0.7,查相关资料可得 U=0.55 用内插法可得:RCR=4.2时U=0.5985) 因为0.2,按=0.1,查表得修正系数为0.96。所以U=0.96x0.598=0.576) 该套间的灯具套数为: 查得维护系数K=0.8,=3350lm平均照度为:满足照度要求,所以办公室安装灯具三个,安装功率292W。其它房间的照度计算方法与此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计算。因客房主要为局部照明,且照明主要是为营造气氛,所以客房的照明不进行照度计算,只按照衬托气氛的原则进行灯具的布置。本设计具体灯具布置见照明平面图。3.3应急照明的设计本建筑为宾馆建筑,应急照明主要考虑火灾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3.3.1应急照明设计要求1、应急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同时使用时,应有单独的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面板宜与一般照明开关面板相区别或选用带指示灯型。2、应急照明不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同时使用时,当正常照明因故停电,应急照明电源宜自动投入。3、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应设指示灯。4、疏散应急照明宜设在墙面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拐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5、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3.3.2本设计的应急照明设计根据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本设计中的应急照明设计如下:在每个客房布置一个应急照明灯,平时不用,当火灾或普通照明电源发生故障时通过楼层的应急照明箱启动;在客房层走廊应急灯与普通照明同时工作,应急照明灯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筒灯,由楼层应急箱引出,由箱中的断路器控制;在办公室及餐厅等场所,应急灯采用浮充电应急灯,电源引自普通照明箱,蓄电池要求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30min;一层走廊及竖向楼梯间的照明均引自消防电源照明配电箱。疏散指示灯采用自带蓄电池型,距地0.5m墙上暗装,安全出口灯在门上100暗装。灯具的安装位置见平面图。 4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4 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4.1一般规定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规范进行设置。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内的人身安全;防止直击雷破坏建筑物,保护建筑物内部的危险物品、贵重物品、机电设备、易燃物品、电器设备不致因雷击而烧毁和损坏。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都应该包含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 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数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其中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按下式计算: 式中 Td年平均雷暴日。当建筑物的高H 小于100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和等效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D=LW+2(L+W)+10-6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 ; L、W、H建筑物的长、宽、高(m);设此工程所在地年平均雷暴日为30.1d/a,建筑物长L=88.8m,W=25.7m,H=9m。所以 =0.024x30.11.3=2.01 次/(km2a)=LW+2(L+W)+10-6=88.5x25.7+2x(88.5+25.7)x+3.14x9x(200-9)x10-6=0.017 km2此宾馆楼校正系数取1.5,故=1.5x2.01x0.17=0.05(次/a)4.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4.2.1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4.2.2 根据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规定,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分类应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4.2.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 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2.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3.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4.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6.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4.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2.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且小于或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且小于或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6. 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7. 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8.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孤立的高耸构筑物。4.2.5由重要性或使用要求不同的分区或楼层组成的综合性建筑物,且按防雷要求分别划为第二类和三类防雷建筑时,其防雷分类宜符合下列规定:a. 当第二类防雷建筑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及以上时,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b. 当第二类防雷建筑的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30%以下时,宜按各自类别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本宾馆楼预计雷击次数为0.05次/a,按照上述原则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4.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4.3.1 防直击雷的措施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2.避雷带应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并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3.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 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4.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引出屋面的金属体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5.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6.构筑物的防直击雷装置引下线一般可为一根,但其高度超过 40m 时,应在相对称的位置上装设两根。利建筑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 其上部 (屋顶上) 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D12mm 或40mm4mm 镀锌导体, 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2)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4.3.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如架空线转换为电缆,电缆长度不宜小于 15m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 b.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电涌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c.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30。4.3.3防侧击雷的措施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应采取下列防侧击措施:a.建筑物内钢构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金属管道等的连接措施,应符合以下的规定: 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也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3)垂直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应在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圈梁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圈梁的钢筋连接一次。对没有组合柱和圈梁的建筑物,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每三层与敷设在建筑物外墙内的一圈镀锌圆钢均压环相连,均压环与所有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连接。b.应将60m及以上部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4.4本设计的防雷接地措施在防雷接地设计中,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设总电位联结,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a.利用建筑物基础、外圈混凝土墙内钢筋作为电力、防雷和弱电系统的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配电系统中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包括配电箱(柜)体、金属配管、线盒、金属线槽和桥架、支(吊)架等在全长上均应构成电气通路并通过保护线与共用接地体或接地铜排有良好的连接。b.建筑物应做总等电位联结(MEB),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铠装电缆金属外皮等均应通过等电位联结板和外圈混凝土挡土墙内的接地钢筋连接成电气通路;浪涌保护器到等电位箱距离小于0.5米,到保护设备距离小于15米各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联结,沿建筑物屋面,女儿墙及最高处上明设由12镀锌圆钢构成的避雷带。利用建筑结构柱内的二根主筋(16及以上直径大于10小于16时四根)上下焊通作为引下线,上与避雷带及避雷针焊连,下与基础接地钢筋焊连。利用建筑物基础钢作为防雷、电力系统和弱电设备的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若达不到时须通过预留接地板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极。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件等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成电气通路。沿引下线设供测量接地电阻用连接板(M板)及连接人工接地极用连接板(N板)除建筑物结构内的引下线或基础接地钢筋外,所有人工加设的(包括敷设于保温层内、墙内的)防雷、接地系统的金属构件均应采用镀锌件。避雷带和引下线的焊接应采用搭焊连接,搭焊长度至少为6D,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5.1设计概况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采用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的总体概况如下:1)首层设有消防控制室,负责对整个建筑的火灾监测及消防联动控制。2)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设备采用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公司的产品。3)系统采用二总线制,线路在弱电井内沿耐火桥架引至各层,在各层的弱电井内设接线箱(中继箱);各层的手动报警线、消防电话线、消防泵直启线以及喷淋泵控制线均直接穿钢管暗敷。4)探测器除厨房和浴室更衣间采用采用感温探测器外,其它均采用感烟探测器,探测器吸顶安装,手动报警按钮在墙上明装,下皮距地1.5米,按“步行距离不大于30米”的原则设置,消防模块现场定位。5)按规范设置消防广播系统,并与正常广播结合,火灾时强切至火灾广播。客房内扬声器为1W,床头柜内安装,火灾时强启;走廊和其他公共场所扬声器为3W,嵌顶式安装,与背景音乐共用,火灾时强切。6)在电梯机房、配电室及值班室设消防电话。7)凡是消防用电均采用双路供电,末端切换,使用阻燃电缆。8)应急照明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出口指示灯和备用照明。均采用双路电源末端配电箱自投并且自带蓄电池。9)联动控制:所有的消防联动设备用手动和自动方式控制,其中消火栓泵、喷淋泵、排烟机在控制中心设置多线制的直接手动控制。火灾时按要求启动各类消防设备,执行电梯迫降,并切断非消防负荷电源。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5.2.1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感烟探测器做为前期、早期报警是非常有效的。适用场所有:要求火灾损失小的重要地点,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即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火灾,如棉、麻织物的引燃等。不适于选用的场所有:正常情况下有烟的场所,经常有水蒸气及粉尘等固体;液体微粒出现的场所,发火迅速、产生烟极少爆炸性场合。感温探测器做为火灾形成早期报警非常有效。因其工作稳定,不受非火灾性烟物汽尘等干扰。凡无法应用感烟探测器、允许产生一定的物质损失非爆炸性的场合都可采用感温探测器,特别适用于经常存在大量粉尘、烟雾、水蒸气的场所及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但不适用于有可能产生阴燃火的场所。定温型允许温度的较大的变化,比较稳定,但火灾造成的损失较大,在零度以下的场所不宜选用。差温型适用于火灾早期报警,火灾造成损失较小,但火灾温度升高、过慢则无反应而漏报。差定温型具有差温型的优点而又比差温型更可靠,所以最好选用差定温探测器。各种探测器都可配合使用,如感烟于感温探测器的组合,宜用于大中型机房、洁净厂房以及防火卷帘设施的部位等处。对于蔓延迅速、有大量的烟和热产生、有火焰辐射的火灾,如油品燃烧等,宜选有三种探测器的配合。总之,感烟探测器具有稳定性好、误报率低、寿命长结构紧凑、保护面积大等优点,得到广泛使用。其它类型的探测器,只有在某些特殊场合作为补充采用的。a.下列场所宜选用感烟探测器: 1)办公楼、教学楼、百货楼的厅堂、办公室、库房等; 2)饭店、旅馆的客房、餐厅、会客室及其他公共活动场所;3)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及其他电气设备的机房以及易产生电器火灾的危险场所; 4)书库、档案库等; 5)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及有防排烟功能要求的房间或场所; 6)重要的电缆(电线)竖井、配电室等; 7)楼梯间、前室和走廊通道;8)电影或电视放映室等。b.下列场所宜选用感温探测器:1)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 2)可能发生无烟火灾; 3)有大量粉尘; 4)在正常情况下有烟和蒸气滞留; 5)厨房、锅炉房、发电机房、茶炉房、烘干房等; 6)汽车库等; 7)吸烟室、小会议室等; 8)其他不宜安装感烟探测器的厅堂和公共场所。在本设计中,依据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原则,客房、办公室、餐厅、楼梯、走廊、电梯间等均采用感烟探测器。厨房采用感温探测器。5.2.2火灾探测器设置A:探测区域的划分探测区域划分的一般规定如下: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1000的房间,可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100米。3)下列场所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 3.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 4.建筑物闷顶、夹层。本设计每个客房或为一个包间探测区域,主楼走廊为一个探测区域,餐厅、大堂、楼梯间、管道井等各为一个探测区域。B:火灾探测器的设置部位1.敞开或封闭的楼梯间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并每隔23层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2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和走道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特别是前室与电梯竖井、疏散楼梯间及走道相通,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更容易聚集或流过,是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故应装设火灾探测器。3电缆竖井配合竖井的防火分隔要求,每隔23层或每层安装一个。4电梯机房应装设火灾探测器,其一电梯是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二电梯机房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其三电梯竖井存在必要的开孔;其四在发生火灾时,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通道,容易威胁电梯机房的设施。为此,电梯机房设置火灾探测器是必要的,电梯竖井的顶部宜设置火灾探测器。5高级办公室、会议室、陈列室、展览室、商场营业厅,走廊等。在本设计中,楼梯间每层都设探测器,其次每个房间也都设探测器。C:火灾探测器数量的确定规范规定:每个探测区域内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置的探测器的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N (只)式中 N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置的探测器的数量,单位为“只”,N应取整数。 S 一个探测区域的地面面积(); A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指一只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地面面积。由于建筑物房间的地面通常为矩形,因此,所谓有效探测器的地面面积实际上是指探测器能探测到矩形地面面积。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m)是指一只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K 安全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k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k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k取0.91.0。对于一个探测器而言,其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的大小与其探测器的类型、探测区域的面积、房间高度及屋顶坡度都有一定的联系。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如下表所示:表5-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火灾探测器的种类地面面积S(m2)房间高度h(m)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屋顶坡度15153030A(m2)R(m)A(m2)R(m)A(m2)R(m)感烟探测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感温探测器S30H6304.4304.9305.5S30H6203.6304.9406.3以一层多功能厅为例进行计算,过程如下:已知多功能厅长15.5m,宽12.6m,面积为S=15.5x12.6=195.380,房间高3m6m,屋顶坡度为015,按二级保护对象计算,K值取1.0,查得保护面积A=60 m2,保护半径R=5.8mN =3.25(只)探测器取整数,所以探测器个数为4只。探测器的布置采取两点均布的原则,经计算探测器的保护半径为5.6m5.8m,符合要求。其它房间的计算方法均与此相同。5.2.3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1) 报警区域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 30m。 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在下列部位装设: 1.各楼层的楼梯间、电梯前室; 2.大厅、过厅、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出入口; 3.餐厅、多功能厅等处的主要出入口; 4.主要通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 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在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控制(值班)室的控制、报警盘上有专用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显示部位号混合布置或排列,并有明显的标志。 4)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操作报警信号,在区域一集中系统中宜为:当区域机能直接进行灭火控制时,可进入区域机;当区域机不能直接进行灭火控制时,可不进入区域机而直接向消防控制室报警。 5)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系统的布线宜独立设置。 6)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墙上的高度可为 1.31.5m,按钮盒应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误动作的保护措施。以此为依据,本工程一层到三层,每层设七个手动火灾报警按扭;屋顶层设两个手动报警按钮。5.2.4火灾消防广播的设计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防火分区的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扬声器的设置数量应能保证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15m,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扬声器,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大于8m。每个扬声器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实配功率不应小于2W。2)客房内扬声器设在多功能床头柜上,每个扬声器功率为 1W。如床头控制柜不设消防广播时,则客房的走道设的火灾消防广播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3W,间距不大于 10m。3)工业建筑内设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与背景噪音15dB。4)在空调机房、洗衣机房、文娱场所、车库等有背景噪音干扰的场所,在其播放范围内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15dB,按此确定扬声器的功率。5)餐厅、KTV厅等需要播放背景音乐,其扬声器与火灾消防广播合用时,则扬声器应按2430m2设一个,以使声压均匀。6)火灾消防广播功放器应按扬声器计算总功率的1.3倍来确定。7)消防广播的线路需单独敷设,并应有耐热的保护措施。当一路的扬声器、配线短路或开路时,应仅使该路广播中断而不影响其它各路广播。根据以上要求,本工程的火灾消防广播设计如下:在宾馆楼客房层每个房间设置一个扬声器,装在床头柜内,功率为1W;平时扬声器处于关闭状态,当火灾时通过总线启动扬声器。在走廊内设三个扬声器,功率为3W,其安装位置间消防平面图;扬声器平时播放背景音乐,火灾时通过总线强切到消防广播。在宾馆楼一层,房间内不设扬声器,而在走廊内设四个扬声器,功率为3W;平时播放背景音乐,火灾时通过总线强切到消防广播。餐厅、KTV厅按30m2设一个,平时播放背景音乐,火灾时通过总线强切到消防广播。5.2.5消防专用电话的设计对消防专用电话设计的一般规定如下:1.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2.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且宜选择共电式电话总机或直通对讲电话机,消防通信系统中主叫与被叫用户间(或总机值班员与用户间的通话方式)应为直接呼叫应答,中间不应有转接通话。 3. 消防火警电话用户话机或送受话器的颜色宜采用红色。火警电话机挂墙安装时,底边距地高度为1.5m。4.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1下列部位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1)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 2)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 3)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 4.2 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塞孔。电话塞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 4.3 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应每隔 20m 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 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6. 消防通信系统的供电装置应选用带蓄电池的电源装置,要求不间断供电。 7. 火警电话布线不应与其他线路同管或同线束布线。本设计中对消防专用电话的设计如下:在一楼消防值班室设消防电话主机;同时在配电室及设备值班室设消防电话分机;在楼顶,消防电梯机房和送风排烟机房为同一房间,故共用一部消防电话分机,普通客梯机房也设一消防电话分机;每层设有带消防电话插孔的手动报警按钮,电话插孔通过电话线直接连到消防控制室的消防电话主机上;消防电话线采用穿管方式直接上下直通的方式墙内暗敷设,在一层采用地板下穿管暗敷设,所有管路均采用焊接钢管。5.3消防设备导体的选择与布置消防设备供电及控制线路选择的一般原则:1凡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消防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支线,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可采用耐火类电缆。 2凡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消防用电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支线,宜采用耐火类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可降一级标准选择。 3凡建筑物内火灾自动报警保护对象分级为二级、消防用电供电负荷等级为二级的消防设备供电干线线及支线,应采用阻燃电线、电缆。 4消防设备供电线路,其导线截面的选择,应适当放宽,一般可加大一级。 5消防设备所附控制线路,宜选用与相应消防设备供电线路相同标准类别的电线或电缆,当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可采用普通型电线或电缆。火灾报警系统线路敷设的一般原则:1当采用矿物绝缘型耐火类电缆时,应直接明敷设(含吊顶内明敷设) 。 2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在电气井道内或电缆沟内敷设时不可穿管保护,但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与非消防用电电缆隔离。 3引至消防设备的供电线路当采用明敷设或吊顶内敷设或架空地板内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所穿金属管或金属封闭式线槽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一般情况下为涂防火涂料保护)。当线路暗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或电工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采用绝缘电线时,应采取穿金属管、不燃或难燃型硬质、半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 5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讯、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时, 可不穿金属管保护, 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 本设计建筑等级为二级,火灾自动报警保护等级为一级,导线、电缆选用阻燃型电缆,敷设在电缆竖井内加防火措施,水平导线全部穿钢管暗敷在混凝土墙或顶板内。 6弱电系统的设计6 弱电系统的设计本设计的弱电部分主要对弱电系统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考虑预留管路,具体设计有专业公司进行。6.1有线电视系统本设计有线电视系统SYWV-75-9引入进线箱后,沿墙或沿梁穿PVC管引至各出线点管径见电气图附表。6.1.1 一般规定1.本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质量优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并应与城镇建设规划和有线电视系统的发展相适应。 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的接收信号场强,宜取自实测数据(若干次实测数据的平均值)。若获取实测数据确有困难时,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场强值。 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的规定。6.1.2 系统的模式和分配方式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1. 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不需传输干线,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络。2. 独立前端系统模式是典型的电缆传输分配系统,由前端、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网组成。3. 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规模较大,除具有本地前端外,还应在各分散的覆盖地域中心处设置中心前端;本地前端至各中心前端可用干线或超干线相连接,各中心前端再通过干线连至支线和用户分配网络。4. 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其本地前端距信号源太远,应在信号源附近设置远地前端,经超干线将收到的信号送至本地前端。分配网络的分配方式,一般有几种形式,分配分配方式、分配分支方式、分支分配方式。分配-分配方式,布线灵活,主要用于支干线、分支干线、楼栋之间的分配。分配-分支方式,布线灵活,便于管理,通过选择不同损耗的分支器可使用户电平趋于一致,且因分支器的反向隔离特性好而不易造成反向干扰,是应用最广也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形式。分支-分支方式,其特点与分配-分支方式基本相同,也是常用方式。6.1.3本工程的设计方案本工程电视信号来自卫星天线。电视系统采用独立前端系统模式,分配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分配干线采用竖向结构,在弱电竖井内沿线槽敷设;分支干线采用横向结构,水平线路吊顶内金属线槽敷设,引入房间段穿管暗敷。电视分配器箱在竖井内挂墙安装,分支器箱走廊吊顶内安装,电视插座中心距地0.3m。6.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6.2.1一般规定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1.视频监控系统应由摄像、传输、显示与图像记录、控制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并具有对图像信号的分配、切换、存储、还原等功能。 2.系统设计应满足监控区域有效覆盖、布局合理、图像清晰、控制有效的基本要求。3.视频监控系统的制式应采用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选用设备、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应为 75W;音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宜为高阻抗。 4.系统应自成网络独立运行。并能与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火灾自动报警及辅助照明装置联动;性质重要场所,在有报警信号时,系统应能对报警现场进行声音及(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