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工咨甲 12220070018 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 2731 号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武武冈冈市市综综合合交交通通投投资资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编制时间:编制时间:二二一三年九月一三年九月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 心 主 任:匡竹述 副 主 任:刘永安 副 总 工 程 师:曾凡勇 环 评 处 处 长:潘旭兵 项 目 负 责 人:苏 峰 参加编制人员 姓名姓名职称职称证书编号证书编号负责内容负责内容签名签名 苏 峰工程师b27310120900第 1、2、5、14 章 赵卫华高工b27310030700第 3、4、8 章 钟 龙工程师b27310021第 6、7、9、10 章 曾肖凯助工b27310022第 11、12、13 章 张伶俐助工制图 段杨萍高工b27310080400校核 郑清里工程师b27310011000审查 曾凡勇 教授级 高工 审定 1 目 录 1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1 1.2工程概况1 1.3工程选线方案合理性分析4 1.4与相关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11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3 2.1自然环境现状13 2.2生态环境现状13 2.3环境质量状况13 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4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15 3.1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15 3.2环境保护目标20 3.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6 3.4环境保护措施28 3.5环境风险分析30 3.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1 3.7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32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33 4.1公众参与调查概况33 4.2调查方式与内容33 4.3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39 4.4公众参与结论42 5环境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环境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43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3 7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43 7.1建设单位联系方式43 7.2环评机构联系方式43 附 图 附图 1. 拟建项目区域位置图 附图 2. 拟建项目路线走向方案、环保目标及监测布点分布图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在武冈市境内,s220 自北向南贯穿武冈市全境,途径弯头桥、龙田、武冈市区、 龙溪、司马冲等重要乡镇,是武冈市域一条重要的纵向干线公路,是市域内重要的经 济走廊,也是连接洞口、武冈、新宁三县(市)重要通道。s219 起于武冈市区,经邓 元泰镇后,进入绥宁县境内,是市域西南部的重要经济走廊,也是连接武冈、绥宁、 城步三县(市)重要通道。目前,s220 与 s219 已成为武冈城区内繁华的主要生活性 干道,担负着过境交通和市内交通的双重功能,由于城市交通与公路交通组成及运行 特征的不一致性,加上交通组织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使得 s220 与 s219 通转换不畅, 交通事故频发,制约了 s220 与 s219 交通功能的发挥,严重了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和 城市用地的拓展。因此,s220 与 s219 外迁势在必行。 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相关公路建设要求,在 s220 与 s219 公路升级建设过程 中分别暂命名为 s904、s909,其中 s220 暂命名为 s904、s219 暂命名为 s909。2013 年 5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3980 号文在“国家公路网规划”中对 s904、s909 进行了正式明确,并更改为 g241、g356,即原 s220 武冈至新宁公路更改 为 g241,原 s219 武冈至城步段更改为 g356。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是湖南省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建 设项目(2011-2020)之一,也是交通运输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 划项目,以及武冈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1-2020)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有 利于完善武冈市城市交通网络,促建武冈市城市建设与发展,可以使城市对外交通及 过境交通快速顺畅通过城区,能够提高交通运营效率,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1.2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 建设单位:武冈市综合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 1.2.1工程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 1.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a)路线走向 g356 段路线起点位于武冈市区以北的老屋刘家,与 g241(原 s220,桩号: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k37+400)相接,向西南沿规划路网进行布线,途经杨家岭,止于马渡田,与 g356(原 s219,桩号 k146+200)相接,该段全长 7.238km。 g241 段路线起点位于武冈市区以北的廖家凹与 g241(原 s220,桩号: k38+850)相接,结合武冈市总体规划,路线向东展线。在贺家庄处与 s346(隆武公 路)相交后,路线转为向南前进,于上头丁家上跨赧水。之后路线一直往南途经李家 院子处与 s246(原 s219,桩号 133+300)相交,路线继续往南至龙溪镇处与 g241(原 s220,桩号:k52+200)相接,该段全长 16.986km。 b)主要控制点 g356 段路线主要控制点为老屋刘家、杨家岭、马渡田。 g241 段路线主要控制点为廖家凹、上头丁家、龙溪镇。 1.2.3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 1.2.3.1 建设规模 本项目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60km/h,路基宽度 12m,路线全长 24.224km,其中:g356 段路线长 7.238km,g241 段路线长 16.986km,桥梁 5 座,总 长 330m,涵洞 107 道。总投资 25142.58 万元,全线平均造价 1037.92 万元/km。拟建 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详表 1.2-1。 表 1.2-1 拟建项目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 g356 段g241 段本项目 指标单 位 合计平均合计平均合计平均 公路里程km7.23816.98624.224 路基土石方m333309046020109582564513142891558988 土方m32831263911793834155242122146750424 石方m349963690315748592712074488564 排水防护工程m3107401484266211567373611542 路面工程1000m275.36910.41182.31810.733257.6910.638 桥梁m/座60/28.29/0.28270/315.90/0.18330/513.62/0.21 涵洞(合计)道334.56744.361074.42 公路新征用地亩258.0435.65623.5136.71881.5536.39 其中:耕地亩118.716.4276.9116.30395.6116.33 拆迁房屋m23400470.269471557.5812871531.33 投资估算万元6864.74948.4318277.841076.0525142.581037.92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1.2.3.2 主要技术指标 表 1.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名称单 位参数 公路等级 二级 设计速度 km/h60 车道数条2 路基宽度 m12 车道宽度 m3.75 一般最小200400 极限最小 125250 平曲线半 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15002500 2000m4500 凸形 1400m3000 1500m3000 竖曲线最 小半 径 凹形 1000m2000 最大纵坡 %6 最小坡长 m150 路基1/501/100 小桥及涵洞 1/501/100 大中桥 1/1001/100 设计洪水 频率 特大桥1/1001/300 车辆荷载等级公路级 1.2.4工期安排及投资估算 1.2.4.1 工期安排 本项目拟于 2014 年 1 月动工,2015 年 12 月底完成工程,施工工期约 2 年,2016 年投入营运。 1.2.4.2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25142.58 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1037.92 万元;其中国省补 助 9927.6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39.49%;地方自筹资金 15214.9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60.51%。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 1.3 工程选线方案合理性分析 1.3.1g356 方案比选 1.3.1.1 工可方案 g356 方案路线起点位于武冈市区以北的老屋刘家,与原 s220 相接,路线往西南 沿武冈市总体规划路网进行布线,途径龙田团公馆,杨家岭,止于马渡田,与原 s219 相接,该方案路线全长 7.238km。g356 路线方案如图 1.3-1。 图 1.3-1 g356 路线方案图 工可报告未对项目 g356 段路线做局部方案比选,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本项目作为 g356 武冈市区过境公路,在对本项目进行选线时,主要考虑本项 目与武冈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目的,因此本项目路 线基本沿城市规划区外围进行展线。 2)结合本项目区域内其他路网进行分析,由于区域内高速公路(洞新高速城步支 线) 与武冈市总体规划之间空间间距较小,对本项目路线方案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本项目 g356 段路线里程较短仅 7.238km,走廊带内地形条件单一,再进行局 部路线方案比较意义不大。 1.3.1.2 环境可行性分析 由于工可没有拟定 g356 线的比选方案,评价将从 g356 线方案的替代方案优势、 环境敏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原 s219 线 原 s220 线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a)g356 线方案的优势分析 根据 g356 线的总体走向,其替代的路径从起点至终点为:从 s220 线由北向南穿 过市区,从武冈市中心穿过后折向西南与原 s219 相接。该路线的线形较迂回,里程较 长,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将会给武冈城市交通带来较大压力,会严重影响武冈市内的交 通出行。 考虑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是服务于区域内过境交通,工可将 g356 起点定于武冈市区 以北的老屋刘家,终点定于武冈市区西南侧的马渡田处,路线线形顺直,里程较短, 在武冈市区西侧形成一条过境线,在使过境交通快速通过市区的同时,也为武冈市西 部规划区内的交通改善与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b)g356 线方案环境敏感性分析 1)水环境:g356 线方案路线走廊涉及水域主要为小溪及农渠水系等,无水源保 护区及取水口分布,水环境不敏感; 2)大气与声环境:g356 线方案路线走廊主要为城郊农村地区,路线沿线农村居 民分布较分散,无学校、医院等大气与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沿线现状多为农田及林地, 大气与声环境质量较好,其大气与声环境不敏感。 3)生态环境:g356 线方案路线走廊现状生态环境特征主要为农村农田生态环境, 间有少量的低丘林地生态,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敏感的生态保护 区,其生态环境不敏感。 1.3.1.3 小结 综合 g356 线路线方案的交通便利优势及沿线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认为,g356 线路线方案具有环境可行性。 1.3.2g241 线方案比选 1.3.2.1 六家塘至朱沙井路段方案(e 比较方案) g241 在经六家塘至朱沙井路段需要新建上头丁家赧水大桥上跨赧水,且地质条件 相对复杂,桥位两岸拆迁相对较大,需要针对该桥位进行分析比选,结合区域地形条 件,工可报告提出 e 线比较方案及其对应推荐方案进行比较。 a)工可路线方案简介 e 线比较方案(ek4+400ek7+358):该方案路线始于武冈市以北的六家塘,路 线往东展线,至新田圹后路线转为向南继续前进,于上头丁家上跨赧水,之后路线继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 续往南展线,止于朱沙井。该方案路线全长 2.958km,桥长 170m。 e 线对应推荐方案(bk4+400bk7+813):该方案路线始于武冈市以北的六家塘, 路线往东展线,至刘家后路线转为向南继续前进,于上头丁家上跨赧水,之后路线继 续往南展线,止于朱沙井。该方案路线全长 3.413km,桥长 170m。 比较方案见图 1.3-2。 图 1.3-2g241 六家塘至朱沙井路段局部方案比选示意图 b)工程经济比较 两个方案工程经济比较见表 1.3-1。 表 1.3-1e 比选方案经济分析表 方案单位e 线比较方案e 线对应推荐方案比较方案比推荐方案 公路里程km2.9583.413-0.455 路基土石方m389239191515-102276 土方m377021169629-92608 石方m31221821887-9669 排水防护工程m339264923-997 路面工程1000m229.334.052-4.752 桥梁m/座170/1170/10 新建涵洞道1315-2 公路新征用地亩105.36120.4-15.04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 方案单位e 线比较方案e 线对应推荐方案比较方案比推荐方案 其中:耕地亩56.8956.590.3 拆迁房屋m231562428728 投资估算万元3917.994447.19-529.2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1324.541303.0121.53 由表可知,e 线比较方案比 e 线对应推荐方案里程短 0.455km,土石方少 102276m3,多占耕地 0.3 亩,拆迁量多 728m2,平均每公里造价高 21.53 万元,总造价 低 529.2 万元。 其中: e 线比较方案:1)该方案里程较短,较 e 线对应推荐方案短 0.455km;2)沿线地 形条件相对简单,土石方数量较少,工程规模较小;3)总造价相对较低。4)该方案 沿线居民较多,拆迁量较大;5)桥两端占用耕地相对较多,特殊路基相对较多。 e 线对应推荐方案:1)沿线居民分布较少,拆迁量相对较小;2)该方案地形条 件相对复杂,土石方数量较大,工程规模相对较大;3)造价相对较高;4)路线里程 较长。 c)桥位合理性分析 e 线比较方案桥位:该方案桥位位于赧水与龙溪河两河相汇处,据武冈市水利部 门提供相关信息表明,该处河道两侧淤泥层较厚,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桥墩基 础的布设,且两河相汇处湍急的河水及复杂的水下地形对桥墩影响较为严重,该方案 桥两端地下水较丰富,不利于桥台的布设。 e 线对应推荐方案桥位:该方案桥位远离赧水与龙溪河两河相汇处,桥墩受湍急 河水影响较小,水下及河道两侧地势平坦,桥位处河流顺直段,与河流相交基本垂直, 符合规范要求,地质条件相对较好。 d)工可路线方案确定 综上分析,尽管 e 线对应推荐方案土石方数量、工程规模相对较大,路线里程较 长、但从拆迁数量、桥位、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而言,要优于 e 线比较方案。因 此,工可推荐 e 线对应推荐方案。 e)环境因素比选 e 比较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比较见表 1.3-3。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 表 1.3-2 e 比较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比较 序号工程项目ek 方案bk 方案比较结果 新增占地(亩)105.36120.4ek 优 占用耕地(亩)56.8956.59相似 动植物特征基本一致 地形地貌农田、河道山丘、河道bk 优 1 生态环 境 生态敏感区分布无无 敏感点数量2 处居民区2 处居民区 受影响人数约 60 人约 50 人2 大气与 声环境 受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bk 优 影响水体赧水赧水 3水环境 水体敏感程度大河,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相似 拆迁户数13 户10 户 社会环境敏感区1 处居民点1 处居民点 bk 优 4 社会环 境 集镇规划的符合性 位于村庄外围,有利于 村镇经济发展。 位于村庄外围,有利于 村镇经济发展。 相似 从表 1.3-3 中可以看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推荐方案(bk 方案)与比较方 案(ek 方案)环境影响情况相似,无明显的环境优势。 1.3.2.2 李家院子至龙溪镇段局部方案(d 比较方案) 从 g241 路线所在区域内整体走向分析,原 s220 由北向南贯穿武冈市区,本项目 新建的 g241 段在绕开武冈市中心过境后,仍需回到原有老路。结合武冈市总体规划, 若新建 g241 段至李家院子后继续沿武冈市总体规划外围进行展线,于马家巷处与老路 相接,再沿老路进行展线。从整个路线走向分析,该方案路线较迂回,且老路沿线居 民密集,拆迁任务较大。因此,结合区域地形条件,工可提出 d 线比较方案及其对应 推荐方案进行比较。 a)路线方案简介 d 线比较方案(dk9+200dk20+729):该方案路线始于武冈市东侧的李家院子, 路线沿规划往西南方展线与 s246 相接,路线利用 s246 往西进行前进至马家巷,之后 路线转为向南,沿原 s220 老路进行布线,止于龙溪镇。该方案路线全长 11.529km。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d 线对应推荐方案(dk9+200dk16+986):该方案路线始于武冈市东侧的李家 院子,路线一直往南进行展线,止于龙溪镇,与原 s220 相接。该方案路线全长 7.786km。 路线比较方案见图 1.3-3。 1)比选方案经济比较 两个方案工程经济比较见表 1.3-3。 表 1.3-3 d 方案工程经济比较 方案单 位d 线比较方案d 线对应推荐方案比较方案比推荐方案 公路里程km11.5297.7863.743 路基土石方m3389368701261-311893 土方m3346353596072-249719 石方m343016105189-62173 排水防护工程m31080513153-2348 路面工程1000m2119.8881.75338.127 桥梁m/座112/20112/2 新建涵洞道503416 公路新征用地亩224.28297.91-73.63 其中:耕地亩112.14131.08-18.94 拆迁房屋m2704429154129 投资估算万元9127.058316.01811.04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791.661068.07-276.41 由表 1.3-3 可知,d 线比较方案比 d 线对应推荐方案里程长 3.743km,土石方少 300893m3,少占耕地 18.94 亩,拆迁量多 4129m2,平均每公里造价低 276.41 万元,总 造价高 811.04 万元。其中: d 线比较方案: 1)就路线整体走向而言,该方案路线较迂回;2)里程较 d 线推荐方案长 3.743km;3)该方案大部分路线沿老路进行改造,地形条件较好,土石方数量较少, 工程规模较小;4)该方案大部分路段利用老路,施工期间对现有老路影响较大,沿线 居民较多,拆迁量大;5)新增用地较少;6)总造价相对较高。 d 线对应推荐方案: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1)就路线整体走向而言,该方案路线较顺直;2)该方案基本为新建,沿线地形 条件相对复杂,土石方数量较大;3)沿线居民分布较少,拆迁量相对较小;4)基本 为新建,施工期间对现有老路影响较少;5)新增用地相对较多;6)总造价相对较低。 图 1.3-3g241 李家院子至龙溪镇段局部方案比选示意图 b)工可路线方案确定 尽管 d 线比较方案土石方数量、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但从路线线形、拆迁数量和 地方政府意见等方面综合而言,d 线对应推荐方案要优于 d 线比较方案。因此,工可 推荐 d 线对应推荐方案。 c)环境因素比选 d 比较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比较见表 1.3-4。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表 1.3-4 d 比较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比较 序号工程项目d 线比较方案(dk) d 线对应推荐方案 (bk) 比较结果 新增占地(亩)224.28297.91dk 优 占用耕地(亩)112.14131.08dk 优 动植物特征基本一致相似 地形地貌丘岗、平原区丘岗、平原区相似 1 生态环 境 生态敏感区分布无无相似 敏感点数量3 处3 处 受影响人数160 人502 大气与 声环境 受影响程度影响相对较小影响相对较小 bk 优 影响水体龙溪河无 3水环境 水体敏感程度 中河,不涉及饮用水源 保护区 无 bk 优 拆迁户数28 户12 户 社会环境敏感区3 处居民区3 处居民区 bk 优 4 社会环 境 集镇规划的符合性 位于武冈市规划区边缘,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位于武冈市城市总体规 划区外。 相似 从表 1.3-4 中可以看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推荐方案(bk 方案)相比于比 较方案(dk 方案) ,其占地相对较多,但拆迁量较少,不涉及河流,从总体上分析, 推荐方案(bk 方案)较优。 1.3.2.3 小结 根据 g241 线工程指标经济指标及环境因素分析,e 比较方案中,其推荐方案(k 方案)与比较方案(ek 方案)环境影响特征相似,各方案无明显的环境优势。而 e 线 对应推荐方案具有较明显的地质条件及拆迁方面的优势,因此,评价认为 e 线比较方 案中的推荐方案可行。d 比较方案中,其推荐方案(k 方案)与比较方案(dk 方案) 相比具有较好经济与环境可行性,因此,评价认为 d 线比较方案中的推荐方案可行。 1.3.3综合比较结论 综合 g356 线路线方案及 g241 线 d、e 比较方案工程指标经济指标及环境因素分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析,环评认可工可路线的设计方案,各推荐方案具有较优的环境可行性。 1.4 与相关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 1.4.1与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划的符合性 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 2013 年 6 月湖南省交通厅关于 “十二五”中期规划调整的会议精神,项目建设内容已纳入湖南省“十二五”国省干 线公路建设规划 ,项目建设符合湖南省“十二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规划要求。 根据国家公路路网规划(2013-2030) 规划的有关内容,g241、g356 均包含有 武冈过境公路一段,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公路路网规划(2013-2030) 建设 要求。 1.4.2与武冈市交通发展规划的符合性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是湖南省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干线公路 建设项目(2011-2020),是交通运输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项 目,也是武冈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1-2020)的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建设对于 完善区域公路网,提高直接影响区域公路网等级,降低区域公路网拥挤等有着及其重 要的意义。 1.4.3项目建设与沿线城镇规划相符性 根据湖南省武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中的有关市区路网规划内容, “根据武冈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及布局结构,组织“中环”快速综合交通体系, “内环” 客运交通体系, “外环”过境交通体系,公共活动中心及步行交通体系。 ” g241、g356 建成后,将成为武冈市重要的城市外环线,有利于完善武冈市城市交通 网络,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促建武冈市城城市建设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武 冈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 根据工可报告对 g356、g241 线的选线原则分析,g356、g241 线基本沿武冈市城 市规划区外围进行展线,该路段现状仍为城市未建区,基本属于城郊农村地区。目前, 武冈市规划局已同意本项目路线方案,并准备在武冈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对城市总 规进行局部调整,使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因此,评价认为,g356、g241 线的选 线与武冈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自然环境现状 路线所经地带为山丘地貌;走廊带跨赧水、支流龙溪河及支流小溪;所在区域属 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2.2 生态环境现状 工程沿线评价区域总体土地利用率较高,公路沿线乡镇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为主, 其次为林地和村镇建设用地。评价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 混交林。林木以杉木林为主。 公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环境敏感区, 通过现场踏勘,公路沿线无珍稀植物物种群落,也无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2.3 环境质量状况 2.3.1声环境现状 本次环评共设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11 个,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各监 测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及 4a 类标准要求。 2.3.2环境空气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资料可知,本次环评共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 2 个,监测结 果表明:项目沿线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 no2、pm10日均浓度都达到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 (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3.3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资料可知,本次环评共设置地表水质现状监测断面 2 个,监测结果 表明: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拟建公路赧水及龙溪河监测断面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现状良好。 2.3.4河流底泥环境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资料可知,本次环评共设置河流底泥现状监测断面 2 个,监测结果 表明:赧水及龙溪河监测点位底泥现状监测因子除 cd 超标,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二级标准,经过实地调查,周边并无排放重金属污 染物的工矿企业,镉因子超标原因为邵阳地区属于高镉地区,土壤中镉本底值较高,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经过地表水冲刷,沉降至河流底泥中,导致河流底泥镉含量超标。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评价范围确定结果见表 2.4-1。 表 2.4-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 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1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范围内。 2声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范围内。 3水环境 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水域,重点水域桥位上游 200m 至下游 1000m 以 内区域。 4生态环境 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300m 以内区域,以及可能受取土场、弃渣场及施工影响的 区域。 5社会环境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敏感点如学校、医院、居民区等) 。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 3.1.1水污染源强分析 a)施工期 项目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其中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和洗涤产生的污 水及粪便污水,主要含动植物油、洗涤剂等各种有机物,污染物成分及浓度详见表 3.1-1。 表 3.1-1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成分及浓度 主要污染物bod5codtntpss动植物油 浓度(mg/l)11025020410050 南方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按 0.1m3计,污水排放系数取 0.8,则按下述公式计 算可得每个施工人员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按下式计算: qs=kqi 式中:qs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m3/人d) ; k施工营地污水排放系数(0.60.9) ,取 0.8; qi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定额(m3/人d) 。 根据上式,计算得到施工人员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为 0.08m3。 由于项目处于工可阶段,施工营地数量及规模尚未确定,类比同类工程施工经验, 以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分析,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量估算见表 3.1-2。 表 3.1-2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产生量估算 序号主要施工行为工作人员数产生污水量(m3/d) 1路基施工80 人/标段6.4 2路面施工40 人/标段3.2 3桥梁施工40 人/标段3.2 b)营运期 工程营运期主要的水污染源为降雨冲刷桥(路)面产生的桥(路)面径流污水。 公路桥面径流污染物主要是 ss、cod 和石油类,污染物浓度受限于多种因素,如车流 量、车辆类型、降雨强度、灰尘沉降量和前期干旱时间等等,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不 确定性。根据相关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见表 3.1-3。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表 3.1-3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 单位:mg/l 项目520min2040min4060min均值 ss231.42158.52185.5290.3690.3618.71100 bod57.347.307.304.154.151.265.08 石油类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 由上表可见,从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 30min 内,雨水中 ss 和石油类浓度比较高, 半小时之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 4060min 之后,路面基 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降雨期间桥面产生的径 流量由下式计算: wahl10-3 式中:w单位长度桥面径流量(m3/a) ; a路基宽(m) ;l桥面长度(m) ; h降雨强度(mm/a) 。 由上式可以看出,桥面径流量决定于降雨量,项目路段所经地区年均降雨量为 1218.5mm,本工程桥梁数量较少,其中上头丁家赧水大桥建设规模较大,其径流量值 见表 3.1-4。 表 3.1-4 运营期主要跨河桥面径流估算结果 中心桩号桥名 桥梁宽度 (m) 长度 (m) 年平均桥面径流量 (m3/a) bk6+645(g241 线) 上头丁家赧水大桥121702485.74 3.1.1.1 大气污染源强分析 a)施工期 1)扬尘污染源强 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以施工公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和施工 区扬尘为主,类比同类工程施工期扬尘污染监测数据,不同施工类型周边 tsp 浓度见 表 3.1-5。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表 3.1-5 某公路施工期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序号施工类型距路基(m)tsp(mg/m3)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1混凝土搅拌、凿石200.23达标 2桥台浇筑200.17达标 3边坡修整、护栏施工200.13达标 4路基、路面平整300.22达标 2)沥青烟气排放源强 项目本身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采购成品沥青混凝土,在沥青摊铺过程中, 仅有少量的无组织沥青烟气产生。 3)水泥混凝土拌合产生扬尘污染 项目施工将不设灰土拌合站,混凝土将采用商品采购。 b)营运期 1)汽车尾气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各类型车辆尾气污染 排放源强见表 3.1-6。 表 3.1-6各类型车辆尾气污染排放源强 单位:g/(km辆) 平均车速(km/h)4060 co3923.68 小型车 nox1.172.37 co34.1726.19 中型车 nox4.56.30 co6.024.48 大型车 nox10.410.48 2)扬尘 扬尘污染也是公路运营期的污染源之一,其产生原因一方面为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的二次扬尘污染;另一方面为运输车辆在运送 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产生扬尘污染。 3.1.1.2 声环境污染源强分析 a)施工期 公路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声级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值一般在 8190db(a)之间,而各种搅拌机产生的噪声值一般在 8490 db(a)之间。 各类机械及噪声源强见表 3.1-7。 表 3.1-7 公路施工机械噪声源值 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 1轮式装载机590 2平地机590 3振动式压路机586 4三轮或双轮压路机581 5轮胎压路机576 6推土机586 7轮胎式液压挖掘机584 8摊铺机582-87 9螺旋式钻机584 10振捣机592 b)营运期交通噪声单车排放源强 本项目设计限速为 60km/h,根据公路建设项目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jtj005- 1996)的有关内容,各类型车辆交通噪声排放源强分析如下: 1)各类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 lw,i,按下式计算: 大型车:lw, l=77.2+0.18vl 中型车:lw, m=62.6+0.32vm 小型车:lw, s=59.3+0.23vs 式中:i表示大(l) 、中(m) 、小(s)型车 vi各型车平均行驶速度,km/h。 2)汽车行驶平均速度计算 (1)小型车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ys=237x-0.1602 式中:ys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x预测年总交通量中的小型车小时交通量,车次/h。 (2)中型车速度计算公式: ym=212x-0.1747 式中:ym中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 x预测年总交通量中的小型车小时交通量,车次/h。 (3)大型车平均行驶速度按中型车车速的 80%计算。 注: 当设计车速小于 120km/h,公式计算平均车速按比例递减。 当小型车 交通量小于总交通量的 50%时,每减少 100 车次,其平均车速以 30%递减,不足 100 车次按 100 车次计。按式计算得出的车速后,折减 20%作为夜间平均车速。 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到项目营运期小、中、大型车平均辐射声级预测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估算 7.5m 处各类型车交通噪声源强见表 3.1-8。 表 3.1-8 各类型车交通噪声源强 单位:db(a) 运营近期(2016 年)运营中期(2022 年)运营远期(2030 年) 时间段 车型 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 小型车71.7 69.270.668.369.767.6 中型车77.0 74.175.673.074.572.1g356 段 大型车83.7 82.483.081.982.581.5 小型车71.8 69.370.768.469.867.7 中型车77.1 74.275.773.174.572.2g241 段 大型车83.7 82.483.181.982.681.5 3.1.1.3 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 a)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开挖弃渣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其中建筑 垃圾主要来源于沿线房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 拆迁建筑垃圾:工程需拆迁房屋建筑物 12871m2,根据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 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 量约为 0.1m3(松方) ,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 1287m3,建筑垃圾结合工程施工弃 渣运至弃渣场填埋。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kg/人d 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 以 80 人计,每个施工营地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57.6t(施工期为 24 个月) 。 土石方弃渣:根据可研报告估算,项目弃渣量为 14.29 万 m3,弃渣弃至专用弃渣 场。 b)营运期 项目沿线不设收费站和服务区,营运期基本没有固体废物污染发生。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 3.2 环境保护目标 3.2.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涉及到的水系有赧水、龙溪河及其支流小溪,根据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 水环境功能区划 (db43/023-2005) ,道路沿线所跨水体所处河段、功能区类型及水质 保护目标具体见表 3.2-1。 表 3.2-1 水环境主要保护目标 序号保护目标与本项目位置关系规模功能保护要求 1赧水 拟建公路 g241 线 bk6+645 上头丁家赧水大桥跨资 江,桥长 170m。 大河 2龙溪河 拟建公路 g241 线 bk9+086 李家院子中桥跨龙溪河, 桥长 70m。 中河 3 资江支流 水系 拟建公路 g356 线 ak3+524 杨家岭中桥、g356 线 ak6+948 杨家中桥、g241 线 bk2+536 石头平中桥 跨资江支流,桥长均为 30m。 小溪 渔业 用水 区 (gb3838 2002) 中类标 准 3.2.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武冈市境内武冈云山位于湖南省邵阳武冈市城南 5km 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武冈市同保山-狮子湖 景区属于云山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其位于武冈市区城北 2.5km,景区范围包括狮子山、 狮子湖水库、同保山及其周边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 150hm2,本项目位于云山风景名 胜区及同保山景点的规划保护区以外,不涉及其生态敏感区。 拟建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涉及沿线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公路动土范围内 (路基、取弃土场)的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耕地等,具体见表 3.2-2。 表 3.2-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保 目标 位置环 境 概 况影 响 因 素保护要求 基本 农田 g356 线 ak0+000ak2+000 、ak5+400ak7+10 0 等路段; g241 线 bk0+000bk5+400 、bk6+400bk9+60 0 等路段。 拟建公路永久占地所占用 的基本农田已规划调整, 但占地红线外仍有基本农 田分布。 公路临时占地 对基本农田及 其配套设施的 影响。 优化设计,减小占地对基 本农田的影响。 林地 植被 项目沿线 评价区域现有主要植被类 型有灌丛、阔叶林等。评 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 护植物及古树。 施工期挖填方 及取弃土对植 被的破坏。 加强管理,限制范围,及 时恢复植被。 野生 动物 项目沿线 常见的野生动物有田鼠、 蜥蜴、青蛙、壁虎、山雀、 八哥、野兔等 施工期的对其 生境的扰动, 公路建成后对 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有效 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野 生动物。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 环保 目标 位置环 境 概 况影 响 因 素保护要求 动物的阻隔作 用 施工 临时 占地 区生 态 取弃土场、施工营 地、施工便道 沿线规划 1 处取土场、5 处弃渣场,新修施工便道 26.8km。 施工造成植被 损坏、景观破 坏,产生水土 流失。 优化施工方案,优化弃渣 场、取土场、施工便道的 设置,采取有取的水土保 持措施,减小水土流失。 3.2.3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主要社会保护目标见表 3.2-3。 表 3.2-3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 编号主要保护对象社会环境影响保护要求 1 公路沿线村镇、学校、医疗机构 等 受拆迁影响的居民生活 质量 尽量减少挖填方、施工扬尘及汽 车尾气所带来的影响 2 公路沿线的龙田乡、小水江村、 江口村、双乐村、罗岚桥村、龙 溪镇等 城镇规划的符合性和土 地利用影响。 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的占 用,确保公路建设与城镇规划相 符 3 公路沿线交叉的城市支路、四级 公路及等外公路 公路施工可能对乡道的 车辆通行造成一定影响 加强管理,减少施工粉尘,施工 时不得影响四级公路及等外公路 的正常交通运行 4公路沿线基础设施 项目涉及的灌溉沟渠、 电力设施、道路等 保障区域农田灌溉用水,供电、 用电安全,道路通畅 3.2.4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经现场调查,项目的主要声、气敏感点共 11 处,其中村庄或居住点 10 处、科研 所 1 处。 其中:g356 线沿线有声、气敏感点 4 处,全部为村庄或居民点;g241 线沿线有 声、气敏感点 7 处,其中村庄或居民点 6 处、科研所 1 处。弃渣场周边及弃渣运输路 线沿途均没有大气与声环境敏感点分布,本项目涉及到的大气与声环境保护敏感点详 见表 3.2-4。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2 表 3.2-4 项目沿线大气、噪声主要保护目标 声环境保护 要求及户数 序 号 保护目标 名称 桩号 最近一排距 路中心线/红 线距离 高差 最近一 排户数/ 总户数 与路 关系 大气环境 保护要求 4a 类 2 类 环境特征实景照片 1 老屋刘家居民 点(ak 段起 点) g356 线 ak0+000 26/20m0 m10/20 右侧 面对 二级1010 临路第一排大多为 24 层砖 混结构楼房,面向公路,房屋 质量较好。位于项目起点。主 要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现 有老路 g241 的交通噪声。 2 龙田乡龙田团 公馆居民点 g356 线 ak1+100200 26/20m0 m10/40 左侧 侧对 二级1030 位于新线段,新线走向从右侧 绕过龙田团公馆居民点,临路 第一排大多为 34 层砖混结 构楼房,农村环境,侧向公路, 房屋质量较好。主要噪声源为 社会生活噪声。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序 号 保护目标 名称 桩号 最近一排距 路中心线/红 线距离 高差 最近一 排户数/ 总户数 与路 关系 大气环境 保护要求 声环境保护 要求及户数 环境特征实景照片 4a 类 2 类 3 杨家岭居民点 g356 线 ak3+200300 26/20m0m10/40 右侧 侧对 二级1030 位于新线段,新线走向从杨家 岭居民点左侧经过,临路第一 排大多为 24 层砖混结构楼 房,农村环境,侧向公路,房 屋质量较好。主要噪声源为社 会生活噪声。 4 小水江村李家 居民点 g356 线 ak6+200400 26/20m0m10/30 左侧 侧对 二级1020 位于新线段,新线走向从小水 江村李家居民点右侧经过,临 路第一排大多为 24 层砖混 结构楼房,农村环境,侧向公 路,房屋质量较好。主要噪声 源为社会生活噪声。 5 廖家凹旁县林 业科研所 (bk 段起点) g241 线 bk0+500 36/30m0m1/1 右侧 面对 二级01 现林业科研所由于经营不善, 处于停业状态,内有两栋 4 层 办公楼,科研所内已无办公人 员,仅有值班人员看守。临路 第一排为 4 层砖结构楼房,侧 向公路,房屋质量较好。主要 噪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 g241、g356 武冈过境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序 号 保护目标 名称 桩号 最近一排距 路中心线/红 线距离 高差 最近一 排户数/ 总户数 与路 关系 大气环境 保护要求 声环境保护 要求及户数 环境特征实景照片 4a 类 2 类 6 江口村刘家居 民点 g241 线 bk5+500600 26/20m0m15/30 两侧 侧对 二级1515 位于新线段,新线走向从江口 村刘家居民点穿过,临路第一 排大多为 24 层砖混结构楼 房,农村环境,侧向公路,房 屋质量较好。主要噪声源为社 会生活噪声。 7 江口村贺家庄 居民点 g2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病假期间公司能否终止合同
- 合作开发工地建设合同书
- 小区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课件
- 新能源并购重组知识产权评估报告:2025年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协同
- 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算法2025年效果评测与智能广告投放效果评估体系优化报告
- 2025年太阳能硅片硅锭行业技术创新与高效发电系统解决方案报告
- 2025版权交易含中介合同格式模板
- 2025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答题活动考前模拟题(附答案)
- 2025商品房预售合同转让协议
- 2025年育婴员(五级)复审考试及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1
- 2024版2025秋贵州黔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转作风重实干课件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单招备考科学方案
- 医美咨询培训课件
- 海船船员适任 评估规范(2024)轮机专业
- DB50-T 1463.2-2023 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 第2部分:人员防护
- NoSQL数据库应用与实践 课件 第1-6章 认识NoSQL - 增删改查
- 20世纪宋史研究:主要趋势、热点领域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度餐饮店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伙人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