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2讲秦汉时期.ppt_第1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2讲秦汉时期.ppt_第2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2讲秦汉时期.ppt_第3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2讲秦汉时期.ppt_第4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2讲秦汉时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 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 3.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故事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 的是:a酒池肉林 b烽火戏诸侯 c退避三舍 d卧薪尝胆 e 纸上谈兵(多选) 4.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大变革时代”,主要是指? 5.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拜为内史,这主要得益于商鞅 变法哪一项规定? 6.“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7.郭沫若“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8.“齐鲁”二字一直作为山东的象征,这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9.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古代思想家是? 10.2009年5月,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书,欲将“ 中国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 1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含义?这对我们今天的社 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复习活动一:解读“统一六国”的秦朝(p56p59) (一)自主复习:结合复习提纲,快速回顾相关史实,并汇总疑难 。 1.建立:条件 时、地、人 地位 最高统治者 (1)政治:创立 制度 中央设 地方推行 (2)经济: 统一货币 统一 2.巩固 (3)文化:统一文字 (4)思想:目的、措施 (5)军事:派 大败匈奴;修筑 (1)原因 起义(地位、意义) 3.灭亡 (2)经过: (p62-p65)(3)标志 起义(决战、成语) 4.启示: 5.评价秦始皇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释疑解惑。 1.2011郴州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 ) a. 夏 b. 商 c. 秦 d. 唐 2.2011汕头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 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3.2011菏泽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 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车同轨,书同文 废分封,立郡县 焚书坑儒 4.2011安徽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5.2011青岛“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 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 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复习活动二:走进大一统的汉朝(p67-69) (一)自主复习:结合导学提纲,快速释疑解惑,明确相关史实。 1.建立: 时间 都城 皇帝 2.巩固: 之治 (1)皇帝(图片) 政治:接受 ,削弱 思想:接受 ,实行 3.鼎盛 (2)措施 文化:在 兴办太学,推行 军事:派 大败匈奴 外交:派 出使西域 (3)意义 4.评价汉武帝 (二)合作探究: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释疑解惑, 明确相关史实,汇总疑难问题。 (三)成果展示:每小组抽一查一位同学回答相关问题。 2011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 之书。”“使御使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1)焚书坑儒。李斯。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 天不敬律斩立决。 (3)材料三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 之为什么?有何危害? (3)文字狱。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4)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 复习活动三:了解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一)自主复习:快速回顾第14课的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史实, 回答下列问题。 1. 秦汉时期,匈奴的杰出首领谁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 原并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 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谁攻打匈奴?为抵御匈奴的进 攻,他又派人修筑了什么工程? 3.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谁大败匈奴?其根本原因是什 么? 4. 昭君出塞发生于西汉哪位皇帝时期?有何历史意义 ?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释疑解惑。 (三)成果展示:小组两两结盟,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四)感悟历史 复习活动四:关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自主复习:快速回顾第15课的相关内容,了解相关史实,回 答下列问题。 1. 汉武帝时期,派杰出使者谁出使西域?有何历史意义 ? 2. 西域都护是哪一年设立的?它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 3. 汉朝时期,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什么?其主 要路线是怎样的?为此要道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是谁? (二)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快速释疑解惑。 (三)成果展示:小组两两结盟,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四)学以致用 1.2011德州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下图中 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2011南平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 这里”是( )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 3.2011芜湖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 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 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a b c d 4.2011东营“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 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展示二:完成并抽查-备考p11第21题的相关史实。 参考答案 21、(1)秦朝派蒙恬大败匈奴,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昭君出塞。 (3)前138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4)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行汉礼等。 (5)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 同繁荣。 (四)小组评价:依据各小组表现,进行赋分评价。 复习活动五:感受昌盛的秦汉文化(p87p95) (一)自主复习:结合导学提纲,快速释疑解惑,明确相关史实。 (1)纸:发明时间 ;改进时间、人物、意义 1. 科技 (2)数学:代表作(时间、内容、意义) (p87)(3)天文:地动仪(发明者、作用、地位) (4)医学:人物(两位)、成就、地位 2. 宗教 (1)佛教:起源、传入时间 (p93) (2)道教:兴起时间、地点、教义等 3. 史学:史记(作者、时代、体例、内容、价值) 4. 雕塑:代表作、价值(p95) (二)合作探究:小组内部、小组之间、 师生之间快速释疑解惑,明确相关史实, 汇总疑难问题。 (三)成果展示 展示一:知识竞赛(每小组抽查一位同学) 展示二:史料再现(人物、朝代、成就、地位) 请分别说出上述人物的名称、生活时代、主要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四)拓展延伸 1.2011广东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 大影响。其中,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中最先发挥作用的 是 a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2.2011龙东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海域发生里氏9.0 级地震,使人们更加关注地震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你知道世 界上最早发明测量地震方位仪器的是谁吗 ( ) a祖冲之 b僧一行 c张衡 d郦道元 3.2011苏州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 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 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4.2011莆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 b c d 朝 代 秦 朝 汉 朝 建立时间 都城 皇帝 地位 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