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2).doc_第1页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2).doc_第2页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2).doc_第3页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2).doc_第4页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 (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本)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零一四年六月 委 托 单 位: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投资区管理委员会 评 价 单 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项 目 负 责 人:戴枫勇【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70700 号】 核 定:陈文群 审 查:黄永福【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40700 号】 校 核:陈 辉【环评岗证字第 b22090004 号】 各章节编写人员: 章 节编 写登记证或上岗证号签 字 第 1、2、3、4、 10、11、12 章 戴枫勇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70700 号 张榕珠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20900 号 王世场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61000 号 詹冯达登记证编号第 b22090011000 号 第 5、6、7、 10 章 官桢娟环评岗证字第 b22090014 号 第 8、9 章何丽娇环评岗证字第 b22090015 号 参加人员:张有珠、尤蓓 目目 录录 1 前言前言.1 1.1 任务由来1 1.2 项目特点1 1.3 工作过程2 1.4 关注主要环境问题 2 1.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4 2 总则总则.5 2.1 编制依据.5 2.2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9 2.3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13 2.4 评价范围与时段14 2.5 环境敏感区与保护目标 15 2.6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8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22 3.1 工程名称及地理位置 22 3.2 工程建设河段概况 25 3.3 工程任务与设计标准 26 3.4 工程规模等级26 3.5 海堤堤型选择27 3.6 工程总体布置29 3.7 机电及金属结构29 3.8 主要工程量30 3.9 施工组织设计31 3.10 工程占地及补偿39 3.11 工程管理40 3.12 工程投资40 4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41 4.1 区域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程建设必要性.41 4.2 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43 4.3 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44 4.4 工程建设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52 4.5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5 4.6 清洁生产分析61 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3 5.1 区域环境概况63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0 5.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72 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3 5.5 海洋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 73 5.6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4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4 6.1 运行期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94 6.2 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07 6.3 运行期声环境影响 109 6.4 运行期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09 6.5 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10 6.6 运行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12 6.7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2 6.8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21 6.9 环境风险分析126 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保护对策措施129 7.1 水环境保护措施129 7.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29 7.3 声环境保护措施131 7.4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32 7.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33 7.6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35 7.7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35 7.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37 7.9 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142 7.10 小结148 8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150 8.1 公众参与的目的150 8.2 公众参与的方式150 8.3 第一次公示150 8.4 第二次公示151 8.5 公众参与调查表153 8.6 公众参与结论159 9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61 9.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由来 161 9.2 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 161 9.3 潜在社会稳定风险及其评价 163 9.4 社会稳定风险防范相关措施 164 9.5 风险评估结论165 10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66 10.1 环境管理166 10.2 环境监理169 10.3 环境监测计划173 10.4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177 11 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79 11.1 环保投资估算179 1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82 1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84 12.1 工程概况184 12.2 环境质量现状184 12.3 环境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 186 12.4 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94 12.5 对策措施与建议195 12.6 结论196 附件附件 (1)项目委托书 (2)关于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堤防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 报告(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 (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堤线调整方案的批复 (闽政文201345 号) (4)关于请求确认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项目用地无有 价值文物的函的复函(福州市马尾区文化体育局,2013 年) (5)关于亭江防洪防潮工程压覆矿意见函(福州市马尾区国土资源局, 2013 年) (6)福建省水利厅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闽江干流下游流域 综合规划报告的通知(闽水计财200798 号) (7)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印发闽江干流下游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 查意见的函(闽环保监200742 号) (8)关于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海洋环境影响报 告书的核准意见(榕海渔审201422 号) (9)关于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用海的预审意见 (榕海渔函2013185 号) (10)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评 审意见(闽水技评201433 号) (11)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送审稿)专家组技术审查意见 (12)公众参与调查表 (13)浮游生物名录 (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附附图图 (1)工程地理位置图 (2)项目区水系图 (3)施工总平布置图 (4)监测点位布置图 1 1 前言前言 1.1 任务由来任务由来 亭江镇现有海堤始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标准较低(不到 5 年一遇) ,五十多年 来,海堤屡遭台风暴潮袭击,如 1969 年 9 月 26 日受 11 号台风袭击,潮水位达 4.62m(黄海高程,下同) ,海浪全线越过堤顶,造成海堤多次决口;1996 年受 8 号 台风袭击,海潮水位达 4.68m,海堤也多次崩塌,造成 104 国道及房屋大部受淹; 2001 年受 2 号“飞燕”台风袭击,海堤全线崩溃后,亭江海堤进行了修复加固,加固 后的海堤防洪(潮)标准为 20 年一遇。现状海堤防洪(潮)标准低且老化失修, 每次洪潮灾害袭击都损失严重,极大制约了投资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福州市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排涝工程规划报告的审查意 见 (闽水2005计财 8 号文)批复意见,同意长安投资区防潮标准提高至 50 年一 遇。为促进长安投资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积极推 进长安投资区海堤建设,以完善长安投资区防洪(潮)体系。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投资区管理委员会 委托,开展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 作,并于 2014 年 4 月取得省水利厅行业审查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管理名录以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受项目建设单位福州经济技术开发 区长安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我院负责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 我院先后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现场调研、收集资料,调查了防洪堤沿线的环境现状, 编制完成了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 送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1.2 项目特点项目特点 本工程属于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本工程的建设内容如下: (1)新建 2.6km 海堤; (2)本工程在 k1+252.489 处布置 1 座长柄涵洞,p=5%设计洪峰流量为 2 103m3/s; (3)工程无搬迁安置移民,共征用永久用地 326.91 亩,包括海域部分 316 亩, 陆地部分 10.91 亩;临时工程施工用地 98 亩。 (4)本工程施工期 36 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 29808.42 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 378.13 万元。 1.3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为:首先进行工程初步分析,并对工程影响区域 的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然后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律、规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应的环境现状调查、现场查勘、调研、监测、环境影响预 测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见图 1.3-1。 1.4 关注主要环境问题关注主要环境问题 (1)水环境:施工期与运行期对闽江河口的水文情势及水质的影响; (2)生态环境:施工期植被破坏、项目对工程区陆生动物、植物、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及水土流失影响等,尤其关注工程对闽江口区域湿地生态影响。 (3)声环境和大气环境:施工期对海堤沿线及施工区附近居民的影响。 3 图图 1.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示意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示意图 4 1.5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 2011 年 1 号文件的精神,符合产业结构调 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 福建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闽 江干流下游流域综合规划 、 福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与福建省近岸海 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 福 州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 闽江河口区湿地概念性保护规划 、 福州市“十 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修 编) 、 福州市马尾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不冲突。堤防岸线走向符合福建省人民 政府关于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堤线调整方案的批复 (闽政文201345 号) 。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施工对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地 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 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评价认为工程设计已考虑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其制定的环境 保护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项目建设应严 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认真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提出的环 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 对拟建项目沿线公众参与的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机构、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 支持该项目建设。 因此,在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与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 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 2 总则总则 2.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共中央文件 中发2011 1 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6 年; 6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09 年;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23 号;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国函2011167 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发201199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 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989 年;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2001第 9 号令;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发200628 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修正) ,国家发改委 2013 第 21 号令;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公告 2006 年第 2 号。 2.1.2 地方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012 年;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2011 年;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 ,2002 年; 福建省林地管理办法 ,2000 年; 福建省防洪条例 ,2002 年; 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02 年; 福建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2000 年;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 ,闽政文200612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 ,闽政文 200916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闽政文201026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的批复 ,闽政文 20043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 7 知 ,闽政文201172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闽政文 201187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的批复 ,闽政文 2006133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闽政文1999205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闽政201261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堤线调整方案的批复 ,闽 政文201345 号; 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 知 ,闽环保监2010144 号; 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印发闽江干流下游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的函 ,闽环保监 200742 号; 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010 年; 福州市环境保护条例 ,2010 年; 福州市河道防洪岸线管理若干规定 ,1996 年; 福州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 ,2007 年; 关于的复函 ,福州市马尾区文化体育局,2013 年;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报告 ,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 关于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核准意见 ,榕海渔审201422 号; 关于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用海的预审意见 ,榕海 渔函2013185 号;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 闽水技评201433 号。 8 2.1.3 技术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2.1-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 (hj/t88-2003) ;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 194852004)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t 50433-2008) ;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 492-2011);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国家林业局,2008 年;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04) 。 2.1.4 技术文件资料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2008 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000 年;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年) ,国务院,2003 年;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 ;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人民政府,2011 年;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2011 年; 闽江河口区湿地概念性保护规划 、 闽江河口区湿地调查与概念性保护规划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年; 福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福州市人民政府,2009 年; 福建省闽江干流下游流域综合规划 ,福建省水利厅,2007 年; 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福州市人民政府,2011 年; 9 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修 编) ,福州市人民政府,2012 年; 福州市马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2010 年;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建省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 年;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福 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 年; 福州市马尾长安投资区堤线走向论证数模研究报告 ,河海大学,2008 年;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 ,福州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2010 年; 闽江下游水资源及水环境系统研究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0 年。 2.2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2.2.1 评价因子 2.2.1.1 水环境 (1)水文情势 工程建设对河道水文情势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行期,本工程的修建,对于河段冲 淤、河道行洪、长门、梅花水道分流比等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水文情势是评价的重 点。 水文情势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潮水位、流场、分流比、纳潮量及冲淤变化等。 (2)水质 评价因子包括 ph、ss、无机氮、cod、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挥发酚 等。 2.2.1.2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主要评价因子包括 pm2.5、pm10、so2、nox及 tsp 等。 2.2.1.3 声环境 声环境主要评价因子为等效连续 a 声级。 10 2.2.1.4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评价因子包括陆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渔业资 源、水土流失等。 2.2.1.5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评价因子包括土地利用、海域使用及社会经济等。 2.2.2 环境质量标准 2.2.2.1 地表水环境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 年)及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 报告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 ,评价区域内闽江口象屿港四类区、闽江口长安 港四类区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闽 江口三类区(闽江口亭江至琅岐外海域)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 1997)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执行的水环境质量标准见表 2.2-1。 表表 2.2-1 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单位:单位:mg/l(ph 除外)除外) 标准限值 序 号项 目 第三类第四类 1ph6.88.86.88.8 2悬浮物质人为增加的量100人为增加的量150 3 化学需氧量 (cod) 45 4无机氮0.400.50 5挥发性酚0.0100.050 6石油类0.300.50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 las 计) 0.100.10 2.2.2.2 环境空气 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 准,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 2.2-2。 11 表表 2.2-2 环境空气主要指标标准限值环境空气主要指标标准限值 标准值 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项目取值时间 单位数值 pm2.5日均值mg/m30.075 pm10日均值mg/m30.15 日均值mg/m30.08 no2 1 小时平均mg/m30.20 日均值mg/m30.15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so2 1 小时平均mg/m30.50 2.2.2.3 声环境 评价范围内村庄或集镇居民区以及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声环境质量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工业、仓储用地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3 类标准,标准值见表 2.2-3。 表表 2.2-3 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 类3 类 昼间限值 db(a)6065 夜间限值 db(a)5055 2.2.2.4 底质环境 评价区内闽江口象屿港四类区、闽江口长安港四类区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 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中第三类标准;闽江口三类区(闽江口亭江至琅岐外 海域)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18668-2002)中第二类标准,见表 2.2-4。 表表 2.2-4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指标 序 号项 目 第二类第三类 1汞(10-6)0.501.00 2镉(10-6)1.505.00 3铅(10-6)130.0250.0 12 4锌(10-6)350.0600.0 5铜(10-6)100.0200.0 6铬(10-6)150.0270.0 7砷(10-6)65.093.0 8有机碳(10-2)3.04.0 9硫化物(10-6)500.600.0 10石油类(10-6)1000.01500.0 2.2.3 污染物排放标准 2.2.3.1 废水排放 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中表 4 的 一级排放标准,见表 2.2-5。 表表 2.2-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单位:mg/l(ph 除外除外) 污染物 ph悬浮物cod石油类磷酸盐(以 p 计)氨氮 一级标准697010050.515 2.2.3.2 废气排放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中的 二级排放标准,见表 2.2-6。 表表 2.2-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因子so2氮氧化物颗粒物 单 位mg/m3 标准限值0.50.155.0 备 注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2.3.3 噪声排放 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见表 2.2-7。 表表 2.2-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单位:db(a) 昼间夜间 7050 运行期间,长柄旧水闸位于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其场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 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3 类标准,见表 2.2-8。 13 表表 2.2-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单位:db(a) 时段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夜间 26050 2.2.3.4 固体废弃物 建筑垃圾等固废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要求进行分综合利用和处置。 2.3 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重点 2.3.1 评价工作等级 2.3.1.1 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施工期仅少量生产、生活废污水排放,防洪堤段废污水量100m3/d, 且污染物类型单一,主要有 cod、氨氮、ss 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 面水环境 (hj/t2.3-93)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2.3.1.2 环境空气 工程运行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不作评价。 本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主要大气污染源有土方挖、填,汽车运输、装卸, 铺路及路面混凝土配料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是 tsp(粉尘) 、pm10。还有少量原材 料运输过程中汽车尾气及施工机械排出含 no2、so2、co、hc 等废气,没有锅炉 等大气污染物集中式排放源,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 2008)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 2.3.1.3 声环境 施工期噪声来自防洪堤的开挖、夯实、运输车辆流动噪声源。工程施工时机械 设备运行和车辆运输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噪声的影响是暂时 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 本原则,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旧水闸运行噪声,且影响人口变化不大,可确定本工 14 程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2.3.1.4 生态环境 本工程任务为防洪(潮) ,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很小,项目占地约 0.283km2,堤线长 2.6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划分标准,本项目工程占地范围面积2km2,长度50km,且不属于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项目区距离蝙蝠洲湿地最短距离为 1.5km,在评价范围外,对其没有影响。因此,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应为三级。 2.3.2 评价重点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与筛选,工程对环境影响显著的因子有水文情势、 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湿地、社会经济;影响较小的因子有大气环境、声环境、水 质、人群健康等。 本次评价重点: 工程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 水文情势影响评价; 工程布置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环境合理性分析,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污染控制措施。 2.4 评价范围与时段评价范围与时段 2.4.1 评价范围 2.4.1.1 地表水环境 本工程堤线西起亭江镇政府,东至英屿村,海堤全长 2.6km。由于本次工程对 水质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 水环境评价范围定为工程段上下游各延伸 1km 范围。 2.4.1.2 环境空气与声环境 本工程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集中于施工期。环境空气与声环境质量的评价范 围为工程区、施工道路两侧约 200m 范围。 15 2.4.1.3 生态环境 水生生态评价范围同地表水环境,重点评价区域是工程影响区,陆生生态评价 范围为防洪堤沿线、施工场地、施工临时道路等及其周边 200m 范围。 2.4.2 评价时段 项目评价时段为施工期 3 年(重点关注施工高峰年)和运行期(重点关注运行 初期)。 2.5 环境敏感区与保护目标环境敏感区与保护目标 2.5.1 水环境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 年)及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 报告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 ,评价区域内闽江口象屿港四类区、闽江口长安 港四类区水质应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闽江口三类区(闽江口亭江至琅岐外海域)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 1997)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距本工程 2.5km(评价范围之外)(评价范围之外)有雁行江 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水质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标 准。 保护目标:使与本工程相关的地表水水质类别不因本工程建设而降低,工程建 成后河道的水质应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2.5.2 环境空气 施工期各敏感目标周边环境的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二级标准。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项目区附近的居民点和敏感单位,根 据项目区 1:10000 地形图,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本项目环境空气环境敏感目标及 执行的标准见表 2.5-1。 保护目标:加强施工期管理,对施工期大气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 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16 限值,使工程建设区及周围、施工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和施工临时生活区的环境空气 质量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即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 准。 17 图图 2.5-1 工程区与雁行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图工程区与雁行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图 18 表表 2.5-1 环境空气、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环境空气、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 编 号 点位名称 位置属性 距工程区最 近距离(m) 距施工区最 近距离(m) 1亭江镇政府 堤防工程(桩号 0+130)50/ 2象洋村 堤防工程(桩号 0+300)60/ 3 英屿村堤防工程(桩号 2+629)160/ 2.5.3 声环境 施工期各敏感目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本项目 声环境敏感目标见表 2.5-1。 保护目标:加强施工期管理,对施工期噪声污染源进行治理,使施工区符合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gb12523-2011)所规定各阶段标准。 2.5.4 生态环境 敏感目标:工程区域陆域、水域生态系统。 保护目标:保护工程涉及区域的生态系统,包括工程施工区等陆生生态系统及 工程沿线影响范围内的水生生态系统。闽江河口湿地,其中鳝鱼滩位于长乐市文岭 镇,为自然保护类,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 22.23km2;蝙蝠洲、长岸洲、芦 岐洲-道庆洲、塔礁洲等湿地为保护性开发类,即建立保护小区,可开发为湿地生态 旅游观光区;古山洲、横江洲、六十份洲、马姆洲、文山洲等湿地为适度开发类, 即纳入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开发(见表 2.5-2 和图 2.5-2) 。其中蝙蝠洲距离项目区沿 线最近,最短距离为 1.5km。 表表 2.5-2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工程生态敏感目标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工程生态敏感目标 环境 要素 目标名称 主要湿地 名称 距离(范围)规模和保护对象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鳝鱼滩自 然保护区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0.5km 总面积 22.23 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蝙蝠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5km 总面积 4.52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要 为鸟类。 芦岐洲- 道庆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2.0km 总面积 5.134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湿地 保护 区 闽江河口生 态湿地保护 小区 文山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8.5km 总面积 0.6648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19 环境 要素 目标名称 主要湿地 名称 距离(范围)规模和保护对象 湿地 保护 区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鳝鱼滩自 然保护区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0.5km 总面积 22.23 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塔礁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18.8km 总面积 8.478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六十份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26.4km 总面积 0.45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要 为鸟类。 马姆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29.5km 总面积 0.3185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古山洲 距工程沿线最近 距离约 29.2km 总面积 1.128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长岸洲 距工程线最近距 离约 30km 总面积 6.055km2,保护对象为湿地动植物,主 要为鸟类。 2.5.5 社会环境 敏感目标:经过实地调查及走访相关单位,工程区无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 社会环境涉及的主要敏感目标有临时征地涉及的象洋村、英屿村及长柄村居民。 保护要求:工程涉及的征地按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征地补偿,保护被占地 居民的利益。 2.6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6.1 相关规划 本工程涉及的相关规划主要有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 福 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 福州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 闽 江河口区湿地概念性保护规划 、 福建省闽江干流下游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 、 福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修 编) 、 福州市马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具体分析见 4.3 节。 20 图图 2.5-2 项目区与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项目区与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21 2.6.2 环境功能区划 2.6.2.1水环境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2011 年)及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 报告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 ,评价区域内闽江口象屿港四类区、闽江口长安 港四类区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中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闽 江口三类区(闽江口亭江至琅岐外海域)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 1997)中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表表 2.6-1 评价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评价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近岸海域环境近岸海域环境 功能区功能区标识号标识号功能区名称功能区名称范围范围中心坐标中心坐标 面积面积 (km2 )主导功能主导功能辅助功能辅助功能 fj034-d- 闽江口象屿 港四类区 福州闽江口 海域 26340.32n, 119314.8e 0.31 港口、 航运 fj035-d- 闽江口长安 港四类区 福州闽江口 海域 2669.0n, 119329.6e 1.72 港口、 航运 fj037-c- 闽江口三类 区 闽江口亭江 至琅岐外海 域 26552.8n, 119341.2e 38.12 航运、 港口、 旅游 纳污 2.6.2.2环境空气 根据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报告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及福州市城市环境规划(2001-2020 年) (福州市 环境保护局 2001 年 9 月) ,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2.6.2.3声环境 根据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报告 (榕马开环2013监函 14 号)及福州市城市环境规划(2001-2020 年) (福州市 环境保护局 2001 年 9 月) ,评价范围内村庄或集镇居民区以及居住、商业、工业混 杂区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执行;工业、仓储用地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3 类 22 标准;交通干线两侧 35m 内区域为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4a 类标准。 2.6.2.4生态环境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 (闽政文 201026 号) ,项目区位于闽东南生态区,闽东南沿海台丘平原与近岸海域生态 亚区,福州外围城镇和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5102) ,其生态服务功能为“城镇生态 环境、饮用水源保护、城郊农业生态环境、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 表表 2.6-2 项目区涉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项目区涉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 编号 涉及功 能区 地理坐标生态功能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 5102 福州外 围城镇 和城郊 农业生 态功能 区 闽侯县中南部,长 乐市全部,琅岐经 济区全部,马尾区 中北部 1185912004e; 25412620n (1)城镇生态环 境 (2)饮用水源保 护 (3)城郊农业生 态环境 (4)自然与人文 景观保护 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工业区,发展循环经 济和清洁生产,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 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加强大气和水 环境监控;发张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控制农业面 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 保护,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继续植树造 林,加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敏感区、滨海 风沙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和矿产区的生态恢 复;采用法律手段加强湿地保护。 根据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修编) (2012) ,项目区属于东南部南亚热带生 态区,中部沿海台丘平原与近海海域生态亚区。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城市生态环境、 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城郊农业生态环境。 表表 2.6-3 项目区涉及福州市生态功能区项目区涉及福州市生态功能区 涉及功 能区 地理位置生态功能规划控引措施 中部沿 海台丘 平原与 近海海 域生态 亚区 位于福州五 城区大部分 地区,以及 长乐、马尾 部分地区 (1)城镇生态环境 (2)饮用水源保护 (3)城郊农业生态 环境 (4)自然与人文景 观保护 在本区建设与管理中,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 则,建设中心城市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 进行规划和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生产和消费 个环节废物的产生,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完善污水 和垃圾处理系统;建设生态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 和清洁生产,加快城镇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印染行 业污染控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水源地水 质安全;合理控制建筑用地密度,按景观生态要求 扩大城市中间的绿地;注意城市发展与外围景观的 协调及与历史名城要求的协调;建设无公害食品和 绿色食品基地,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和休闲农 业;加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滨海风沙区的生态环 23 境保育和生态恢复。 24 3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3.1 工程名称及地理位置工程名称及地理位置 3.1.1 工程名称 福州市闽江下游马尾亭江防洪防潮工程(一期) 。 3.1.2 工程性质 本项目是为了满足马尾区亭江镇防洪排涝要求的新建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工 程任务为防洪(潮)及排涝。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堤防,建设排洪闸设施。本工程 主要由 2.6km 海堤及长柄涵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建成后堤防标准为 50 年一遇。 排涝标准为 10 年一遇。工程特性表见表 3.1-1。 工程建设将带动马尾长安投资区开发建设,它的建成将防御外海潮水的侵害, 排除内渍涝水,保障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将带动马 尾长安投资区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解决水患问题的措施根本,其开 发任务是必要和迫切的。 表表 3.1-1 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 一一工程效益工程效益 1保护人口万人1.47 2可开发利用土地亩514 二二设计标准设计标准 1堤防防潮标准%2 2排涝标准 % 10 3排山洪标准 % 5 4堤防级别2 级 三三水文水文 1全流域集雨面积km235.4 2设计潮位(p=2%)m6.866.95罗零高程,下同 3多年平均潮位m2.58 25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 四四堤防堤防 1型式砂堤 2地基特性杂填土、淤泥 3地震基本烈度度 4堤线总长km2.6 5堤顶高程m7.80 6防浪墙顶高度m8.80 7堤顶宽度m4.6 8 设计堤坡:迎水侧10.31:3复合式断面 9 设计堤坡:背水侧12.0 五五交叉建筑物交叉建筑物 1长柄涵洞 底板高程m1.0 孔数3 孔口尺寸(宽高)mm45.5 过涵流量m3/s103 六六施施 工工 1土建主体工程总量 明挖土方万 m3 0.5 砂砾石垫层及回填砂万 m3 64.64 充砂管袋 万 m3 41.69 砌石方万 m3 0.94 混凝土万 m3 6.46 抛石万 m3 34.0 2土工布(膜)万 m2 34.45 主要建筑材料 木材m3260 水泥万 t2.25 3 钢材t310 所需劳动力 总工日万工日27.38 26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 4高峰工人数人398 5施工临时房屋万 m20.43 6用电高峰负荷kw400 七七征地及移民安置征地及移民安置 1迁移人口人0 2拆迁房屋m20 3工程永久占地亩326.91 4工程临时占地亩98 八八工程总投资工程总投资 1总投资万元 29808.42 2静态总投资万元 29808.42 3.1.3 地理位置 福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的东南,闽江下游两岸,地理位置北纬 25 152629,东经 1180712031之间。本工程项目区位于马尾区亭江镇,地处闽 江下游河口地区,堤线西起亭江镇政府,东至英屿村,沿闽江长门水道左岸布置。 工程区地理位置见附图 1。 3.1.4 工程选址 3.1.4.1 堤线选择 根据福州市马尾长安投资区堤线走向专项论证报告 ,新建堤堤线布置采用 现状海堤轴线方案、外围线方案、中线方案共三个方案进行比选,经综合考虑,推 荐中线方案。2013 年 2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2013】45 号文批复了福州市 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堤线调整方案 ,同意马尾长安投资区防洪(潮)堤线 局部调整方案,即“中线”方案,其岸线坐标见表 3.1-2。 表表 3.1-2 “中线中线”方案特征点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