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确特点 理清思路 确定策略 2011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徐 友 舜 2011年2月27日 重视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变化 考试说明是安徽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 据,因此,要重视对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变 化的研究。 研究原则:从考试说明的研究中,把 握准命题方向,把握牢命题要点,找准复 习指导的对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 一、安徽考试说明的特点 坚持稳定为主 着眼三个维度 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 ,着力内容创新。结合我省语文教学实际,渐进 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 发展和提高。 命题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 计试题,全面而有重点地反映语文学科的知识和 能力体系。在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 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 和必要的区分度。 考试说明的5个稳定 (一)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不变 1.语文科考试说明是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 普通高等学交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实验2011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的内容 和要求; 2.结合安徽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际。 (二)考试性质不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 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 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 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 难度。 (三)考试的能力要求不变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的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 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 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 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 、有创新的能力层级。 对上述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考试范围不变 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 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 剧”两个系列的散文和小说部分。 (五)各个考查点的能力层次要求、试卷的 难度、信度、长度基本不变。 考试说明将有变化的方面 考试内容、能力层级:要求提法将略有变化,将对个别 考点在表述上作调整。 另外“附录”中背诵的篇目定略有变化。 题型示例:为了拓宽命题空间,丰富命题形式,规范命 题行为,考试说明将对“题型示例”作了一定幅度 的调整。 试题分析 :将对2010年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思路、 考查的侧重点及试题解答过程一一呈现,意在帮助师生 了解高考题目的具体特点与考试结果,以期达到备考方 向明确、备考效果优化的目的。 二、考试内容四大板块要点的剖析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 命题:2个能力点6个命题点 文学类 命题:3个能力点8个命题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4个能力点10个命题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个能力点8个命题点 以上三大板块合计:32个命题和备考点 (四)写作:1个能力点2个等级10个评价点 (一)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学类 一般论述类命题:2个能力点6个命题点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学类命题:3个能力点8个命题点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古代诗文 3个板块4个能力点10个命题点 1识记A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附录二) 2理解B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2个能力点8个命题点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表达应用 E 1个能力点2个等级10个评价点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2)丰富 (3)有文采 (4)有创新 三、考试内容的要点以及复习策略 分三大板块来剖析 【一】阅读类 解题要领以难点剖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 解题要领以难点剖析 【三】写作类 解题要领以难点剖析 三、考试内容的复习策略 【一】阅读类解题要领以难点剖析 阅读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文学类文 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 解题要领 文章阅读理念:天下文章,本同一理 写了什么具体内容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怎样表现表现手法 阅读类四大板块 1.诗歌鉴赏 2.文言文 3.论述类 4.文学类 诗文:天下文章,本同一理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 周瑜丈夫歌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阅读理念:整体把握 天下文章,本同一理 写了什么具体内容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怎样表现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的原则: 答案在题目中;答案在原文中。 解题操作要领: 题与原文对位准确! 抓住关键词句恰当! 联系上文下文全面! 仔细研究分析细心! 古的诗文阅读命题和解题要点: 内容+主题+手法 写了什么内容:人物、事物、景物、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怎样表现写作手法 2010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 廊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 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 吐蕃攻占。 8.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9.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1.古代诗歌阅读 解题要领示例 【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 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 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 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题操作要领 题与原文对位准确! 抓住关键词句恰当! 联系上文下文全面! 仔细研究分析细心!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 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 【答案】对比,反衬也可。简析上阙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 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 涵;表达对爱国诗人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3个关 键词语 4个关键 词语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安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 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 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 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志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偶存的孤山与宋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章法 卒章显志 景语皆情语 托物而言志 比兴也 安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 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 题干5个 关键词 2个关键词 诗歌鉴赏解题操作要领 题与原文对位准确! 抓住关键词句恰当! 联系上文下文全面! 仔细研究分析细心! 诗文鉴赏解题难点解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写的什么=人物、事物、景物 怎样表达的:修辞+ 艺术手法 主题:作者通过文章的全 部内容,所表达出的基本 观点、认识、态度、情感 。 主题=内容+评价 诗文鉴赏解题难点剖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 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侧重于领会语言艺 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 起进行。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 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 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 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9种修辞: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设问、反问 其 它修辞:双关、反衬(对 比或烘托)等。 表达方式:5种。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托物言志(或象征)诗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虚实结合苏轼江城子 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用典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 观,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鸟飞回” 形象性格:指人物在对现实 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所 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 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形象=对他人、对事物+心理品格 “表达技巧” 一般认为分为四个理解层 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 ,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 、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 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 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预测:诗词鉴赏类命题的走势 近5年安徽 诗歌命题.doc 【2006】南宋刘过 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 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2007】清陈维崧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2008】宋谢枋得 小孤山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2009】元舒頔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 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2010】唐杜甫 岁 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默写题5分 以高中教材要求背诵的篇幅为主, 5题左右,初中1-2题,课外1-2题。 2.文言文阅读 解题要领示例 2010年高考(安徽卷)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4.文言文解题示例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父初 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 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 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 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 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 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 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 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 者,乃谓守今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 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 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 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之属及经史 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 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 亲爱,军国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 ,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 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 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 注尚:指娶公主为妻。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詧(ch):人名 。絺绤(chx):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 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 总:统领 【试题答案】B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B 【试题解析】 B项的“款”是不常见的多义词,在120个实词中没有(包括家、 年、总在120实词中均没有)。考学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推断词语的意思,注 意:考有些学生好犯以今律古的毛病。“款”的意项有“诚恳、器物上刻的字和 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式样、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经费、敲打、至、留、 缓慢”等义项,本题考查 “款”的本义“诚心、真诚、诚恳”义。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3分) 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命所在收葬之 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 B C D 【试题答案】B【在段中】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时,先确定题干中关键词“全部属于”, “惠民 业绩”。然后联系原文,逐一分析,当然,可以运用排除法来判定。 其中: 是其“巡境内,观得失”的调研活动,与“惠民”无关。 句是说为官者的要求和对下级官员的批评,属于“惠民语言”不属与 “惠民业绩”。 是说他“清素”的性格。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 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 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 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 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此题更需对照选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找出概括不准确的关键词得出答案。 此类试题常错在:对原文个别关键词句的理解上有错误,反映在题干关键词的表达上。A项中“教自 己”,不准确。原文是太祖多方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经传等在内的典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试题答案】 (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1)关键字:“初”刚刚之意;“致”送、接之意; (2)关键字:“是”代词,此次;“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3)关键字:“通”交也;“行李”指使者,“遗”赠也。 文言文阅读 短句 解题原则: 答案在题目中, 答案在原文中。 解题操作要领: 题与原文对位, 联系上文下文, 抓住关键词句, 仔细研究分析。 解题基础: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2009年北京卷)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信、达、雅 严复提天演论中的“译例言”提出 的:“译事三难:。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 “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 ,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 白; “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 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预测:文言文类命题走势 【2006】 散文(选自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农书) 【2007】 散文 明许獬古砚说 【2008】传记 韩林,京兆长安人。(新唐书韩休传 ) 【2009】 散文 明杨士奇游东山记(东里集) 【2010】 传记 贺兰祥字盛乐。(周书贺兰祥传) 3.现代文 论述类 解题要领示例 2010年高考(安徽卷)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文论述类阅读示例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 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 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 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 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 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 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 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 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 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 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 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 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 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 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 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 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 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原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原本是传统的具有特定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的始发言行。【参见第 段】 B原本指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凝聚群体的东西。【参见第 段: “原本是传统的 始发言行” , 原本和传统不是一回事。】 C原本是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参照系已消失并成为过去的过程。【参见第 段,此选项指传统发 展过程,不是指原本。】 D原本指有自主性的相对独立于原初参照系、说话人、受话人的传统。【参见第段:“原本是传统的 始发言行”。】 【试题答案】A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抓好关键词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据原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 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设置选项。 2.下列各项,不属于分析“传统远离原本”原因的一项是(D) A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势必造成传统不断地远离原本。 B读者对写作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根据所处参照系对原本作出新解释。 C因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始料之所及。 D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新参照系的作用而具有更新与抗拒的两面性。【参见第 段:“在新的 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点明“传统远离原本”原因。】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对于“原因、根据、证据”这样字眼的题干,特别要注意选项、题干、原文之间要能构成因果 关系。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D) A. 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参见第段:“在传统的原 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B. 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参见第段:“这里所说的 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而不是“传统远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参见第段: “这样看,传 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是“渐变”而不是“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参见第 段:“在新的参照 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 【试题答案】D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试题解析】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要与原文保持本质上的一致性。 不准确,就错误! 预测:论述类命题走势 【2006】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2007】“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 【2008】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2009】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2010】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 4.现代文 文学类 解题要领示例 26.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示例1 (安徽卷) 2009年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 【1090字】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 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 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 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 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 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 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 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 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 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 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 ,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 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 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 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 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 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 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 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 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答: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情节=主要的 人+主要的 事】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 答:董师傅是以为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形象=人物+对人对事+个性品质 (是什么人、怎样的人)】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参见】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埋下伏笔”) 【表达方式作用要考虑以下方面: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参见】运用比喻,描绘了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修辞以及景物描写进行赏析:什么手法,对象是谁、表现效果怎样】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进行探究。 (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对他人】 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做评价, 董师傅也不在意。 【对自己 物质条件】 因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对自己 精神生活】 因工作上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 的创作雕花窗户。 【对自己 工作】【形象=人物+对人对事+个性品质 (是什么人、怎样的人)】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 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开放型题目。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对事情 对社会要有正确的看法,核心价值观!】 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 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环境怎样改变,不 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本真;我们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 造。 现代文 文学类 阅读示例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示例2 (安徽卷) 2010年高考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22字】 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 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 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 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 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 。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 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 ;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 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 ,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 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 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 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 ,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 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 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 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 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 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 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 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 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 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苹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 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 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 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 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 ,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 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 了。 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 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洗碑:刻碑。 11根据小说第至第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试题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D(欣赏评价) 【试题解析】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 【形象=人物+对人对事+个性品质 (是什么人、怎样的人)】 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景物(环境)描写进行赏析,三问:用什么手法?写的什么内容(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表现 效果怎样?】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评价鉴赏) 【试题解析】 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特别注意动 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 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文中景物对情节的作用是该景为下面罗永才心理变化提供动力,生机勃勃的景物 唤醒了罗永才的生命意识,作用是烘托;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 厚味,生活有春意;人要达观的看待世事,要乐观地看待生活。 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叙事类文章拟写标题着眼点:人物、事物、事情、景物】 【试题答案】示例:(1)碑 理由:“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 “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 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 理由:小说主要人物之一; 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 理由: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 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试题答案】 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主旨上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 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 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从人物上看,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 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 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 的温暖。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 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收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上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 力,如用一连串的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试题解析】文学作品的意蕴一般分为人生经历、人生哲理和艺术审美三个层面去发掘。 值得注意的是本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只把自己的观点定位在“平常人的寻常事”,虽也探究,可能得 分不高,因为这种答案本身就说明了该生的阅读鉴赏和探究水平的低下。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5个难点解析 一、人物、形象、性格:指人在对社会中的人、事、物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相应行为中 ,所表现出的具有特点意义的个性品格。 对人【他人、自己】+对事+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物流运输合作合同
- 设计管理制度和流程与质量保障
- 软件系统开发定制与技术支持合同
- 线上线下营销合作合同内容
- 2025年服务行业技能考试-化妆师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电子产品仓库盘点制度及流程
- 2025年医学高级职称-小儿外科学(医学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2025年公路交通运输技能考试-装载机司机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2025年公路交通运输技能考试-平路机司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贵州住院医师神经内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GA/T 2012-2023窃照专用器材鉴定技术规范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指标
- 湖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招聘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2022
- 第三章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论
- 山东黄金归来庄矿业有限公司归来庄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项目融资计划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
- YY/T 0595-2020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YY/T 0287-2017 应用指南
- LS/T 1222-2020粮食干燥机系统工艺设计技术规范
- GB/T 26636-2011动植物油脂聚合甘油三酯的测定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
- GB/T 19869.1-2005钢、镍及镍合金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