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说明书).doc_第1页
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说明书).doc_第2页
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说明书).doc_第3页
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说明书).doc_第4页
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数码热泵供水系统摘要: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系统应运而生,热泵系统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系统。本次设计的智能热泵供水系统是以环保、节能、节水为出发点的绿色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ecog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结构,由主控制器和加热控制器组成,并采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双cpu控制模式。使用gprs通信,使跨地区、跨省的点对点通信成为可能,可实现远程监控。并且采用ic卡结合指纹管理收费,方便快捷。关键词:热泵 ic卡控制 gprs通信 数码控制目 录:摘要前言第1章:热泵技术及其工作原理1.1热泵技术简介1.2热泵系统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第2章:系统构成2.1系统硬件设计及总体控制系统2.2 双cpu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2.3温度测量部分2.3.1 温度传感器ad590简介2.3.2 ad590工作原理及其测温电路2.3.3 ad590在热泵供水系统中的运用2.4流量测量与控制部分2.4.1 基本原理2.4.2 工作原理2.4.3 cwv-h0510水流量传感器在智能数码热泵系统中的应用2.4.4 cwv-h0510型水流量传感器的特性2.5液位控制2.5.1 系统硬件设计2.5.2 isppac10的构成及原理2.5.3 isppac10在智能数码热泵系统中的应用2.5.4 软件设计2.5.5 抗干扰对策第3章:ic卡及指纹终端描述3.1 ic卡原理简介3.2 热泵ic卡系统的工作原理3.3 热泵ic卡管理系统实现中的几个关键部分3.3.1 智能ic卡sle4418选择型号及功能介绍3.3.2 智能ic卡通信协议3.3.3 ic卡系统安全3.3.4 错误检测和恢复3.4.5 系统的错误检测和恢复 3.4 ic卡管理系统软件的实现 3.5 指纹识别技术在热泵ic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3.5.1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3.5.2 基于指纹识别的热泵ic卡管理系统的组成3.5.3 基于指纹识别的热泵ic卡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章:gprs无线传输方案4.1 方法比较与方案的确定4.2 gprs网络工作原理4.3 串行通信4.4 系统总体结构和原理4.5 软件设计4.6 上位机命令处理第5章:操作过程5.1操作过程流程图第6章:小结参考文献前 言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系统应运而生,而热泵系统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系统。热泵供水系统不仅可以通过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加热速度快,运行稳定和易于操作等优点。特别是其热效率超过300%在目前世界能源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将是未来热水系统的主要产品。热泵供水系统将在电厂建设、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加工、宾馆、学校、温泉等场所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国外热泵供水系统功能较完备,人机接口良好,调试方便,运行可靠。缺点就是功能单一而且价格昂贵。国内同类系统暴露出一些不足,例如:稳定性、核心硬件和软件算法落后,装置功能单一,不利于广泛推广。智能热泵供水系统主要通过将工业控制现场的温度模拟量通过传感器采集,再经a/d转换成数字量输入计算机,由温度控制系统软件实现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称为温度控制系统。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所做的工作就是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模拟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根据自适应算法计算出相应的需要的控制量,然后再由驱动电路输出,控制现场温度变化的系统。该装置采用先进的ecog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它有16位哈佛体系结构的cpu,同时具有16位数据地址空间和24位代码地址空间,主频为100mhz, 指令周期短、效率高、功能强大。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结构,由主控制器和加热控制器组成,可实现用水、控水无人值守,操作简单,采用菜单式管理方式,设置参数容易,人机界面直观友好,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和监控。根据采集到的参数,单片机能结合传统的控制方式和现代较流行的模糊控制技术及自适应控制进行综合决策,实现智能化控制。由于采用递推等滤波方式,各类参数显示平滑准确。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小由元器件问题带来的误差、增强抗干扰性。本装置采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双cpu控制模式。两个cpu同时工作,互相监督。将采集到的数据相互比较,如果结果相近,则直接采用该结果;如果结果相差过大,则通过分析,抛弃误差较大的结果。使用无线通讯远程监控供热系统的运转(如时间控制、流量控制、水温控制、收款控制),管理方便、抗干扰性强。所传输的数据,能在pc机上加以显示,工作人员也能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远程在线调整。而使用gprs通信的好处是可以克服一般的嵌入式tcp/ip通信只能局限在局域网内的缺点,使跨地区、跨省的点对点通信成为可能。采用ic卡结合指纹管理收费,方便快捷,特别适合学校、医院、宾馆等单位使用。第1章 热泵技术及其工作原理1.1 热泵技术简介热能根据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低品位能源和高品位能源越接近环境温度的热能品位越低而高出环境温度幅度越高,则热能品位越高,我们生活所需供应的热水一般在0100之间,均为低品位能源。地球环境内的各种介质均含有低品位的热能。这些介质包括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水、污水和空气。以北京为例:土壤和地下水温度全年约14左右,空气温度一般为-1540。这些潜在能源品位很低用来发电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也不被计入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统计数据。但是,这种低品位可再生能源完全适用于建筑供暖空调用能或生活热水供给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技术目标,必须借助热泵技术的运用。根据获取的自然能源的能量来源不同,大致可分为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几大类。使用热泵系统可同时满足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和全年的生活热水的要求,不仅可以通过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达到节能的目的,还具有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可以说,热泵技术是实现大规模利用自然能源向建筑物供能的必需技术途径。热泵技术的发展已历经一个多世纪,1824年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首先提出热力学循环理论,1852年开尔文具体提出了热泵的设计思想,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并未立即投入实际研发。直到1917年德国卡赛伊索达制造厂首次把热泵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一技术才引起较大轰动。但是当时热泵的初期投资远远高于其他采暖设备,加上那个时代燃料能源价格低廉,而驱动热泵工作的电能却十分昂贵,因此在经济上并不合算。另外,由于当时压缩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工艺还不成熟,导致该技术并未得到发展和推广。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爆发,加速了热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热泵真正意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图11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原理图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工作循环,即制冷剂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其工作流程如图11所示。在制冷剂的循环回路中,压缩机吸入温度较高的低压制冷剂蒸汽,将其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再将这些高温高压气体送入冷凝器中去进行热量交换。水循环回路中,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高温高压气体进行热交换,制成热水。同时,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气体或液体,送入储液罐。制冷剂从储液罐中输出后,经过滤器、膨胀阀,进入蒸发器从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然后,制冷剂蒸汽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开始下一个循环。通过这样反复的循环工作,从而达到对水箱中的水加热的目的。它本身消耗一部分电能,即压缩机耗电qb;同时通过工质循环系统在水冷板式换热器(即冷凝器)中进行放热q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qc=qa+qb,即热泵输出的能量为压缩机做的功qb和热泵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qa之和;通常qa为qb的3倍以上,即能源利用效率达300以上,而通常的电热水器能源利用效率仅为95左右1。1.2 控制系统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热泵热水器的主要控制点有:水泵、压缩机、风机、除霜电磁阀等。由于这些控制点都是开关量控制,因此可以采用继电器控制。为了实时监控热泵热水器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热水进口温度、热水出口温度、管壁温度、压缩机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测。考虑到热水器对温度检测精度的要求和产品的成本,该控制器采用热敏电阻来检测热泵热水器的水温。控制器采用启停压缩机的方式控制热水水温,其具体过程为:启动热水器开始加热:一旦热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1时关闭压缩机:一旦热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1时启动压缩机。如此反复循环,控制器能够把热水出口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1的范围内波动,既能较好地控制热水温度,又可避免过度频繁地启动停止压缩机。作为一款先进的智能型热泵热水器控制器,它具有自动化霜和故障报警等功能。当热水器的管壁温度持续低于-10c的时间达到30min时,控制器自动打开化霜电磁阀,停止压缩机运行,开始化霜,同时在led显示面板上显示化霜标记。停止化霜的条件为管壁温度大于5c或化霜时间大于30min。如果停止化霜时,管壁温度未达到5c,则在停止化霜30min后,重新开始化霜。如果经过3次连续化霜管壁温度都没达到5c,则停止化霜。同时,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化霜不成功标记,以提示用户打开辅助电加热。该控制器对热水器主要故障,例如压缩机高低压故障和压缩机温度过高等,采取了保护性措施。当控制器检测到压缩机出现高低压异常时,立即停止热水器运行。同时在显示面板上显示故障类型,并把运行指示灯改成闪烁状态,以提示用户。根据热泵热水器的控制要求和实际情况,控制器采用了双单片机系统,一片 (主系统)用于数据的采集和热泵热水器的控制,另一片 (从系统)用于人机界面接口的实现,即按键和led的显示,主、从cpu之间的协调与通信采用串口通讯来实现2。 图12 热泵热水器控制器系统组成结构图第2章 系统构成2.1系统硬件设计及总体控制系统在硬件设计中采用赛恩公司最新出品的ecog1k微处理器为中控芯片,配合多功能数据采集芯片,也将大幅提高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并降低功耗和成本。系统硬件组成框图如图2-1所示。主要由两片ecog1k、输入电路组成和输出电路组成。图2-1 系统硬件组成框图 图2-2控制系统结构图2.2 双cpu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采用双cpu交互控制,利用冗余原理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两个cpu同时工作,互相监督,将采集到的数据相互比较,如果结果相近,则直接采用该结果;如果结果相差过大,则通过分析,抛弃误差较大的结果。通过该种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双cpu控制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小由器件问题带来的误差、增强抗干扰性。另外,在硬件设计中采用赛恩公司最新出品的ecog1k微处理器为中控芯片,配合多功能数据采集芯片,也将大幅提高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并降低功耗和成本双cpu电路系统是一种冗余结构,包含2个cpu,其中1个cpu是主cpu,一般处于工作状态,另1个是备用cpu。当主cpu正常工作时,备用cpu的端口将自动封锁起来;当主cpu将控制权交给备用cpu或主cpu出现故障时,备用cpu将启动,同时将主cpu的端口封锁。双cpu电路的原理图如图2-3所示 :其端口控制的逻辑关系式为其中n14,可将以上布尔代数写入gal16v8,如图23所示。图2-3 双cpu冗余电路原理图对双cpu电路进行分析:定义:cpu(1)为主cpucpu(0)为辅助cpucpu(f)为cpu的失控状态为cpu1的输出, 为cpu1的输出分析三种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为cpu1(1) cpu2(0),此时= ,输出=如果cpu1(f), cpu2(0)变成cpu2(1),同时 =1,此时=如果cpu1(0), cpu2(0),同时= ,输出=由以上分析可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cpu2 不断检测cpu1是否有中断发生,以此判断cpu1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没有 cpu2(0)变成cpu2(1),同时 =1。2.3温度测量部分2.3.1 温度传感器ad590简介ad590是ad公司利用pn结正向电流与温度的关系制成的电流输出型两端温度传感器。它不易受接触电阻、引线电阻、电压噪声等的干扰。这种器件在被测温度一定时,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即使电源在515v之间变化,其电流只是在la以下作微小变化,同时也适用于本文所要求的模块化、分体式结构的特点。ad590的主特性参数如下:工作电压:430v工作温度:一55 +150 保存温度:一65+175 正向电压:+44v反向电压:一20v焊接温度(10秒):300 灵敏度:lak2.3.2 ad590工作原理及其测温电路其工作原理为:以ad590为一桥臂的测温电桥采取到的温度信号,经差动放大并进行缓冲隔离后一路送至数显表进行数字化温度显示,另一路与设定值相比较,比较出来的差值由开关k控制可选择送入两路调节控制器。其中一路由比较放大器和继电器组成,以此为调节控制器可使该装置形成一个无需与计算机相连的独立的测控温设备;另一路由pid调节器(由ad、da与装有pid调节软件的计算机构成)和可控硅组成,从调节控制器出来的信号通过控温执行元件实现温度控制。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ad590(ic4)配上相关电路,可构成0100c温度检测器。此时传感器ad590的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在温度-55150c时,其电流灵敏度为1a绝对温度1度。例如传感器测室内温度为25c时,其输出电流为298a(绝对温度=273+25=298k,因1k的电流输出为la,则298k时传感器输出为298a)。该0100c温度监测器电路原理如图2-5所示:图2-5 温度监测器电路原理图ic1与ic3是电压跟随器,起缓冲作用,防止负载对信源的影响,如传感器输出电流为298a,适当调整传感器的电位器vr1,使icl第脚输入电压为298mv,则ic1第脚输出也为298mv,适当调整vr2可使ic3的第脚输入为273mv,因而ic3的第脚输出也为273mv。ic2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减法器,其第脚输出电压为icl输出电压与ic3输出电压之差,即vt=298273=25mv,将vt电压信号送入显示电路,就会在液晶显示屏或万用表上显示摄氏温度的数值(本例中输出25mv,在显示电路上将显示25c)。本电路的校准步骤如下:首先将传感器放入冰中(0c),并调整vr2,使电路输出为0mv(用万用表测试)。然后将传感器浸入沸水(100c)中,调整vr2使万用表读数为100mv,校准即可结束。只要有温度变化,传感器输出电压就发生改变,ic2就立刻得到两个电压的差值,温度就会连续不断的显示出来3。 最后温度测控装置的调节控制器中的一路采用了pid调节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它能根据温度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的比例值、积分值、微分值来确定控制量的大小。温度测控装置主要采用的是输出反馈型控制,从这一原理出发就可以实现恒温箱的设定值和实际值之差为最小。2.3.3 ad590在热泵供水系统中的运用在供热过程中,流量采集仪表测量出热水的流量、温度、压力,并将测得的物理量通过ad590转换成数字信号,经由rs232标准串口传输给ic卡计费监控装置,监控装置计算当前用户热能费率,进行实时累加,并从ic卡中扣除费用。通过温度传感器我们可以任意控制水的加热温度,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为节能提供了根据。在使用者的终端界面,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定温度,然后终端控制系统将选定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发送到加热控制系统,将自来水快速的加热到所需温度,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我们可以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距离电机较远的地方,以减少电磁干扰,从而使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更高。2.4流量测量与控制部分2.4.1基本原理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当有电流i 流过薄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的情况图2-6磁感应强度b为零时的情况磁感应强度b 较大时的情况:作用在半导体薄片上的磁场强度b越强,霍尔电势也就越高。霍尔电势可用下式表示: 图2-7磁感应强度b较大时的情况水流量传感器是利用霍尔元件的霍尔效应来测量磁性物理量。在霍尔元件的正极串入负载电阻,同时通上5 v的直流电压并使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正交。当水通过涡轮开关壳推动磁性转子转动时,产生不同磁极的旋转磁场,切割磁感应线,产生高低脉冲电平。由于霍尔元件的输出脉冲信号频率与磁性转子的转速成正比,转子的转速又与水流量成正比,根据水流量的大小启动热泵系统4。其脉冲信号频率的经验公式见式2-1: 式2-1则水流量为: 式2-2式中 -脉冲信号频率,hz- 水流量,lmin图2-7 转换电路图2-8 方波周期 式2-3 式2-4流量输出的脉冲频率为锯齿波,经过如图27转换电路后转化为方波可以被cpu直接读取,同时开始计数。如图2-8所示,在下降沿脉冲触发开始计数至下一个下降沿脉冲触发为一个周期,则频率如式2-4计算可得,这个频率可以直接被cpu读取。由水流量传感器的反馈信号通过控制器判断水流量的值。根据热泵系统机型的不同,选择最佳的启动流量,可实现超低压(002 mpa以下)启动。2.2.2 工作原理水流量传感器主要由铜阀体、水流转子组件、稳流组件和霍尔元件组成(见图2-5)。它装在热水器的出水端用于测量出水流量。当水流过转子组件时,磁性转子转动,并且转速随着流量成线性变化。霍尔元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断水流量的大小,调节控制比例阀的电流,从而通过比例阀控制热水量,避免热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夏暖冬凉的现象。水流量传感器从根本上解决了压差式水气联动阀启动水压高以及翻板式水阀易误动作出现干烧等缺点。2.2.3 cwv-h0510水流量传感器在智能数码热泵系统中的应用湛江中信电磁阀有限公司口径为3cm的cwv-h0510型水流量传感器,它价格较低,体积小、重量较轻便于携带,而实际生活应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口径和接线端连接方式和线路长短。cwv-h0510型水流量传感器如图2-10所示: 图2-10 cwv-h0510型水流量传感器2.2.4 cwv-h0510型水流量传感器的特性使用条件a.额定工作电压:dc 5v b.额定电压范围:dc 518v c.使用温度范围:-20+80。c(无结冰状态) d.使用温度范围:35%90%rh(无结霜状态)e.允许耐压: 1.2mpa以下流量脉冲特性脉冲频率(hz)(8.1q-3)10%(垂直方向安装)=流量(l/min)密封型封闭各孔,加1.2mpa水压试验1分钟无泄漏和变形现象。 2.3液位控制液位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化工、冶金、医药、航空等领域里,对液位的测量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以小电容感应元式多层液位传感器为核心研制的液位控制系统能对液位进行巡回检测、显示和报警,同时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对液位进行智能控制。由于单片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耗电少,控制精度高,运行可靠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中。2.3.1 系统硬件设计小电容感应元式液位传感器由按照特定方式排列的一组平板小电容组成。电容的最佳排列方式依据具体的测量要求确定。一般地,可以将传感器做成板状。每个电容的两个极板,做成长方形,并排排列,所有电容纵向排成一列,保持等间距。实验证明,可以做成所有小电容有一公共极板的结构。为保证电容在液体中不被腐蚀,使用聚四氟乙烯薄膜覆盖整个传感器。由传感器的结构可以看到,每一个小电容由两块极板、表面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和两块极板间的测量介质组成。平板电容器结构的电容值c由下式决定:其中: 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a平行极板有效面积;d极板间距离。位于同一介质中的小电容将具有相近的电容值。用扫描方式获取每一个小电容的电容值,会获得与分层液位相应的几组电容值。在液位的分界面会出现大的电容值的跃变。由于在传感器的安装中,每个小电容的位置与具体液位相对应,通过判断电容值发生较大跃变的位置,从而获得分层液面的位置。调频电路将电容式传感器作为 lc 振荡器谐振回路的一部分,当电容传感器工作时,电容 发生变化,就使振荡器的频率 f 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图2-11所示: 图2-11调频电路通过严格时序控制的多路开关的开合,扫描整个小电容阵列,可获得各个电容的对应电压值v,据此判断液位的分界面。如果为理想状态,每个处于同一介质中的小电容单元必然有相同的对应电压v的输出。扫描与位置对应的小电容阵列,必然得到与位置分布规律相同的v,则很容易获得介质的分界面。小电容感应元式液位传感器的主要芯片是isppac10。2.3.3 isppac10在智能数码热泵系统中的应用isppac10构件中,输入与输出完全不同。和单端i/o比起来,他有有效的双动态范围。根据说明还可以产生和改善功能,如普通输入模式拒绝总音调失真。不同的峰-峰值电压由不同的输入、输出引脚末端的信号决定,例如:若v+=3 v,v-=1 v,则差压为+2 v。 由于可以在不同的i/o引脚上存在不同的极性电压,因此也可以v+=1 v,v-=3v,则差压为2 v。计算2个引脚末端的电压差,为|+2(2)|=4 v,可以看出绝对差压信号产生了有效的动态范围。虽然输入与运放相联,但没有改变内部线路,所以输入极性可编程且不影响输入的阻抗和动态性能。单端运放可以使用一个输入和(或)输出引脚来实现,根据需要,调整增益,以达到需要输出的电平值。 isppac10工作时,由单一的+5 v供电,包括内部产生的2.5 v参考基准电压。参考电压可通过电压参考模式或vrefout引脚有效输出到外部热泵系统中,普通模式输出经常为2.5 v,而与输入模式电平无关需要时,可用一外部电压替代vrefout,但可选的普通模式输出电压vcm必须由用户通过cmvin输入引脚提供,惟一的限制是参考电压必须介于1.253.25v之间,当用外部电压代替,并且pac10必须被编程时,在每一个pac模块的基础上,用外部参考源替代内部的2.5v。输出电压量经过ad转换后接到cpu中,通过pid算法对液位上限、下限的设置。根据不同的电压值对应着不同的液位来实现对进、出水阀们的控制。但设置时isppac10不能超过5 v电源信号调节8 。2.3.4 软件设计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采样程序和pid算法程序和一些子程序组成。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2-14所示:图2-14 主程序流程图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完成cpu的初始化,设置液位的上限和下限,显示实时液位值,键扫描等工作。采样和数据处理模块:本系统利用定时循环轮流对8个液位进行实时采样,对实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pid控制方案。由于本系统的执行机构是步进电机,所以我们采用了增量式pid控制。根据递增原理可得:式中:则增量控制算法为:根据以上推导,得到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程序流程图如图2-15所示。 图2-15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流程图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设定液位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以及在任意时候显示液位的上下限值。当液位的高度超出或低于设定值时,进行声光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处理。2.3.5 抗干扰对策硬件抗干扰设计:系统电源是一个重要部件,又是与外部电网直接联系的部分,为了防止从电源系统引入干扰信号,在电源输入端设置低通滤波器,滤去高次谐波成份。另外还采用了ecog1k中的看门狗定时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硬件抗干扰的能力。软件抗干扰设计:在程序设计时,将各程序模块分区存放,彼此之间空出一些存储单元,在这些单元中填充ff(rst指令)。同时对程序中重要的跳转和调用子程序指令前均加入三个nop指令,以保证程序流向的正确性,因为pc只要错一个数码,那么整段程序就会面目全非,从而造成检测系统的混乱。利用滑动平均滤波法求取平均值。将最近6次采样得到的液位值,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下的4个数据求算术平均值。该液位智能控制系统采用了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由于应用了pid控制方案,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系统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3章 ic卡及指纹终端介绍3.1 ic卡原理简介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3.2热泵ic卡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包括ic卡热泵供热管理系统软件、智能接触式ic卡计费监控装置中pic程序。硬件则包括装有供热管理系统软件的pc机、液晶显示屏、智能接触式ic卡片、ic卡读写器、ic卡计费监控装置、控制阀和现场流量采集仪表。这其中,流量采集仪表即是热泵热水出口流量的检测仪表。用智能ic卡对热泵进行计费和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对供应热水的用户建立与之相对应的ic卡计费监控装置和ic卡账号,以预付款的方式进行供热水。用户先在供应热水的管理部门往ic卡中存入一定量的金额,管理部门通过ic卡读写器将相应数额充入ic卡中,用户持充值后的ic卡插到智能热泵计费监控装置中,如果用户卡上的信息正确且通过合法性检查,则供热控制阀开启,开始供应热水。在供热过程中,流量采集仪表测量出热水的流量、温度、压力,并将测得的物理量通过ad590转换成数字信号,经由rs232标准串口传输给ic卡计费监控装置,监控装置计算当前用户热能费率,进行实时累加,并从ic卡中扣除费用。3.3 热泵ic卡管理系统实现中的几个关键部分ic卡管理系统的组成有硬件也有软件,如何把硬件和软件较好地组织在一起实现供热水管理,是问题的关键。下面就其中几个关键部分给予说明。3.3.1 智能ic卡sle4418选择型号及功能介绍ic卡是用来使用和管理热泵系统的媒介,本系统选择西门子公司的接触式ic卡sle4418。sle4418ic卡共有10248位eeprom,可逐字节地进行写操作与删除操作,每个字节都有具有程序写保护位。除了以上功能外,sle4418还带有程序密码校验逻辑(psc),此卡的基本特点如下:具有10248位的eeprom存储器;以字节为编址单位;具有10241位保护存储器,保护存储器设置后不可撤消;三线串行总线;可进行10万次擦写操作;数据保存10年;卡内具有2个字节的psc程序加密位,数据仅在密码检验正确后,方可进行写操作。在本系统运行过程中,由cpu将处理后的指纹图像信息写入到ic卡中存储。本热泵系统以ic卡作为管理媒介,使装置能按用户预付费购得的热量开阀供热水,当预购热水量用尽时,需要自动关闭供热阀,中断热供应。由于ic卡是信息传送途径,安全方面有可能会被人利用失卡、窃卡、伪卡作案,还有设法找出ic卡上有效数据,对其进行修改。因此选择合适的ic卡,是影响整个热泵供热管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3.3.2 ic卡通信协议这种通信用rs232为物理接口,以modbus协议为标准,通信协议描述了ic卡终端请求访问微机和ic卡终端的过程,以及怎样侦测并记录错误。协议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决定了每个ic卡终端需要的设备地址,在通信过程中按识别地址发送消息,微机和ic卡终端按协议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果需要反馈,它们还将生成反馈信息并在协议中发出。1)微机和ic卡终端间采用的是基于rs232总线的主从方式点对多点通信,各为主、从属设备,被呼叫时响应,或主发;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响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询的,则不作任何回应。2)微机和ic卡终端可作为主从设备,主从设备中建立了主设备查询和从设备回应消息的格式;在通信接收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或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命令并把它作为回应发送出去。尽管网络通信方法是“对等”,如果一设备发送一消息,它只是作为主设备,并期望从设备得到回应。同样,当主设备接收到消息,它将建立一从设备回应格式并返回给发送的控制器。3)通讯方式全兼容,采用异步通信,起始化1位,数据位8位,停止位l位,无校验。数据传输速率为1.2kbps、2.4kbps、4.8kbps、9.6kbps、19.2kbps。3.3.3 系统安全性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系统设计时,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数据库安全机制 对于涉及数据库修改的操作人员,创建每人惟一的账号密码,对于可修改数据的人严格管理,保证无关人员无法操作数据,并且系统软件准确记录每条重要数据的产生、修改人和时间,保证非法数据都有踪可寻;ic卡和计费监控装置 发行ic卡时,在ic卡的数据保存区写入系统标识符,ic卡上的标识码与装在用户处的ic卡计费监控装置是惟一对应的,每张ic卡上的购热数据必须由该卡对的计费监控装置读出。只有当系统标识符与装内固化信息相一致后,本装置才接受用户通ic卡对装置进行的各项操作,这样就免除了户卡丢失将给用户造成的不必要损失。ic卡与指纹结合进行管理 此部分在3.6小节中介绍3.3.4 错误检测和恢复 错误检测和恢复包括一致性检查和错误处理两部分。数据库可以通过计算校验和检测到数据库数据被非法改动后,开始执行错误处理,将一些分析数据 (如改动记录数、明细、改动时间等)提交给系统管理员,由其采取下一步措施(如恢复到改动前数据库的状况、将变动数据标记等)。 以上5个关键部分的实现,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保障。其中,ic卡管理系统软件是供热部门和供热用户之间实现ic卡充值、管理用户供热等重要功能的窗口,直接关系到对供热用户的管理,它的实现十分重要。3.4 ic卡管理系统软件的实现 ic卡管理系统软件是实现ic卡充值、管理用户供热的重要部分,它的设计必须严谨、灵活,这样才能减少操作员犯错的机会、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方便对供热用户的管理。下面就其中ic卡系统软件部分的功能模块做个说明,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图如图3-1所示。图3-1ic卡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图用户基本资料模块对于新的用户进行资料录入,在数据库中新增一条记录,同时发给ic卡。对于旧用户,先根据用户编码,从数据库中调出用户记录,对于资料变动部分,改动后予以保存。设置用户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用户类型收取不同价格的费用。收费管理模块用户凭ic卡购买热量,操作员从ic卡读出用户信息,再把用户所买热量记录到ic卡 ,同时打印票据。ic卡管理模块 用户遗失ic卡后,前来挂失并补办新的ic卡,遗失的旧ic卡作废。查询统计模块 提供了多种方式,方便地查询数据库中的记录,可以汇总,也可分户。还可以根据操作员设置,统计出热量的售热情况。系统功能模块 实现操作员对登陆密码的修改操作,设置新的操作员和权限分配,并且可以进行数据备份。数据库是程序运行的基础,应该经常性的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当出现数据库或者操作系统崩溃时,可以利用其进行快速恢复,减少维护的难度。这5个功能模块中,收费管理模块是系统软件的核心,系统功能模块是整个供热收费系统软件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于核心功能起到支持和完善的作用。3.5 指纹识别技术在热泵ic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本智能热泵系统具有高效、可靠的身份认证机制:ic卡配套采用指纹识别技术以确定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可在丢失ic卡的情况下,不会造成用户的损失。3.5.1 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指纹识别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与人工处理不同,计算机指纹识别常 常不直接存储和比对指纹图像,而是在指纹图像上提取指纹特征并比对指纹的特征。其基本的识别原理如图3-2所示:图3-2 计算机指纹识别的过程3.5.2 基于指纹识别的热泵ic卡管理系统的组成 本刷卡装置采用“ic卡+指纹”的双重识别模式,真正做到“人卡合一”,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ic卡管理系统将卡持有者的指纹加密后存储在ic卡上,并在ic卡的读写机或系统上加装指纹识别系统,当持卡者将卡插入智能卡读写机时,读写机具首先将指纹信息读出来并要求用户比对指纹,通过比对卡上的指纹和持卡者本人的指纹就可确定持卡者是否为卡的真正主人。这样便保证了只有真正的卡主人才能使用这张卡。此方案中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容量的数据库存储用户的指纹信息,用户指纹的特征值与一些重要的信息都存储在ic卡中,由于ic卡具有逻辑加密和安全校验机制,使得个人指纹信息的安全性和比对速度都会大大提高。其系统组成如图3-3所示。12图3-3 指纹ic卡热泵管理系统1热泵管理pc机:热泵管理pc机主要完成计费管理和发卡两项功能,其中计费管理主要实现购买和消费信息记录、查询、统计等管理任务。发卡则是指在将卡片发行给用户之前,需要由发卡机构将卡片的应用序列号、密码、允许使用天数等基本信息写入用户ic卡内的这一过程。2指纹ic卡:指纹ic卡是指记录用户生物指纹特征值的存储ic卡。卡持有者在每次使用热泵前将该卡插入读卡机,随后将手指伸到指纹采集仪的窗口上,读卡机便会自动将他的指纹和卡上的指纹相比对,比对成功则可进一步使用智能热泵得到热水,同时记录进入的卡号、时间、消费额度等信息。3ic卡热水出口阀:ic卡热水出口阀受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支配,当指纹身份验证正确后,单片机控制系统启动,检验ic卡中尚有余额后,用户可在键盘上输入需要的热水量,热水出口阀启动。4指纹仪:是指纹特征的采集设备,通过指纹仪获取指纹图像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像处理软件算法的难度和识别率的高低,基于光学原理的指纹仪传感器能有效地克服传统电容指纹传感器容易受静电干扰及手指磨损难于读取指纹等缺点。3.5.3 指纹识别的热泵ic卡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图3-4是主程序流程图,系统上电复位初始化时,读取系统e2prom中的各项参数,然后定时检测是否有卡插入,并不断刷新系统显示。当有卡插入时,可以完成ic卡检测、指纹采集校验、热水出口阀控制、水流量检验等基本功能。13图3-4 系统软件主程序流程图第4章 gprs无线传输方案4.1 方法比较与方案的确定目前国内用于远程控制和监控的产品有多种,其本质的差异是由它们所采取的不同通信方式决定的。随着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用于控制和监控管理的通讯方式有多种,一般可分为有线通讯方式,无线集群通信方式,gsm短消息通信方式,cdpd通信方式和gprs通信方式。下面简要介绍无线通讯的几种方式。(1) 无线集群通讯方式所谓集群(trunking),即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为众多的用户服务,就是将有线电话中继线的工作方式运用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把有限的信道动态地、自动地、迅速地和最佳地分配给整个系统的所有用户,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整个系统的信道的频率资源。它运用交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系统的全部用户提供了很强的分组能力.可以说,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用户程控交换机。无线集群通讯方式与gprs通讯方式相比,存在几个致命缺点: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属于专用移动通信网,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建设周期较长,保养与维护不便,这是它的最大缺点; 2) 由于专网的覆盖范围有限,不利于全局整体控制; 3) 集群通信系统主要的服务业务是无线用户与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对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信业务有较大的限制。(2) gsm短消息通讯方式顾名思义,此方式就是以gsm网络为平台,利用手机短信息进行无线通讯。gsm短消息通讯方式能充分利用移动公网资源,相对集群通讯方式而言,它可以大大节约建设投资,降低维护成本,但它有几个较大的缺点: 1) gsm短消息通讯方式为半双工通信方式,不能同时双向收发数据。2) 相对gprs而言,它的平均传输时延较大;3) 在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等通信高峰期,容易发生信道堵塞,导致通信不畅。(3) cdpd短消息通讯方式cdpd(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是由美国移动通信公司(amci)等8大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规范。它是以数字分组数据技术为基础,以蜂窝移动通信为组网方式的移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gprs与cdpd都可以提供数据业务服务,与gprs相比较,cdpd有以下几个缺点:1) 在gsm网络中每发展一个用户的成本约为2000元,gprs用户的成本是根据网络规模决定的,现在gprs网络的覆盖能力已经相当规模。而cdpd在建网初期基站数不会很多,加上必须的交换机与网管的投资,平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约为2500-3000元左右。 2) gprs通信所能达到的传输速度要比cdpd通信高,尽管gprs通信是以牺牲信道资源为代价。 3) cdpd是工作在amps频段,只有1mhz频段,而gprs可用频段要宽的多,因此在gprs每个小区内可用于数据的信道数远大于cdpd,容易满足组件公网对信道数的需要。4.2 gprs网络工作原理 gprs网络结构见图4-1。下面举数据包通过gprs网络发送和接收的例子来说明gprs的总体结构。在图4-1中,单片机(或pc)通过串行口连接到gprs调制解调器上。本地数据包的发送过程如下,在单片机(或pc)的控制下,grps调制解调器同gsm基站通讯,gprs分组数据从基站发送到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sgsn与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通过gtp隧道协议进行通讯,ggsn对分组数据进行识别,再发送到相应的网络,如其它gprs网络或internet.远端数据包的接收过程如下,ggsn接收来自internet或其它gprs网络的数据包,如果该数据包的ip地址是本网络移动台的ip地址,则ggsn将该数据包转发给sgsn,通过sgsn传送到相应的移动台。图 4-1 gprs 系统结构ggsn也称为gprs路由器,在物理上,sgsn同ggsn可以是同一个物理实体,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实体上,sgsn和ggsn都具有ip路由功能。下图所示为gprs模块连接图:图 4-2 gprs模块连接gprs通信使用完整的tcp/ip协议, tcp/ip通常采用一种简化的四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本系统中的lt8030内嵌了完整的 tcp/ip协议,模块传输结构如图4-3所示。各层协议不再详细介绍。 图4-3 tcp/ip协议结构在本系统中,终端gprs模块产生的数据流量主要是向上位机发送状态和实时信息,假定终端发送第i次消息包长度为ni字节,单位时间t(秒)发送m次。另外需要传输加上ipv4头长度 20字节。采用udp协议时,需加udp头长度 8个字节。此时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需要的传输速率为传输tcp数据包时,需要tcp头长度 20个字节,tcp确认包长度 40个字节,同时假定重传概率为,mdt的数据业务需要的传输速率为假定某一台移动终端以1秒1次的频率发送80个字节的数据,用tcp协议时假定重传概率为0时,所需传输速率为1.28kbit/s,用udp协议所需传输速率为0.864kbit/s。通过以上计算得到采用udp和tcp协议的传输速率和,在相同的条件下 ,传输tcp协议包,延时比较短,可靠性比较好。目前,gprs网络是以流量计费的,因此在优化系统设计时,权衡传输延时、可靠性和流量等方面因素,选择发送实时状态信息采用tcp协议发送的方案。由于gprs模块采用tcp/ip协议,其容错由此协议负责,而且误码率较低,所以系统在容错方面主要集中在ecog1k 与 gprs模块之间的数据容错上16。lt8030 与上位机通讯工作流程:图4-4 lt8030 与上位机通讯工作流程图4.3 串行通信串行接口一直是计算机系统必配的通讯接口,虽然它具有费用低、传输距离远的优点,但低速和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是其最大的不足,usb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但usb的传输距离不能太长,usb规范中规定:全速设备缆线最长为5 m,慢速设备为3 m。但如果利用rs232与usb数据网桥,就可以有效地利用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