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ppt_第1页
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ppt_第2页
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ppt_第3页
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ppt_第4页
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教与考的结合点 背景: 研究高考,但不要猜题 自己命题,可深入体会 n201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 a、昵(n)称 质(zh)量 衣钵(b) 因噎(y)废食 b、刍(ch)议 熟稔(rn) 露(l)脸 瘙(so)痒难忍 c、奇葩(p) 笑靥(yn) 当(dng)真 物阜(f)民丰 d、绮(q)丽 木讷(n) 顷(qng)刻 入不敷(f)出 n201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 组是( ) na给(j)予 毛坯(p) 强劲(jng) 人心惶(hung)惶 nb山崖(y) 霎(sh)时 掳掠(l) 沁人心脾(p) nc馄饨(tun) 不屑(xi) 嫉(j)妒 令人咋(zh)舌 nd神甫(f) 订(dng)正 烙(lo)印 扣人心弦(xin) n2010-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子,注音全都正确的 一组是( ) a.澄澈(chng) 轻佻(tio) 豁免权(hu) 舆论哗然(hu) b.甄别(zhn) 市侩(kui) 软着陆(zho) 温柔敦厚(dn) c.苍穹(qing) 未遂(su) 扁桃腺(xin) 拈轻怕重(zhn) d.跛脚(b) 菁华(jng) 撂挑子(lio) 大雨滂沱(png) n语文学习封面标语: n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n用大白话来概括,就是:语文就是生活。 n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语文源自生活, 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就是学 习,时时刻刻可以学习,学了就可以在生 活中应用。 n疑惑:谁的语文学习,谁的生活? n答案:学生学的语文是他人设想的生活。 n2012-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n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 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 炙人口的名篇。(学术著作) n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 ,“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 服的纽扣错位了。(一般作文) n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 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 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评论) n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 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 ,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评论) n2011-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n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 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 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nb贷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订 金伍佰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 n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 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 地。(摘自教室板报) n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 ,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 n2010-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na.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 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 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 意。(散文) n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渺的大海,观 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 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 的事。(散文) n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 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者凛冽、砭 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 眼睛。(散文) n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 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 是何等的境界!(散文) n201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 项是 n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 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 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新闻述评) n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 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 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评论) n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 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 ,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学术著作) n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 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评论) n201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 项是( ) n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 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 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散文) nb老校区遗留着一种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 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 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散文) n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 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 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杂文) n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 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 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普通作文) n2012-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n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 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 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评论) n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 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 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政 府新闻) n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 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 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图书评论) n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 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 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科技 新闻) n语文教学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高于学生现 实生活的生活 n高考基础题所勾勒的生活,明显高于普通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媒体编辑或文字工作 者的生活背景。 n教学建议:1、加强课外美文的朗读训练。 n2、多开展高层次的语文活动,扩大接触面 。 n3、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错误,并纠正。 n4、复习范围不要太大太广,减少死记硬背 。 n5、确保课内字词的落实。 n教学建议:1、重视对新闻评论学术著作的 阅读。 n2、培养细致阅读的习惯,做到处处落实, 字字较真。 n3、开展语文活动,鼓励学生接触多方面的 语文实践。 n(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 n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n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n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 分) n (1)贵人贱马 n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n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n n 解析: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而唐人的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 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 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n2011-(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 分) n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n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 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 ,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n【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 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n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 为政观。(1分) n 孔子:_ 韩非子: _ n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n2010年浙江卷 n(三)(4分) n24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 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 n“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 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 修朋党论) n教学建议:1、减少论语教学中的字词,不 能教成文言课。 n2、熟悉课文,熟悉孔子的各方面观点。 n3、适当延伸,熟悉题型。重视未考篇目。 n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n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n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n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 n答案示例: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 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 ,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 品格。 n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 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 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 、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 。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 ,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 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 ,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 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 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n10.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 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n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是下文有 明确的暗示, n概念:经,经学,后来的经学,经学原典,经学史 。 n困难:经学就是诗经、书经、周礼 、周易和春秋。这句话如何理解? n推断:(1)诗经、书经、周礼、 周易和春秋是经,也是经学原典。 n(2)学是研究的意思。 n(3)经学就是诗经、书经、周礼、 周易和春秋的意思是不成立的。 n可以推测这是省略句。应该是对经学原典的研 究。 n10. 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 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3分) n 解析:本题需要考生联系上下文,特别 是下文有明确的暗示,答案示例:经过了 后人不断的注释、传疏、义证;在中国学 术史上经历了流变。 n研究高考,但不要猜题 n自行命题,可深入体会 n感悟:中学老师的考虑角度是否就是命题 人的考虑角度呢? n(3)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 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 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 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n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n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 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 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n答案示例: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 、“称”、“添”、“减”、“包”、“扎”等 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 、耐心的工作态度。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 人物及相关场景。 n(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 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 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 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 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 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n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 何用意?(3分) n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 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n答案示例: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 丰富文章的内容。 n(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昔时 ,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 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 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 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 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 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于我而言, 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 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n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n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 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n答案示例:“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甘草具有“甜 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甘草使 “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n(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昔时 ,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 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 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 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 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 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于我而言, 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 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n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n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 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n答案示例: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 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n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n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n(9)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 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 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n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n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 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常见表达技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