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革新.ppt_第1页
隋唐制度的革新.ppt_第2页
隋唐制度的革新.ppt_第3页
隋唐制度的革新.ppt_第4页
隋唐制度的革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 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 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 了三省六部制度 2唐朝发展完善 C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 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A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 皇帝的诏令。 B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 尚书省下 设机构, 包括吏、 户、礼、 兵、刑、 工六部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D兵部主管军政; E刑部主管刑法;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贵 富 贫 武 威 贱 影响深远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 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 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 三省六部职权有 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 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 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加强了皇权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 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 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隋炀帝 2创立形成于隋朝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始建进士科 形成 创立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 考 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3发展完善于唐朝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 、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统治 控制了人才选拔和任命官吏的大权力, 地方豪门士族手 中央政府 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统治力量,有利于 政权的稳固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 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 考试参加到政权中,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 加强了思想控制 进一步打击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3)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2)推动了封建教育和唐诗的发展 有益于国 家的统一、富 强和民族的融 合。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 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 政府赋税收入 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 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 作 用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身上。 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唐太宗) (1)内容 (2)影响 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 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 实行兵将分离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征 时要自备武器、粮食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府兵制的崩溃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 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 重,兵士逃亡的较多; 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 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 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从武则天时衰落到开元年间 ,府兵制崩溃。 (1) 原因 (2) 过程 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 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 ,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 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1)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 (2)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 ,免征赋役。 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3) 影响 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也给以后的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四、租庸调制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 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 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 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2唐朝的租庸调制 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 革,实行租庸调制。 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 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 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唐朝租 庸调制规 定: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 物,叫作“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 ; 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 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 有年龄限制。(隋有50限制) 2 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 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3 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 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五、两税法 1历史背景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 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 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 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 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 放松; 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 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 改革和进步。(主要体现) 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李少辉 唐代承接隋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强化了中央 集权。请回答15题。 1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 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唐朝科举制 A.导致士族制度的衰落 B.诱导士人埋头攻读四书五经 C.使选才任官有了较客观的标准 D.增加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3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 ,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推行了 A.科举制度 B.均田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税法 B C B 4隋唐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看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权的需要 5府兵制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均田制的破坏 B.兵役繁重,士兵逃亡 C.府兵地位下降 D.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 6关于募兵制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 B.导致军阀的形成 C.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 D.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C A A 唐朝赋役制度经过了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演变。请回 答810题。 7唐代陆贽 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 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 基本是以丁计税 实行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相结合 封建国家对人身的控制严格 地主和农民的负担比较 平均合理 A. B. C. D. 8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导致这种 现象的根源是 A.均田制遭到破坏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唐中央政权腐败和政策失误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A D 9唐朝的两税法的实行 纳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扩大了纳税面,使负担相对平均 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税收 A. B. C. D. 10.关于制度、人才对唐朝前期兴盛的作用,史学界大致 有两种看法:(一)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其中 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二)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 ,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 结合所学阐明你的理由。 D 该题从制度、人才促进唐朝前期繁盛的作用作为切 入点,深入论证两者作用的同时,还要阐明两者之间的关 系和地位。对该题摆出的观点,你可持肯定和否定态度, 但必须观点鲜明,且论证有力。 答案:基本同意第一种观点: (1)从政治上讲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尤其是三省的机制互相牵制,三省 的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避免宰相的专权,又 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君主专制,这一制度是唐前期政治清明 的保证。 (2)唐前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广大农民有一 定土地和劳动时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定程 度上限制了地主官僚兼并土地,是经济走向繁荣的保证。 (3)唐朝前期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打击了腐朽的土 族势力,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参加到政权中来,扩大 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又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三省六 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唐朝前期社会稳 定,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 (4)唐朝前期人才作用也是重要的,唐太宗、武则天、唐 玄宗勤于政事,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祟、宋璟等有 名的贤相辅政,圣君贤相是唐兴盛的重要原因。 (5)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是唐前期政治的又一特色。 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人选, 亲自考核县令,都促进了唐前期的繁荣。 (6)唐朝前期科举制,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 正、公开,使一般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做官,发挥了积极作 用。 (7)制度保证了人才的选拔,选拔人才又进步完善 制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盛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后出现的 B都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 展的结果 C出现的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的良好的个 人素质 D盛世时期,阶级矛盾非常缓和,不会出现 激化的结果,也没有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 2唐朝政权中,处于行政节制中心 重要位置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六部 3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 品官者,皆升士流。”这一原则所产生的最直 接影响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4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5、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是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 D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 6、两税法体现出杨炎的理财思想是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 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 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 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自新唐书 1)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 是什么? (2)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 (1)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 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行 的政令应驳回 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 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 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 ,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 实行。 (2)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 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3)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府兵制 的实施有何影响? (4)除三省六部制与府兵制外,唐朝 在制度上还有哪些创新? (3)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利:不易 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