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种质资源课件.ppt_第1页
[农学]种质资源课件.ppt_第2页
[农学]种质资源课件.ppt_第3页
[农学]种质资源课件.ppt_第4页
[农学]种质资源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种质资源 n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及作 用 n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我国园艺植 物起源 n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及作用 一、概念 1、种质(Germplasm) 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 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gene)。 种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表现形式 可能是:种、品种、植株、种子、枝条 、细胞、DNA片断 2、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 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 基因库(genebank) 在遗传、育种及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 一切植物材料。 野生种(或变种) 诱变材料 半野生种(或变种) 杂交材料 栽培品种(或类型) 细胞融合材料 人工创造的种质材料 转基因材料 基因克隆 二、 种质资源的类别 v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 的改良品种 v外地种质资源: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 品种或材料 v野生植物资源: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 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v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杂交后代、突 变体、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 三、种质资源的作用 1、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 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 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地显示出: 国家安全 不仅意味着军事与经济的强大 还意味着 有一个健康、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大 众 有一个富饶、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生 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世界的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粮食总产 量 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单位面 积产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品种 品种的突破主要取决于种质(基因) (一)作物起源中心 遗传类型极为多样而且分布比较 集中,具有地区特有性状,并且出现 原始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的地区,往 往是某一种植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园艺植物起源 (二)意义 作物品种生物学习性的形成,一 方面与 遗传有关,同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 此,研究作物的起源与演化,不仅有 助于 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而且对作 物引 种、区域化栽培及新品种选育都有重 大意 义。 原产中国的园艺植物 n蔬菜:韭菜、大白菜、茼蒿、山药、荸荠、 大豆、金针菜、萝卜、慈菇、茭白等。 n果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枣、 柿、李、猕猴桃、柑桔类、枇杷、龙眼、荔枝 等。 n观赏植物:银杏属、金钱松属、水杉属、水 松、珙桐属、观光木属;百合属、龙胆属、绿 绒蒿属、萱草属的多个种;梅花、桂花、菊花 、荷花、中国水仙、牡丹、黄牡丹、芍药、月 季花、香水月季、栀子、南天竹、腊梅、金茶 花、翠菊。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 n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域 n东北、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n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n华南、西南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n内蒙、东北温带草原区域 n西北温带荒漠区域 n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域 n高寒荒漠区域 中国植被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n西南山区:四川、云南、广西 n中南山区:湖北山区 n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 区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v种质资源的搜集 v种质资源的保存 v种质资源的研究 v种质资源的创新 v种质资源的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 收集的原则: 收集途径: 种质资源收集登记卡 A、原则 n1、根据收集的目的、要求、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在 普查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 。 n2、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 行。 n3、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注 意检疫,作好登记、核对。尽量避免材料的 重复和遗漏。 B、方法 通过考察、采集、引种、征集、交换、贸易等 渠道进行收集。 C、填写资源征集登记卡 n征集场所的信息 资源本身信息 其它信息 二、种质资源的保存 n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就地保存 2、迁地保存 3、利用保存建库、 建园保存。 n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 1、种子保存 4、基因文库保存 3、离体保存 2、资源圃种质保存 (一)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就地保存 n一是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 n2006年国务院新批的2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n在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 保存资源的方式。 n二是通过对古树的保护。 (一)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 迁地保存 n主要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大,难 以正常生长和繁殖、更新等情况,选择生态 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 n如各地的植物园、生态园等。 (一)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 利用保存 n如用山葡萄作亲本育成抗寒的北醇葡萄 ;用美国野生的醋栗番茄和秘鲁番茄作亲本 培育出对叶霉病高抗的品种Waltham等 n种质资源在发现其利用价值后,及时用于 育成品种或中间育成材料。 即以种子为繁殖材料。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国家种质库保存对 象是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正常型:通过降低种子含水量,降低贮藏 温度可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如蔬菜和花卉 种子,辣椒、茄子、萝卜、番茄等 顽拗型:少数种类的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如核桃、栗、 榛、柿、枇杷、茶、甘蔗、茭白等。 (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种子保存 用于多年生无性繁殖植物、水生植物和其它种子为 顽拗型的种类。 (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资源圃种质保存 (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离体试管保存 n2、超低温种质保存法 n(1)选择材料 n(2)对材料进行预处理 n(3)进行降温: n(4)化冻及生活力测定 n 适于保存种子为顽拗型的植物、多年生无性繁殖植 n 物和水生植物。 n1、组织培养保存 (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基因文库保存 提取 连接 资源植物 转移 增殖 研究所基因库研究所计算机化数据室 外单位赠送 登记 田间收集 性状描述 全面评价 增殖 交流 (送长期保存中心) 基因库登记资源评价及操作程序 备份 3、种质资源的研究 三、 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 (二)资源评价的原则及特点 n3、评价方法和标准做到数量化、分级编码 化、简便化、标准化。 n评价内容、项目可结合不同特点适当增减 n1、对遗传物质的评价,其试验方法或程序 必须具有稳定性和重演性。 n2、对资源遗传差异的评价,对资源植物学、农 业生物学及同工酶学的评价研究,要注意立地条 件、管理措施及采样时期的一致性。 (三)资源评价的内容 特征特性鉴定 1、植物学性状的评价 2、园艺性状的评价 3、生物学特性的评价 4、经济性状评价 5、抗逆性及适应性的评价 基础理论研究 1.园艺植物起源与演化研究 2.种内分类研究和生态型研究 3.遗传分析 (四)种质资源评价体系 植物学 田 形 态 农业生物学 间 化学组分 遗传学 同工酶学 细 胞 孢粉学 实 细胞学 验 分子生物学 室 分 子生物学 1. 2. 作物 3. 四、 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创新 1.种质创新的目标 (1)遗传研究工具材料 (2)育种亲本材料 (3)新品种 2.种质创新的途径 (1)自然突变与选择 (2)常规杂交与远缘杂交 (3)生物技术 实例: n1、 育种过程中产生的新品种、新品系和 新的种质材料 n2、不断产生的自然变异,包括自然突变 和天然杂交产生的新类型和新物种。 n3、通过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 程、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手段,综合不同 种属间优良性状形成新的种质资源。这一方 面成果最为显著。如通过雄性不育的萝卜和 芜菁甘蓝杂交,获得甘蓝的胞质不育材料; 用ACC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