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发展回顾.pptx_第1页
中苏关系发展回顾.pptx_第2页
中苏关系发展回顾.pptx_第3页
中苏关系发展回顾.pptx_第4页
中苏关系发展回顾.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苏关系发展回顾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同志加兄弟(1949-1960)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 同盟条约的签订及中苏利益冲突 毛泽东的坚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迫使斯大林对中国的要求做出重大让步, 中苏外交谈判中的利益冲突最终得以化解,而斯大林与毛泽东之间的猜疑也 在加深。两个大国之间的同盟关系笼罩在不祥的阴影当中。 作为战争的实际决策者,毛泽东和斯大林在全球战略和局部利益上均保持一致意见 ,中苏在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实现了全面协调和配合,在国内建设方面.苏联对 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朝鲜战争与中苏同盟的实质性进展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毛泽东既感谢赫鲁晓夫为中共搬掉了压在头 上的大石头.又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景担忧,从而决定站出来讲话。 “非斯大林化”降低了莫斯科在各国共产党中的威信,却使中共在 社会主义阵营崭露头角。 苏联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和限制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中共并不信任,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核政策以及 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 件。中苏关系开始出现恶化的迹象时,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 门。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在莫斯科会议上,毛泽东确实是最引人注意的中心人物。不过,最令人感 兴趣并引起争议的,是毛泽东在11月18日大会上的长篇即席发言。他在发 言中不时讲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和不易理解的话语,使得听众惊诧不已。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 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庐山会议期间得知 赫鲁晓夫公开发表言论谈论公社问题后,毛泽东忍无可忍,决定向赫鲁晓夫宣 战。 军事合作、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台海危机给赫鲁晓夫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不知道毛泽东在想什么 ,也不知道毛泽东会做什么,这一点由于危机期间出现的核恐吓及核保护 问题而显得尤为尖锐几个月以后,赫鲁晓夫终于做出了决定:停止对中国 的核技术援助。 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难以弥合的裂痕 毛泽东力劝赫鲁晓夫改弦更张,中苏领导人会谈不欢而散。中印边界冲 突升级进一步刺激了赫鲁晓夫,毛泽东也不能再容忍苏联对美国软弱和 妥协的政策。中苏两党在理念和政策上的分歧不断加深,出现了难以弥 合的裂痕。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 中苏分歧公开化与短暂的缓和 意识形态的分歧关系到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谁的思想理 论、路线方针为统一的标准、共同的规律,以谁为领袖的大势,与两党 的政治命运、两党领袖的政治地位密切联系到了一起,这就预示了两党 分歧最终公开化的前景。 两党关系破裂与两国关系恶化 促使中共迈出破裂与苏共关系步伐的关键,是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估 计的变化,开启了中国外交政策“左”转的进程和中国党对做国际共运 领袖目标的追求。一场意识形态大论战从思想和感情上斩断了这对兄弟 之间的最后一丝情谊。 中苏同盟关系的彻底瓦解 在对外患与内忧思考的相互作用下,毛泽东将中国集中反帝的外交战略 调整为反帝反修战略。苏联开始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假想敌,中国 则成为苏联人眼中的领土扩张主义者。敌友角色的质的变换彻底扭转了 中苏关系发展的方向。 国际共运分裂与中苏走向对抗 中苏双方在边界问题上,从谨慎、克制发展到主动反击、军事对峙。毛泽 东着手调整中国的对外战略。1970年初中美关系解冻,中国开始联美抗苏 ,中苏关系最终转入敌对状态。中苏同盟名存实亡。 走向“正常化”(19791991)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 开启“正常化”进程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 “正常化”问题的缘起/451恶化的双边关系同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内外政策等 纠结在一起,既造成了解决有关问题的迫切性,也加剧了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 难度,并导致探索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在对抗和冲突 中逐步和缓慢地前行。 开启“正常化”进程 中苏副部长级政治磋商在北京举行。中方要求根本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安全 威胁,苏方则不希望对已经获得的战略地位做根本调整,不想减轻对中国 的军事压力。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典型的马拉松式的谈判。 双边关系逐步改善 苏联最高领导人相继辞世,导致国内政局复杂化,各项政策停滞不前。中方 的努力成为中苏关系缓和与改善的主要动力。中苏各领域关系的持续改善与 发展使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的基础日益稳固。两国关系正常化成为不可逆转的 大趋势。 走向“正常化”的转折 “首先我们是邻国,我们之间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因此就决定我们 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要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这是中苏关系正常化最 基本的动力,也是中苏关系的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