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ppt_第1页
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ppt_第2页
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ppt_第3页
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ppt_第4页
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用油脂发展新趋势 2010年03月26日 “乳化油的研发及应用” 油脂简介 油脂 v广义的油脂通称为脂质,包含有油类 (Oils ,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之脂,室温下为液体 ), 脂类(Fats,同油类但在室温下为固体), 蜡类(Waxes) 及复合脂类 v主成分:三酸甘油酯为大多数油脂的主要成 分,通常约占95%。由一个甘油与三个脂肪 酸脱水结合而成(酯化作用); v副成分:单酸甘油脂与双酸甘油脂,磷脂类 ,游离脂肪酸,固醇类,色素,脂溶性维生 素。 脂肪油类 猪油 牛油 鸡油 鱼油 固体类脂肪 脂类 动物性脂肪 植物性脂肪 磷脂 糖脂 蜡 固醇 豆油 菜子油 葵花油 花生油 棉子油 卵磷脂 脑磷脂 神经磷脂 饲 用 油 脂 脂溶性维生素 各类油脂介绍固态油脂: 天然油脂:如牛油、猪油、棕榈油副品、椰子油副品等, 这类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熔点较高,有效能值 较低; 氢化油脂:这种油脂经过加氢硬化处理达到提高熔点的目 的,一来方便运输、贮存和使用,二来在反当动物瘤胃 中的降解性降低,但是消化率会有所下降 皂化油脂:这种油脂是用碱土金属(主要是钙)对脂肪酸皂 化处理后形成的脂肪酸盐。 液态油脂: 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向日葵油 脂肪酸分类脂肪酸分类 vv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脂的基本成分。动植物中脂脂肪酸是构成甘油三脂的基本成分。动植物中脂 肪酸的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肪酸的种类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由4 244 24个偶数碳个偶数碳 原子组成的直链脂肪酸。原子组成的直链脂肪酸。 vv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把脂肪酸分成:根据碳原子数的不同,可把脂肪酸分成: 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 (含(含 4 6 4 6个碳原子)个碳原子) 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 (含(含 8 12 8 12个碳原子)个碳原子) 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 (含有(含有 14 142020个碳原子)个碳原子) 超长链脂肪酸超长链脂肪酸 (含有(含有 22 22个以上碳原子)个以上碳原子) vv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脂肪酸分成:根据碳链上双键的数量,又可把脂肪酸分成: 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 2 6 2 6个双键)个双键) 脂肪酸的饱和与不饱和的结构 v饱和脂肪酸 v不饱和脂肪酸 类型例子 v饱和:硬脂酸、棕榈酸 v单不饱和(MUFA) : 油酸 Oleic acid C18:1;9为主、 其次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C16:1;9 v多不饱和(PUFA): 双不饱和键: v亚麻油酸 Linoleic C18:2;9,12;6 series or n-6 三不饱和键: v亚麻仁油酸 Linolenic C18:3;9,12,15;3series 四不饱和键: v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C20:4;5,8,11,14 六不饱和键: v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C22:5; 4,7,10,13,16,19 各种脂肪酸的功能 vC4丁酸 Butyric acid v象腐臭黄油,干酪衰变或腐烂,发酵后产生恶臭气味和辛辣味道 v有可能帮助消除细胞的DNA损伤, 包括改变肠道菌群朝着更有益微生物组 成 v直接快速吸收能量,不导致体重增加,也有助于免疫 vC6己酸 Hexanoic (preservative) v气味让人想起山羊或其他稗动物。这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中自然存在的各 种动物油脂,象分解肉质种皮的银杏及其特点不愉快的气味。 v直接快速吸收能量,不导致体重增加,也有助于免疫 vC8辛酸 Caprylic v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主要成分 v抗真菌性能,由营养学家建议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辛酸是极好的处理在 肠道的念珠菌,肠道往往是念珠菌的生殖地。 v由于其相对短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它没有任何困难地穿透细胞壁膜,因此其 效力在打击某些脂膜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同种类的链球菌。 各种脂肪酸的功能 vC10癸酸 Decanoic capric acid v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主要成分 v形成了盐或酯的药物将增加其亲脂性和亲脂肪组织。 v由于分布的一种药物从脂肪组织通常是缓慢的,可运用在长效注射形式的药物注射 液。一些例子药物包括苯丙酸诺龙,氟奋乃静,氟哌啶醇等 vC12月桂酸乳酸 Lauric v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主要成分 v母乳中的含量(总脂肪的5.8) ,牛奶(2.2 ) ,和羊奶(4.5 )具有抗微生 物,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真菌的免疫增强性能 v能提高新陈代谢,研究怀疑是乳酸在肠道中释放激活甲状腺酶 v椰子油主要组成为中链不饱和脂肪酸,无须转化为胆固醇或脂肪但直接新陈代谢。 v无须乳化并可直接从小肠吸收运输到肝脏,它会立即转换成可用的能源。 vC14豆蔻酸 Myristic v研究表明可被用来抑制反刍动物的甲烷产生,并不会改变牛奶中的亚油酸和油酸的 含量。但奶汁的豆蔻酸含量且增加。 各种脂肪酸的功能 vC16棕榈酸 Palmitic v喂养棕榈酸可提高奶牛生产力但必须兼顾其不利影响营养价值的牛奶(即 增加C16 : 0牛奶中饱和脂肪酸) v然而,相对较低的数额补充的分泌,实际上牛奶中,尽管他们基本上是在充 分消化消化道。补充膳食C16 : 0可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牛奶产量多于负面 健康影响的增加C16 : 0含量的牛奶脂肪。 vC18硬脂酸 Stearic v可转换成棕榈油酸以提供能量,同位素标记研究结果指硬脂酸是不太可能生 产胆固醇酯 v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须脂肪酸 EFAPUFA (亚油酸,亚麻酸 ) v心脏健康,怀孕和胎儿的营养和免疫功能。 v新研究的证据显示其重要性在脑部发展和控制各器官正常运作 v但超额饲用已被证明会致使疾病环境及条件,包括增加患癌症和心脏病; 免疫 系统的功能障碍; 损害肝脏,生殖机关和肺部失调; 消化系统疾病; 和增重损害 v氧化、酸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会破坏细胞膜及红血球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ARNTJES J. L. (1) ; ROBINSON P. H. (1) ; GALO E. (2) ; DEPETERS E. J. (1) ; HOWES D. 小结 名称符号双键量饱和度来源 硬脂酸C18:00全饱和键动物脂 油酸C18:11单不饱和键橄榄油、菜籽油 亚麻油酸C18:22(6)双不饱和键葵花油、红花油、棉 仁油、玉米油、 黄豆油 亚麻仁油酸C18:33(3)叁不饱和键鱼油,亚麻油,菜籽 油 注:3 :6摄取配比以不大于1:5为佳。 饲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 净能简介、运用 总能 粪能 消化能 尿能 甲烷能 代谢能 热增耗 净能 维持净能 生产净能 动物总 产热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分配 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 不同油脂的能量比较(生豬鸡) 牛油豬油 鸡鸡油 混合 油 魚油菜油椰油 玉米 油 棉油 棕櫚 油 豆油 葵花 油 消化能800082908520855085308760840587558605801087508760 代谢谢能762078078135826582458572806084688419769084638572 凈 能651268707175750274847598717274847550652174797587 排 名121086719351142 代谢谢能 鸡鸡 7500880089008670845092109600881074009200 注:以上为计算数据 部分饲料原料净能的对比 表中能量单位为: kcal /kg 干物质; 资料来源 : Noblet 等( 1994) 。 原料玉米小麦木薯豌豆豆粕 消化能 DE37803870379038803910 代谢能 ME36503780372037503650 净能 NE29702900309026401930 比例 NE/DE0.970.980.980.970.93 比例 NE/ME0.810.770.830.700.53 淀粉、CP和脂肪的能值(kcal/kg) 项项目淀粉粗蛋白粗脂肪 消化能 DE4183(100)4924(118)8437(202) 代谢能 ME4183(100)4302(103)8437(202) 净能 NE3442(100)2438(71)7527(219) 热增耗 HI7411864908 比例 NE/ME0.820.570.89 Noblet等,1994;对61个日粮的分析值 饲料用油脂 饲料油脂分析指标(一) v感官鉴定:色泽、味道、口感、触觉。 v酸价:用来测量油脂中之游离酸含量,每克(g)脂肪中 含有的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被KOH中和的毫 克数(mg) v皂化价:每克脂肪与KOH加热,断开酯链(Ester)去形 成皂化物,所须的KOH毫克数。皂化价越高,代表脂肪 酸数量越多,每个脂肪酸的碳链越短。椰子油的皂化价 最高。 v碘价:用于测量油脂中之不饱和脂肪酸之含量,每克脂 肪因双价可吸收碘(原子)的毫克数。不饱和链的总含 量越高、消化吸收率、代谢能较高。 饲料油脂分析指标(二) v过氧化值:用于测量油脂氧化程度的值,每克油脂中含有 的过氧化物之毫克当量(meq)值。但过氧化物在水的存 在或高温下很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过氧 化值反而会降低。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测定方法。 v丙二醛(TBA)值:油脂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 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丙二醛就是 分解产物的一种(氧化过程中第二阶段产物),它能与 TBA(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0nm 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 而推导出油脂酸败的程度。指标2.0mg/L 饲料用油脂的质量标准 总脂肪%90 水分0.5 游离脂肪酸%0.5 杂质2.5 酸价30 KOH 过氧化物 5 mmol/kg 丙二醛(TBA)值2 mg/L 添加油脂的目的 脂类的生理功能(一) 1、甘油三脂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氧化释放能量 ,供机体利用。1克甘油三脂在体内完全氧 化所产生的能量约为37.6kJ(9kcal),比 等量糖类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多一倍以上。 2、脂肪尚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脂肪尚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和类胡萝卜 素的吸收素的吸收 3 3、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 脂肪的饲料具有较强的饱腹感脂肪的饲料具有较强的饱腹感 4 4、脂肪是畜产品的成分,并增加食品美味、脂肪是畜产品的成分,并增加食品美味 5 5、分解后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分解后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脂类的生理功能(二) 磷脂的生理功能 1、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磷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 2 2、磷脂双分子层使得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使得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和通透性。和通透性。 3 3、组织中脂类如脂肪和胆固醇在血液运输时,、组织中脂类如脂肪和胆固醇在血液运输时, 需要有足够的磷脂。需要有足够的磷脂。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1、胆固醇也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结构成分胆固醇也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结构成分 ,它关系到膜的通透性,有助于细胞内物质代,它关系到膜的通透性,有助于细胞内物质代 谢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谢的酶促反应顺利进行。 2 2、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胆固醇还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 D 3 3 和胆汁酸的原和胆汁酸的原 料。料。 3 3、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成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 。 添加油脂的营养目的 仔猪:24W添加3%饲用植物油脂或乳化油, ADG提高10%14%,每千克增重节约饲料 8%10%,死亡率几乎减少一半。 母猪:产前和泌乳阶段饲喂高脂肪饲粮,每 头母猪可多得0.4头仔猪。 生长肥育猪:添加3%5%的脂肪,体重提高 5%,饲料转化率提高10% 脂肪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和额外代谢效应 v额外热能效应指饲料合成体内脂肪时所需的能量 相对较少,而油脂却能提供较高的净能值; v额外代谢效应是指添加在日粮中的油脂,其能量 并不是简单的和其他养分能量的累加,而是与其 他营养成分起协同作用,使油脂自身的代谢能值 超过总值. vEwis(1991)用总能乘消化率和用测热计测定饲料 和排泄物发热两种方法,比较了牛油,玉米油,大 豆油和黄油和代谢能值.结果表明,用测热计测定 的代谢能值比用总能乘消化率计算所得的能值高 7-14%,这一差值就是添加的油脂和日粮中其他的 组分脂肪协同作用多产的能量. 额外热能效应的可能原因 1。添加油脂降低了饲料在食道中的排空速度,食糜在 消化道中通过时间的延长使日粮的消化吸收利用更 加完全.也提高饲粮非脂养分的利用. 2。提高适口性,促进动物采食 3。添加脂肪可缓减环境温度变化对动物造成的应激 。 高温应激:保证摄入足够能量,减少体增热 冷应激: 保证摄入足够能量 4.添加富含必需脂肪酸的油脂以生产具保健作用的猪 肉、提高动物免疫力。 必须脂肪酸 亚油酸 花生四烯酸 提供能量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提高机体免疫力 生物膜的组分 降低饲料浪费 胆固醇、前列腺素等代谢 机体蛋白质平衡 亚麻酸 (二)非营养性目的 1.减少粉尘 预混料:添加1%2%油脂,减少粉尘 20%50%,微量组分损失减少30%50%。 粉料:添加5%油脂,空气粉尘减少约50% ,采食含油脂的饲粮,猪肺部病变发生率 呈下降趋势。 2.改善饲料的外观,利于销售。 3.减少饲料机械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 低生产成本。 脂类代谢、利用、 吸收 英国Notttingham大学的Dr J.Wiseman 于2003年9月911日在Fayetteville, 美 国阿肯色州举办的营养学会年会上提交 了一篇论文 v预测饲料脂肪能值的要素是 不饱和程度、 游离脂肪酸含量、 链的长度、 和原料的可利用性、 家禽的年龄也是影响油脂能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的比率( U/S)是脂肪能值的基本预测因子之一 消化过程 v脂肪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 v基本消化过程包括结合胆酸盐进行的日粮脂 肪的乳化 v接着是甘油三酯的水解,由胰脂酶混合到2- 单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混合物中进行 。 v这些水解产品随后的吸收取决于它们在生物 盐胶粒中的可吸收性。 Absorption of lipids by cell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Images from Purves et al.,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4th Edition, by Sinauer Associates 脂类吸收 胰脂肪酶只在油与水界面起作用,因此脂肪消化需要乳化。 乳化后的脂肪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与胰脂肪酶接触的机会。 100微米 1020微米 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肪颗粒胆汁酸盐消化酶 胆碱磷脂酶 胆胺磷脂酶 甘油磷脂酶 卵磷脂酶 胰脂肪酶 甘油单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胆碱 胆胺 甘油脂 吸收(淋巴) 100微米 - 3 毫米 20微米2微米2微米 油脂乳糜微粒图 微米 0.0010.010.11.0101001000 肉眼看得见 例子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糖分子 氨基酸 病毒 烟 红血球 头发 彭化玉米 沙 甘油 脂肪酸 电子扫描器 乳糜微粒 125颗 20微米乳化油脂颗粒1颗100微米油脂颗粒 自然乳化 影响油脂消化率的因素一 v不饱和脂酸与饱和脂酸的比例(U/S) U/S的比例与消化率成正比, 但是一种抛物曲线关系(由1 至7倍比例),一般以U/S为1.5 - 2.5为佳; v酸价(或游离脂肪酸) 有学者认为每单位的酸价上升会减低36千卡代谢能 v氧化酸败 v乳化剂(卵磷脂、胆汁酸)的使用 添加量取决于饲料脂肪含量、饲料脂肪水平和脂肪类型 v由于高采食量和抗生素二次污染、霉菌毒素的污 染可能严重损害了畜禽的肝脏功能,造成畜禽胆 汁分泌严重不足而影响消化率。 影响油脂消化率的因素二 v油脂的加工工艺:不饱和油脂在经过高度氢化后( 依食品工业的需要),其脂酸消化率几乎降低至零 。 v肉毒碱: 幼龄动物肉毒碱合成能力低;肉毒碱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长链脂肪酸转运进入线粒体通过氧化和氧化磷酸化 产生能量 v饲粮因素: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脂肪消化率影响较大。 Adums和Jensdn(1985)也报道、当蛋白质水平增加,脂 肪的表现消化率减小。日粮蛋白质水平可影响脂肪酶的 活性。 影响油脂消化率的因素三 v矿物元素间的互作也影响对油脂的吸收利用 锌和硒对油脂代谢起促进作用 钙和铜则对油脂代谢起抑制作用。 饲料中钙比例提高会显著地降低脂肪酸尤其是 饱和脂肪 酸的利用率,这是因为在动物小肠中脂肪酸与钙结合形 成难溶的脂肪酸钙 v气温因素: 在热天为了减少热应激,添加脂肪能显著减少饲料成本 油脂于猪场的应用 养猪生产:饲料猪肉 饲料营养的要求: 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 符合猪的营养需求(品种/生理/ 生长/环境等) 饲料营养要平衡、全价 避免含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80% 猪场的饲料和营养猪场的饲料和营养 澳大利亚养猪专家 诺格诺格 康普贝尔康普贝尔的最新研究证明 往生长肥育猪饲料中合理添加油脂 ,增加有效净能,可有效提高增重 速度,降低料重比,提高收益。 研究还证明,添加油脂不会导致猪研究还证明,添加油脂不会导致猪 体脂肪沉积增加体脂肪沉积增加 (引自亚洲畜牧业杂志) 对哺乳母猪的作用 v当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时,母猪首先 动用的是脂肪组织,能量和蛋白质的 不足都是造成母猪体储下降的重要原 因。 v哺乳母猪料营养不达标再加上采食量 的不足,不但母猪体储严重受损,仔 猪断奶体重也会很差。 油脂对母猪效果 v一般认为在妊娠后期(产前710天)和哺乳期的母猪日粮中 添加脂肪效果较好。 v怀孕母猪饲料中添加油脂应在临产前23周,在日粮中添 加适量油脂,不必担心乳汁过稠而引起仔猪下痢。却能有 效地促进胎儿生长,提高初生重,并可产出更均匀更健康 活泼的仔猪。 v在哺乳阶段添加油脂,则可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脂中油酸 的含量,可使断奶窝重提高6%。 v高能日粮最重要的是缩短了断奶后发情时间,从而显著提 高了母猪整体生产效能。 油脂对母猪效果 v1994年Coffey等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占 日粮9),可使仔猪断奶重提高8。 v1997年Thacker报道,给哺乳母猪补饲油脂,可使 其日产奶量增加 8.9,乳脂率提高4.1,仔猪 存活力也显著提高。并且,他认为,哺乳母猪日粮 脂肪适宜添加量为7.5。 v妊娠后期母猪,添加5%的植物油,有试验其仔猪 成活率达100%,比对照组提高9%。 大猪日增重提高了8.68(由876g提高到952g) 大猪料重比降低了9.25(由2.92:1下降到2.65:1 ) 大猪背脂厚(92)基本无影响(11.713.4mm) 每头大猪日均采食量基本一致 (不会因高能日粮而减少采食量) 每头猪效益提高约32元(人民币) 试验一试验一 (饲喂63kg大猪,42天,自动采食) 当大猪料通过添加油脂使饲料消化能从3059千卡 /kg提高到3442千卡/kg时的试验结果 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猪协会研究中心),如 果往仔猪、小猪料中添加45油脂(能量水平 3400千卡/kg左右),而在中大猪料中不加油脂(玉 米、豆粕型日粮,能值约3100千卡/kg ),发现有后 续不利影响,并会轻易失去早期所获得的增重优势 。 试验试验二二 从仔猪、小猪中添加脂肪,然后在中大猪 料中不加脂肪,会有什么结果? 美国NRC饲料营养标准,近30年来将小、 中、大猪饲料的能值均推荐为3400千卡/kg 乳化的原理及必要 性 卵磷脂 被乳化的油 卵磷脂的亲 水基吸引水 卵磷脂的疏水 基吸引油脂 卵磷脂的亲水部 卵磷脂的疏水部 被卵磷脂包被的 油脂均匀分布在 水中 油脂处在疏水中心 卵磷脂乳化油脂示意图卵磷脂乳化油脂示意图 乳化剂的分散性及溶解性 无乳化剂加入乳化剂无乳化剂 饲料中油脂使用乳化剂的必要 性 油脂能量含量高,具有额外能量效应。 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通过合理的 使用油脂,畜禽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 加快,料肉比降低。 油脂除了可用作能量源之外,还可向机体提供必需 脂肪酸,并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添加油脂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改变饲料的物理 性质,如降低饲料的多尘性以及降低粉料日粮的粒 子分离. 国外乳化剂试验结果 v摘自国际肉禽科技杂志PT16June2006 增重加12,FCR提升5.4% 蛋白质排泄量降低38.7%, 脂肪排泄量降低80% Protein Excretion Reduced By 38.7% Fat Excretion Reduced By 80% 使用油脂的注意事项 使用油脂的注意事项 1选择油脂种类,必须注意: 不含有害物质(如杀虫剂、重金属等) 油脂种类,长、中、短链 供货稳定等 2、应提高饲粮中其他养分的含量: 动物采食量可能降低 3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1)不饱和/饱和脂肪酸 大于1.5,猪对脂肪消化率可达85%90%; 小于1.5,消化率明显下降 饱和/不饱和脂肪酸最佳比例 幼禽 1:2.0 2.2 产蛋鸡 1:1.4 1.5 生长肥育猪 1: 1.5 2.5 4)中短链脂肪酸:14C碳链以下 消化率较高,在小肠中直接吸收进入血 液 乳猪:消化率高达60% 长猪:消化率高达80%90% 5避免使用劣质油脂 优质油脂: 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向日葵 油、牛脂、猪脂、羊脂、鸡油等。 劣质油脂: 高熔点油脂:各植物油抽提后的副产品 含毒素的油脂:蓖麻油、桐子油等其他 酸败油脂 6油脂添加量高于6%7%,影响加工和使用 饲料混合、制粒、饲料流动性过低 7影响畜产品品质 生长肥育猪:后期、肉质 油脂的添加虽有相当多的好处,但为了增 进效益、提高效率,仍要注意添加後日粮 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 含量的比率及价格之平衡使油脂的利用率 能达至最大。 油脂氧化物的危害 过氧化物会渐进地影响身体组织破坏细胞膜构,引起贫血 、肝肾异常、昏睡等 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叶黄素,导致维生素缺乏,蛋黄不黄 ,肤色及脚胫变淡 拒食:产生之衍生物(醛)会降低食欲引起下痢 屠体呈黄脂,不耐储存; 饲料之脂肪不能利用、消瘦、换肉率差; 脱毛、蛋白及氨基酸利用率下降; 外表症状:皮脂溢出及破坏营养造成之维生素E缺乏症等; 破坏营养分造成二度伤害,主要的是免疫力降低 外国法律禁止使用的油脂 食品工业废弃后提炼的混合油 本类动物不准使用本类动物油 已经氧化酸败的油脂 含有重金属超标的油脂 小结 几种主要油脂优点及缺点(一) 优优点缺点 豆油豆油品质稳 定;消化率高; 能量高;不必加热可直接使 用;提供必需脂肪酸 原油有异味;多用易引起软脂 ;加入饲料后易氧化;价格高 猪油猪油风味好;必需脂肪酸介 于豆油与牛油之间;能量高 来源不一、品质难 掌握,稍有 点异味;熔点高、需加热使用 牛油牛油品质稳 定、耐储存;有 利于屠体品质饱 和度大 能量稍低;要加热才能用 棕榈油棕榈油品质稳 定耐储存;货 源稳定易得;粗油中含高量 Ve及胡罗卜素 规格变化大;饱和度大;能值 低;要加热才能使用 几种主要油脂优点及缺点(二) 优优点缺点 鱼油鱼油高量高不饱和脂肪酸; 含高量的3、对水产动 物具 诱食功能 规格变化大;稳定性低;引起 屠体异味及软脂;容易变质 磷脂粉磷脂粉乳化及抗氧化功能; 提供必需脂肪酸;含肌醇、 胆碱;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纯磷脂能量是豆油的75%;载 体的变异;色泽变 化大;品质 差异大;适口性不好;规格变 数大 氢化油粉氢化油粉使用方便;稳定高 ;具过瘤胃效果 熔点?消化?不含必须脂肪酸 、热能低、适口性? 均衡油粉消化率高;耐储储存;使用方 便;适口性好;适用于幼畜 载载体?原料?脂肪酸结结构?油 的来源?价格高? 乳化油与乳化均衡油 粉的生产 磷脂油储罐 磷脂油储罐 乳化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IP 专利编号:200610045313.7) 成品油储罐 玉米油储罐 豆油储罐 棕榈油储罐 椰油储罐 花生油储罐 鱼油储罐 油泵 油泵 油泵 油泵 油泵 油泵 过滤器 过滤器 油泵 油泵 反 应 釜 一 12 3 45 67 包 被 反 应 釜 改性添加剂 磷 脂 羟 基 化 反 应 釜 反 应 釜 二 乳化剪切 酶切柱酶切柱 均 质 釜 一级剪切 二级剪切 均 质 釜 生产 均衡油粉 溶血卵磷脂 配 比 混 合 釜 脂肪酸交换 乳化油生产工艺示意图乳化油生产工艺示意图 R1R1R1 R2R2R2 R3R3R3 有机催化剂 R1R1R1 + R2R2R2 + R3R3R3 R1R1R1 + R2R2R2 + R3R3R3 R1R1R2 + R1R1R3 + R2R2R1 R2R2R3 + R3R3R1 + R3R3R2 R2R1R3 + R1R2R3 + R1R3R2 乳化油生产步骤 第一步 颗粒剪切 100微米大约2微米 乳化油生产步骤 第二步 酶解 长中短链 重组 R1R1R1 R2R2R2 R3R3R3 有机催化剂 R1R1R1 + R2R2R2 + R3R3R3 R1R1R1 + R2R2R2 + R3R3R3 R1R1 R2 + R1R1 R3 + R2R2 R1 R2R2 R3 + R3R3 R1 + R3R3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