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解题技巧复习用.ppt_第1页
说明文解题技巧复习用.ppt_第2页
说明文解题技巧复习用.ppt_第3页
说明文解题技巧复习用.ppt_第4页
说明文解题技巧复习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类型 : 实用类文体: 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 文学类文体: 以散文、小说为主 中考探密之 说明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 说明文考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筛选主要信息, 准确概括要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4、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思想方法。 识考点 分值 11分 近年来广东说明文阅读理解题命题趋势: 2004年关于噪音的环保说明文; 2005年关于保护物种(鼻行动物)的生物说明文; 2006年无说明文阅读考查。 2007年关于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的知识类说明文; 2008年无说明文阅读考查(议论文信仰之光); 2009年关于人与自然(水)的知识类说明文; 2010年? 仍以科技说明文、环保说明文、与人们 生活关系密切的知识性说明文为主。 明题型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特征或内容要点归纳;拟标题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主观题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实际运用 中考突破P90说明文的分类 依据说明对 象与说明目 的的不同 事物说 明文 事理说 明文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 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 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 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 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 理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 同特色,表达方式 的使用情况的不同 文艺性说明文 平实的说明文 备常识 常见题型一 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 特征 、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 原因、方法、原理等) (程序类:说明了的操作或实验 或制作的过程) 明题型 学方法 说明对象特征或内容要点(信息 )归纳;拟标题 注意文段的首尾句 找中心句 根据语境概括 常见题型二 明题型 学方法 例如:(2005年广东卷)给本文加一个 能反映说明对象特征的标题(2分) (2007年广东卷)请给本文加一个标 题。(3分) (2009年广东卷)请给本文加一个恰 当的标题。(4分) 奇特的鼻行动物 人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 远离自然必受惩罚 常见题型三 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使文章更有条理、更清晰; 注意结合语境回答 明题型 学方法 例如:(2004年广东卷)作者是按 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2段内容的?这 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2005年茂名卷)作者介绍莺 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理清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 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蚕 茧到成虫的过程”等) 备常识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简明/严密性 (生动形象) (体味表时间、范围、程度、估 计等的修饰限制词语可否删除及其 作用。) 常见题型四 明题型 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 词,一般表示范围、程度。不能修 饰、限制名词的词。 如“很、最、太、更、非常、特别 、十分、格外、略、比较、稍微 ” “只、都、仅、共、全都、统统、 总共、一齐、一概、仅仅 ”等。 副词 主要有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 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 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 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 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 地,具有科学性。 主要有两种题型: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 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 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学方法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 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 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学方法 例例 题题 讲讲 析析 红树林:“在我国福建 、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 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 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 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 一、注意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 答:不能删。“部分”一词是从范围 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 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 ,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答:不能删。“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2分)请你来阅卷 3分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 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 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 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 方法归纳: 学方法 1、大约10万个原子排成一条直线才 相当与一个原子的直径。 答:“大约”表示概数,说明“10 万”是估计的数目。而事实也不可 能正好10万,与实际情况相符。 二、辨析确数、概数的运用。 2、绝大多数的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 答:“绝大多数”表示并非所有,限 定了范围,与实际情况相符。 也许,大概,或许,可能,恐怕 例: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 就到此为止了。 三、表示推测的词语。 答: “也许”表示推测,说 明这是未经证实的结论。而后面 的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数量词 数词或数词结构后面加“多、几、把、 来、上下、左右、以上、以下”表示概 数。 /确数 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 苗全部打死。 答:“一次”表明风沙袭击的厉害 程度,“全部”从范围上说明一个不剩 ,突出风沙袭击的杀伤面之广。 请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自主命题,设 计一道简答题并作答。 设计:第一个句子中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如果去掉,表达效果和原来有何不同?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 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 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 200亿元”,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请你来出题 1、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亿元。 设计:句子中“之一”删去后,会影响表达 的意思吗?请结合文句简要说明。 答:“之一”表示其中一个,说明重症监护病 房只是航天科技在现代医学中的一项应用,它 还有其它应用,删去了,就表明只有一种应用 ,不符合实际情况。 现在,世界各大医院都设有重症监护病 房,这是航天科技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请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自主命题,设 计一道简答题并作答。 请你来出题 常见题型五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明题型 常见说明方法(口诀)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 掌握说明方法三字经 备常识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 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 (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 二三四)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打比方: 像、仿佛 引资料: 引用,标记是引号。 画图表 摹状貌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说说 明明 方方 法法 的的 作作 用用 列数字: 用准确、具体、科学的数字用准确、具体、科学的数字 说明了说明了( (说明对象) )的的( )( ) 特征或事理。特征或事理。 打比方: 将将( (说明对象) )比作比作( (喻体) ), 生动形象地说明生动形象地说明( )( )特征。特征。 举例子: 用真实、具体、典型的例子 用真实、具体、典型的例子 说明了的说明了的(说明对象)( )( ) 特征。特征。 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 明对象)的( )种情况。 作比较: 通过(说明对象)与( ) 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 的( )特点。 下定义: 给(说明对象)下了个准 确的定义,使读者对它有 了个确切的认识。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 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 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 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 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 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分)列数据、 引材料、打比方 (2004广东卷)第3段画线句子表明人 们的听力( ),运用 的说明方法有( ) 、 ( )、( )。 (4分) 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 活在喧 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 在 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 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 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 多。 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请你来答题 我国的河流污染,不仅限于淮河、黄 河、长江!淮河V类和劣V类水质占68.2% 。辽河的V类和劣V类水质占54.1%,已无 I类水质。 (注:V类和劣V类水质指丧失 了使用价值) 画横线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 么作用?(4分) 举例子、列数字;(2分) 使说明对象更具体、准确。1分 具体说明了中国河流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 2分 请你来阅卷 (方法+内容+效果)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 断: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 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一般是往前找;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 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代入还原 )。 常见题型六 明题型 此外,还有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 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 所举例子等。 、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 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 、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 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温馨提示: 一、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归纳被说明事物 有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 二、明确说明对象 1、看题目,不少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三、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要重视 首括句、尾结局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四、尽量从原文中找答案,即省又准。 五、答题时,要始终围绕中心分析。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 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 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 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 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 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 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 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 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 ,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 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 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 ”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 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 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 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