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动物数量遗传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选 择 篇 第十章 单性状选择原理和方法 重点提示:本章重点介绍了选择的基 本原理,选择方法概述以及单性状基 本选择方法。 内 容 第一节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第二节 选择方法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单性状基本选择方法 第一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 v选择(Selection):使候选群体中的个体繁殖 机会不均等,从而使不同的个体对后代的贡献不 一致。 v造成繁殖机会不均等的机制: 1.个体繁殖能力不同; 2.个体生活力不同; 3.留种个体的人为选择 选择差和选择强度 v 选择差(selection differential):留种群均 值与全群总均值的差 。 v 选择强度(intensity of selection): v 留种率:在实际选择时,一 般都是依据既定的选育方案 ,按预定的选留比率来选留 种用个体。 数量性状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曲线 密度函数为: 选 择 反 应 v选择反应(selection response):选择的目的 并不是在选择当代的改进,而是希望在后代能有 所提高,这一留种群子女均值与全群均值的差称 为选择反应。 子女均值与亲本均值的关系 v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 该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程度A; 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rAP; 选择强度i。 v启示: (1)性状在群体中遗传变异的存在是选择收效的 必要前提。 (2)育种值估计准确度则是可以设法尽量提高的 ,这也是现代选择理论努力的方向。 (3)选择强度的提高不是无限的。 常见畜禽的世代间隔范围 畜 种世代间隔 牛种公牛子女(自由交配)2.54年 种母牛子女56.5年 种公牛女儿4.56.5年 种公牛儿子(计划配种)6.59年 马种公马815年 种母马811年 绵羊35年 猪原种群1519月 繁殖群23年 家禽肉用仔鸡45周1年 蛋鸡1318月 世 代 间 隔 v世代间隔(generation interval):群体中种 用后代出生时父母按其子女数加权的平均年龄。 选 择 途 径 v选择途径(pathway of selection)/传递途径 (pathway of transmission):对某一特定功 能家畜组的一个亲本或两个亲本的选择,实际上 它反映了选择进展的传递方向。 选 择 极 限 v选择极限(selection limit):在长期选择时 ,选择反应是不能无限持续的,随选择的延续, 有利基因逐渐在群体中固定,遗传方差逐渐减小 ,选择反应逐渐减低。 v产生原因: 群体内可利用的遗传变异消耗殆尽; 超显性作用; 多选择目标间的拮抗作用。 选择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v (1)小群体随机偏差,“始祖”效应(founder effect)和“瓶颈” 效应(bottle neck effect)。 v (2)遗传力估计偏差,主要有负的非遗传相关、母体效应和共同环境 效应等,有关这方面的影响因素,已在遗传力中有过阐述。 v (3)选择反应的非对称性。 v (4)拮抗选择,主要是多目标选择之间,以及与自然选择两种拮抗选 择作用(genetic antagonism)。 v (5)遗传自调节作用,主要有中间型适应性和杂合子优势,它们的存 在将导致选择效果难以稳定遗传,必然产生理论选择反应的偏差。 v (6)各性状经济重要性加权值确定的依据不充分,而且对有的性状难 以确定它的加权值,或者能够确定但其依据也是不明确的。 v (7)候选群体大小,导致选择强度估计偏高,因而对选择反应的预测 也偏高,使得实际选择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v (8)经典选择指数的一个最大缺陷是要求信息性状和目标性状一致, 这无疑地极大限制了选择指数的应用。 v (9)经典选择指数不能提供对选择效果施加人为的控制,难以满足一 些特殊需要。 第二节 选择方法概述 v保种选择指数同通用选择指数的区别 : 通用选择指数是对原有各种选择指数的高度理论 概括,凡是其它选择指数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都 能够解决。 保种选择指数是针对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来的。 即使不含保种性状,这一指数也与通用选择指数 有重要的区别。 选择方法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一览表 选 择 方 法 1.单性状 的选择方 法 个体选择合并选择 家系选择 家系内选择 个体育种值估计个体本身信息复合育种估计 亲属信息 个体本身及亲属信息 间接选择辅助性状 2.多性状 的选择方 法 顺序选择法 独立淘汰法 选择指数法综合选择指数个体本身信息 约束选择指数 最宜选择指数 通用选择指数 保种选择指数 综合育种值估计法 多性状BLUP法 第三节 单性状基本选择方法 v1)bf = bw =1:个体选择,用P值计A; v2)bf =1,bw=0:家系选择,用Pf估计A; v3)bf =0,bw=1:家系内选择,用Pw估计A; v4)bf bw0:合并选择,用bfPf+bwPw估计A。 一、个体选择 v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大群选择 (mass selection) v只需根据个体本身表型值选择。 二、家系选择 v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以整个家畜作 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均值大小来决定个 体是否选留。 v同胞选择(sib selection):根据不包含被选 个体在内的家系均值选择。 三、家系内选择 v家系内选择(within family selection):不 管家系均值的大小,仅根据每个个体表型值与家 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在每个家系中选择超过家 系值最多的个体留种。 四、合并选择 v合并选择(combined selection:针对具体性状 的不同遗传力,不同的家系内表型相关,给予不 同的对待。 v合并选择指数(combined selection index): 通过对两种信息的不同加权,构成一个新的合并 指标。 五、选择方法相对效率比较 v 不同选择方法的估计准确度、遗传力和期望选择进展 方法估计准确度(h)遗传力(h2)期望选择进展(iPh) 个体111 家系 同胞 家系 内 合并 v (1)个体选择与家系选择 v (2)个体选择与家系内选择 v (3)家系选择与家系内选择 v (4)合并选择与个体选择 v (5)合并选择与家系选择 v (6)合并选择与家系内选择 各种选择方法应用的最适宜条件: v(1)个体选择:适用于高遗传力的性状。 v(2)家系选择:适用于低遗传力性状,并且家 系内表型相关小。 v(3)家系内选择:类似于家系选择,在相对意 义上来说,适用于低遗传力性状,并且家系内表 型相关大。 v(4)合并选择: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最高的选 择效率。 思 考 题 v1、深入理解选择的概念,并说明自然选择和人 工选择的区别。 v2、概述经典的数量性状选择方法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