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各章重点重医.doc_第1页
儿少各章重点重医.doc_第2页
儿少各章重点重医.doc_第3页
儿少各章重点重医.doc_第4页
儿少各章重点重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组成成分的变化。生长是一个量变(quantitative change)的过程。发育(development):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发育是一个质变(qualitative change)的过程。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机体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是在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下而发生的量变和质变;是身体全身在形态上的增长和机能的完善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不断发展。成熟(maturity):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生长轨迹现象(canalization):是指儿童少年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正常环境下,儿童生长过程呈现一定的轨迹;当受不良因素影响时,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一旦克服阻碍因素后,其生长发育立即会表现出向原有正常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又称赶上生长。它是指由于疾病、营养不良或激素缺乏,儿童的生长偏离其自然生长轨道,生长落后,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速度的方式生长,迅速调整到原有正常轨道上的现象。关键生长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在生命的某一时期,发育中的个体对某些环境影响特别敏感,此时正常的发育受到干扰,且又不能抓紧时机治疗纠正,常可残存为永久性缺陷或功能障碍。青春期(adolescence,puberty):是指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生理: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心理: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社会: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1、生长模式(growth pattern):一般型:先快后慢,再快;神经系统型: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型:先快后慢,以至衰退;生殖系统型:先慢后快。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婴儿期0-岁(包括新生儿期);幼儿前期1-岁(又称托儿所年龄期);幼儿期3-岁(又称学前期);童年期6-12岁(又称学龄期);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约18-25岁。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突增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突增起自青春发育早期,而且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出现。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身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突增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突增起自青春发育早期,而且女孩比男孩约早2年出现。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3、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各内脏器官在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同时,生理功能也发生显著改变,其功能日臻成熟;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男女两性的外部形态差别更为明显;在形态与功能迅速发育的同时,伴有心理发展的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增多,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相应的的心理-行为变化,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4、青春期的分期及特点:早期:主要表现是身高突增, 出现身高的突增高峰,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一般约持续2年中期:主要特征是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展,出现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持续2-3年后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逐渐减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 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达到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加速;通常持续2-3年.5、青春期发动机理:较为统一的观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功能状态可直接影响或控制青春期发育。(1)中枢神经系统对性发育的抑制作用下降;(2)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激素的负反馈作用敏感性下降。6、导致下丘脑对性激素敏感性下降的原因:青春期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减少。实验证明松果腺分泌的褪黑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体系中各类激素的分泌;下丘脑性激素受体成熟。伴随受体的发育逐渐接近成熟,对少量性激素负反馈作用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从而使下丘脑对GnRH的合成及释放增多;睡眠导致的促性腺激素的脉冲性释放量增加;腺垂体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不同,儿童期最差,青春期最强,成人次之。所以青春期FSH,LH的释放,从而促进性腺的发育;在青春期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强第二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度(hereditary):是对遗传作用的量化,表明某一类型特征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各自的影响程度,遗传度越接近1,表示遗传的影响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父母与子女身高的相关系数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在成年期为最大,提示遗传因素越在后代接近成熟阶段表现得越充分,这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生长长期变化(secular growth change):又称生长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是指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时,有随年代进展而逐渐加快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人类身材一代比一代高大,性发育成熟明显提前等。而当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生活水平下降时,则表现为停滞甚至下降。营养(nutrition):是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物质基础。营养是指人体摄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营养影响着生命的各个阶段。儿童时期是体格、智力、心理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会对他们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发挥影响。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正向变化的三大表现:各年龄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提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稳步增长。3、生长长期变化1)表现:达到某一特定身高、体重的年龄提前或滞后;成熟度发育到某一特定指征的年龄提前或延迟;身体比例的变化;成人身高的变化;妇女绝经期及生育期的变化。2)导致生长长期变化的因素:营养的改善;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严重疾病的有效控制;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亲缘关系较远的人群通婚(远缘婚配的“杂交优势”),有助于遗传潜力的充分发挥。3)对人类的影响:积极影响:体格、机能的正向变化使人群体质水平提高。消极影响:增加资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生育期和寿命的延长;增加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问题。4、营养对儿童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营养对大脑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营养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营养不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营养不良影响免疫机能;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5、遗传对儿童少年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聚集性及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长度的比例等作用较大;人群的月经初潮年龄既存在种族差异,也存在低于差异。第三章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生长发育调查(survey of growth anddevelopment):即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察与测量。 调查方法和技术统一规范。 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即根据检测时的年月日和公历的出生年月日之差计算年龄。生长发育标准(appraisal standard ofgrowth and development):是指在全国或某一地区通过一次性大数量横断面调查,取得一项或几项生长发育的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性别、年龄计算各项数值后所得结果。 它是评价个体和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 生长速度:是指生长发育的各种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的数量,用年(或月或一定时间)增加值或年增加率来表示,用以反映儿童的发育动态和趋势。 身高标准体重(Weight for height):是按身高每厘米分组的体重,在同等身高儿童少年中比较其体重大小,消除了发育水平、遗传和种族差异等造成的身材发育不同的影响,是一项主要反映儿童现时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 形态年龄(morphological age):是用某项形态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第二性征年龄(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 age):是利用第二性征发育指标所制成的标准年龄,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此法只限于青春期。骨骼年龄(skeletal age,简称骨龄):是由儿童少年的骨骼钙化程度与标准骨龄进行比较而得。由于它能较精确地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以它的应用最为广泛。牙齿年龄(dental age,简称齿龄):是按儿童牙齿发育顺序所制订的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1、生长发育调查:1)目的:了解生长发育的水平和速度;研究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从中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制订生长发育正常值或评价“标准”;检验、评价某些保健措施是否有效。2)基本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指标的针对性)正确选择指标的原则;指标的有效性;样本的代表性;方法的可比性3)内容:人体形态、功能、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常用指标:(1)形态指标(morphological parameter):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头围(3岁);上臂围(5岁)和皮脂厚度(5岁);肩宽和盆宽(青春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以及第二性征检查。(2)功能指标(functional parameter)(3)素质指标(constitution parameter)(4)心理指标(psychology parameter)2、横断面调查和追踪性调查的比较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investigation)追踪性调查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概念在某一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对某几种项目和指标进行的一次性大数量调查。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选择较少 数量的对象进行定期的、连续多次的 调查,以观察对象的发育动态。 特点调查规模大、时间短、需集中较多的测试人员。调查规模小、时间长、需连续多 次测量。 目的 制订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标准;通过调查比较,可了解本地区儿童的 发育水平,寻找差距,作为制订各项 干预措施的依据;检查儿童少年健康状况,了解生长的 长期变化趋势。 横断面调查,一般每隔510年重复制订生长速度的正常值; 通过对某一发育全过程的连续观 察,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追踪调查要求自始至终控制一定 的人数,使样本大小不变;其次是在 长期测量调查中保持一致的技术标 准,使前后结果有比较的可能。优缺点优点:省时方便、出结果快 缺点:代表各年龄的样本实际上由不同个体组成,易使结果受到抽样误差的干扰;它用均值、百分位数等方式反映群体发育水平,容易忽视个体间在发育早晚和进程上的差异。 优点:由于追踪的对象自始至终 是固定的,故对发育规律的分析比较 准确。 缺点:费时(追踪性调查最短也 要连续进行10年)、调查对象容易 失访,测试人员也可能经常变动。 3、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1)概念: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以各性别年龄组中某项指标的 x为基准值,以s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 2)特点:可以评价发育水平,不能评价发育速度及匀称度;可作个体评价,也可作集体评价;简单、直观。 生长发育五等级评价标准表 等级标准占总体百分数上等x+2s2.3中上等x+1sx+2s 13.55中等x-1sx+1s 68.3中下等x-1sx+1s 13.55下等x-1sx-2s 2.3百分位数法(Percentile method)(等级评价法)1)概念:以横断面调查资料的某项指标的第50百分位数(中位数)为基准值,其余百分位数(如P3、P25、P75、P97等)作为离散距而制成发育标准,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的发育水平的一种方法。 2)特点:只能作单项指标评价; 可评价发育等级,不能评价发育速度及匀称度; 既可作个体评价,也可作集体评价;适用于正态或偏态分布的资料。 曲线图法(curve method):1)概念:将当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x、x1s、x2s,分别点在坐标图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的标准。 2)特点:可评价发育等级及用于动态观察(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指标的发育动态); 能同时比较两个或更多儿童的发育等级;既可作个体评价,也可作集体评价; 手续简单、明确,评价直观方便;只能作单项指标评价,不能同时评价几项指标来说明儿童发育的匀称情况4、非连续性发育资料研究 主要适用于:独立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事件,如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某些连续发育但不能定量测定的指标,如阴毛、腋毛、乳房发育;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影响的暴露因素,如家族史、喂养史、以及体育锻炼、学习状况等,以等级方式反映其发生频率、远近和程度。 第四章 儿童少年卫生心理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过去又称为精神卫生,它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预防心理异常和不良行为发生,以提高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一门科学。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行为,还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保持其最高和最佳状态。心理卫生服务(mental health service):即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所实施的预防保健措施。儿童心理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则是依托学校,推行集体心理保健。心理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行为问题(behavior problems)、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通常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的行为偏异,它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而是亚临床症状),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或消失。行为指导(behavior guide)是指针对口吃、恐惧、抽动等行为的矫治技能。主要是根据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改正人们不良行为的一种技术,一般采取正负强化法的奖惩方式进行训练。青春期心理咨询(adolescent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专指对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年(尤其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学校心理教育(school mental education):是指以中小学生为对象,通过一系列心理教育和心理卫生服务,帮助学生尽早确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正确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建立有益于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不足,调整行为,发挥潜力,以达到最佳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状态。系统脱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此法由J.Wolpe于1958年所创,基本方法是人为地帮助指导对象造成一种放松状态,然后让指导对象按事先设计的焦虑、恐怖等事物等级表逐级地进行想象暴露与实景暴露。正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通俗地说就是奖励,是指当儿童出现所期望的心理目标,或表现出某种符合要求的行为倾向时,通过奖励加以强化,鼓励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增加。负性强化法(negative reinforcement procedure):是指当儿童表现出所期望的良好行为时,通过减少或消除他不喜欢的刺激或情景,以促使该儿童以后此种良好行为的出现。感觉统合治疗(sensory integration)针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表现,设计出一种训练方法,从负责身体平衡、方向和速度的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各种感觉,诱导童自己去统合这些感觉,以促进脑组织的神经生理发展,以便表现出各种适应性反应。1、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特点:男孩的心理卫生问题女孩;青春期童年期;大城市小城镇农村;工业化地区非工业化地区。2、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育正常(基础);情绪反应适度(核心);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合;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个性的稳定和健全3、儿童期常见心理-行为主要问题学业相关问题 。例如: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问题 。如情绪不稳,大起大落,紧张焦虑、孤僻抑郁、强迫行为、过分任性、过分冲动而不考虑后果、暴躁易怒、胆小退缩、恐惧、儿童癔病等等。品行问题。如经常说谎、偷窃、攻击行为、逃学等。严重时可发展为品行障碍。较严重的品行障碍还表现为经常打架、斗殴、纵火、家庭暴力、离家出走、赌博、性攻击等。顽固性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吸吮手指、咬指甲、遗尿、口吃、严重时发生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等。这些不良习惯很难在短时间改正过来。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其他。4、青春期心理-行为发展的矛盾倾向:独立性和依附性的矛盾;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发育的困惑;自发性集合倾向和羊群行为;独立意识发展快,认识能力跟不上5、儿童行为指导的原则:取得儿童信任(基础);了解儿童的全面信息;确定靶行为取得养育者(家长、教师、保姆等)的充分配合;消除副作用(不能大于问题行为本身);遵循治疗道德准则儿童行为指导的步骤:查明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各种原因。以建立儿童自尊、自信为目标。应制定明确的行为指导目标、计划、策略和具体措施。6、青春期心理咨询的原则:保密性原则;限时原则;自愿原则;情感自限原则延期决定原则;伦理规范7、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指导:目的是帮助家长和教师朝以下四方面去努力:努力提高成人自身修养和素质,为儿童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而愉快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改善对儿童有害的养育和教养方式;培养儿童富有弹性的顽强地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8、三级预防1)初级预防(病因学预防以家庭为基础) 目的:提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 实施方法:社区宣传;优生优育;家长学校;专业培训;2)二级预防(发病学、临床前期预防以学校、社区为中心) 重点:在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初期,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 主要负责此工作人员:社区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及相关人员 工作地点:社区内的幼儿园和学校 1)建立筛检体系:筛检技术与工具;培训;资料来源;建立心理卫生档案或保健记录卡;2)学校心理卫生教育;3)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处理:处理及时,避免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3)三级预防(病残预防以专门精神医疗机构为中心) 应由专门医疗机构有以门诊方式为主进行,负责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改善环境。第五章 儿童少年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预防学生健康监测(students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有代表性的监测点校和目标人群,按统一技术标准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等进行长期的动态观察。常用的指标体系有:生长发育状况、患病率(检出率)和死亡率。儿童少年死亡率:是指从出生到发育成熟为止,各年龄组每年每千名儿童少年中死亡的人数。一般用年龄别(组)死亡率表示.视力低下:又称为视力不良,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凡裸眼视力低于5.0者。又称为视力不良(poorvision),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5.0者。其中4.84.9为轻度,4.64.7为中度,4.5为重度。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由于眼球的屈光力与眼轴不相适应,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不能准确的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龋齿(dental caries)是牙齿硬组织(主要指牙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破坏、崩解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的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 窝沟封闭法防龋:就是利用合成高分子树脂材料封闭点隙裂沟,它的作用机制在于将点隙裂沟封闭,起一屏障作用,隔绝口腔环境致病因素对点隙裂沟的侵害,从而防止龋病的发生。1、健康监测的意义: 通过健康监测及时掌握学生群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进行学校卫生和儿童少年健康方面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从事学校卫生教学及科研提供全面、客观、及时的基础资料。 为客观评价受检地区和学校的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推动学校卫生工作奠定基础,明确方向和目标。2、近视眼1)近视发生的原因: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生长发育、体质、营养和健康状况等也可成为发病的诱因.2)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特点年龄特点:视力低下率呈“马鞍”型分布曲线,但近视随年龄、年级的增加而增加。民族、地区特点:汉族少数民族城市农村性别特点:女生男生年代特点:逐年上升3) 近视眼的防治措施: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注意读写卫生,培养正确的读写习惯;改善视近环境;认真坚持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看电视的卫生;学校重视,定期检查视力及分档管理;合理饮食,注意营养;近视的矫治4)两要: 读写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连续阅读2030分钟应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连续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10分钟。 两不要: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情况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走路、乘车时看书。三个一: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胸距离桌近缘一拳,手指距离笔尖一寸。5)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 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 眼轴长度 正常 延长 晶状体屈折力 增加 正常 使用阿托品眼药水 有效 无效 3、龋齿1)龋齿对身体的危害:影响对冷热的反应;.牙痛;导致咀嚼能力降低及消化不良导致牙周病或咬合不正;将成为一种病灶感染2)龋齿流行情况的特征: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小学生中学生;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大城市儿童患龋率中小城市;乳牙患龋率恒牙;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3)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指标患龋率=患龋人数(DMF患者数)/受检总人数100% D(Decayed):未充填龋牙; M(Missing):因龋丧失牙; F(Filling):已充填牙。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确定M人数,故常以 DF人数来统计。乳牙患龋率和乳牙龋均相应以df表示。龋均=总龋数(DF牙数)/受检总人数患者龋均=总龋数(DF牙数)/患龋人数(DF 患者数)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好发牙: 乳龋第一、二乳磨牙,尤其是第二乳磨牙; 恒龋第一、二恒磨牙,尤其是第一恒磨牙。好发部位: 无论乳龋还是恒龋均为咬合面邻面唇(颊)面5)致病因素:细菌和菌斑根源 ;糖类(蔗糖)物质基础 ;抗龋能力降低重要条件 ;时间必要条件6)防治措施 :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增强机体的抗龋能力;定期检查口腔及时进行龋齿的充填治疗。药物防龋7)影响机体抗龋能力的因素有: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唾液对牙齿有相当大的影响;全身的抗龋能力;牙齿自身的抗龋能力。8)窝沟封闭法防龋适应症:牙面有深而窄窝沟的牙齿及患早期龋或可疑龋的点隙裂沟; 封闭乳磨牙以34岁为宜;封闭第一恒磨牙以67岁为宜;封闭双尖牙、第二恒磨牙一般在1213岁第六章 教育过程卫生体育卫生体质(constitution)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是指人们在劳动、生活和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器官系统的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指人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人体运动系统在大脑皮质主导下活动的协调性、肌力、耐力等“超量恢复”规律:即在正常情况下,体育锻炼时的能量消耗要在锻炼后加以恢复且超过原来消耗的水平;消耗越多,恢复时超过原来水平越明显 1、体质的评价:身体的发育水平;身体的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内在基础);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综合反映)2、体育锻炼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合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要循序渐进;要全面锻炼;要有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3、合理组织体育课,一般分为:开始部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4、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取决于课程的强度、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强度: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密度:指一节课内学生实际运动练习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我国一般以30%40%为宜 时间:指一节课时的总时间 5、判断体育课生理负荷大小的指标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的60%70%时的心率 要求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分,也不得超过200次/分脉博(或心率)曲线图:曲线逐渐上升,到基本部分中间达到最高,至结束部分又逐渐降低曲线坡度不大,不出现骤起骤落的波形 运动量达到一定水平,即准备部分脉搏保持在80130次/分,基本部分130180次/分,结束部分下降为12090次/分,课后10分钟恢复到安静时的水平 平均脉搏:是将开始部分、准备活动后、基本部分各项练习前和后以及整理活动结束后的时间加权脉搏平均值 平均脉搏=安静脉搏+(最高脉搏-安静脉搏)50% 适宜的运动负荷应维持平均脉搏在125155次/分 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 脉搏指数应维持在1.41.8之间为宜 6、健康分组:基本组(普通组):体格发育正常,心血管功能良好,经常参加活动准备组(保健组):体格发育轻度异常,心血管功能基本正常,不经常参加活动体弱组(暂免组):体弱、生病、残疾学生7、体育锻炼的营养补充:参加短时间剧烈运动:增加蛋白质;参加长时间运动项目:增加碳水化合物;参与身体接触性运动:补充糖类;在寒冷季节或游泳:增加脂肪在炎热夏季运动:补充水分和盐分脑力劳动卫生1、大脑皮层的机能特点及其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 :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步提高。卫生学意义:学习(学日、学周、学期、学年)应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2)优势法则:人能从内外环境的大量刺激中,选择最强、最重要、符合自己目的和愿望的少数,使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由此在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灶。其兴奋性高于其它区域将皮层其它区域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在加强自身兴奋度的同时抑制其它区域的兴奋卫生学意义:儿童期优势兴奋灶持续时间短、易消失;优势兴奋灶可随生物的适应性和目的性而形成;优势兴奋性与趣味性有关;多动症的儿童由于脑内缺乏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优势兴奋灶不易形成3)动力定型:身体内外环境的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重复多次后,在大脑皮层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动力定型其形成过程分三个时相:第一时相兴奋过程扩散;第二时相兴奋过程逐渐集中;第三时相动力定型的巩固、完善和自动化卫生学意义: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越易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旦建成,不宜随意改变,否则会加重皮层的工作负担;动力定型不全部都是好的4)镶嵌式活动: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结构上、功能定位上、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的轮换卫生学意义:不同性质活动应交替;注意脑力与体力活动的交替进行;学生的动、静、坐、行应交替;工作与休息应交替;儿童年龄越小,各种活动的轮换应越频繁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其功能限度时,皮层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卫生学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早期疲劳的表现,以便及时组织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6)终末激发:大脑皮层在持续较长时间的功能活动后,兴奋性逐渐降低,但即将结束工作任务的喜悦又可反射引起大脑皮层一过性兴奋性增高的现象终末激发出现与否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的程度、能量贮备的多少、个体对学习的态度和当时的情绪状态卫生学意义:在学时、学日、学周和学期末均可见到终末激发现象,教学组织中,可利用这一特点,提高学习效率2、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变化规律(1)学日中开始时不高经一段时间后逐步约2小时后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午休后又回升然后又逐渐学日末下降到略低于学日开始前的水平;或者由于终末激发工作能力略有回升;一是兴奋性持续升高;二是兴奋性迅速地严重下降(2)学周中周一工作能力不高 周二开始周三达高峰 以后逐渐;或在周末前由于终末激发工作能力略有回升;学习能力过早从高峰开始下降;全周内自始至终无明显高峰出现(3)学年中第一学期前半段不高第一学期后半段达高峰(第一次高峰)寒假前经常可见“终末激发”现象第二学期开始,又出现一次高峰,但峰值低于第一学期,以后便逐渐第二学期末(学年末,暑假前)降到全学年的最低点影响内因 :1)年龄2)性别3)健康状况 4)遗传因素5)学习动机和态度 。影响外因:1)学习和生活条件2)情绪和兴趣。疲劳:学习疲劳(learning fatigue):在过强刺激或过长的弱刺激作用下,大脑皮层细胞功能的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时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抑制现象。经短期休息能迅速恢复。是一种客观生理现象。卫生学意义 A.出现早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重要指标。 B.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疲劳,但可采取措施延缓疲劳出现。C.防止疲劳发展为过劳。形成机理:保护性抑制。过劳 过劳(excessive fatigue)(慢性疲劳,chronic fatigue):多由于长期学习负荷过重所引起的病理状况,非短时休息所能恢复。卫生学意义 A.不能作为制定学习负荷卫生标准的依据(因为它属于病理状况)。 B.防止其发生。形成机理:长期学习负荷过重。作息制度一般是指一日生活制度(daily regime),即对学生一昼夜内的工作、学习、业余活动、睡眠、休息、进餐的时间进行分配,同时规定交替顺序。制定作息制度的原则 1.符合大脑皮层的机能特点。 2.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少年的生理需要。 3.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 4.学校与家庭的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 5.作息制度一经确定,不要轻易更改。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1)体征和行为观察法2)教育心理学方法3)间接生理学方法4)直接生理学方法5)生理-教育心理结合法第七章1、伤害分类: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包括:自杀、自伤、儿童虐待、他杀)2、意外伤害:指无目的性的,无意识的伤害,如车祸,溺水,跌落,烧伤,烫伤,中毒,切割伤,动物咬伤,医疗事故等。3、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1)危险因素:个体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2)预防控制:安全教育和社区康复:安全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关键措施之一,目标是提高父母,居民的安全意识;法律对策 ;检测;主动和被动干预:主动干预:是个体自身选择一定的安全设备,或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以达到避免伤害的目的。(教育干预、技术干预、强制干预、紧急处置);被动干预:是通过环境因素的改变来减少伤害的风险。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意外伤害也是由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4、自伤的危险因素:躯体虐待或性虐待史; 年龄较大的青少年; 冷漠,无助,失眠,既往因精神疾病而住院治疗史; 抑郁 物质滥用5、自杀:自杀是自发完成的,故意的自我伤害行为,行为者本人完全了解或期望这一行动的致死性后果自杀意识:是指一个想要自杀或体验到自杀动机,但没采取实际行动也无实现该目的的外显行为自杀计划:是指不仅有自杀的动机,又有自杀的具体实施计划,但未实施自杀行动自杀准备:是指做了自杀行为的具体准备,但没有采取导致伤害生命的行动自杀未遂:是指实施了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但未导致死亡1)危险因素:家庭不完整,精神障碍或自杀行为家族史,工作极不稳定,物质滥用,既往自伤史等2)自杀和自伤的预防和控制 以学校为基础的预防:开设生命教育和自杀意识课程 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限制青少年接触枪支,加强对药物和农药的管制,鼓励媒体教育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础的预防6、青少年暴力:包含自身暴力和人际暴力。自杀,自伤行为是常见的自身暴力,吸烟,酗酒,滥用违禁药物也属于自身暴力,人际暴力可以是对伙伴施暴,也可以是对陌生人施暴。1)影响因素:生物学因素 个人心理因素 同伴影响 家庭因素 传媒因素 亚文化因素2)预防:普遍性干预针对一般青少年;选择性干预针对暴力高危青少年人群;指向性干预针对暴力行为青少年7、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类: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危害行为8、健康促进行为:是个人和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的表现 1)基本特征:有利性 ;规律性; 和谐性; 一致性; 适应性 2)分类:日常健康行为; 保健行为 ;避免有害环境; 戒除不良嗜好行为;预警行为 求医行为 遵医行为9、健康危害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而表现出来的一组行为 1)主要特点:对健康的危害性; 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稳定性; 行为的习惯性 2)对健康的危害:直接的健康危害; 成年期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 成年期疾病低龄化 社会医学问题3)分类和表现:易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 ;易导致故意伤害的行为 ;物质滥用行为 ;网络成瘾; 易导致性传播疾病和意外妊娠的性行为; 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4)干预措施: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 2同伴教育 3生活技能教育 家庭与社区的参与;生活技能教育第八章 学校建筑和设备卫生1、校址的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学校要有足够的面积,保证能合理布置建筑物、绿化带和活动场地;校内要有给水、排水以及供电设施条件;校址应设在无污染的地段;校内不能有高压线通过;学校不得建在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毗邻的地方,也不得建在危及师生安全的场所附近。2、服务半径(service radius of school):小学不超过1500米,使走读学生上学步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中学不超过2500米,使步行上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教学用房的合理布置: 目前南方多用单外廊,北方多用单内廊单外廊:净宽不应小于1.8米,外廊栏杆高度不低于1.1米单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米 3.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2.1米4、教室内部卫生要求:足够的室内面积;良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防止噪声干扰;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5、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水平视角:(又叫观察角),指前排边侧的学生观看黑板的视线与黑板平面所成的水平夹角。要求300这样前排边侧学生才能看清黑板。垂直视角:(又叫仰角),指前排学生观看黑板上缘与黑板平面所成的垂直夹角。要求450这样前排学生不至于过仰。6、教室黑板评价指标:黑板尺寸:- 长:小学不3.6米,中学不 4米,宽:不1米黑板下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 小学0.80.9米,中学11.1米;黑板表面:黑色、墨绿色磨砂;黑板面的反射系数:达1520%7、采光评价玻地面积比:窗子的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小于1:6。室深系数:窗子上缘距地面高与室深之比,不小于1:2。投射角:室内桌面一点到窗侧所引的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0220。开角:室内桌面的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顶点的联线同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联线之间的夹角,最小开角不小于450。 采光系数(自然照度系数):指室内工作面一点的照度与同时间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要求不应低于1.5%(多雾地区不低于2%)。它是综合评价教室采光状况的指标。临界照度:指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标准规定临界照度为5000lx,学生在教室内学习需天然光最低照度为75lx8、采光照明卫生要求:课桌面和黑板面要有足够的照度;照度分布比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避免发生较强的眩光(glare)作用。9、教室采光卫生措施(1)教室最好南北朝向双侧采光(2)教室应设窗帘以避免阳光直接射入教室内;黑板表面应以耐磨无光泽的材料制成(3)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小于1:6,室深系数不小于1:2,投射角不小于20220,最小开角不小于450,采光系数不小于1.5%(多雾地区不低于2%) (4)窗台高0.81m,窗间距不大于窗子宽的1/2。经常保持窗玻璃的整洁,提高墙壁、顶棚表面的反射系数(白色墙壁)。(5)影响教室采光的高大树木,高大围墙等遮挡物必须清除。10、教室采光评价 :教室朝向、 采光方向、 采光系数、 教室玻地比 、墙壁反射系数11、教室照明卫生措施(1)教室均应设人工照明,灯具为控制式灯具,照明光源宜采用日光灯,灯管排列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的布置,灯具距课桌面最低悬挂高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