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结课论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 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oc_第1页
文化语言学结课论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 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oc_第2页
文化语言学结课论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 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oc_第3页
文化语言学结课论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 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oc_第4页
文化语言学结课论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 语言世界图景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论 文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学生姓名:王冰霜学 号:2014121924学 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俄语语言文学课程名称:文化语言学任课教师:赵秀玲 副教授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2016年01月论文要求论文规格:A4纸张,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两颗订书钉)摘要:字数200字,有3-5个关键词正文:标题宋体二号居中,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两端对齐,单倍行距,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内容:论述, 阐明,参考文献:至少10条,按规范逐条整理上交时间:2016.03.01评分标准80-100分 论点正确,论述清楚,逻辑清晰,语言简练60-79分 论点正确,论述比较清楚,逻辑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简练40-59分 论点正确,论述比较清楚,逻辑比较清晰,语言不够简练20-39分 论点正确,论述不够清楚,逻辑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简练1-19 分 论点不正确,论述不清楚,逻辑不清晰,语言不简练0分 整篇抄袭,没有自己观点,所论述内容与论文标题无关分数:_ 分评语:_8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摘要】“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不同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民族心理。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彰显互异的文化心理。透过对俄汉语中由“黑”参与构成的词语进行色彩派生意义的对比和探讨,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俄汉民族文化个性和民族文化。【关键词】颜色词“黑”;语言世界图景;对比;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1、引言“黑”作为基本颜色之一,是自然界五彩缤纷、绚丽夺目的色彩中最单纯而又强烈对比的颜色,是色彩的两级,明度的两极。各国学者研究表明,“黑”也是世界各民族最早认识、区分并记载的颜色,这与各民族生存的自然条件、心理、认知过程的共同性息息相关。与其它颜色一样,“黑”色除了色彩的自然属性,还承载着色彩的社会属性。 诚如吴国华、彭文钊先生所说,“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观念世界图景是人在大脑中世界形象的完整呈现”。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从不同的语言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个性与光辉。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中,有许多词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语义,生动地体现了该民族的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民族个性与特色,这些词被称为文化背景词或文化词位。比如俄汉语中以黑、白为代表的颜色词,除了表示概念意义以外,还因俄汉民族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习俗而被赋予相映成趣的俄汉民族文化涵义。 本文拟通过对俄汉语中颜色词“黑”的词汇特色和作为物质文化词位所反映出的俄汉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等几个方面加以对比和探讨,透过“黑”的“颜”外之意充分领略俄汉民族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魅力。2、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又称“语言世界模式”、“语言世界观”、“语言对世界的表征”、“语言中间世界”等。通常认为它源自于洪堡特提出的“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理论假设。从本质上讲,所谓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就是对人的世界观和世界图景的活动属性的本真状态的研究,也就是语言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方法论。 “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 它是历史形成的,是某一种语言社团对外部世界的朴素的观念认知的总和。”语言世界图景作为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是语言中体现的人类对世界认知成果的总和,鲜明地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内涵。“一个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体现了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时空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语言世界图景“是铭刻在某一语言民族语言中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是某一民族通过词语呈现出来的世界图像”,是人对现实世界的语言化表达。而各民族语言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使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图景既有共通性,又有民族性,还有时代性和动态性。不同语言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民族心理。因而对不同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进行对比研究能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异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一定哲学基础上的。它是以语言、思维(认知)、现实为对象,以“人的因素”为核心视角的研究,其哲学取向是通过语言来展现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其切入点是“现实的”世界,着眼点却是“虚拟的”文化或概念世界。因此,从该方法对由“黑”参与构成的词组进行派生意义的研究成为了可能。3、 语言世界图景中的“黑”色 颜色词是民族文化语义丰富的物质文化词,富含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文化形态。俄汉语中“黑”参与构成的熟语是俄汉民族文化、历史和颜色彩观在语言中的沉淀,展示着一条条“黑”参与构成的熟语所映射的俄汉民族各具特色的语言世界图景,由此可以窥见俄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地理环境、人种、政治、宗教、文化历史及观念变迁,品味蕴含其中的各异其趣的俄汉民族文化。3.1俄汉文化中“黑”色的起源俄语中一词是一个斯拉夫通用词,开始只表示颜色,用作限定语,表示黑色或接近黑色的深色。后来在印欧语言中才形成了派生意义,或发展出新的意义,且通常具有隐喻性。而汉语中的黑色从一开始就表示颜色。在中国古代的文化里,黑色为天玄,具有一种神秘之感,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色调。黑色在中国地古代象征着刚毅,严正、深沉、神秘等褒义。京剧中那些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或憨直的性格也多用黑色的脸谱。比如张飞、包拯等。3.2俄汉文化中带有“黑”构成的熟语及其转义3.2.1俄文化中带有“黑”构成的熟语及其转义黑色,一般代表的是黑夜,黑夜给人的感觉就是痛苦、黑暗、恐怖。所以黑夜往往是与灾难、死亡等不详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俄罗斯人对黑色较为排斥,多用黑色表达的是消极、不好的事情,甚至与“死亡”有关。直到今天,在俄罗斯人的葬礼上,人们也是以黑色衣服作为丧服,亲人还要佩戴黑纱。一般来说按照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总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跟“死亡”有关联的事物,人们总是刻意回避,不愿意去承受和面对。黑色,还有一些其他较为消极的含义,如表示“艰难、不快乐、痛苦、沉痛”之意: (忧郁的思想)、 艰难的日子)、 (把钱存起来以备困难时期用)、 (苦命)等;表“低贱、肮脏、笨拙的”之意: (粗活)、 (下贱的黎民)、 (黎民百姓)等;表“邪恶、见不得人”之意: (黑心肠)、 (黑市)等。表示“不详”: (黑猫),在俄罗斯传统习俗中,认为黑猫是凶杀之物,如果谁在路上遇见黑猫,就会有霉运缠身,事事不顺。在欧美文化中,甚至有“黑色星期五”的说法;大多数的民族,都认为黑色是不幸的象征。3.2.2汉文化中带有“黑”构成的熟语及其转义 中国的汉民族与大多数民族的认识是相似的,认为黑色是黑暗的象征不光彩、不正当的含义。由于黑为中性色,所以黑色同样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中国,黑色具有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些褒义色彩,下文将简单进行描述。 一方面黑色与夜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恐惧感,通常它又表示不幸、威胁、凶犯和死亡。在大自然中,人们把一年四季设定为四种色彩,春绿、夏蓝、秋黄、冬黑。黑色与冬季相搭配,与北方相联系,寒冬、寒风、冰冻、都死气沉沉没有活力,由此人们也对黑色产生了厌恶的心理。这种恐惧、厌黑的心理,反映到语言中来就使绝大多数的黑色词与黑暗、邪恶、不幸、孤独、罪恶、绝望、恐怖等产生了语意联系,黑色就被人们赋予了上述诸多的贬义色彩。在中国侮辱人叫“给人抹黑”;捏造事实诽谤人叫“告黑状”;替人承担莫须有的罪名“背黑锅”;假冒伪劣的棉被叫“黑心棉”;没有户口登记的人叫“黑户”等,都与不道德、不正规相联系。专门从事非法勾当行为的人被称为“黑道人物”、“黑帮”、“黑社会势力”,阴谋的操控者是“黑手”,“黑心”来形容阴险狠毒的人。一些违法行为,不正当的行为都可以用黑色来表现,如黑钱、黑厂、黑证、黑卡、黑客等等。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黑色在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色彩,新的词语也沿承了这些含义。 在中国古代,有种刑法叫做“黯”,又称作“墨刑”,它指的就是在应被惩罚的犯人脸上,刻画或刻字,然后用黑墨将其涂色。这样的标志是无法清除掉的,将永远被人认定为耻辱的象征。在古代人们就用黑色来象征了不光彩、羞耻。所以说,人们对黑色避讳的想法,也受这种封建社会刑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黑色给人的视觉效果比较庄重、沉闷、不张扬、不花哨,并且是具有收缩感的冷色,则作为贫寒、朴素的象征,它与贫民生活相联系。在中国老百姓传统的日常服饰也多以黑色为主。中国古代铁器技术十分发达。人们的生活总是离不开铁器,而铁器的颜色与黑色相近。用铁器刚劲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出于对黑夜的畏惧,在人们的心里,黑色慢慢具有了某种神秘的意义。这种神秘感使得黑色逐渐成为庄重而严肃的颜色。中国历史上的“黑包公”代表了肃穆、正直和秉公执法。现代社会在很多正式、庄重、严肃的人际交往场合,黑色礼服和西服己经成为流行的色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中国水墨画,以黑白的色彩变化构成了艺术的妙境。中国人的美学观点中认为墨能够使画完美。中国画凭着黑的功能使画面场景白得“粟为日星”,黑得“轰为雷霆”可见黑色的魔法力量。“黑入太阴”之美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光彩。3.2.3语言世界图景下的俄汉颜色词“黑”的文化内涵比较从上文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颜色的认知过程是与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相关连的,而这些最初的世界观,经过时间的洗礼、沉积,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成为了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黑色是黑夜的代名词,而黑夜给人的印象总是阴暗、恐怖、危险和死亡。所以俄、汉民族都将黑色视为不幸的代表。但不同的是,在汉语里,黑色还有一层褒义,认为黑色是“正面的”、“高贵的”、“憨直的”,并非都是贬义。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约定俗成的,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着很大的差异,具有其自己民族的民族性和独立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4、 结束语 俄汉语中由颜色词“黑”参与构成的熟语众多,涉及俄汉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 颜色词“黑”从不同的熟语角度反映了不同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同时也反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且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黑”及其参与构成的熟语词组的比较,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上看到它们所折射出俄、汉民族文化中不同的东西文化色彩观、世界观,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从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直观的感受到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多彩文化的美妙。 参考文献1李勤,冯玉律,吴克礼,郑体武. 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王仰正,王勇.语言文化交际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