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下室房屋建筑框架柱子箍筋加密范围.doc_第1页
带地下室房屋建筑框架柱子箍筋加密范围.doc_第2页
带地下室房屋建筑框架柱子箍筋加密范围.doc_第3页
带地下室房屋建筑框架柱子箍筋加密范围.doc_第4页
带地下室房屋建筑框架柱子箍筋加密范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法看图与钢筋做法解析A 48A平法看图与钢筋做法解析唐才均(笔名一丁) 唐烨 著中国 工业出版社2 0 0 81 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嵌固部位箍筋加密范围施工中,遇到有些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不仅要求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而且还要求最底下那层地下室柱子还要对箍筋进行加密;有些工程只要求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不要求地下室柱子箍筋加密;这两种设计对嵌固部位箍筋加密范围的要求不一样,究竟那种是对的?最底下那层地下室柱子箍筋加密到底需要不需要,是对还是不对?在具体工程中,要按照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1999)的规定来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现将该规范的有关条文摘录如下:5.1.3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且地下室四周回填土为分层夯实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单层地下室为箱基,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取箱基的顶部(图5.1.3); 采用箱基的多层地下室及采用筏基的地下室,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大于等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否则认为上部结构嵌固在箱基或筏基的顶部。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框剪结构,其地下室墙的间距尚应符合表5.1.3的要求; 对于上部结构为框筒或筒中筒结构的地下室,当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整体性较好,平面刚度较大且无大洞口,地下室的外墙能承受上部结构通过地下一层顶板传来的水平力或地震作用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 地下室墙的间距 表5.1.3非抗震设计抗 震 设 防 烈 度6,7894B,且60m4B,且50m3B,且40m2B,且30m注:B为地下一层结构顶板宽度。从以上条文我们看到带地下室高层房屋建筑框架柱子嵌固部位,设计需要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考虑。对不同设防烈度的地下室墙的最大间距必须限制,满足表5.1.3的要求。地下室四周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在同时满足这2条要求之后,单层地下室为箱基,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取箱基的顶部作为嵌固部位,此时,只要对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地下室本身的柱不需要加密。采用箱基的多层地下室及采用筏基的地下室,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1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这种情况,也只要对地下室顶板以上的首层框架柱在H1/3的高度范围内加密,地下室本身的柱不需要加密。采用箱基的多层地下室及采用筏基的地下室,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就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这种情况上部结构嵌固在箱基或筏基大底板的顶部(续图5.1.3d、e),紧挨着大底板的这层地下室柱子箍筋就必须要符合嵌固部位的要求。我们在这里已经将上部结构的嵌固按照规范要求作了解答,同时我们还要宣传,在遭遇到地震影响时,地下部分结构大地运动一起运动,不产生相对运动,或即便产生相对运动,数值也不大,所以在历次城市地震中,地下室的震害都比较轻微。而出地面之后的上部结构,在地震影响下,就会产生相对运动,所以续图5.1.3的(d)和(e)的地下室顶板以上的地面首层框架柱,仍然需要在下部H1/3的范围对箍筋进行加密。我们在施工中,遇到的图纸会有两种不同的加密范围要求,这是针对不同结构的不同情况,结构师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都是正确的,都应遵循施工。具体施工应该遵循项目结构工程师的绘制的具体设计文件来进行柱子箍筋的加密,不要盲目地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些通用要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判定标准,来判定具体设计施工图不同加密要求的对或不对。1 层间侧移刚度,要理解层间侧移刚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侧移刚度,侧移刚度是指产生单位侧移所需要的力。如图所示,在单竖杆的顶端产生一个单位1的侧移,需要施加大小为D的力,这个D值就称为这个单竖杆的侧移刚度。同理,层间侧移刚度是指使层间产生一个单位侧移所需要的力。,譬如说,使得某层地下室的顶部产生1cm的侧向位移,需要在该地下室顶部施加3100kN的水平力,而使得该地下室顶部以上的第一层上部结构产生1cm的层间侧向位移,只要施加2000kN的水平力,我们就说这个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是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3100/20001.55(倍)1.5。这个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比符合嵌固端的规定要求,可以视作嵌固部位。此时最下一层地下室的框架柱箍筋就不需加密,只要对上部结构底部的框架柱H1/3高度范围的箍筋进行加密。如果说,使得某层地下室的顶部产生1cm的侧向位移需要在该地下室顶部施加3100kN的水平力,而使得该地下室顶部以上的第一层上部结构产生1cm的层间侧向位移只要施加2300kN的水平力,我们就说这个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是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3100/23001.35(倍)1.5。这个地下室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比不符合嵌固端的规定要求,不可以视作嵌固部位,那就得把基础大底板的顶面作为嵌固部位。此时最下一层地下室和上部结构底部的框架柱箍筋均需加密。2 次梁上部钢筋放在主梁上部钢筋的上方,主梁的钢筋保护层如何处理,影响到主梁截面的有效高度,会不会降低截面的抗力?设计施工时,首先考虑板的上部保护层板的上部钢筋保护层应15mm,其次考虑次梁最小保护层次梁最小保护层15mm板筋外直径,且d25mm;次梁保护层一般为2530mm。最后考虑主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小保护层主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小保护层max(15mm板筋外直径,25mm)次梁钢筋的外直径主梁保护层一般为4560mm。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5080年代的大中专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科书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一章的“主梁的计算与构造”中已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一般教科书在讲了荷载、计算跨度取值、计算简图和内力计算之后,接着就讲“截面强度计算”,在跨中正弯矩截面正截面设计时,取T形截面;支座截面承受负弯矩,按照矩形截面计算。当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负弯矩正截面抗弯强度时,应注意主梁截面有效高度的取值与次梁不同。在支座处,由于板的上部钢筋、次梁的上部钢筋和主梁的上部钢筋相互垂直交叉,次梁的上部纵向在板筋的下方,主梁的上部钢筋又在次梁上部纵向钢筋的下面,因而主梁的有效高度值减少了,相差一个次梁钢筋的外直径,主梁支座截面有效高度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一排钢筋时:h0hash(5060)mm二排钢筋时:h0hash(7080)mm三排钢筋时:h0hash(90110)mm四排钢筋时:h0hash(110130)mm现在大家都采用PKPM等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各结构软件在编制时已经考虑了主梁支座截面有效高度的合理取值,所以我们在设计与施工时,就不要担心主梁保护层取定为5060mm时,截面的有效高度减少会影响截面抗力因而造成结构不安全的问题。3 什么是刚性地坪,框架柱箍筋在刚性地坪上下为什么要加密?框架柱箍筋在刚性地坪上下的加密与框架柱底部加密区是怎样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将地面分为刚性地面和柔性地面,“各种整体面层地面,如细石混凝土地面、水泥砂浆地面、水磨石地面等,一般称为刚性地面。整体地面实际上由刚性的板体和柔性地基两部分组成,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摘自建筑地面与楼面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邓学才主编2005年11月出版).。软木等铺就的地面,在建筑上,则称为柔性地面。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考虑刚性地面对结构设计计算和构造的影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刚性地面对确定计算方案的影响;另一种就是混凝土结构柱在刚性地坪上下设计要进行专门的构造处理。我们这里只讨论后一种刚性地坪。刚性地坪,顾名思义,地坪的平面刚度比较大。笔者在等专业论坛上宣传说,当房屋的地坪厚度200mm,地坪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应视为刚性地坪。好多读者向我要“依据”,我说这是来自宏观地震震害经验。主要是根据1975年2月5日辽南6.3级城市地震的经验和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级城市地震经验,由中国建筑西北工业设计院刘大海等我国资深抗震专家,在工业与民用建设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修订期间提出来的,可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采用。一个具体的混凝土地坪,在其厚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之后,它的刚度是绝对的,但是这个地坪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负面影响是相对的,我们崇尚在工程中采用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思路来考量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首先与读者一起做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个7岁的儿童,单手握住一根5mm直径的“意杨”树枝,再让树枝受到外力的折腾,结果是没二下,“意杨”树枝就被折断了;还是请这个儿童,单手握住一根50mm直径的“意杨”树枝,还让树枝受到外力折腾,不但50mm直径的“意杨”树枝未被折断,这个儿童的小手如不迅即松开,很可能会受伤。我想从这个实验让大家懂得这样一个事实:不同截面刚度的框架柱,不同厚度的地坪对它的“握裹”作用在力度上是有区别的。框架柱在强烈地震的影响下,发生水平往复振动。如果在水平往复振动的过程中,框架柱A不坏,地坪A率先破碎损坏,地坪A相对框架柱A而言,就不是刚性地坪;如果在水平往复振动中,地坪B不碎,框架柱B在地坪B以上部位首先开裂损坏,这个地坪B相对这个框架柱B而言,就是刚性地坪。所以,笔者进一步指出,结构工程师在设计时,考量是不是刚性地坪,要结合框架柱截面的刚度大小。如果是600800mm的C30的框架柱,那么混凝土地坪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应考虑刚性地坪对框架柱的抗震不利影响,采取抗震措施。如果是400400mm的C20的框架柱,那么厚度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也应考虑刚性地坪对框架柱的抗震不利影响,采取抗震措施。因为柱小,绝对刚度并不太大的地坪也会对柱产生抗震不利影响,造成框架柱根部的震害加重。应对混凝土地坪对框架柱抗震不利的影响,设计通常采用两项措施,第一项措施就是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要求的那样,在刚性地坪上下各500mm的范围内,加密框架柱的箍筋间距。还有第二项措施是在框架柱四周留置3050mm宽的变形缝,使刚性地坪挨不着框架柱,在缝内填充柔软的可变形材料,使刚性地坪挨不着框架柱,产生不了负面影响。就不必再对框架柱进行箍筋间距加密处理。进行了以上讨论之后,我们希望施工监理条线的读者,不要对具体项目的混凝土地坪擅自判定为“刚性地坪”或“非刚性地坪”,而应当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来执行。如果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未予明确,就要在图纸会审时提出来,要求结构设计工程师明示,并将其写进图纸会审纪要,参与各方签名盖章,作为施工、监理和工程结算的文字依据。以上我们讨论了刚性地坪对框架柱抗震不利影响的破坏机理,下面阐述框架柱在刚性地坪上下箍筋加密与框架柱嵌固部位箍筋加密的关系。图(a)表示没有刚性地坪的情形;图(b)表示有刚性地坪,刚性地坪的箍筋加密范围与嵌固部位的底部加密范围上口一样高的情形;图(c)表示有刚性地坪,刚性地坪的箍筋加密范围高出嵌固部位的底部加密范围的上口,高出部位仍需加密;图(d)表示有刚性地坪,刚性地坪的箍筋加密范围低于嵌固部位的底部加密范围的上口。刚性地坪的箍筋加密与嵌固部位的底部箍筋加密范围重合的部位不用重复加密,只要对高出部位继续加密就可以了。那种嵌固部位框架柱箍筋间距100mm,刚性地坪上下加密部位也是100mm,两者加起来做成箍筋间距50mm的理解和做法是不对的,不必要的。4 有业界读者在专业论坛上发帖说,他注意到施工中有封闭箍筋开口向下的做法,他问做的人有何依据?做的人说不知道,都是看见人家怎么做的就跟着也怎么做。也有人说箍筋开口应放在构件的受压区,悬挑梁是下部受压,故箍筋开口向下放置。不知道对不对? 首先匡正一下箍筋开口的不正确提法。在各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类构件中的箍筋,通常分为封闭箍筋和开口箍筋两类,前者为矩形,后者为U形。封闭箍筋又分为焊接连接封闭箍筋和非焊接带135弯钩活扣连接封闭箍筋两个亚类。本题所问的,应该是非焊接封闭箍筋的活口,放在什么位置更好的问题。剪切变形是使杆件横截面间产生相对错动的趋势,受压是沿杆件轴线的缩短,剪切变形和压缩变形是两个情形,没有必要往一起联系。网上盛传封闭箍筋的活口一般应设置在受压区。这个技术观点即使是千真万确的,也只能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遵循;如果条件不许可,也要实事求是的正确对待。我们指出,房屋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或者在地震作用的影响下,竖向构部件将会受到往复振动。举个例子,某框架柱上午遇到左来风,框架柱就向右弯曲,框架柱的左侧边缘受拉,右侧边缘受压;于是上午请箍筋活口呆在右侧,符合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还是这根框架柱下午遇到右来风,框架柱只能向左弯曲,框架柱右侧边缘受拉,框架柱左侧边缘受压。于是下午请箍筋活口呆在框架柱的左侧,也符合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足见封闭箍筋活口呆在受压区的要求,除非让箍筋在构件中具有“见风使舵”的功能,否则就无所遵循。凡是自然人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用来指导工程实践。咱把这个事再展开来宣传一下,用生活经验来与读者沟通。读者一般都使用过普通的雨伞。雨天,户外打伞,无大风时雨滴向下作用,伞骨的外悬部分,向下弯曲,各伞骨自然上部纤维受拉、下部纤维受压。一阵大风袭来,将伞反向拉坏,在那被拉的瞬时,各伞骨外悬部分的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否则,不会发生反方向拉脱的情况。我阐述这个事件的目的是要读者了解一个现象:附属于竖向构件的悬臂结构根部下方,当竖向构件水平剧烈振动时,会产生很大的瞬时拉力。受风荷载作用和地震影响的外伸构件和纯悬臂构件都没有绝对的受压区。当竖向构件产生振动时,我们在附属于竖向构件的悬臂杆的根部下缘纵向钢筋上曾经测到过一定数值的瞬时“拉应变”。所以,箍筋就是箍筋,箍筋的要义是对纵向钢筋箍住、箍牢、箍均匀。而转圈设置,每个角每4个箍筋设置1个活口,就能使箍筋实现箍住、箍牢、箍均匀 的目标。1970年代中期,笔者有幸接触到工业与民用建设结构荷载规范(TJ 9-74)主创人员在海南宝岛搜集到的我国台风灾害机理资料,农家外挑的木结构凉晒台的破坏是:台风从 凉晒台下方,将其向上90掀翻、拽出。笔者企盼结构工程师在做设计时,对悬臂或外伸长度较大的梁,梁下部钢筋的数量和锚固构造予以控制。我们接触到许多设计院做的高层,顶部若干层外伸梁上下配筋设计成一样的,对下筋直锚长度也有相当高的要求,这是非常好的。据悉,在河北省2002系列省标图集中,钢筋混凝土悬挑梁下部钢筋支座处锚固,就规定8度设防超过2m,9度设防超过1.5m时为长臂梁,下部钢筋不得按照受压钢筋的要求进行锚固,其水平段锚固长度应0.4laE,且须向上弯锚15d,冀标的这个要求就很科学。凡事是要用自己的头脑考虑,要经过头脑过滤之后再“现发现卖”。不是用“某某某说”来考虑,对“某某某说”,也包括对笔者的这部平法看图与钢筋做法常见问题解析读物,要像家庭主妇处置买来的菜那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把菜根、烂叶统统放到锅里烩,结果这道菜的质量可想而知是难以下咽的。有人曾经因为坚持两个“凡是”把宝座给弄丢了;如果我们的某些读者秉持“凡是某某某说过”就无条件遵循,就会贻误自己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图书手册有数百本,编著者大多是我国混凝土结构领域的精英级人士,每一本都有不少闪光点,其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作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之前,一直指导着我国结构工程师从事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xG101x 也是其中的N本,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上,确实是独树一帜。在构造上,充其量只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的几百分之N,而且仅是一家之言,与现有的同级国家标准相比,也有N多的“不一致”。平法基础与其他基础,平法楼梯与其他楼梯,平法(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与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民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板柱剪力墙)以及与混凝土结构剪力墙边缘构件和框架柱构造钢筋选用04SG330,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很宽泛的差异实实在在地存在着。5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31页的15.87026.670梁平法施工图与(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第9页的15.87026.670板平法施工图中,都涉及到跨数,有什么区别?(03G101-1)31页的15.87026.670梁平法施工图是所标注的KL本身跨越支座间的空档数,如3轴的KL4(3A),表示编号为4的框架梁,跨越了3个空挡(有A3、B3、C3和D3共4个支座),在A轴外侧还有外伸。C轴的KL1(4)表示编号为1的框架梁,跨越了4个空挡(有2C、3C、4C、5C和6C共5个支座),没有外伸。(04G101-4)第9页的15.87026.670板平法施工图中BC轴线间的10100(2)表示号钢筋为10,间距100mm,在3轴4轴5轴这两跨范围内横向分布,(2)表示号钢筋也在3轴4轴5轴这两跨范围内横向分布。在(04G101-4)的板平法施工图中,标注的各号钢筋最后面的(xx),表示该号钢筋横向布置的跨数,不是板钢筋跨越支座间空挡的数目;而(03G101-1)梁平法施工图,各梁标注后缀的(xx)表示梁跨越的空间数,这是一个区别;当板的某号钢筋横向只布置1跨时,就不再后缀(1),但是KL梁只有一跨,也必须后缀(1), 这又是一个区别。6 (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对KL要求在KZ内锚固水平段长度0.4laE,有些柱截面不够大,有些KL则以剪力墙为支座,不满足这个要求,该怎么办?业界广泛流传着 “以较小直径替换较大直径钢筋,来减少锚固长度的绝对值,进而达到满足0.4laE的锚固要求”的方案,从纯理论层面上来分析,未尝不可,似乎有些道理。将这个方案理论连续实践,看看是行还是不行。我们看下面这张表6:C25混凝土的0.4laE、不同厚度剪力墙的可布筋长度(mm) 表6 直径laE0.4laE剪力墙厚度及其水平段可布筋长度3002502202001802595038022836335207603041868427428516608244285145322132351245618320518510380152165从这张表我们看到剪力墙厚度为250mm时,取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5mm,其水平可布筋的理论长度是235mm。如果某框架梁KL原设计配置了6根直径25的三级肋纹钢筋,0.4laE需要380mm,如果按照用小直径的钢筋替代,只能使用直径14,它的0.4laE只要213mm,满足要求,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外一方面6根直径25的钢筋截面积6490.92945.4mm2,而14的单根截面积153.9mm2,需要 2945.4/153.9=19.14根(实际取20根)。本来二排钢筋,现在20根钢筋需要布置5排,于是产生钢筋放不下、或钢筋虽然可以放下,但是影响到梁的有效高度,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对第三排钢筋的断点位置还未确定、又出来第四排钢筋的断点位置和第五排钢筋的断点位置未确定等等一系列无法面对的问题。所以说,用小直径钢筋置换大直径的方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譬如框架梁KL还是这6根25的钢筋,剪力墙厚度为200,此时可布筋长度为185mm,只能用12的钢筋,其0.4laE为183mm,满足布筋长度要求,但是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规定12钢筋不宜用来做框架梁纵向钢筋。实际上,换小钢筋直径方案是没有经过必要的计算,就凭不切实际的“灵感”脱口而出,因为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成为缪传全中国钢筋业界的专业笑话。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 J 186-2002)7.1.7条提出,“应控制剪力墙十五平面外弯矩。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具体给出了4项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的措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及图示05SG109-3(混凝土结构)对此进行了细化和图示,请看图6。正像我们许多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得在源头上解决,也就是要结构设计人员在出图阶段解决。如果施工图设计文件在绘制和审查二道大环节均未予以解决而就将问题流入到施工实施阶段,那么一开始,我们就要利用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时机,向结构设计人员问清楚,请设计人员给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一线施工与监理人员不要擅自处置。7 (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第4.2.9条.“.角部加强筋将在其分布范围内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且当其分布范围内配有板上部贯通纵筋时则间空布置。”中的“间空布置”是什么意思? 屋面板角部加强筋Crs究竟在那些部位需要设置?这条是用来约定角部加强筋Crs的。原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仅仅在沿支座周边设置上部钢筋,板的中间区域上部没有配置钢筋。另外一种是板的上部配置有双向通常钢筋的情况。本图集在考虑角部加强筋Crs时,这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分别考虑。这里的图是两种角部加强筋Crs布置示意图。对第一种情况,看看原来沿支座周边配置的角部钢筋符合不符合加强筋的要求,符合了,就维持原设计不动;如果原有的角部配筋比拟设置的角部加强筋Crs直径小、间距大、长度短,就要用Crs取代原配置的板支座上部两个方向的非贯通钢筋,用图b替代图a。对第二种情况,见图c,角部加强筋Crs只要在双向贯通钢筋的空档中设置,此时原来双向贯通钢筋照常通过,这就是“间空布置的意思”,如图d 。屋面板角部加强筋Crs通常在房屋大阳角设置。房屋大阳角是一个针对房屋变形单元的广义概念,不仅仅只是4个大阳角。如果一幢房屋有变形缝将其分为两个变形单元,那么它的每一个变形单元都至少有4个大阳角,总起来就是8个大角。如果在一个变形单元,平面上前后错开,错开的阳角也要考虑设置加强筋。在该条的后面,第4.2.10条,图集给出了悬挑阴角附加筋Cis,对这个悬挑阴角一些读者“想象”不出来,在此,我们也一并宣传一下这个悬挑阴角。如图所示,在房屋本体平面发生前后错动之后,平面就产生了阴阳角。如果在阴角设置了悬挑板,就要按照图集20页之图4.2.10设置斜向附加筋,通常为45,自板阴角位置向内分布,每根钢筋的长度是递减的。8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第69页 基础连梁与框架柱连接,锚入框架柱的长度有何规定(分端部与中间部位),多跨连梁支座部位没有加密箍筋,是不是这些梁本来就不需要箍筋加密。对此,有读者在等网路媒体上回应说: 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下图“基础连梁JLL纵筋构造”中清楚地标明:基础连梁的纵筋锚入柱内“La”。然而这个回应是错误的,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下图“基础连梁JLL纵筋构造”中清楚地标明:基础连梁的纵筋锚入位于柱下面的基础中,长度自其上柱外缘计算“La”。笔者指出,基础连梁是拉接基础的,与柱没有发生直接联系,所以不存在基础连梁的纵向钢筋在柱中锚固多少的问题。从概念上讲,基础连梁是整个基础系统的一个组成元素,他是支持支承柱子的独立基础、他向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一种连接构件。因此是柱子锚入基础,而不是作为基础组成部分的连梁之纵向钢筋锚入柱子。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第68页也清楚地标明:基础连梁的纵筋锚入柱子下方的基础中,长度可取为柱边向内“La”,而不是像有些读者理解的:“基础连梁的纵筋锚入柱内La。”这样一件事情在早于柱子形成前就已经发生。其次,才有柱纵向钢筋插入基础。也就是讲,基础和基础连梁施工结束时,柱子还仅仅只有插筋,根本没有形成柱子,因此,“基础纵向钢筋锚入柱子”的说法在施工工艺逻辑关系上也是绝对讲不通的。柱以基础为支座,基础连梁是基础系统的组成部分。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的69页,整页的图名“地下框架梁和基础连梁及相关联框架柱箍筋构造”,其中的右上图图名为:基础连梁与基础以上框架柱箍筋构造。讲的是箍筋的构造,要义是距“腾空边缘50mm”开始设置箍筋,对于连梁顶面与基础顶面平齐的情况,连梁纵向钢筋已经如68页下图锚入基础,长度为柱边缘与基础顶面的交线以内la。连梁箍筋的具体布置,究竟是采用1种间距、2种间距,还是3种间距。由具体设计确定。这个连梁与基础顶面平齐的标高,就是(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36页自左而右的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3个图中的“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的标高。(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左上图是“地下框架梁与相关框架柱箍筋构造”,图集采用的方案是将基础顶面地下框架梁顶面区段看成一个“层”,在该层全高加密;地下框架梁顶面以上结合上部框架体系统一考虑,意思是:这里的地下框架梁顶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36页自左而右的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3个图中的“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的标高。9 如何判别0.000以下的梁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一个直观的体认,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之间只能是“面接触”,不能是“线接触”。面接触是地基托起了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线接触是像刀片那样在切割地基土,嵌入或切入地基土壤,这是显然不行的。希望这样宣传之后,大多数读者能够明白。10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54页、55页和56页有个注5.当贯通筋d28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焊焊接,其要求见具体工程的设计说明。当d28时,除按图示位置搭结外,当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长钢筋直径相同时,也可在跨中lni/3范围内采用一次机械连接或对接焊焊接或绑扎搭接接长。请予解答这个注5的意思。这3页的内容是一、二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KL、三、四级抗震等级楼层框架梁KL和抗震屋面梁WKL的纵向钢筋构造。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一个注5,整个8条注都很重要,现分别解答如下:跨度值l n i(i1n),分别表示由左而右第1到第n跨的净跨度值。当某支座左右两跨的净跨度值之比相差20时,跨度值l n可取左右两净跨的较大值;当某支座左右两跨的净跨度值之比相差20时,跨度值l n的取值应由具体设计注明。像图集31页中的KL3、KL4和KL5的BC跨,上部钢筋已经不是取多取少的事,而是必须在该跨拉通,不得有任何接头,因为这一跨全长没有力矩零点。框架有外伸梁的时候,外伸部分可按照图集66页的详图B和详图C进行构造。当为WKL带外伸时,顶层边节点和角节点,应尽量采用图集37页详图A、B、C和55页的形式,也就是柱外侧钢筋的65锚入梁,而将梁的顶部纵向钢筋中与外伸梁直径相同的那些钢筋外伸出去,作为外伸梁的上部受力钢筋,这样的构造受力比较好,因为跨内与外伸部分连续之后,跨内部分的跨中垂直荷载,理论上可以减少外伸部分自由端的弯曲变形值,这对外伸部分是极大的利好。如果采用66页的A节点,就很难构成连续节点,跨内跨中垂直荷载,能不能够减少外伸部分自由端的弯曲变形值,笔者持不肯定意见。本页图中的l aE、l lE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查阅图集34页的表格,计算确定。图中h 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边长,当柱子不是正方形,那么它在两个方向的框架中,h c 是不一样的,这是必须注意的。我们把图集11页的19.47037.470柱平法施工图和31页的15.87026.670梁平法施工图作为一个典型工程来讨论,31页楼层框架梁KL1 (4)的支座h c650mm,而楼层框架梁KL4 (3A) 的支座h c600mm。可见楼层两个方向柱截面边长不同,支座的宽度就不一样。接下来,我们讨论注5,请看我们在这里给出的图:如果角筋1和角筋2直径不一样,我们只好用具体设计给定通常筋在图示位置两次连接,这个连接因为3根钢筋的直径各部相同,可优先选用绑扎搭结连接,连接的长度是l a E 。这是图示2个接头的情况,接头长度按照直径较细的倍数来取用。如果角筋1和角筋2的直径相同,通常筋的直径又与角筋1、2的直径相同,那么尽量用定尺给出的整根钢筋,譬如讲,6m跨度的KL,9m的定尺钢筋,那就整根通过,到邻跨的可连接区域内进行连接。这是没有接头或邻跨有1个接头的情况。上排钢筋中,除角筋外,在支座往往还有其他钢筋,在中路,还因为多肢箍的需要,设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与支座其他钢筋的连接长度,一般可取150mm。架立钢筋本身不受“力”,不用考虑接头面积百分率,不随直径大小变化,不需乘任何系数。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54页、55页和56页,注6.要求: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应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第6.5.1条和6.5.3条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请解释一下具体要求。首先宣传一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的这2条条文:6.5.1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抗震设计时,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6.5.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各式采用:2 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3 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4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柱:一、二级抗震等级及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三级抗震等级的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等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2)框支梁、框支柱: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3)框架梁:一级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5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6 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7 钢筋的机械连接、绑扎搭接及焊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我们结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3-2002)的这2条条文,来讨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第54、55和56页的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问题。过去和现在,如图所示发达国家的混凝土框架,下部纵向钢筋不在中间支座内连接,而是连续通过,到支座外的构件受力较小部位且避开了箍筋加密区进行连接。注意我国规范借鉴境外规范的经验,对连接范围限定在受力较小部位,且避开梁端的箍筋加密区,如果框架跨度不是太大,梁高又不是太小,抗震等级又不低,这时2倍梁高的加密区外,受力已经不是太小,就要考虑在加密区内实施连接,针对这样的情况,6.5.3条的第6款,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那就是: 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具体操作,50在i跨连接,另外50在i1跨连接,这就错开了接头位置,满足了规范规定。KL下部纵向钢筋,在支座,能通则同;不能在支座连同的钢筋,就按照54、55、56页锚入支座laE,如果中间支座宽度在400mm以内,应优先采用通过的方案。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都要求在纵向钢筋绑扎搭结连接区域对箍筋进行加密,这是为什么?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的9.4.5 规定:“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 d25mm 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这是因为钢筋受力以后,在自由端会发生颤动,使得混凝土龟裂,局部鼓出,搭接连接钢筋之间还会产生裂缝,为了缓和这颤动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的龟裂和局部鼓出减少到最低限度,规范给出了加密要求。这与抗震设防的箍筋加密要求是两会事,不管是不是考虑抗震,纵向钢筋搭接绑扎连接区域均需加密,当受压钢筋直径 d25mm 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13 请教一丁老师关于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配筋放置问题为何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配筋,短边方向钢筋应当先放,布置在基础底板的下部;长边方向钢筋应当后放,布置在短边方向钢筋的上方。第二种是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双向配筋长边方向钢筋应当先放,布置在基础底板的下部;短边方向钢筋应当后放,布置在长边方向钢筋的上方。从结构计算的角度来比较,第二种做法比第一种做法好。因为地基反力作用在独立基础底板沿长边方向产生的弯矩大大于沿断边方向的弯矩。在图13中,我们给出了长短边比值在1.12之间变化时两个方向弯矩的相对值。长短边差得愈多,长边方向的弯矩就比短边方向的弯矩多得愈多。也就是讲,在接近正方形时,放错影响不大,独立基础愈窄长,底板钢筋愈不能放错。独立基础底板钢筋不管直径大小,一律长的先放在下,短的后方在长筋上面。这里讨论的是单柱狭义独立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图集中独立基础,还有多柱广义无梁独立基础,就要看柱外侧两个方向的实际外伸长度。实际柱外缘以外外伸长度大的方向的底板筋应该先放,在最下面;实际外伸长度短的方向的钢筋后放,在较长方向钢筋的上面。14 梁截面上部钢筋配置4根25,下部第一排8根25,下部第二排6根25,箍筋为肢箍,如何配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系列图集没有对箍筋在各种纵向钢筋情况下如何配置提出要求,建设部批准的全国民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框架篇,向全国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求梁纵向钢筋的间距均匀,箍筋间距可以不均匀。请看下面的图示:我们可以依据全国民用建设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这个精神,对各种不同纵向钢筋根数,不同箍筋肢数的梁,合理地进行钢筋配置。本题所反映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在这里给出2种配置方案:首先将底部一排钢筋间距分匀,底部二排钢筋两侧靠大箍的先布置,其他的,与箍筋一起综合考虑。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对应底部一排钢筋相应纵坐标的顶部钢筋位置自左而右分别定义为上1位、上2位、上8位,底部二排钢筋位置分别定义为底21位、底22位、底28位。配筋方案1的底部二排钢筋在底24位和底25位二处空缺,顶部钢筋布置在上1位、上3位、上6位和上8位,在上2位、上4位、上5位、上7位空缺。因为是6肢箍,梁中路的顶部只有4根纵向钢筋,所以,还需要在上2位和上7位设置2根架立钢筋。这个方案优点比较多,首先上部纵向钢筋分布比较均匀,其次小箍套2根,箍筋总用量比较小,第三梁中路比较空旷,有利于混凝土浇捣和振捣,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这是一个既多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