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计规定讲稿V.ppt_第1页
通信设计规定讲稿V.ppt_第2页
通信设计规定讲稿V.ppt_第3页
通信设计规定讲稿V.ppt_第4页
通信设计规定讲稿V.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客运专线通信设计规定 通号集团设计院 李正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一、总体规定 u应应具备备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可维护维护 性及可扩扩展性等 要求,设备设备 采用模块块化设计设计 ,便于系统统升级级和扩扩展。 u为为客运专线专线 列车车控制、运营调营调 度、旅客服务务、经营经营 管理、防灾安全监监控等业务应业务应 用系统统提供网络络服务务, 并为为运输输提供高质质量的语语音、数据及图图像通信业务业务 。 u系统应满统应满 足设计设计 速度、运营营速度、验验收速度的要求。 满满足既有提速线线200km/h动车组动车组 上线线运行的需要。 满满足列车车追踪3分钟间钟间 隔的要求。 u 满满足与既有通信系统统互联联的需要。 u 满满足列控系统统的通信要求。 u 通信系统应统应 有完善的网络络管理功能。 u 应应具有抗电电磁干扰扰、防雷电电干扰扰的能力,抗干扰扰能 力及电电磁辐辐射应应符合中国及国际标际标 准及相关设备设备 防护护 要求。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一、总体规定 8.通信系统统的各种显显示应应使用中文或英文,各 种操作和显显示应应尽量符合中国的有关标标准和规规定 。 9.应应采用统统一时钟标时钟标 准。 10.原则则上应应采用国际标际标 准化的产产品。 11. 产产品的生命周期指标标,生命周期指标标自开通运 行开始计计算。 12.设备设备 外部接口应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标际标 准。 13.系统设备统设备 必须须有利于维维修,满满足无维维修、少维维 修的要求。 14.通信系统设备对统设备对 供电电电电 源、接地、机房环环境的 技术术要求应满应满 足相应应的设计规设计规 范。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二、传输系统 1.采用STM-16 2.5Gb/s系统组统组 建多业务传输业务传输 平台(MSTP )骨干汇汇聚层层; 2.在全线线客运车车站设设置MSTP 2.5Gb/s ADM设备设备 。利用线线 路两侧侧不同物理径路的两条光缆缆中的各两芯光纤组织链纤组织链 型MSP 1+1复用段骨干汇汇聚层层多业务传输业务传输 系统统,并利用 既有线传输线传输 系统统提供本线线部分重要传输传输 通道的保护护通道 。 3.骨干汇汇聚层满层满 足本线实时线实时 性、安全性要求高的业务业务 的相关 通道需求,主要解决车车站2Mb/s及2Mb/s以上多业务业务 通 道的需求,并为为下层层接入网提供通道保护护。 4.采用STM-4 622Mb/s接入网系统组统组 建多业务传输业务传输 平台( MSTP)接入层层; 5. 区间间接入点包括沿线线信号区间间中继继站(CAI)、区间间无线线 基站、牵牵引变电变电 所(TPS)、联络线线联络线线 路所、既有线线接 轨车轨车 站等; 6.站内业务业务 接入点包括站内10kV配电电所、信号楼、综综合维维 修工区,武汉汉、新长长沙、新广州站内接入点还还包括站房、 公安等。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二、传输系统 7.站段接入汇汇聚点与区间间点在相邻邻的两个站段之间组间组 成 622M二纤纤通道环环,基站的配套传输设备传输设备 根据专专用移动动 通信系统统的组组网方案确定,基站的2Mb/s通道分别别由传传 输设备输设备 提供,实现实现 基站接入通道的保护护。 8. 站内业务业务 接入点分别组别组 成站内155/622M二纤纤通道保护护 环环,用于提供站内业务业务 的承载载。 9. 多业务传输业务传输 接入系统统提供2Mb/s通道、10M/100M宽宽 带带数据的接入,兼顾顾区间应间应 急通信及防灾监监控的接入条件 。 10.传输传输 系统统要根据各系统对传输统对传输 系统带宽统带宽 需求,进进行具体 的带宽计带宽计 算,原则则上不超过过横截面带宽带宽 的50%。 11.关键键板卡采用冗余配置,开通时业务时业务 接口利用率不超过过 50,重要业务业务 的接口要分别别位于不同的板卡。 12. 在沿线线枢纽纽通信站设设置一套网元级级网络络管理系统统,在沿 线综线综 合工区分别别各设设置一套本地维护终维护终 端(LCT),管 理整个通信系统统的SDH设备设备 。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二、传输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三、电话交换及接入网 1.电话电话 交换换网组组网,一般不新设设程控交换设备换设备 , 按照综综合维维修段管界分段纳纳入既有铁铁路电话电话 交 换换网统统一编编号组组网,实现实现 与既有铁铁路电话专电话专 网 的互通。 2.通过过既有铁铁路电话电话 交换换网与当地铁铁通公网的连连 接,以全自动动直拨拨中继继方式实现实现 与公网用户户的 通信。 3.接入网根据需要在沿线线通信站设设置OLT设备设备 , OLT通过过V5.2接入当地既有铁铁路电话电话 交换实现换实现 互通。 4.沿线车线车 站新设设ONU设备设备 ,分段接入新设设OLT设设 备备。 5.根据需要在选择选择 沿线线通信站设设置接入网网管。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四、数据网 1. 数据网为用户提供10M/100M/GE和2M方式的接入, 结合MPLS技术,为不涉及安全生产、资金往来的各种应 用系统提供网络层的广域网互联服务,包括高速视频业 务及需要数据联网的业务。 2. 采用TCP/IP专用网络按服务质量分级提供服务,预留话 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业务的承载条件。 3. 采用骨干汇聚层/接入层的二级网络拓扑结构组建IP数 据网,采用MPLS VPN技术提供业务系统隔离和QoS保 证。 4. 优选采用本线MSTP传输系统作为承载平台;地区本地也 可采用光纤作为承载手段。 5. 骨干汇聚层在沿线枢纽站设置节点,配置核心汇聚路由 器,构成节点间部分网状连接。 6. 接入层在调度所、客运专线公司、本线主要客站(不包 括越行站)设置节点。接入层节点配置接入路由器。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四、数据网 7. 接入层节点与骨干汇聚层节点之间、接入层节点之间通 过MSTP系统提供的155Mb/s通道互连构成环形加链型 网络结构。 8. 利用MSTP多业务光接入网提供未设置数据网设备节点 的数据业务的汇聚和接入。 9. 本线自治域内部路由,采用IGP与BGP分离方式,IGP 用来路由网络设备的可达,而BGP、MP-BGP用来分发 用户的IP和VPN的路由。IGP选用OSPF或IS-IS协议, 推荐使用IS-IS。 10.可通过MPLS VPN、VLAN、ACL方式提供各应用系统 之间的安全隔离及访问控制。涉及到网络安全的设备( 如防火墙、入侵监测设备等)由业务系统自行提供。 11.关键板卡采用冗余配置,开通时业务接口利用率不超过 50。 12.根据需要,在骨干汇聚层节点配置数据网综合网络管理 系统和VPN Manager 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四、数据网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五、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适合于客运专线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两种 制式: l以欧洲高速铁路为原型的GSM-R通信系统 l以日本新干线为原型的LCX方式专用移动通信 系统。 l目前国内客运专线基本都采用GSM-R通信系 统。 以下仅介绍GSM-R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一、应满足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的通信需求。 时速200km客运专线设计速度:旅客列车 200km/h,预留250km/h及以上条件。 时速300km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设计最高行 车速度350km/h、验收速度350km/h、运营 速度300km/h; GSM-R系统可以为覆盖区内时速高达500km的 移动体提供不中断的语音、数据通信。 GSM-R系统包括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 系统(BSS)、运行与支持子系统(OSS)和终 端设备等四个部分。网络子系统和运行与支持子 系统一般设置在路局所在地,基站子系统和终端 设备根据各条铁路线配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GSM-R系统结构示意图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二、系统应实现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的统一呼叫。 GSM-R系统将FAS系统接入,实现有线调度和无线 调度业务的融合,可以对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进行 统一呼叫。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三、系统应提供各种具有调度通信特征的语音通信业务, 包括并不限于个呼、组呼、多优先级呼叫和快捷呼叫。 GSM-R系统提供丰富的语音通信调度功能,包 括语音组呼呼叫(VGCS)、语音广播呼叫( VBS)、公共紧急呼叫、点对点呼叫、多方通话 ,多优先级呼叫业务,功能号码寻址、位置寻址 、呼叫区域限制等语音通信业务。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四、系统应提供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并不限于CTC、牵引供 电、列车运营调度、旅客服务、防灾安全监控等系统的移动 数据业务。 GSM-R系统可以提供基于电路域、分组域和短 消息的移动数据业务。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五、系统应满足救援指挥对语音、数据及图像传输的要求 。 给相关用户配置相应终端即可实现救援指挥通信 的要求。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六、系统网管应完成标准管理信息的交换及安全管理、配 置管理、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并提供与通信综合网管的 接口。 GSM-R系统网管包括无线网络管理子系统( OMC-R)、交换网络管理子系统(OMC-S)、 GPRS网络管理子系统(OMC-D)、智能网网络 管理子系统(OMC-I)、中继设备管理子系统( OMC-T)。 OMC-S、OMC-R、OMC-D、OMC-I、OMC-T 等可以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并通过外部接口,统 一纳入更高层的网络管理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七、本线动车组车载移动通信设备应满足下线运行的需求。 动车组车载移动通信设备应配置机车综合 通信设备CIR。该设备可以根据当前运行线 路,自动设置工作模式,保证机车与地面的 通信。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八、根据信号列控实施方案,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满足列车控 制系统对传输通道的需求。 目前200km和300km时速的客运专线分别采用 CTCS2和CTCS3列控方案。由于CTCS3需要 GSM-R系统提供无线传输通道,因此对GSM-R 系统的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CTCS3线路GSM-R系统的无线覆盖应设计为冗 余覆盖,当其中一层覆盖故障时还能为列控提供 服务,有两种方式:单层交织和同址双基站。 目前CTCS3线路GSM-R系统的无线覆盖均设计 为单层交织方式。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单层交织冗余覆盖示意图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同址双基站覆盖示意图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九、应综合考虑与沿线环境的统一,合理确定杆塔位置及 型式。 杆塔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 l 应满足场强覆盖要求,并符合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 l 应选择在交通和施工用水电方便的地点。 l 应符合民航部门规定,避开机场飞机起落航线。 l 应符合安全规定,与高压线路、铁路路基保持安全距离 。 l 应避开在雷击区、地质灾害区和河湖沟渠附近。 杆塔选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l 外形应轻巧美观,与环境协调,尽量减少塔身风荷载, 减低用钢量。 l 铁塔选型应考虑占地面积、施工条件、塔身和基础施工 速度等因素。主要受力构件宜选用钢管构件。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使用频率应符合中国铁路频率管理规定。 GSM-R系统频段为EGSM频段:885 889MHz(移动台发,基站收)/930 934MHz(基站发,移动台收),频道间隔为 200kHz,扣除隔离保护频道,实际可用频道19 个。 该频段为中国移动和中国铁路分区域共用。根据 信部无函【2007】136号规定,中国移动只能 对该频段使用至2009年年底。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六、调度通信系统 1.系统应提供各种具有调度通信特征的语音通信业 务,实现固定用户与移动用户的统一呼叫。 2.系统能够完成专用通信、站场通信、站间通信。 3.采用固定用户接入交换机(FAS)组织调度通信 系统,通过与GSM-R系统互连,实现有线无线 调度一体化。 4.在调度所设置调度所FAS,沿线各车站新设站段 FAS。 5.调度所FAS通过30B+D接口与干调系统或相邻 线调度系统相连,采用DSS1信令。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六、调度通信系统 6.与GSM-R核心网在MSC通过30B+D接口, DSS1信令互联,实现有线无线调度一体化。 7.根据本线话务量计算全线2M数字环的数量。 8. 2M数字环内任一可用通道(CH5-CH31)设置 为专用通道(共线或星型)或共享通道。设置为 专用通道时,该通道为某业务独占,以保障重要 业务(如调度、站间业务)的通道资源;设置为 共享通道时,该通道为多项业务共用。 9.站场业务在每个车站分系统内部实现。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六、调度通信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七、电视会议系统 1. 会议电视系统采用数据网进行承载,基于H.323架构、 星型组网建立本线会议电视平台,采用H.264压缩编码 格式。 2. 客专公司所在地通信站机房配置GK、多点资源管理系统 和MCU,在客运专线公司主会场及沿线15个车站(不包 括越行站),调度所各分会场配置高清视讯终端系统, 提供高质量的视音频、数据视讯会议功能。 3. 系统设备与IP承载网的所有接口均为以太网口,与视音 频设备接口为标准的视音频线缆接口。 4. IP承载网的带宽应该大于电视会议速率,每个会议终端 至客专公司中心点需要的带宽按照2Mbps计算,为了保 证会议质量,建议为每个电视会议会场预留3M带宽。 5. 客运专线公司主会场同时设置既有会议电视终端,纳入 既有铁道部会议电视系统。新建电视会议系统与现有系 统的互联,原则上采用模拟转接方式。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七、电视会议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八、救援指挥通信系统 1.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由事故抢险现场设备和应 急中心设备构成。 2.调度所应急指挥中心设置接入设备,沿线结合维 修机构的设置状况,配置现场事故抢险设备。 3.事件现场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两种方式互为备用)传送 到区间接入点,再通过传输设备传送到应急指挥 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间的应急通 信网络。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八、救援指挥通信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九、通信综合网管系统 1.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通过与各通信子系统网元管理 系统之间所定义的规范和接口交换网络管理信息 ,形成一个综合管理平台。 2.在沿线核心通信站设置综合网管系统服务器设备 ,负责对全线所有通信子系统的设备进行网络管 理,网元管理容量要满足本线及相邻线的需要, 并能平滑扩容以满远期要求。 3.在调度所以及综合维修段设置远程管理工作终端 ,满足运营维护人员对通信系统集中故障告警、 资源管理的业务需求。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同步时钟分配系统 1.同步系统应尽量利用既有铁通同步网的同步基准 时钟源。 2.骨干传输层SDH设备分段从新设BITS设备(或 既有铁路同步网BITS设备)引接所需的主用定 时信号,接入层SDH设备分段从骨干传输层提取 线路时钟信号。 3.沿线同步系统应设计主用和备用同步基准时钟源 ,同步定时传递链路应避免成环。 4.中央主时钟设置于调度所,同时设置时钟信号分 配设备、NTP信号分配设备。 5.车站的主、从动时钟由客服专业统一设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一、电源系统 1.电源系统为本工程直流通信设备提供高可靠性的 -48V直流电源、交流通信设备提供高可靠性的 220V交流电源。 2.直流电源系统采用组合开关电源设备和阀控式密 封铅酸蓄电池组,电源整流模块采用N+1方式备 份,配置2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1-3小时。 3.不间断交流电源采用UPS系统和后备电池组,配 置1组蓄电池组,后备时间1-3小时。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1.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网络视频技术,为客运专线 各类视频监控应用提供统一的业务实现平台,包括客运服 务、防灾安全、公安监控、综合维修等系统对车站重点部 位,区间公跨铁区段,通信、信号机房内、牵引供电、电 力供电机房内、外等的实时监控,对异物侵入、设备严重 破坏或丢失等主动发出报警信息。 2.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系统、监控终端、监控 车站系统及前端设备组成,采用本线IP数据网互连,支持 与SCADA平台以及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传感信息的联动。 3. 监控中心系统设于调度所或客运专线公司。在监控中心配 置系统中央管理服务器,中央存储服务器(对报警事件和 用户设定的重要事件进行存储),中央分发服务器和磁盘 阵列,用来接收来自车站(或节点)报警视频图像、处理 结果和报警信息,并根据报警类型、报警级别和报警点位 置做出处理决策。负责全线视频监控设备及网络的统一管 理和调度。监控中心一般可同时调用12路监控图像。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4. 监控终端设于沿线各个业务部门(电力及牵引供电、综合 维修、动车运用、列车运行控制、旅客服务、防灾安全监 控)、安全监察室、沿线派出所以及负责本线维修工作的 综合维修段工务和电务部门等,监控终端可同时调用4路 监控图像。 5. 沿线车站设置监控车站系统设备,接收本站/节点现场编 码器处理后的摄像机视频信号,进行7天24小时的存储和 后期分析处理,生成相应信息,向调度中心进行发送。车 站系统设置管理及智能分配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系统。接受 监控中心的指令,实现对沿线重点设施(含车站重点部位 ,区间公跨铁区段,通信、信号机房内、牵引供电、电力 供电机房内、外等)的实时监控。 6. 前端设备主要由编码器、前端摄像机和相关的线缆组成, 设置于沿线通信机房、车站重点部位、区间公跨铁区段以 及牵引供电、电力供电机房内、外,接入邻近的监控局站 。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7. 前端存储,容量按7天24小时配置。车站存储包含2部分 内容:为本地客服业务系统预留、车站站场和机房的7天 24小时存储;前端报警视频及相关信息的7天24小时存储 (报警视频容量按总容量的10% 计算)。7天后存储录像被 自动覆盖。存储视频图像为MPEG4压缩格式,25桢/秒, 4CIF分辨率,每路视频占用空间为2.5Mbit/S,为 2.5/8MByte/s=0.3125MByte/S。 8.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用户鉴权、分级管理的功能,可实 现多用户同时观看功能。 9. 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监控局站之间采用客运专线IP数 据网互连。所有图像压缩编码格式采用MPEG-4,分辨率 为4CIF。 10.通信专业仅考虑车站重点部位(如咽喉区)、全线通信信 号机房、牵引供电及电力相关所亭、区间公跨铁区段视频 监控所需的摄像机设备以及配套线缆,车站客运服务视频 监控相关前端摄像机设备在客服专业计列。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三、通信线路 1.在铁路两侧电缆槽道内分别敷设1条不同路由 的24芯干线光缆,光缆分配原则根据系统集成各 专业光纤需求确定。2条光缆互为备用,通信、 信号等系统的主用光纤统一由A缆提供,B缆中 对应编号纤芯为备用。 2.在联络线敷设12-20芯GYTZA53型联络光缆 引入既有线车站。 3.站场通信线路根据需要可采用接入光缆或市话 电缆。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四、车站&段所综合布线 1.综合布线系统设置的基本原则就是在保证运营需求的前提 下,满足牵引供电、电力供电、信号等系统的车站、段所 房屋内的通信、信息系统综合布线需求。 2. 供货范围主要包括以上地点房屋内的通信、信息系统所需 的超五类网线、音频电缆、光缆、配线架、管槽、桥架设 备及材料。同时为客运服务、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管槽 、控制线、广播线、时钟信号线、视频电缆。 3. 布线系统包括了车站、调度所、线路所、综合维修工区等 办公楼内的通用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 子系统、主干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 筑群子系统组成。 4. 信息点设置原则参照国家标准GB/T50314-2000,并针 对车站、段所等建筑不同的实际使用功能,可按办公区1 个信息点/5平方米、候车区1个信息点/20平方米配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五、工程界面 传输、接入、数据网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工程界面 : E1接口分界面在DDF配线架,各子系统负责各 自系统到配线架的连线及接头; 以太网接口分界面在MDF配线架,各子系统负 责各自系统到配线架的连线及各自设备侧的接头 ; 光接口分界面在ODF配线架; RS422和音频接口分界面在MDF配线架,各子 系统负责各自系统到MDF配线架的连线;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五、工程界面 电源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工程界面: 接口界面:各子系统与电源子系统接口界面在电 源子系统配电盘,电源线由各子系统提供,各子 系统设备侧接头由各子系统负责; 接地界面:各子系统设备到机房地线盘的地线及 接头由各子系统提供,各子系统机柜间地线由各 子系统提供。 通信系统其他子系统间工程界面: 通信系统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分界面在配线架;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 2006-07-08 中 国 通 号 十六、施工界面 1通信系统各子系统设备机柜安装底座由施工单位提供并 完成设备机柜的安装,各子系统提供安装尺寸及技术要求 ; 2通信系统各子系统设备机柜内连线由各子系统提供并完 成安装,各子系统各自机柜间的连线由各子系统提供并完 成安装,除此之外,各子系统设备机柜到终端设备的连线 及接头由各子系统提供,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供货商督导 ; 3通信系统各子系统设备机柜到配线架的连线及接头由各 子系统提供,设备侧接头由各子系统完成安装,配线架侧 接头及连线由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供货商督导; 4配线架内外侧间跳线由施工单位提供并完成施工; 5通信系统各子系统机柜设备外侧通信光电缆走线由施工 单位完成施工; 6通信系统各子系统根据建筑图纸估算各种光电缆的长度 ,最终供货长度由设计院施工设计图纸确定。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