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支板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原创定制】【冲压】【优秀含8张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支板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原创定制】【冲压】【优秀含8张CAD图纸】.zip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冷冲压工艺卡-A4.doc---(点击预览)
冲孔凸模.dwg
凸模固定板.dwg
凹模.dwg
切断凸模.dwg
卸料板.dwg
导料板.dwg
工件图.dwg
支板图纸汇总8张.dwg
浮顶块.dwg
装配图.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3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4127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7-15 上传人:小*** IP属地:福建
100
积分
关 键 词:
零件 冲压 工艺 设计 原创 定制 优秀 优良 cad 图纸
资源描述:

!【详情如下】【2015年原创定制】CAD图纸+word设计说明书.doc[14000字,30页]【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97666224】.bat

冲孔凸模.dwg

凸模固定板.dwg

凹模.dwg

切断凸模.dwg

卸料板.dwg

导料板.dwg

工件图.dwg

支板图纸汇总8张.dwg

浮顶块.dwg

装配图.dwg

设计说明书.doc[14000字,30页]

冷冲压工艺卡-A4.doc

开题报告.doc


目  录

一、绪论 1

(一)模具工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

(二)国外模具工业的发展情况 6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7

二、工艺分析 8

(一)工件的材料 8

(二)工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分析 8

三、制定工艺方案 10

(一)工艺方案的分析 10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0

四、工艺计算 11

(一)排样图设计 11

(二)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的计算 11

(三)冲压设备的选择 13

(四)模具刃口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4

1 冲裁间隙的确定 14

2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15

(五)工作零件的设计 16

1 凸模的设计 16

2 凸模强度的校核 16

3 凹模的设计 17

4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7

五、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19

(一)模架的选择 19

(二)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19

六、模具材料的选用要求和选择原则 21

(一)冷冲模材料的选用要求 21

(二)材料的选择原则 22

七、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23

(一)装配图绘制 23

(二)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24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支板冲孔切断级进模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了一套冲孔﹑切断的模具。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冲孔切断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模具的类型。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

在论文中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接着是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第二部分,对零件排样图的设计,完成了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 冲压;级进模;模具结构

Support plate punching cutting design of progressive die

Abstract: A molding tool for designing a set only hurtling bore falling anticipating. After a lo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Punching and blanking procedure were adopted through process analysis, Punching through,the top pieces,such as the discharge of calculation to determine the type mold. Get a molding tool for will designing type empress expresses out each work zero parts design process of the molding tool.

In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ogressive metal stamping tools,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stamping mould,then there is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stamping process scheme, completed the sure. Further blanking force calculation and Di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working part,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stamping equipment. Finally on the main parts design and standard for the selection of design, mould of plotting and die forming provides the basis.The design project passing before draws an each spare parts of molding tool diagram with assemble the diagram.

The mold reliable, stable operation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Keyword: pressing;progressive die;die structure;

参考文献

[1] 任海东、苏君.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王丽霞、愈佳芝.《计算机绘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刘家平.《机械制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康宝来、于兴芝.《机械设计基础》.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6] 李云程《 模具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7] 孙凤勤.《冲压与塑压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8

[8] 吴兆祥.《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2

[9] 许发越.《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108] 王芳.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10   

[11] 李奇.江莹.模具构造与制造.北京:青华大学出版社.2004.8

[12] 王秀凤.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4

[13] 成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7

[14] 杨玉英,崔令江.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5] 彭建生.模具设计与加工速查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16] 徐政坤.冲压模具及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17] Yoshida K, Classific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Sheet Metal Press Forming   

   Process Sci. Pap.IPCR.Vol42,No. 1514,1959,142~159

[18] Keeler S.P. Determination of Forming Limit in Automotive Stamping. Sheet 

   Metal Industries,1965 Vol. 42. 


内容简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冷冲压工艺卡片 零件名称 支板 零件图号 材料牌号及规格 坯种类 板料 毛坯尺寸 1800 40 4 每毛坯可制件数 工别 工序号 工 序 内 容 设备型号及名称 一次加工数 工 序 附 图 10 下料 20 冲孔切断级进模 冲孔切断级进模 1 30 去毛刺 滚筒 40 检验 50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批改 日期 一、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内模具市场不断扩大,国际上将模具制造逐渐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和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国际采购的趋向十分明显。因此,展望未来,国际、国内模具市场总体发展前景美好。我国模具工业将会有一个继续高速发展的机遇期。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模具种品繁多,共有几十大类,其中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锻压模具、橡胶模具、粉末冶金模具、拉丝模具 、无机材料成形模具等是最重要的八大类,用于制造业中的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 现代模具制造业已成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他与高新技术已形 成相互依托的关系。一方面,模具是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的不可缺少的装备;另一方面,模具生产本身又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和装备,因此,模具制造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模具成形零件时实现快速、优质、低耗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文献综述 冲压加工工艺的优点突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现代航空、航天、兵工、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和电子仪表生产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冲压加工已成为许多工业部 门的重要加工手段,不采用冲压加工,要想改进产品 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迅速更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都是不可能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工业部门对冲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促进了冲压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大批量生产中,发展高效率、高寿命、高精度冲模 ,如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多工位连续模、 适用于单一品种零件的自动化专用冲模等 ;在小批量生产和新品试制中,发展通用冲模、组合冲模和锌合金模、聚氨酯橡胶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等简易冲模,以便缩短冲模加工周期,降低制模成本,使冲压加工能适应小批量生产和新品试制的需要;组织冲模专业化生产,减少制模手工操作,采用各种先进 加工、检测设备和各种新的制模技术,以适应大型、复杂、精密、先进冲模的加工;改进冲模热处理,发展模具表面强化新工艺,开发制模新材料,以便提高冲模的使用寿命和冲压件的质量;大力加强冲模典型化和标准化研究,积极开展冲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以便简化冲模的设计与加工,缩短冲压生产准备周期,降低制模成本,提高制模质量;在冲压设计中采用先进技术,如在冲模结构上配置能在冲压过程中控制定位不准、工件重叠、尺寸超差的装置。改进通用压力机的结构,提高刚度和精度;积极开发高速压力机、多工位压力机、数控压力机,提高生产 效率,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等等。 当前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要求,模具必然会有如下发展趋势: 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多色和多材质塑料成型模具也将有较快发展,这种模具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装配周期,今后在不同领域将得到发展和应用 3 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和成果形式: 1)明确设计任务,搜集有关资料; 2)分析研究零件的工作图,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其最佳工艺方案; 3)进行相应的工艺计算, 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和所有模具零件的设计; 4)利用 制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非标准零件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确定 支板 的冲压 工艺方案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进行工艺计算,把握模具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冲压设备 用 四、 研究思路、方法和步骤: 模具设计的整体步骤 : 一 取得必要资料,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 1 零件尺寸,形状,精度未知可以,按一般精度选取,具体请看零件图。 2 分析图纸,零件各方面均满足冲裁工艺性要求。 3 工件为大批量生产。 4 考虑车间的设备资料和情况。 5 根据工具车间制造模具的技术能力和设备条件,以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来设计模具。 6 研究上述材料,不断的提出问题,使设计方案得到完善。 二 确定工艺方案 1 通过分析工件的结构特点,该工件对尺寸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中批量生产,可以考虑用落料模和弯曲模生产。 最终的工艺方案为:落料模和弯曲模 三 进行工艺计算 1 毛坯排样。 2 计算冲压力。 3 压力中心的计算 4 决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四 模具总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模具结构的总体设计,勾画草图即可,并初步算出模具的闭合高度,概略的定出模具的外形尺寸。 五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 工件部分零件,如凸模,凹模等的结构形式的设计和固定形式的选择。 2 定位零件,在模具中常用的定位装置有很多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及设计。 3 卸料和推件装置(包括弹性卸料和刚性卸料)。 4 导向零件的选择 5 安装,紧固零件,如模柄,上下模板的结构形式的选择等。 六 选 定冲压设备 七 用 制模具总图 五、 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 月 16 日前 搜集文献资料,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1 月 17 日 1 月 24 日 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制订工艺方案; 1 月 25 日 3 月 20 日 完成相应的工艺计算; 3 月 21 日 4 月 12 日 完成冲压模具装配结构的平面尺寸设计及 图; 4 月 13 日 5 月 4 日 完成冲压模具装配结构的三维尺寸设计及建模; 5 月 5 日 5 月 22 日 编写并打印毕业设计说明书; 5 月 31 日前 完成论文答辩。 六、 参考文献: 1张超英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罗学科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韩洪涛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万本善 M 北京:科大电子出版社, 5李铭杰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6王立刚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7郭书彬 疑难实例应用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8王芳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9 P 七、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八、 系(部)意见: 系(部)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注:本表可 续页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目 录 一、绪论 . 1 (一)模具工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 1 (二)国外模具工业的发展情况 . 6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 7 二、工艺分析 . 8 (一)工件的材料 . 8 (二)工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分析 . 8 三、制定工艺方案 . 10 (一)工艺方案的分析 . 10 (二)工艺方 案的确定 . 10 四、工艺计算 . 11 (一)排样图设计 . 11 (二)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的计算 . 11 (三)冲压设备的选择 . 13 (四)模具刃口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14 1 冲裁间隙的确定 . 14 2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 15 (五)工作零件的设计 . 16 1 凸模的设计 . 16 2 凸模强度的校核 . 16 3 凹模的设计 . 17 4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 17 五、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 19 (一)模架的选择 . 19 (二)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 19 六、模具材料的选用要求和选择原则 . 21 (一)冷冲模材料的选用要求 . 21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二)材料的选择原则 . 22 七、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 23 (一)装配图绘制 . 23 (二)模具零件图的绘制 . 24 结 论 . 25 致 谢 . 26 参考文献 . 27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支板冲孔切断级进模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了一套冲孔 切断 的模具。经过查阅资料,首先要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经过工艺分析和对比,采用冲孔 切断 工序,通过冲裁力、顶件力、卸料力等计算,确定模具的类型。得出将设计的模具类型后将模具的各工作零部件设计过程表达出来。 在论文中第一部分,主 要叙述了冲压模具的发展状况,说明了冲压模具的重要性,接着是对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完成了工艺方案的确定。第二部分,对零件排样图的设计,完成了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再进行冲裁工艺力的计算和冲裁模工作部分的设计计算,对选择冲压设备提供依据。最后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为本次设计模具的绘制和模具的成形提供依据。通过前面的设计方案画出模具各零件图和装配图。 本模具性能可靠,运行平稳,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 冲压;级进模;模具结构 of A a a of to as of to a of In of of is of of pr of on of of an of to to of of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一、 绪论 (一) 模具工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当前,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市场竞争激烈。为了适应用户对模具制造的短交货期、高精度、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模具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 1)模具日趋大型化。这一方面是由于用模具制造的零件日渐大型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现在有的已达到一个模几百腔)所致。 ( 2)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 10 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为 5在已达 23不久 1度的模具即将上市。随着零件微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在 1内,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工艺。 ( 3)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是在多工位级进模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副多功能模具除了冲压成形零件外,还担负着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这种多功能模具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单个零件,而是成批的组件,如触头与支座的组件、各种微小机、电器及仪表的铁芯组件等。 ( 4)随着热流道技术的日渐推广应用,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由于采用热流道 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约制件的原材料,因此,热流道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发展很快,已十分普遍。许多塑料模具厂所生产的塑料模具已有一半以上采用了热流道技术,有的厂使用率甚至已达 8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 5)随着塑料成形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塑料件的精度分为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外观精度(即光译、色调等)。为了确保精度要求,模具生产企业将继续研究发展高压注射成型工艺,以及注射压缩成型工艺。在注射成型中,影响成型件精度的最大因素 是成型收缩,高压注射成型可减小树脂收缩率,增加塑件尺寸的稳定性。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已比较成熟,它能改善塑件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具有注射压力低、制品变形小、易于成型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等优点,而且可以节约原料及提高制件生产率,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 ( 6)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能极大地影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响模具制造周期。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而且能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因此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必将日渐广泛。 ( 7)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现在是多品种小 批量生产的时代, 21 世纪,这种生产方式占工业生产的比例将达 75%以上。一方面是制品使用周期短,另一方面花样变化频繁,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愈短愈好,开发快速经济模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研制各种超塑性材料来制作模具,用环氧( E)、聚酯( P)或其中填充金属( M)、玻璃( G)等增强制制作简易模具,这些模具的主要特点是制造工艺简单,精度易控制,收缩率较小,价格便宜,寿命较高。 ( 8)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 9)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一步发展,塑料模的比例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机械零件的复杂程度和精度的不断提高,对塑料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 10)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走势。 在经历了“十五”期间和“十一五”头两年高速发展 (这七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 18 )之后,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模具工业发展速度己明显放缓,致使 2008 年全年模具总销售额与上年同比增长率跌进了个位数,只达到 9 2左右,总量约为 950 亿元左右 。 2009 年,发展进一步受阻,预计全年的模具总销售额只能接近 1000 亿元,而很难突破,基本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国家 来保八是有把握的,那么模具为什么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主要是国内外模具市场总体不够景气所致。 国家 4 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及改善民生等方面, 加了,模具需求却基本没有增加或增加效应滞后,汽车、家电、农机等工业品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使 增加了,模具需求虽也有增加,但增幅有限。 例如汽车,年初预测今年将突破 1000 万辆,现在预测是突破 1200 万辆,比去年增长 20以上汽车模具却没有增加那么多,这是因为与模具需求最关联的新车型投放与汽车销售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量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所致。但不管怎么说,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模具工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2009 年全年不出现负增长的预计将可实现,而且我们还在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全行业积聚了力量,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世界金融危机一年多的时间里,或者从更长一段时间来说,除了模具销售额等数量方面以外,我们行业还有些什么发展特点和进步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 下几点: 一、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这主要有三方面表现:一是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的成效,目前国有企业少,无论从数量还是产销来说,都只占全行业的不足 3,股份制、私营和三资企业已占绝对优势,整个行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主要代表的高技术含量的中高档模具比例一直在稳步提高;三是市场结构不断改善,新兴行业受到普遍重视,例如新能源领域、医疗设备 (器具、器械 )领域、自动化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及快速经济模具领域等。国际市场也史为广阔,除了欧美和东南亚传统市场之外,印度、俄罗斯、巴西、澳大 利亚、中东和南非等新兴市场都己开始拓展。 二、海外模具向我国内地转移的趋向不断发展,带动了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出口的快速增长。由于我国模具生产的成本优势继续存在,因此一方面是外资,同时还有模具采购,国际模具都在进一步向我国内地转移发展。由于要与国际接轨,这就加速了我们的进步。 三、集群式生产方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模具网 百辉调查,目前全国已有不同种类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模具城 (园、区、集聚生产基地 )近 50 多个,其中半数以上己形成一定规模, 2008 年模具城的产出己达 270 亿元左右,其中模具约为 170 亿元 左右,规模效应己得到体现。而且,集群式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发展我国模具行业中的现代制造服务业和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意义是很大的。目前集群式生产方式仍在不断发展之中,总体态势良好。 四、模具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模具价格继续下降。这对模具生产企业来说,确实是造成了很人压力,但对模具用户来说,这就是成绩。同时,这也是模具行业技术进步的表现。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市场不规范,过度的价格竞争和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应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于我国模具行业的水平,我国“十一五”模具行业 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至 2010年进入亚洲先进水平的行列。我认为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目前已经是世界模具生产大国。从产品水平上来说,为 b 级及以下档次轿车及其他乘用车和商用车等配套的全套汽车模具,为电子行业配套的精度达 2命达 2 亿次以上的精密高速多工位级进模,单套模具重量超过 100 吨的巨型模具,长达 6 米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具,导光板模具、光盘模具、生物芯片模具等许多高水平模具己都能生产。然而中国地域广阔,各地众多模具企业水平不齐,相互之间差距很大,从综合水平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确 实存在不少差距 j 差距促使我们进一步努力,差距促使我们奋进 !向世界模具强国不断迈进,将仍旧是我们在较长时间内的奋斗目标。 关于模具发展趋势,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模具为之服务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实际上就是需要和可能。 模具是为制件,也就是成形产品服务的,因此模具必然要以制件 (成形产品 )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发展趋势,模具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 制件发展趋势主要是轻巧、精美、快速高效生产、低成本与高质量,每一项都预示了模具发展趋势。 现简要分析如下: 要轻巧就会增加使用塑料及开发新材料,包括各种新型塑料、改性塑料、金属塑料、镁合金、复合材料等等,这就要求有新的成形工艺,从而也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模具。例如,汽车上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强度板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对一些超高强度板进行热成形及与之相适应的热成形模具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发展趋势等等。 要精美,就要求外形美观大方,内部无缺陷,这就要求有精细、精密和高质量模具与之相适应。目前我们在精细化方面差距很大,精细化往往被忽视,功亏一篑。 快速高效生产,这一方面是要求模 具企业要尽量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尽快向模具用户交付模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使用户能用你提供的模具来快速高效地生产制品。例如一模多腔多件生产、叠层模具、利用好热流道技术来缩短成形时间以及使用多层复合技术、模内装饰技术、高光无痕注塑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多工序复合技术、多排多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工位技术等等。同时制件成形过程智能化还要求有智能化的模具来适应。 低成本,这既要通过模具生产的设计、加工、装配来实现模具的低成本制造和低成本供应,更重要的是要使模具用户能使用模具来实现低成本生产。这就对模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生产 企业必须做到先使模具用户赚钱,然后才能使自己赚钱。在要求低成本的过程中,无论是模具生产企业还是使用模具的企业,不断改善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都是企业的共同要求及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高质量,要做到制品的高质量,首先必须是模具的高质量,模具的稳定性一定要好,保证制品的一致性也要好,而且还要保证寿命。高质量模具与技术休戚相关。 除上述各点外,许多新领域、新兴产业、新制件和个性化要求也都会对模具不断提出新要求。所以发展趋势的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模具发展趋势可以先 从下列最基本的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材料模具新材料及为成形产品新材料成形的新型模具 新工艺新的成形工艺及模具加工的新工艺 新技术技术进步带动模具生产逐步向超高速、超精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 术 网络化溶入和利用好世界全球化网络 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一用尽量少的资源来创造尽量多的价值,包括回收再利用与环保等,不但模具要能这样,而且更要使模具用户也能这样。 除上述所说的发展趋势之我见以外,同时 我还认为,从与模具用户的关系来说,模具和模具生产企业向来是比较依赖和比较被动的,发言权很少。我认为,这一现象应逐渐适当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模具行业要自强,要通过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以及创新发展来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国庆前,我在海尔模具公司参观,感触很深。海尔模具公司的口号是“你给我一个概念,我给你一个产品”和“决不对市场说不”。他们在市场方面“无内不稳,无外不强”,在观念方面“把模具当艺术品来做” (模具是依靠技艺制造出来的艺术品的概念己被模具是依靠技术生产出来的高新技术产品所替代,但把模具当艺术品来做的观 念并不过时,而且却是认真和敬业的表现,应该提倡。 ),提出的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模具试制中心”,这些都可供我们借鉴。海尔模具公司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也做到了模具设计的模块化、参数化、标准化,以及生产方面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在转型方面他们提出要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转型,要从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 (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制造业转变。我认为这些思想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模具企业的发展趋势。 上面所述的发展趋势还只是一个概念性和东西,我们可以不断的具体化和不断的深化,例如 体化,软件的集成化、智 能化、网络化,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三维设计的全面推广应用,高速与超高速加工、精密与超精细微加工和复合加工及五轴加工等等,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动态的,它必须不断地来满足模具用户不断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它也与世界科技发展密切关联。它们相互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和相得益彰。当然,对于整个模具来说模具技术发展趋势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诸如生产组织形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管理等等,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值得研讨的 (二) 国外模具工业的发展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具厂大体分为独立的模具厂和隶属 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的模具厂,一般规模都不大,但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效率极高。 国外模具企业一般不超过 100 人,多数在 50 人以下。在人员结构上,设计、质量控制、营销人员超过 30%,管理人员在 5%以下。我 国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 1 万美元左右, 而 国外模具工业发达国家大多 1520 万美元,有的达到 25 30 万美元。国外先进国家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 70%以上 ,而我国才达到 45 。国内模具企业中一些私营、合资企业人员结构和国外差不多。 国外模具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技术人员一专多能,一般能独立完成从工艺到 工装的设计;操作人员具备多种操作技能;营销人员对模具的了解和掌握很深。国内模具企业分工较细,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 国外模具企业 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 ,逆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铸造模具的使用也比较多。国内模具企业中一些骨干厂家在这方面和国外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差距已经不大,有些已经达到国外水平。但一些中小型模具企业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在模具材料方面,随着国外技术的引进和中国研发能力的提高,差距在逐渐缩小。 国外模具总量中 ,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比例 占到 50%以上 ; 国外模具企业 的组织形式 是 大 而专 、 大而精 。 在模具的价格和制造周期上,国外模具价格一般是国内模具的 5,制造周期是 2。在这两方面应该说国内模具企业还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 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绘制零件冲件图。根据零件的材料与厚度,进行工艺分析与计算,初步确定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 次设计还需要选择模架,初步拟定选择后侧导柱模架,尺寸规格的选择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本次设计先设计出排样图,计算出搭边值,这要考虑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确定模具的压力 中心后计算冲裁力,顶件力,弯曲力等,算出总力后即可根据模具设计大典选择压力机的种类及型号。之后计算模具的刃口尺寸。再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要素,如确定送料方式,确定卸料方式。选择各模具零件的标准外形尺寸,有上模板、固定板、凹模、卸料板、固定板、下垫板的尺寸。再确定一下螺钉和销钉的数量与尺寸。 3. 进行模具的装配图与零件图的设计。查找零件与装配的技术要求,以及各零件的材料、硬度和规格,最后用计算机绘制正式的装配图,再由指导教师指定零件图,用计算机绘出图纸,标明尺寸,技术要求以及形位公差、粗糙度等, 二 、 工艺分析 (一) 工件的材料 工件图如图 2示:材料为 ,厚度为 4 图 2工件图 (二) 工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分析 对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零件形状简单、对称,是由圆弧组成的。由表查出冲裁件内外形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 以上精度与零件简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公差相比较,可认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其它尺寸标注、生产批量等情况,也均符合冲裁的工艺要求,故决定采用冲孔落料级进模进行加工。 选择级进模的原因: 从总体来看,由于大批量生产,零件的要求比较高, 冲压工件尺寸精度较高,工件平整,对称度及位置度误差小,在一次行程内可完成两个以上工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但对模具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由于 级进 模要在一副模具中完成几道冲压工序,结构一般要比单工序模复杂,同时模具的强度、刚度、可靠性也将随之下降。 外形有直线和圆弧组成 ,用冲裁方法速度快 ,质量好 ,比其它加工方法 (如铣削 ,切削 )成本要低 ,效率要高 ,排样也较为方便。由于大批量生产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冲裁 ,对冲裁的凸 ,凹模要求就要提高 ,特别是凸模 ,要进行热处理 ,渗碳 ,淬火加回火等来提高强度和耐磨性 ,当凸模磨损产生 误差时,要及时更換,来保证工件精度要求 皱等问题,利用理论知识计算分析。模具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采用性能低的材料来节约成本。模具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对凸模的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安裝和拆卸要方便,直接关系到凸模的更换。模具结构要设计合理,防止冲压时孔的开裂。 三、 制定工艺方案 (一) 工艺方案的分析 通过对该工件的冲压工艺性进行分析,考虑到制件生产批量和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模具寿命、材料消耗及操作方便安全等因素, 由冲压制件外观形状分析,该制件有落料、冲孔两道工序, 所以确定此连接板的生产中可以采用下面的几套方案: 方案一: 先落料模 后冲孔模 方案二: 先冲孔模 后落料模 曲 方案三:采用 冲孔切断 级进模 分析: 方案一,定位不方便,操作起来非常的麻烦,此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 同上 。 方案三, 冲裁时防止将凹槽分开加工,提高了凹模的强度,工件较平整,模具制造复杂,可适用大批量生产,从以上比较多來看,在保证冲裁件质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工人操作方便、安全的情况下考虑,选择级进模比较合适。 (二) 工艺方案的确定 经过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零件质量、生 产效益及经济性几个方面衡量,认为三种方案中方案三为最佳的方案,即采用冲孔 切断 级进模完成此制件的成品 四、 工艺计算 (一) 排样 图设计 由于产量大,材料利用率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指标,要提高材料利用率就必须减小废料面积,条料在冲裁过程中翻动要少,使工人操作方便、安全,减轻劳动强度,排样应保证冲裁件的质量,无论是采用有废料或少、无废料的排样,根据冲裁件在条料上的不同布置方法,排样方法有直排、斜排、对排、多排等多种形式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冲裁件形状加以选出用。现工件外形为圆形,采用有废料的直排法,比较方便、 合理。 搭边起补偿条料的剪裁误差,送料步距误差以及补偿于条料与导料板之间有间隙所造成的送料歪斜误差的作用。使凸,凹模刃口双边受力,受力平衡,合理间隙一易破坏,模具寿命与工件断面质量都能提高。对于利用搭边自动送料模具,搭边使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条料的连续送进。搭边的合理数值主要决定于材料厚度、材料种类、冲裁件的大小以及冲裁件的轮廓形状等。一般板料愈厚,材料愈软以及冲裁件尺寸愈大,形状愈复杂,则搭边值也应愈大。 在本次设计中,由于对工件的外形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无废料排样,排样图如图所示 。 图 4样 图 (二) 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的计算 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选用合理的压力机,设计模具以及检验模具的强度。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工艺的需求。一般可按下公式计算: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式中 N); 剪强度( ( 1) 切断 力计算 按上式: 切 式中: F 切 切断 力( N); L 工件外轮廓周长( T 材料厚度( t=4 材料抗剪强度( 由查表, 350 。 根据零件图可算轮廓长度 : 切 断 长度 40 4 0 4 3 5 0 5 6 0 0 0F m m m m M P a N 切( 2) 冲孔 力计算 按上式: 冲 式中: F 冲 冲孔 力( N); L 工件外轮廓周长( T 材料厚度( t=4 材料抗剪强度( 由查表, 350 。 根据零件图可算轮廓长度 : 冲孔长度 423 则 4 2 3 4 3 5 0 5 9 2 2 0 0F m m m m M P a N 冲( 3) 冲孔 卸料力的计算 卸F=F 式中 卸F N);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落F N)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357 其值为 料取大值,厚料取小值),取 K= 则 卸F=F=9220017766( N) ( 4) 冲孔 推件力的计算 推F =式中 推F N);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3 塞在凹模内的制件或废料数量, n=h/t, h 为刃口部分的高( t 为材料厚度( 其中, h=12t=4 n=3, 则 推F =77662665(冲裁时,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冲裁工艺力的总和 总F= 切F+冲F+卸F+推 : 冲 裁 力 切F=56000N,冲F=592200N, 卸 料 力卸F=17766N, 推 件 力推F=2665N,则 : 总F= 切F+冲F+卸F+推F+弯F=668631N (三) 冲压设备的选择 为防止设备超载,可按公称压力总压 择压力机。参照设计手册选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取公称压力为的压力机,压力机型号为 表 4压力机 术参数:( 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表 389) 表 4压力机 术参数 型号 称压力 /000 滑块行程 /30 最大闭合高度 /00 闭合高度调节 /0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 距离 /60 底面尺寸 /后 710 左右 1080 工作台板厚度 /0 模柄孔/径 60 深度 80 (四) 模具刃口的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 冲裁间隙的确定 间隙在冲裁模中指凸、凹模刃口间缝隙的距离,通常称为单边间隙。考虑使用习惯,仍采用双边间隙作为间隙的定义。 对普通冲裁,间隙对冲裁力和卸料力有明显影响。特别对卸料力影响显著。与此同时,间隙还影响冲裁件的尺寸和模具寿命。试验表明,当间隙过小时,落料件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孔件尺寸小于凸模尺寸;间隙过大时,落料件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件大于凸模尺寸。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间隙增大,模具寿命会明显提高。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选用冲裁间隙的主要依据是在保证冲件断面质量的 前提下使模具寿命提高。在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冲件剪切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模具寿命等因素,将冲裁间隙分为两大类。其中小间隙主要适用于电子、电工、仪表等行业,冲裁厚度较薄 (t );大间隙适用于冲裁厚件 (t 冲模以及一般技术要求的模具。 2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凸模和凹模的刃口尺寸和公差,直接影响冲裁件的尺寸精度。模具的合理间隙值也靠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其公差来保证。因此,正确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公差,是冲裁模具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凸模、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即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计算方式是凸模与凹模图样分别加工法计算;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凸模与凹模配作法。 该冲件尺寸较多,若采用分开加工法计算,计算繁琐,且计算量较大,不宜采用,故采用第二种算法:凸模与凹模配作法。 ( 1)凸模或凹模磨损后会增大的尺寸 ) 410( 2) 凸模或凹模磨损后会减小的尺寸 x )041( 3)凸模或凹模磨损后基本不变的尺寸 21) 81其中, x 为磨损系数。 查表得: 工件精度 以上 x=1 工件精度 x=件精度 x=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因为本工件尺寸均为基本尺寸,故按 精度, x= 在所有的尺寸中, 属于 B 类 尺寸的有: : 凸模或凹模磨损后将会增大的尺寸 第一类尺寸 A。 凸模或凹模磨损后将会减小的尺寸 第二类尺寸 B。 凸模或凹模磨损后会基本不变的尺寸 第三类尺寸 C。 其中, x 为磨损系数。 具体计算如表 表 4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尺寸 类型 公称尺寸 公式 计算后尺寸 备注 冲孔 0 )4/1()m (五) 工作零件的设计 1 凸模的设计 根据凸模工作断面选择 矩形台阶式 凸模。 凸模的长度尺寸应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确定,同时要考虑凸模的修磨量及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的安全距离等因素。 通过分析,凸模的的长度设计为 102 2 凸模强度的校核 压应力校核 压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式中 d 凸模最小直径 ( ); t 材料厚度 ( ); 材料的抗剪强度 (; 为 310 380取330 亚 凸模材料许用压力 (本设计凸模材料选用 1600 则 4 2 3 3 01 . 6 51600 , 矩形的最小尺寸 远远小于 20满足使用要求。 3 凹模的设计 凹模的刃口形式,考虑到本例生 产批量较大,所以采用刃口强度较高的凹模,选择直刃口形式。凹模的外形尺寸。高度取 40m;壁厚。 4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凸模、凹模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4孔凸模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图 4断 凸模 图 4模 五、模具 主要零件的设计 (一) 模架的选择 模架是由上、下模座、模柄及导向装置(最常用的是导柱、导套)组成,模架是整副模具的骨架,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固定在它的上面,并且承受冲压过程中的全部载荷。模架的上模座通过模柄与压力机滑块相连,下模座用螺钉压板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面。上、下模之间靠模架的导 向装置来保持其精确位置,以引导凸模的运动,保证冲裁过程中间隙均匀。通过分析选择后侧导柱 窄形 模架。 上模座: L/mm =800 200 60 下模座: L/mm 800 200 70 导柱: d/ L/5 240 导套: d/ L/ D/5 165 70 垫板的厚度定为: 15模固定板厚度: 30模厚度: 40料板厚度取: 20具的闭合高度: 295二) 校核压力机安装尺寸 校核压力机安装尺 寸要对冲模总体高度,模座闭合高度等有所查找。 冲模总体结构尺寸必须与选用的压力机想适应即模具的总体平面尺寸应该与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尺寸和滑块下平面尺寸想适应;模具的封闭高度应与压力机的装模高度或封闭高度相适应。 冲模的封闭高度是指模具工作行程终了时上模座的上平面至下模座的下平面之间的距离。 压力机的封闭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位置时,滑块的下平面至工作台上平面之间的距离。而压力机装模高度是指压力机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下平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面至垫板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封闭高度和装模高度相差一个垫板厚度。 模座外形尺寸为 910合高度为 295由于 压力机工作台尺寸为 1080大闭合高度为 400板厚度为 80杆调节长度为 80以满足要求。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说 明 书 六、 模具材料的选用要求和选择原则 利用模具生产制品零件,其模具质量的好坏,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到产品制造精度、性能和成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创造效益,尽快使产品占领市场的重要性条件。而模具的质量、使用寿命、制造精度及合格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时对模具材料的选用、热处理工艺要求、模具零件配合精度及公差等级的选择和 表面质量要求。 (一) 冷冲模材料的选用要求 冷冲模材料应具有的性能: 冷冲模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成形模和冷挤压模等。冷冲模在工作中承受冲击、拉深、压缩弯曲、疲劳磨擦等机械的作用。模具常常发生脆断、堆塌、磨损、啃伤和软化等形成的失效。因此,作为冷冲模主要材料的钢材,应具有的性能。 1. 应具有较高的变形抗力:主要抗力指标包括淬火、回火抗压强度、弯强度等。其中硬度是模具注意重要的抗力指标,高的硬度是保持模具耐磨性的必要条件。工作零件热处理后的硬度在 60度和抗弯强度才能保证模具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2. 应具有较高的断裂抗主要抗力指标有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抗压强度、抗弯强度 断裂抗力和冲击载荷下抵抗模具裂纹产生一个特性,也是作为防止断裂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基体中碳含量越高冲击韧性越高。故对韧性的要求应依据载荷较大的冷冲镦及剪切模易受偏心弯曲载荷细长凸模或有应力集中的模具,都需要有较高的韧性。 3. 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对于在一定条件下工作的模具钢,为了提高耐磨性,需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支板零件的冲压工艺设计【原创定制】【冲压】【优秀含8张CAD图纸】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41273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