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百家争鸣.ppt_第1页
专题11百家争鸣.ppt_第2页
专题11百家争鸣.ppt_第3页
专题11百家争鸣.ppt_第4页
专题11百家争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演变 主要内容: 一、百家争鸣 二、儒学的兴起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 局面 一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 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 含义; 二、早期儒学的代表人及其思想; 三、道家的代表人及其思想; 四、法家的代表人及其思想; 五、墨家的代表人及其思想。 一、“百家争鸣”形成 1.含义: 春秋战国,各阶级、阶层知识分子(士 )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宣扬 自己的政治主张,批驳其他学说,形成 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诸子百家: “百家”,意为数量多。汉书艺 文志载,主要分儒、道、法、墨、 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等; 儒墨两派最有实力,“非儒即墨”。 3.社会背景社会背景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 建社会 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材料一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探究:(16分)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 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于湖南 长沙子弹库出土 )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 )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 锄、夷、斤、欘(zh,锄头),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 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 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 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 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1)以上材料围绕什么主题选取?能证明这一 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你的理由? 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分) 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 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2分 ) 材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2)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 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指出其内在关系。 铁农具的使用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2分 )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比拟为“第一次 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由秦到现在两 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 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 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 (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 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分析其原因? (4)分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的结论 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结论是“进步与发 展”,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3)因为出现了“百家争鸣”(1分) 原因: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 想文化;根本原因。(5分) (4)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 时期,生产力发展,分封制崩溃,郡县 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繁荣局面;(2分) 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 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 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论语 贡献: 政治 仁:核心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礼:贵贱有序(保守) 德治 (民本) 教育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 断教育 教育目标:全面发展(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君子 文化: “五经” 明代圣迹图,描绘孔子晚年埋头编 著诗、书、春秋;教授学 生,培养人才。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 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对上述材料理解 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 任,实施德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B 论语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 反映了孔子 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 B.“ 仁者爱人”的思想 C.“政在得民”的思想 D.“这仁由己”的思想 B 亚圣庙 孟子 荀子 稷下学宫 2.战国:孟子、荀子 1)孟子:亚圣 主要思想: 孔子“德治”(仁)仁政君轻民贵(民本) 伦理观:“性本善”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冯友兰 2)荀子:集大成者 主要思想: “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 性恶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冯友兰 3)意义:孟、荀总结改造,儒学“蔚然大宗”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 同 仁 民本 异人性论 爱人仁政仁义 为政以德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异同点 儒家 形成 孔子儒家创始人 孟子儒家思想体系奠基人 荀子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 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 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 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 子,普通人变圣人 C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主张加以继承和发挥,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 成更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提出“民贵君 轻”的思想 在孔子“性相近”观点基础上 发挥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提出施政 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A. B. C. D. B 三、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主要思想:“道”是世界根本核心; 朴素辩证法:精华; 政治:“无为而治”,消极悲观; 政治理想:“小国寡民” 2.庄子:战国中期. 庄子 主要思想:齐物;逍遥游 3.影响: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四、法家 1.代表: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 2.李悝变法(了解): 尽地力之教;创“平籴法”; 按军功授田宅; 法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法典 3.商鞅变法: 废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禁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编户制,加强中央集权; 严刑峻法;燔诗书,以吏为师。 4.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1)主张: 加强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变法 2)作用: 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 潮流,对专制主义政体的建立 和秦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五、墨家 1.墨子:创始人,战国初期,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2.主张或贡献: 兼爱(核心)、非攻、尚贤、节用等 认识来源于客观实践:三表法; 中国最早逻辑学术语 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探究:中国古代主要治国思想 1.儒家:“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 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2.法家:“法治”,用法令来统一思想和行 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 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如何遏制上课讲话的行为? 儒家:儒家: 法家:法家: 道家:道家: 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厉惩罚 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 学生自我觉悟 仁、礼、德治 小结:儒、道、法、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春秋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春秋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仁义、制天命而用之、礼、性恶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无为、小国寡民、辩证思想 齐物、逍遥游 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变法革新法 道 墨 儒 主要主张时代人物学派 练一练: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 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 “序”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有 教无类” A. B. C. D. 2.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用了 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B C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 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 B 7.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 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 “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 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 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 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A A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上 述材料反映出老子 A.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 哲学概念 B.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 想 C.认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 盾可以相互转化 D 9.“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D 10.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世界那些还有继 承和发扬价值的:“仁”的学说“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有教无类”“贵贱有序” A. B. C. D. 11.墨、儒、道、法四家学派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仁政 B.主张法治 C.反对战争D.适应变革 1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民本” B.“仁政” C.“德” D.“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孟子为发展孔子思想而提出 的主张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 天下”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施仁义”,“以德服人” 14.以下对庄子的评述,正确的是:战国儒家代 表之一 提出“齐物”观点其主张贯穿着讲 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 由 A. B. C. D. 15.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 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 16.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等差”;墨子 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等差”,造成 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17.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