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数学分册教案 第六章 不等式 第一教时 教材: 不等式、不等式的综合性质 目的: 首先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了解并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相等是相对的。 2过去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不等式 从而提出课题 二、几个与不等式有关的名称 (例略) 1“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2“绝对不等式与矛盾不等式” 三、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关系(充要条件) 1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谈起 0 0 0 2应用:例一 比较 )5)(3( )4)(2( 大小 解:(取差) )5)(3( )4)(2( 07)82()152( 22 )5)(3( 124 小结:步骤:作差 变形 判断 结论 例三 比较大小 1231和 10 解: 23231 02524562)10()23( 22 231ma ;当 时ab=ma ;当 时( a 时 11 23 )1( )1( 有 )1( )1( 教材: 不等式基本性质(续完) 目的: 继续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前面的性质进行论证,从而让学生清楚事物内部是具有固有规律的。 过程: 一、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充要条件,基本性质 1、 2 二、 1性质 3:如果 ,那么 (加法单调性)反之亦然 证: 0)()( 从而可得移项法则: )()( 推论:如果 且 ,那么 (相加法则) 证: 推论:如果 且 ,那么 (相减法则) 证: 或证: )()()()( 00式 0 2性质 4:如果 且 0c , 那么 ; 如果 且 0c 那么 (乘法单调性) 证: ( 0根据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得: 0c 时 0)( : 0c 时 0)( : 推论 1 如果 0 0那么 (相乘法则) 证: 0,0, 推论 1(补充)如果 0 0 ,那么相除法则) 证: 0 0011ba dc 推论 2 如果 0 那么 nn )1( 3性质 5:如果 0那么 nn )1( 证:(反证法)假设 nn 则:若 这都与 矛盾 nn 三、小结:五个性质及其推论 口答 练习 1、 2 习题 4 四、作业 练习 3 习题 5、 6 五、供选用的例题(或作业) 1已知 0 0 0e ,求证:db e 证: 011000e ba db e 2若 , ,求不等式1, 同时成立的条件 解: 00011 , , 0,0 求证 0111 0 222 0222 又 0 222 0 0 1110 0 0111 |,0 比较解:a1b1 当 0,0 | 即 0 0 0 a1 0, 求证: 1解: 01 a 0a 0 0 0a 01 1 0,0 求证: lo 1 1 0又 0,0 11原式成立 第三教时 教材: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平均不等式”及其推导过程。 过程: 一、 定理:如果 , ,那么 22 (当且仅当 时取“ =”) 证明: 222 )(2 0)( 0)( 22,当 时,当 22 1指出定理适用范围: , 2强调取“ =”的条件 二、定理:如果 是正数,那么 2(当且仅当 时取“ =”) 证明: )()( 22 即: 2当且仅当 时 2注意: 1这个定理适用的范围: 2语言表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三、推广: 定理:如果 , ,那么 333 (当且仅当 时取“ =”) 证明: 33)(3 2233333 )(3)()( 22 32)( 222 )( 222 )()() (21 222 , 上式 0 从而 333 指出:这里 , 0 不能保证 推论:如果 , ,那么 33 (当且仅当 时取“ =”) 证明: 333333333 3)()()( 3 33 a b 四、关于“平均数”的概念 1如果 1, 21 则: n n 21叫做这 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 n 21 叫做这 n 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2点题: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3基本不等式: n n 21 21 1,*这个结论最终可用数学归纳法,二项式定理证明(这里从略) 语言表述: n 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4 2的几何解释: 以 为直径作圆,在直径 取一点 C, 过 C 作弦 则 2 从而 而半径 2五、例一 已知 ,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 222 证: 22 22 22 以上三式相加: 22)(2 222 222 六、小结: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 基本不等式(即平均不等式) 七、作业: 练习 1、 2 习题 1充: 1已知 32,86 分别求, 的范围 (8,11) (3,6) (2,4) A B D D C a b 2 试比较 124x 与 232 (作差 12 4 x 232 ) 3求证: )(2222222 证: )(2222 )(2222 )(2222 三式相加化简即得 第四教时 教材: 极值定理 目的: 要求学生在掌握平均不等式的基础上进而掌握极值定理,并学会初步应用。 过程: 一、复习: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义,平均不等式 二、 若 ,设2),(22 2),( ),( 1 2),(求证: ),(),(),(),( 加权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 证:244 2)2(22222222 2222 即: ),(),( (俗称幂平均不等式) 由平均不等式 ),(),( ),(2 22),( 即: ),(),( 综上所述: ),(),(),(),( 例一、若 ,1 求证225)1()1( 22 幂平均不等式:2)11()1()1(222 2252)23(2)3(2)1( 222 三、 极值定理 已知 都是正数,求证: 1 如果积 定值 p ,那么当 时和 有最小值 2 如果和 是定值 s ,那么当 时积 最大值 241 21当 xy p (定值 )时, 2 上式当 时取“ =” 当 时有 yx 2当 (定值 )时,2 241 上式当 时取“ =” 当 时有 21)( 注意强调: 1最值的含义(“ ”取最小值,“ ”取最大值) 2用极值定理求最值的三个必要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四、 例题 1证明下列各题: 210( x 证: 1x 0x 01010xx 上题改成 10 x ,结果将如何? 解: 10 x 0x 010)10lo g()10 1 则41 则显然有410 异号或一个为 0 则 0 41求函数 )1(2 的最大值 )10( x 求函数 )1( 2 的最大值 )10( x 解: 10 x 01 x 当 12即32274)3122(4)1(224 3 32x 时 274y 10 x 110 2 x )1)(1(221)1( 2222222 274)3 )1()1(2(21 3222 当33,12 22 2 1x ,则 x 为何值时11 小值为几? 解: 1x 01x 011 x11 112111)1(21111 x 时 1)11( m 小结: 1四大平均值之间的关系及其证明 2极值定理及三要素 六、 作业: 习 3、 4 习题 、 5、 6 补充:下列函数中 x 取何值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最值是多少? 1 )32( 31y25 141 2,1 m 3 0x 时 21 61,26 m i n 教材: 极值定理的应用 目的: 要求学生更熟悉基本不等式和极值定理,从而更熟练地处理一些最值问题。 过程: 一、 复习:基本不等式、极值定理 二、 例题: 1求函数 )0(,32 2 列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一: 33 222 43212311232 33y 解二: 232232 22 当 2 2 即 2123x 时 633m i n 3242123221262 y 答:以上两种解法均有错误。解一错在取不到“ =”,即不存在 x 使得12 2 ;解二错在 是定值(常数) 正确的解法是: 333 222 36232932 32 3232 32 3232 32 2 即263x 时 3623 14 x ,求22 222 x 解: )1(1)1(2111)1(2111)1(212222 22 14 x 0)1( x 0)1(1 )1( 1)1( 1( 1)1(21 )22 22( m x 1222 求 21 的最大值 解: 0x )221(21 222 又2321)2()221(2222 4 23)2321(21 2 3)1( m a 知 , 且 1 的最小值 解: yx )(1)(2)(2 当且仅当 时 2m ()( 三、关于应用题 1 (即本章开头提出的问题)(略) 2将一块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铁皮,剪去四个角(四个全等的正方形),作成一个无盖的铁盒,要使其容积最大,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最大容积是多少? 解:设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x 则其容积为 )20(,)2( 2 )2()2(441 2723 )2()2(44133 当且仅当 4 即6取“ =” 即当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6盒的容积为2723a 四、 作业: 习 4 习题 7 补充: 1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 )(,42 2 ) 2 )20(,)2( 2 (272) 2 1 0x 时求 236 的最小值, 62 的最小值 )429,9( 32设 27,91x,求 )3(3 的最大值 (5) 3若 10 x , 求 )1( 24 的最大值 )3 32,274( 且 12 求1的最小值 )223( 3若 0求证:)( 1 的最小值为 3 4制作一个容积为 316m 的圆柱形容器 (有底有盖 ),问圆柱底半径和 高各取多少时,用料最省?(不计加工时的损耗及接缝用料))4,2( 第六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 目的: 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 比较法,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 复习: 1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命题 2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 变形 判断 结论 二、作差法:( 14) 1 求证: 3 3x 证: ( 3) 3x = 043)23(3)23()23(3 2222 3 3x 2 已知 a, b, m 都是正数,并且 a 0 , b a 0 0)( )( 变式:若 a b,结果会怎样?若没有“ a : ( ( = ( + ( = = ( ( = (a + b)(a b)2( a, b 都是正数, a + b, 0 又 a b, (a b)2 0 (a + b)(a b)2( 0 即: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 一半时间以速度 n 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 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 n 行走,如果 m 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解:设从出发地到指定地点的路程为 S, 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需时间分别是 则:211 22,22 可得:mn t 2 )(,2 21 )(2)()(2)(42)(2 2221 S, m, n 都是正数,且 m n, b 0 时, 1)(,02,1 2 b a 0 时, 1)(,02,10 2 2)( (其余部分布置作业) 作商法步骤与作差法同,不过最后是与 1 比较。 四、小结:作差、作商 五、作业: 练习 习题 1 4 第七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二(比较法、综合法) 目的: 加强比商法的训练,以期达到熟练技巧,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比较法: a) 复习:比较法,依据、步骤 比商法,依据、步骤、适用题型 b) 例一、证明: 3422 ),2 是增函数。 证:设 2 , 4 0 12021 0, 3422 ),2 是增函数 二、 综合法: 定义: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这个证明方法叫综合法。 i. 已知 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a( + b( + c( 6: 2 a 0 , a( 2理: b( 2 c( 2 a( + b( + c( 6且仅当 b=c,c=a,a=b 时取等号,而 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 + b( + c( 6设 a, b, c R, 1求证: )(2222 2求证: )(2222222 3若 a + b = 1, 求证: 22121 证: 1 0)2(2 222 2|2|222 )(2222 2同理: )(2222 , )(2222 三式相加: )(2222222 3由幂平均不等式: 1222 )1(2)21()21()2121(21 22121 a , b, cR, 求证: 1 9)111)( 9)111)( 3 ba 1法一: 33 , 3 13111 , 两式相乘即得。 法二:左边)()()(3 3 + 2 + 2 + 2 = 9 23 )()(23222 3 )()( 13111 两式相乘即得 3由上题:29)111)( 9111 ac 3 ba 结:综合法 四、作业: 16 练习 1, 2 习题 1, 2, 3 补充: 1 已知 a, bR+且 a b,求证: 2121212212 )()( (取差) 2 设 R, x, yR,求证: 22 c 取商) 3 已知 a, bR+,求证:2)2(333 证: a, bR+ 0)( 2 22 )()( 2233 )(3)(3 33 33333 )()(3)(4 2)2(333 4 设 a0, b0,且 a + b = 1,求证:225)1()1( 22 212 141 2222211122112)1()1( 22524122112212222 教材: 不等式证明三(分析法) 目的: 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 介绍“分析法”: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二、 例一、求证: 5273 证: 052,073 综合法: 只需证明: 22 )52()73( 21 0, y 0,证明不等式: 31332122 )()( 证一:(分析法)所证不等式即: 233322 )()( 即: 3366222266 2)(3 即: 332222 2)(3 只需证: 成立 31332122 )()( 证二:(综合法) 3366222266322 6)(3)( 2333366 )(2 x 0, y 0, 31332122 )()( 例三、已知: a + b + c = 0,求证: 0 证一:(综合法) a + b + c = 0 (a + b + c)2 = 0 展开得:2222 0 证二:(分析法)要证 0 a + b + c = 0 故只需证 (a + b + c)2 即证: 0222 即: 0)()()(21 222 然) 原式成立 证三: a + b + c = 0 c = a + b (a + b)c = (a + b)2 = = 043)2(22 例四、(课本例)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证:设截面周长为 l,则周长为 l 的圆的半径为2l,截面积为 22 l , 周长为 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截面积为 24l 问题只需证: 22 l 24l 即证:224l 162l 两边同乘24l ,得: 411 因此只需证: 4 (显然成立) 22 l 24l 也可用比较法(取商)证,也不困难。 三、 作业: 练习 1 3 及 习题 余下部分 补充作业: 1 已知 0 0 故只需证: c o o ss 即证: c o o s)c o c o 1 + 0 只需证: 1c os)c 即只需证: 01c 即: 0)12 (成立) 2 已知 a b 0, 为锐角,求证: 22ta ns e c 略证:只需证: 222)t a ns e c( 即: 0)s e ct a n(s e ct a e ct a n 22222 成立) 3 设 a, b, c 是的 边, S 是 三 角 形 的 面 积 , 求 证 :44222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 s o 即证: CC s o 即: 2co ss 即证: 1)6C(成立) 第九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四(换元法) 目的: 增强学生“换元”思想,能较熟练地利用换元手段解决某些不等式证明问题。 过程: 一、 提出课题:(换元法) 二、 三角换元: 例一、求证:21121 2 综合法) 212)1()1(1|1| 2222222 即:21|1| 2 1121 2 换元法) 11 x 令 x = , 0, 则 2s 1 21121 2 知 x 0 , y 0, 2x + y = 1,求证: 22311 22323)2(11 22311 由 x 0 , y 0, 2x + y = 1,可设 22 c o s,s t a c o c o s 1s i n 211 2222 t 22 例三:若 122 求证: 2|2| 22 证:设 )10(,c o s,s 则 |s i ns i nc o o s|2| 2222222 2242c s i 222 例四:若 x 1, y 1,求证: )1)(1(1 证:设 )2,0(,s e c,s e c 22 则 c o sc o s 1c o sc o s )c o s (t a nt a )(1(1例五:已知: a 1, b 0 , a b = 1,求证: 11110 a 1, b 0 , a b = 1 不妨设)20(,t a n,s e c 22 则 t a a ns e e cs e s i nt a ns a ns 0 , 0 0,则 212122 )2,2,0(,1,122 11 222222 2 ( 当 a = 1 时取“ =” ) 2222222 即 22 原式成立 四、 小结: 还有诸如“均值换元”“设差换元”的方法,有兴趣的课后还可进一步学习。 五、 作业: 1 若 122 求证: 1c 2 若 |a| 1, b 0 , a b = 1,求证: 11110 求证: 110 6 已知 |a| 1, |b| 1,求证: 1|11| 22 第十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五(放缩法、反证法) 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放缩法和反证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 简要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几种不等式证明的方法 提出课题:放缩法与反证法 二、 放缩法: 例一、若 a, b, c, dR+,求证:21 a 证:记 m =a a, b, c, dR+ 1 cd 1 2 时,求证: 1)1(lo g)1(lo g n 2 0)1(lo g,0)1(lo g 2222)1(l o (l o g)1(l o g)1(l o g)1(l o g g 22 n 2 时 , 1)1(lo g)1(lo g 证: 21312111 2222 n证:11)1( 11 2 2121113121211113 12 11 1 2222 三、 反证法: 例四、设 0 41, (1 b)c 41, (1 c)a 41, 则三式相乘: 0, 0, 0,求证: a, b, c 0 证:设 a 0, 0, 则 b + c = a 0 a(b + c) + 0 矛盾, 必有 a 0 同理可证: b 0, c 0 四、 作业:证明下列不等式: 1 设 x 0, y 0,yx 1, 11,求证: a b c, 则 0411 4)()(22)(1211 2 5 )2,(1121111 2 左边 11111122222 n 6 121211121 11121 式7已知 a, b, c 0, 且 证: 0, 22 , 1 8设 0 0,且 x + y 2,则和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 反设 2, 2 x, y 0,可得 x + y 2 与 x + y 2 矛盾 第十一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六(构造法及其它方法) 目的: 要求学生逐步熟悉利用构造法等方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 构造法: 1构造函数法 例一、已知 x 0,求证: 25111 造函数 )0(1)( 1 设 2 0, 1 0, 0 上式 0 f (x)在 ),2 上单调递增,左边25)2( 证: 31091022 证:设 )3(92 则)(2 用定义法可证: f (t)在 ),3 上单调递增 令: 3 , 则 即 b, c 是二次方程 022 两个实根。 082 a 2 例四、求证: ),2(3t a ns e c t a ns e 2 证:设 2y 则: (y 1)+ (y + 1)+ (y 1) = 0 当 y = 1 时,命题显然成立 当 y 1 时, = (y + 1)2 4(y 1)2 = (3y 1)(y 3) 0 331 式成立。(此法也称判别式法) 3构造图形法: 例五、已知 0 0, y 0, x + y = 1,则42511 左边21 令 t = 41202 A B C D O 1b b a 1a )( 在 41,0(上单调递减 417)41()( 若 ),2(10 *,且 b 0,则 | f (a) f (b) | 0,则 222222 作 120, 设 |= x, |= y, |= z 第十二教时 教材: 不等式证明综合练习 目的: 系统小结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渗透“化归”“类比”“换元”等数学思想。 过程: 四、 简述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 比较、综合、分析、换元、反证、放缩、构造 五、 例一、已知 0 1, 0)1(lo g 21 B C D F 1)1(lo 1 |)1(lo g| |)1(lo g| 解三: 0 0 且 a 1,其余条件不变。 例二、已知 所有字母均为正,求证: 一:(分析法) a, b, c, d, x, y 都是正数 要证: 需证: ( ( 即: ( 2开得: 2: 2 由基本不等式,显然成立 二:(综合法) 222222222222 b c 22222 )(2 证三:(三角代换法) 不妨设 a = b = c = d = + = ) 三、已知 为正数,求证: 221222121211 证一:(分析法)由于不等式两边均为正数,平方后只须证: 421411211 21222122212221 即:212221 1)1)(1( 再平方: 2221212221 21)1)(1( 化简整理得: 212221 2 (显然成立) 原式成立 证二:(反证法)假设 221222121211 化简可得: 212221 2 (不可能) 原式成立 证三:(构造法)构造矩形 使 1, , 最短。 取 点 M,有 2 21 : 2212212221 212111 221222121211 六、 作业: 2000 版 高二课课练 第 6 课 第十三教时 教材: 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目的: 通过复习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解答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天津市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荣华道小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 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综合测试试题(比较难)及答案解析
- 校园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 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点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审计类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专题07 压强和浮力(第02期)-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 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客服的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 核对考勤工作总结
- 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SQE培训材料课件
- 业务回款冲刺方案
- 铁路信号继电器 信号继电器电路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空白表
- 物业工程部库房管理规定
- 奶茶店消防应急预案
- 散文集《皮囊》读书分享PPT模板下载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