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ppt_第1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ppt_第2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ppt_第3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ppt_第4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大量诵读,反复吟咏)大量诵读,反复吟咏 2 2)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 3 3)注意当时的文化背景)注意当时的文化背景 4 4)掌握诗词类别及其特点)掌握诗词类别及其特点 5 5)积累教材中的文学典故)积累教材中的文学典故 诗词鉴赏的前期准备诗词鉴赏的前期准备 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词鉴赏的重点和难点 (1 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2 2)把握风格,分清流派。)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3 3)咀嚼语言,领会精要。)咀嚼语言,领会精要。 (4 4)学会比较,明辨手法。)学会比较,明辨手法。 2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1)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要读懂诗歌的内容,首先,最好能 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 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了解 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其次, 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意境, 弄清借景所抒之“情”,托物所言之 “志”,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诗词的 含义。 3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2)把握风格,分清流派。 “风格”是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 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 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质、趣味和创作特 色,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流 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 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 合体,唐诗中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宋词中有豪放派、婉约派。能了解并分 清这些风格流派,就有助于对诗词进行准 确的分析和评价。 4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3)咀嚼语言,领会精要。 古代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 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 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先,我们可以 联系诗词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角 度切入作品,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 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 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 词类活用等情况,捕捉重点意象,抓住关 键词句,深入理解诗词要旨和艺术特点。 5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4)学会比较,明辨手法。 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 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 抒情两种,其中,间接抒情包括:借景 抒情、借事言情、托物言志、因事即 理、缘情设景、情景交融等;在表现 手法上,有比兴手法、对比手法、象 征手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还 有动与静、声与寂的相互映衬。 6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它与诗词的中心内容有 关,把握中心,可以提高鉴赏的准确程度 第二步:看作者。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思 想性格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可以推人及诗 第三步:读诗词。根据诗词含蓄凝炼跳跃 等特点,反复品读推敲琢磨关键词,整体 感知抓意象,辨明手法,把握诗词的意境 第四步:看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突破口 或切入点,有侧重点地对诗词做赏析评价 7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词鉴赏的技巧诗词鉴赏的技巧 8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1)从题目、作者、小序、注 释等方面获取解读作品的信息。 示例: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泗水,水名,源出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四源并发,故得此名。 如果有人说:“朱熹的这首诗是写他游春踏青所见所感。”你同意吗?我们都知 道朱熹是南宋诗人,著名理学家,他所处的时代,山东省已在金人掌握之中 了,朱熹不可能北上,真的到泗水一带去游春,还写下这首诗来记游。那么 我们大概都会同意下面的说法:泗水暗指孔门,因为孔子曾在泗水一带教授 过弟子,“寻芳”即求圣人之道。“等闲”中体会到儒学的真谛,便有了从万紫千 红中感受到春天的那种感觉。这里,作者和注释就是我们理解诗歌创作意图 ,解读作品主旨的一个重要信息。 9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2)注意作品中重点词语和关 键句,弄清作者用典的意图。 诗歌是一种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内容高度概括,往往使人感到作 品语意上前后不相衔接,而意象(形象)的转换和过渡也常常略去一 些说明性的中间环节。但是一首好诗必有一个“以一贯之”的东西,这 就是诗人在写作时确立的“意”(主题思想)。在通常情况下,诗人的“ 意”往往是通过“诗眼”表现出来的。所谓“诗眼”,往往就是诗词中最能 表明主旨,显得特别精彩传神的字词或句子。如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 :过香积寺(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中,“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再 如我们学过的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琵琶行(白居易 )的“诗眼”分别是这两首诗的主旨句。 用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婉曲表达作者意图的手法。它的使用不仅 扩充了诗句的容量,深化了诗的内涵,有时还有助于诗人表达某种不 便正面表达的旨意。 如我们学过的宋词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主要运用了四个典故拓展了思想情感的表达空间。 10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3)整体把握诗词的意境,体 会作品中具有的情趣、理趣。 欣赏诗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整体上体悟其意趣,即审美趣味 (或称之“艺术趣味”),主要是“情趣”和“理趣”。所谓“情 趣”是诗人以诗的语言描绘出来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画面或 是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与细节。情趣的产生需要 读者参与。所谓“理趣”恃诗中蕴含的哲理性。其实诗人并 不是有意识地借助客观事物以明理,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具 体物象、事象中生发出生活的哲理,寓“理”于现象之中, 作者绝没有明示。唐诗气象万千,意趣横生者居多,常以 “情趣” 胜,如大小李杜,王孟诗派,高岑诗派等;宋诗探 幽发微,语意晦涩者居多,常以“理趣”胜,如苏轼朱熹等 。 1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4)熟悉诗歌常见的修辞格和 表现手法,积累一些鉴赏常识。 古代诗词形象性很强又十分强调音乐性,所以诗人在写景状物、抒情 言志时都十分注意运用修辞格,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 叠字、反复、对仗、互文等都是诗词曲中最常见的修辞形式。另外像 渲染、衬托(即反衬与烘托) 、白描、象征以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 、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动静相衬等亦是作品中惯用的表现手法。由 于诗词多以抒情为主,对抒情方式更应细致了解:是直抒胸臆还是借 事言情(或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是情景交融?平时多 比较就会有更清楚地认识。由于高考采用主观题型,因此我们必须理 解积累一些鉴赏术语,诸如质朴、绮丽、明快、简洁或用语平易、含 义隽永、高旷超俗、纤巧轻柔等,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答题时能简 洁明了的表述。还有诗词的相关知识也需全面了解和积累,如诗歌的 题材分类、体裁分类、作家风格及艺术特点等,了解越全面,答题时 就越有把握,也就能避免在表述中犯常识性错误,更有助于提高鉴赏 能力和语文素养。 12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1 1)鉴赏者始终伴随着诗的形象)鉴赏者始终伴随着诗的形象 ,融合着自己的感情。,融合着自己的感情。 (2 2)鉴赏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想)鉴赏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想 象,带着主观色彩。象,带着主观色彩。 (3 3)鉴赏者总是在美感享受中)鉴赏者总是在美感享受中 ,进行对形象的思考。,进行对形象的思考。 诗词鉴赏的特点 13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1)鉴赏者始终伴随着诗的形 象,融合着自己的感情。 感情是诗的生命。鉴赏者在欣赏一首好诗时,总 是伴着诗的形象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感 情上的反应。这是因为诗歌以抒发真实的、强烈 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诗人描写人 、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思想及态度。而 在抒情时,则往往借助于精心选择的能够传递思 想情感的外在客观事物,将内心深处郁积的高兴 、喜悦、愤懑、忧愁加以具体描绘,寄情于物, 借物载情,尽可能避免脱离形象直接抒情和议论 。这种特点直接影响着诗的阅读者,读者在鉴赏 诗歌时,也绝非站在诗外,无动于衷,而是感情 贯穿于世中,也同作者一样,注入了喜怒哀乐之 情。 14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2)鉴赏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 想象,带着主观色彩。 读者在阅读诗词作品时,表面上似乎总是 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 由于读者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 美学思想等主观的认识能力,可以通过联 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以及 意到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宋祁的一首词木兰花,其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誉为“千古卓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此句著一闹字,境界全出。”如何领会这“ 境界全出”?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景如诗的意境,这一“闹”字,不仅使读者“看 到了”杏花开得繁盛的情状,而且还可以想象得出花丛中有蜜蜂嗡嗡叫,黄莺 儿枝上啼,蝴蝶翩翩飞,鸟语花香,有声有色,似乎领略到新春来临的一派 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把境界写活了。“春意”本是无形无声的,著一“闹”字之 后,似乎就形声俱出,使我们在视觉和听觉中同时获得了感受,从而产生了 春的意象。 15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3)鉴赏者总是在美感享受中 ,进行对形象的思考。 示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至安西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君。高适别董大 这是唐代的两首送别诗,前一首诗头两句,写朝雨浥尘,客舍柳色, 已见一种离愁别绪,令人愁肠百转,然后把重点放在把盏劝酒、殷切 嘱咐上,一个“劝”字,含蓄蕴藉,写出了朋友间的惜别心情。后一首 ,诗人以黄云暗日、风雪弥天、群雁哀鸣来衬托别董大的伤感,然后 笔锋陡转,把别情写得明白豁达:不要为前程发愁,凭你的才华和名 气,到哪里会不被人赏识呢!这两首诗都是以情景交融见长,以真挚 而强烈的情谊动人。尽管前一首写得悲怆凄婉,后一首写得昂扬豪放 ,两首格调如此不同,但鉴赏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同样会获得感情 上的满足和美的享受,伴随着对形象的思考和认识,还会作出肯定与 赞赏的评价,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16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词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词的语言含义,咀嚼 字词,分析诗眼。(2)必备的诗 歌格律知识。(3)捕捉情感,体 味意境。(4)艺术形式的把握。 (5)分清类别,区别风格。(6) 诗歌语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7)诗歌的风格。 17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先理解诗的语言含义(有表诗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一首诗,必先理解诗的语言含义(有表 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之分)。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含蓄,同时又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之分)。诗词的语言要求精炼、含蓄,同时又 具有跳跃性。诗词作品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作品中的词具有跳跃性。诗词作品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作品中的词 语常常是作家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经过比较、筛选而得,耗费了语常常是作家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经过比较、筛选而得,耗费了 大量的心血。古人云:大量的心血。古人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拈断数茎须。” ”马雅科夫斯基说:马雅科夫斯基说:“ “你想把你想把/ /一个字安排得停当,一个字安排得停当,/ / 那末,就需要几千吨那末,就需要几千吨/ /语言的矿藏。语言的矿藏。” ”如果读者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如果读者一目十行地扫过去, 不仔细体会作品的每个字词的含义和韵味,就不可能领会到作品不仔细体会作品的每个字词的含义和韵味,就不可能领会到作品 的神妙之处。分析诗眼也极为重要。的神妙之处。分析诗眼也极为重要。“ “诗之有眼,有人之有目也。诗之有眼,有人之有目也。” ” (刘铁冷(刘铁冷作诗百法作诗百法)人之眼目,乃心灵之窗;诗词之眼,则)人之眼目,乃心灵之窗;诗词之眼,则 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诗词之眼,乃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诗词之眼,乃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 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足以使全篇生辉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1 理解诗词的语言含义, 咀嚼字词,分析诗眼 18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的平仄、对仗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的平仄、对仗 、韵脚、词牌等要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韵脚、词牌等要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 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 言等几种形式;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言等几种形式;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 诗十分讲究格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也称四联,依次叫首诗十分讲究格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也称四联,依次叫首 、颔、颈、颔、颈、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必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必 须相反,这叫做须相反,这叫做“ “对对” ”。中间两联应该对仗,首尾联可对也可不对。后联。中间两联应该对仗,首尾联可对也可不对。后联 出句与前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这叫做出句与前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这叫做“ “粘粘” ”。“ “对对” ”和和“ “粘粘” ”可可 以使诗歌的声调灵活变化,增加诗歌抑扬顿挫的美感。押韵的规定以使诗歌的声调灵活变化,增加诗歌抑扬顿挫的美感。押韵的规定只只 能用平声韵作为韵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能用平声韵作为韵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只押本韵,不能出韵只押本韵,不能出韵 ;手句可押也可不押韵;手句可押也可不押韵每首二四六八句押韵的位置均在各句的句末)每首二四六八句押韵的位置均在各句的句末) 。五七言绝句(也叫截句),每首四句,对仗可用可不用。要求一联之。五七言绝句(也叫截句),每首四句,对仗可用可不用。要求一联之 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平声,与律诗同。词没有古体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平声,与律诗同。词没有古体 词与格律词之分,我们说词与格律词之分,我们说“ “词词” ”,就是指具有格律的词的意思。词的特点,就是指具有格律的词的意思。词的特点 是由它适合于歌唱这种表达方式决定的(律诗适合于吟诵)是由它适合于歌唱这种表达方式决定的(律诗适合于吟诵) 词又称词又称“ “ 诗余诗余” “” “长短句长短句” ”,词分片(或称段,词分片(或称段、阕)阕) 律诗是词句的基础,但词的律诗是词句的基础,但词的 平仄对仗比较自由,词韵比律诗的韵用得宽些,也更复杂些,根据词牌平仄对仗比较自由,词韵比律诗的韵用得宽些,也更复杂些,根据词牌 而定而定 “ “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道出了词的基本特点。元曲用道出了词的基本特点。元曲用 韵甚密,平仄可通押,可加衬字,可用方言俗语,可唱亦可像诗词一样韵甚密,平仄可通押,可加衬字,可用方言俗语,可唱亦可像诗词一样 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2 必备的诗词格律知识 19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词的意诗词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词的意 蕴往往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往往是蕴往往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往往是“ “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在此而意在彼” ”。这就为诗歌。这就为诗歌 鉴赏增加了难度。鉴赏增加了难度。“ “意境意境” ”一词,源自佛经。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一词,源自佛经。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 思想感情(意)和生动客观的人事景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思想感情(意)和生动客观的人事景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 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 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 “意意” ”包括作者的包括作者的“ “情情” ”与与“ “理理” ”,诗中的,诗中的“ “境境” ”指事指事 物的物的“ “形形” ”与与“ “神神” ”;“ “意境意境” ”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即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 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时人的感情脉搏,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只有分析诗歌形象,才能把握住时人的感情脉搏, 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示例:元代马致远的著名小令找出它暗示或启迪读者的意蕴(示例:元代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天净沙 秋秋 思思略略 )。体味诗的意境,还要做到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和相关时代背)。体味诗的意境,还要做到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和相关时代背 景。因为诗歌多是作者触景生情所作,所以写作背景常为诗定下基调。要景。因为诗歌多是作者触景生情所作,所以写作背景常为诗定下基调。要 把一首诗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实质上,背景把一首诗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实质上,背景 是一首诗的大语境,是理解一首诗的重要依据(示例:曹植的是一首诗的大语境,是理解一首诗的重要依据(示例:曹植的七步诗七步诗 略)。诗的语言在跳跃中推进诗的思想情感,它省去了那些过渡性的叙述略)。诗的语言在跳跃中推进诗的思想情感,它省去了那些过渡性的叙述 ,省去了那些读者凭经验记忆直觉想象就可以得到的内容,使诗达到含蓄,省去了那些读者凭经验记忆直觉想象就可以得到的内容,使诗达到含蓄 有味精炼隽永的艺术境界。读者读诗,如果不把跳跃之处补充出来,连贯有味精炼隽永的艺术境界。读者读诗,如果不把跳跃之处补充出来,连贯 起来,也就无法进行鉴赏,更谈不上体味诗的意境了(示例:贾岛的起来,也就无法进行鉴赏,更谈不上体味诗的意境了(示例:贾岛的寻寻 隐者不遇隐者不遇)。)。 3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 20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诗歌的艺术形式也应从整体着眼。首先,要注意全诗结构形式的分析;其次,诗诗歌的艺术形式也应从整体着眼。首先,要注意全诗结构形式的分析;其次,诗 的表现技巧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从的表现技巧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构成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诗经诗经的赋比的赋比 兴发展至今,无数的优秀诗人的艺术实践使诗歌艺术变得绚烂多姿,在整体把握兴发展至今,无数的优秀诗人的艺术实践使诗歌艺术变得绚烂多姿,在整体把握 诗得结构的同时,还要分析理解诗的表现艺术,全面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诗得结构的同时,还要分析理解诗的表现艺术,全面感受诗歌艺术的魅力。 示示 例:李贺的例: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诗略诗略 这是一首成功描写音乐的诗,作者把难以捕捉这是一首成功描写音乐的诗,作者把难以捕捉 的音乐形象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具体形象,从而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诗中运的音乐形象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具体形象,从而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诗中运 用比喻奇特:用玉碎的声响和凤凰的鸣唱来比喻清亮流畅的箜篌声,把时轻时快用比喻奇特:用玉碎的声响和凤凰的鸣唱来比喻清亮流畅的箜篌声,把时轻时快 的乐流比作香兰欢笑,荷花(芙蓉)哭泣(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又被比喻为荷花哭的乐流比作香兰欢笑,荷花(芙蓉)哭泣(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又被比喻为荷花哭 泣时落下的眼泪)。泣时落下的眼泪)。“ “芙蓉泣芙蓉泣”“ ”“香兰笑香兰笑” ”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这些植物有了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这些植物有了 人的情绪、动作和声音。诗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人的情绪、动作和声音。诗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的手法:“ “空山凝云颓不流空山凝云颓不流” ”, 诗说山上的云彩听到音乐就不飘动了,在那里出神的听,激动得快要落下来。这诗说山上的云彩听到音乐就不飘动了,在那里出神的听,激动得快要落下来。这 就从侧面烘托出音乐十分美妙,让人听了流连忘返,把富于神韵的箜篌声渲染得就从侧面烘托出音乐十分美妙,让人听了流连忘返,把富于神韵的箜篌声渲染得 极为动人。诗中夸张手法运用得更为成功:极为动人。诗中夸张手法运用得更为成功:“ “十二门前融冷光十二门前融冷光” ”,古长安城东西南,古长安城东西南 北每一面有三门,故为十二门,这里是说,那柔和细腻的乐声使全城的气候都变北每一面有三门,故为十二门,这里是说,那柔和细腻的乐声使全城的气候都变 得温暖了。曲终时音调推向了高潮,那铿锵悦耳之声,竟把当年女娲补天的石块得温暖了。曲终时音调推向了高潮,那铿锵悦耳之声,竟把当年女娲补天的石块 震落了,从那缺口处引出一帧凉爽沁人的秋雨。一个震落了,从那缺口处引出一帧凉爽沁人的秋雨。一个“ “逗逗” ”字,传神地表现勒乐声字,传神地表现勒乐声 的艺术魅力。诗中的联想和幻想更为丰富:乐声不仅把远古时代的女神的艺术魅力。诗中的联想和幻想更为丰富:乐声不仅把远古时代的女神“ “湘娥湘娥”“ ”“素素 女女“ “感动了,而且使月亮中伐树的吴刚,也激动地放下了手中的斧头,如痴如醉感动了,而且使月亮中伐树的吴刚,也激动地放下了手中的斧头,如痴如醉 的依着桂树倾听、品味,直到露水浸湿了旁边的的依着桂树倾听、品味,直到露水浸湿了旁边的” ”寒兔寒兔” ”。这众多的艺术手段,使。这众多的艺术手段,使 这首诗隽永有味,令人百读不厌。这首诗隽永有味,令人百读不厌。 4 艺术形式的把握 21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这个问题,要求运用各种诗歌样式的特点去判断。对于古典诗词,分类标准较这个问题,要求运用各种诗歌样式的特点去判断。对于古典诗词,分类标准较 多,因而在判断之前先要弄清其分类标准。要先鉴别是诗、是词、还是曲。诗多,因而在判断之前先要弄清其分类标准。要先鉴别是诗、是词、还是曲。诗 按格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语言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近体诗按格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按语言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近体诗 还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按内容分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还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按内容分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 抒怀诗等。这里着重谈一谈按内容分类的鉴赏问题。抒怀诗等。这里着重谈一谈按内容分类的鉴赏问题。咏史诗的鉴赏咏史诗的鉴赏 首先要弄首先要弄 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其次要体会意图;再次要领悟感情;最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其次要体会意图;再次要领悟感情;最 后分析技巧,品味语言。(示例:刘禹锡的后分析技巧,品味语言。(示例: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略)略)山水田园诗的鉴山水田园诗的鉴 赏赏 首先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首先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 诗词,以山水田园诗为最多。诗词,以山水田园诗为最多。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 首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首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 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其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示例:骆宾王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其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示例:骆宾王 的的在狱咏蝉在狱咏蝉略)略)边塞诗的鉴赏边塞诗的鉴赏 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其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其 次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最后还要注意边塞诗的不同次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在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最后还要注意边塞诗的不同 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示例:七绝圣手艺术风格,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示例: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王昌龄的闺怨闺怨略)略)抒怀诗的鉴赏抒怀诗的鉴赏 首先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心事,看首先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心事,看“ “事事” ” 与与“ “怀怀” ”的结合是否紧密、贴切、高明;其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示例:杜的结合是否紧密、贴切、高明;其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示例:杜 甫的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略)略) 5 分清类别,区别风格 22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与方法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 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 物之中,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物之中,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的某诗人借自然界的某 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于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将感情融会于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 的描摹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的描摹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春夜喜雨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虚写和虚写和 实写相结合。如李商隐的实写相结合。如李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