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ppt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ppt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ppt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ppt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情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观点。 何谓意象? 即在诗歌中作者借其表达感情的形 象物,它可以是人象、物象、景象、 事象等。 何谓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 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而形成的一 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一:读懂意象、理解内容、创设意境 如何判断意象的象征意义 1:套用法 即熟记一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如:杜鹃-悲苦 思乡 2:联想法 即由意象本身的特征展开联想,进而 推断其意义. 如:竹-谦虚 气节 3:谐音法 即利用汉语一些字词读音近似的特 点,由此字推彼字,进而推断其意义. 如:柳-留, 莲-恋 子规(杜鹃)-归家回家 如何解答意象类题目 首先应指出文中运用了那些意象,然后 还应指出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构成什 么情景或表现了什么内容 格式:意象+情感(或情景或内容) 注意:这类题一般不要只答意象,要尽量 答出它所表达的情感、情景、内容。 04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02全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 你是否同意“关键” 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是“折 柳”全诗的关键。) 06全国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 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 ,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 残我竹。 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 什么内容? 两层。1: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 四个形象,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2:写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的感想。 这句诗写了。(诗句串译或内容概 括 ) 其中“”表现了;“”表 现了。(分析重点词语)。 这句诗表现了。(合成整体意境) 分析诗句意境:分析诗句意境: 格式: 内容+意象+意境(表达意境词语) 表达意境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冷、清幽绝俗、清丽自然 (04广东)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 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 的意境。 颔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也有寓 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想自己漂泊他乡, 漫漫长夜中,月亮 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 寞; 颈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 ,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 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寂)意 境。 05年高考全国乙卷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 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 节日 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 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 ,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06年高考天津卷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 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 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年高考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铠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铠运 (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 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写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 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堪怜 的画面。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伤怀。可以从两方面 看出:一、作者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 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06年高考全国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 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 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 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二:情感和形象 古诗词借助什么表达情感 一:不借外物即直抒胸臆; 二:借物即托物言志; 三:借景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借事即叙议结合; 五:借古迹古事即借古讽今。 考试中常见的情感形式有 1:忧国忧民感时伤怀 -亡国的痛苦,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 古讽今),对百姓、民族、国家命运 的忧虑 2:怀才不遇 -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悲叹、洁身自 好不慕权贵 3:山水情怀、隐逸之趣 -寄情山水田园、归隐生活 5: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怨妇 6:离情别绪 -依依惜别的留恋、情深意长的 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4:伤春悲秋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沧海桑田 所谓形象,指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 特殊形式,是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能激发人们想像的生活图景。文学作品中 的形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象” 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能够诉诸人的感 觉和感情、反映外在世界和人的内心生活的 一切感性形式。狭义的“形象”专指作品中 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鉴赏形象鉴赏形象 形象类别形象类别 1:洒脱不羁的形象; 2: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田园的隐者形象; 4: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形象; 5:羁旅游子的形象; 6:爱恨情长的形象; 这是一首( ?)诗,作者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 感情,塑造了一个( ? )的形象。 格式: 表现手法+内容+情感+形象 解题方法 “竹窗斜漏补衣灯”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它是诗 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 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 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 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06年高考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 感情?请简要赏析。 06年高考全国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 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 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这首词的下片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 ,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 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 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0404年高考全国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卷试题) 鹧鸪天鹧鸪天 晏几道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 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 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设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设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 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