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的思路和方法.ppt_第1页
材料解析题的思路和方法.ppt_第2页
材料解析题的思路和方法.ppt_第3页
材料解析题的思路和方法.ppt_第4页
材料解析题的思路和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基本类型 1、文字材料解析题 2、图表材料解析题 3、混合型材料解析题 材料题的基本解法 v“三步走”模式一 “看” 二 “找” 三“ 答” 一看:看材料,看问题。 二找:找出对答案有帮助的有效信息 。 三答:根据要求做出正确的答案。 先看“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 分 例如: v 井冈山根据地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1年 前,江海平原上的通海如泰地区也曾有过一 支革命武装红十四军。请回答: v(1)简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背景。说一说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过程的大事。井冈山 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怎样的一条 正确道路? 要顺手划上关键词,为答题做准 备。 例如: v材料一 毛泽东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饶道良认为至少有 五个原因:第一,这里地处湘赣边界,邻近粤 鄂,影响比较大;第二,这里离中心城市武汉 、长沙、南昌、广州比较远,反动势力比较薄 弱;第三,这里受大革命的影响,各县普遍建 立过共产党、工会、农会等组织;第四,这里 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五,这里有自供自给的 农业经济,便于解决部队的给养。 v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 2011年5月14日新华社) 第三步:答题要求: v1、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v2、答题的逻辑性和要点化。 v3、文字表达要注意精炼、准确。 小窍门:要善于在材料中寻找现成的答案或学 会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答案; v“三步走”模式一 “看” 二 “找” 三“答” 一看:先看问题,看材料。 二找:动手划上关键词,找出有效信息。 三答:根据要求做出正确的答案。 尽量去挖掘材料中现成的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 v 井冈山根据地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1年 前,江海平原上的通海如泰地区也曾有过一 支革命武装红十四军。请回答: v(1)简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背景。说一说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过程的大事。井冈山 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怎样的一条 正确道路? 读-解题的基础 v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 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 步。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 ,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 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明确该题涉及到的是有关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背景,巩固扩大及影响等内容 。 找-解题的关键 v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 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 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 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 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 答-落脚点 v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 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 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 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便迎 刃而解了 。 例如:材料第一问回答背景、第 二问大事、第三问影响环环相扣, 水到渠成。 参考答案: v答:(1)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 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发动和领 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 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毅然 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 山区寻求立足地。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 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 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 ,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 和赤卫队。至1928年2月底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初步建成。 vB、大事: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 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 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 命军第4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 军。 v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 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 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例如: v材料一 毛泽东为何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饶道良认为至 少有五个原因:第一,这里地处湘赣边界, 邻近粤鄂,影响比较大;第二,这里离中心 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广州比较远,反动 势力比较薄弱;第三,这里受大革命的影响 ,各县普遍建立过共产党、工会、农会等组 织;第四,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五, 这里有自供自给的农业经济,便于解决部队 的给养。 v星星之火映天红记井冈山道路 (2011年5月14日新华社) v v注:红十四军活动区域主要在通海如泰地区 。(指当时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 、泰县、靖江、东台等八县,包括今海安、 如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支红色武装仅存 在了数月。) v回答: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有利条件相比 较,红十四军的武装斗争在区域位置及地势 上有哪些不利因素? 材料二 读-解题的基础 v解答此题,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 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并仔细读图,看图反映的问题实 质,确定答题方向。 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 )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 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找-解题的关键 v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从材料 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v 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 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可以从材料 一的文字和材料二的地图中找出回 答设问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 断,得出答案。 答-落脚点 v论点明确,简明扼要 1)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 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 2)答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 参考答案: v(2)红十四军斗争的地区地处 长江下游平原上,没有易守难攻 的地理环境;离敌人的中心城市 上海、南京都比较近;这里的群 众基础也没有井冈山地区好不利 于红军打游击。等等。 阅读材料三: v材料三 红十四军的失败,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 和当时的全局看,是暂时的局部失败,正如这个 时期绝大多数苏区和红军遭受的损失一样,是整 个革命过程艰难曲折的反映。共产党人、革命群 众、红十四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为祖国解放、为 共产主义事业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精神 和光辉的革命传统,则是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 扬的,值得我们歌颂的。 v刘瑞龙回忆红十四军(江苏人民出版社 ) v回答:结合南通籍老一辈革命家刘瑞龙(1910 1988年)的论述,谈谈你在初步了解红十四军斗 争后的感受。(不要摘抄原文) 答-落脚点 v坚持“论从史出”。 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 同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得出结 论。 从材料三 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材料侧重 谈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只要 结合这一点谈自己的感受,言之有理即 可。 参考答案: v(3)从红十四军斗争的史实中,我觉 得: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英勇无畏、前 赴后继的英雄品质,我们继承和发扬 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 业英雄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光辉的革命 传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 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小结: v“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历史混合型材料 解析题的重要特征。 一是答案取自材料与课本的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